《张静江、张石铭家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张静江、张石铭家族-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与蒋介石意见不合,时有摩擦,蒋介石邀他前去南京面谈。李济深深恐有诈,到上海后先找张静江,问他怎么办。张认为蒋介石是欺软怕硬的,若胆怯不去,以后更难出头,还是应当去。于是邀了吴稚晖权当李济深的保镖,同去南京会蒋。张静江还说:“要杀头一起杀,谅他也不敢!”结果李济深被蒋介石软禁在南京附近的汤山招待所内,而张静江为了防备蒋介石对李的迫害,日夜与李同居一室,不离左右,并命他的账房先生李力经每天下午陪李下象棋消遣。张如有事离开,就一定要等到吴稚晖到来后才走。两人如此交替陪同,大约有一年时间。24张静江如此保护老蒋所痛恨的李济深,当然也成了恶人,只等有机会收拾他了。
  抗战爆发后,张静江全家先是避往武汉,后来又转去香港。在武汉的时候,他家已经门庭冷落,仅有李济深、于右任等人时来访问。他满腹牢骚,不去重庆而决定去香港。在香港的时候,无形中还把宋子文顶撞了一下。那时他正患眼病,宋子文来看他,第二天为他请医生来家里看病,并关照账房,医药费由他来付。一周后张的病情有好转,他问账房花了多少钱。账房以宋子文的话相告,老张立即生气了,立马叫账房去医生那里要来清单,一定要自己付——我才不买你宋子文的账呢!
  1938年8月,他们一家与他的侄子张叔驯夫妇离港赴欧洲,继而前往美国,寓居纽约治病。离开香港启程的前一天,张静江伤感地对他的账房先生李力经说:“此一去恐怕尸骨难归了!”
  李力经问他,要不要电告蒋介石,他一下子变了脸,生气地说:“我去哪里是我的自由,用不着通知他!”第二天上了船后,前来送行的张的弟弟张澹如又问他:“二哥此去有无电报给蒋介石?”张静江本来半躺在沙发上,听此话忽自沙发上坐直,非常愤怒地说:“我为什么要通知他?我又不吃他的饭!他管不着!”张这样发怒地对人讲话,生平是极少有的。25可见这当初的哥儿们,已经完全无法对话了。
  

7。张静江十万元大搞基本建设(1)
  穷衙门办大事,百代被其泽
  国民党北伐成功、定都南京之后,一方面想继续北伐,另一方面党内的派系争斗也日趋激烈。这时的张静江,不愿意加入任何派系,也不愿跟任何人结党营私。他原本没有什么私利要图,没有必要投靠任何人,也就没有必要加入任何派系。他以往把无数的“私利”都捐献给民主革命了,现在北伐成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他政治上的目标基本已经达到了。所以他此时只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大搞国民建设,造福国民。
  蒋介石的想法与之两样,他面临的前途很广阔,但是麻烦也很多。而这时的老张,对不起了,政治上的是是非非他已经没有胃口了,帮蒋的忙也已经帮到家了。何况,自从“蒋宋联姻”之后,蒋介石毫不顾忌他的脸面,无情地把陈洁如赶得老远,这等于把他老张“放在火炉上烤”,张静江夫妇从感情上自然不可能再与蒋亲近。蒋介石那头呢,自从有了江浙财阀的支持,羽毛丰润之后,也不需要老张这个老朽了。时间久了,他们谁也不买谁的账。
  起码张静江是不要看你老蒋的脸面的,他要按照总理遗嘱,光明正大地搞建设,有的是事情要做。1928年2月,他当上了建设委员会的委员长,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空跟那些小人口罗嗦。
  可是,堂堂一个国家建设委员会的委员长,要主办全国的铁路、公路、发电、煤矿等基本建设,蒋介石只拨了10万元钱,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张静江就是有顶着困难上的本事,有钱要办事,没有钱也要办事,而且要办大事。这个建设委员会的宗旨,是要实行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大凡国家基本建设如交通、水利、农林、渔牧、矿业、垦殖、开辟商港商埠及其他生产事业,均属于建设委员会主管。
  张静江上任伊始,首先抓紧网罗建设人才,一些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和专家如曾养甫、刘石心、朱谦、朱世昀、霍宝树、程宗阳、王崇植、史维新、秦瑜、周贤颂、张家祉等,都是这个时候来到他的身边受到重用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各个建设领域的领袖人才,有不少还担任了各省的建设厅厅长。1
  从1927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这十年间,现在的民国史专家认为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大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的形成,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工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诸如公路、铁路、发电厂、煤矿、通信、无线电台等等。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是举步维艰的。这当中,他以10万元经费,为国家创造了5000余万元的财产,至于社会效益就更无法估算了。2
  搞建设首先要有动力,动力又首先以电力为主。张静江是经济建设的高手,他亲自规划了电力发展的三部曲——首先建起了首都(南京)发电厂,南京的若干轻工业工厂遂得以兴办,把国民政府的首都装扮得亮堂了;接着又在原先私营的震华和耀明电灯公司的基础上创办了戚墅堰电厂,资本250万元,发电量6400千瓦,成为当时与北平、上海、闸北、华商、首都同等规模的大型发电厂,把无锡、武进(常州)一带的工厂以及部分农村水利灌溉都带动起来了(那时的无锡和常州一带已经形成了一个工业区,仅纺织厂和缫丝厂就有几十家,还有五家较大规模的面粉厂,这些部门的发展,都需要电力的支持),为这一重要的工业地区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证。同时建设的还有杭州电厂。然后他要创办一个足以带动整个江南工业发展的大型发电厂。3
  这三部曲的第三步是:在京沪杭地区建立一个庞大的电力网。这个电力网以戚墅堰电厂为发展中心,先在无锡和苏州交界的望亭火车站附近建设一座10万千瓦火力的发电所(整个计划设计的总发电量为50万千瓦)。
  望亭这个地方距离铁路和运河都很近,又濒临太湖,地点适中。电网建成后,可以高压线东经苏州和昆山连接上海;向西北经丹阳、句容接通南京,日后还可以延伸到芜湖;向北从丹阳可以接通镇江;向南还可以从苏州经吴江、嘉兴连接杭州,它的支线还可以接通湖州和长兴。这个巨大电网的覆盖区域,正是我国所谓最富庶的精华地区——富甲天下的江浙地区,发展的潜力最大,受益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人口当时有2500万,如果有充分的电力供应,工商业的迅速发展是毫无疑义的。
  

7。张静江十万元大搞基本建设(2)
张静江和他身边的一帮技术秀才们,精心设计了这个中国前所未有的电力发展蓝图,并且积极付诸实施。张静江历来是说干就干的性格,要紧的事情,刻不容缓。他认定了的事情,一切都要快,就连开车也是这样。他规定他的汽车司机,从他家住的思南路开到火车站,不许超过10分钟,其速度可想而知,以至于有一次在南京到汤山的路上,因为车速太快,造成翻车事故,从此他的腿再也站不起来了。4
  1937年春天,望亭新厂的厂基二百余亩已经买好,由武进西通丹阳的三万三千伏的高压输电线路也于同年2月完成,其他线路的先期工作也已经开始……可恨是年“八一三”沪战爆发,日本鬼子打进上海,一切计划顿成泡影!5要不然,江南一带的工业发展,肯定是另外一番模样!
  那时候发电都是火力发电,以煤为原料,要发展电力,相应的又急需发展煤矿开采业。张静江十年间先后创办了淮南煤矿、长兴煤矿、馒头山煤矿及宜洛煤矿,实在是功不可没。
  淮南煤矿在安徽省怀远、凤台、寿县、定远四县之交,北距淮水17里,东北距蚌埠百余里,所产烟煤,品质很好,不仅可供发电,还可供轮船、火车、工厂及家庭之用。据专家们勘测,该区内煤蕴藏量极富,达7亿吨之多,为华东地区所仅见(这个煤矿至今还在出产煤,已是个现代化的大型煤矿了)。这些数据又令张静江大为振奋,立马于1930年年初组设淮南煤矿局,投资150万,依法向农矿部请领执照,于当年4月间就开始开采。第一期工程每日产煤200吨,为期半年;预期第二期工程每日产煤2000吨,为期两年;第三期工程每日产煤5000吨至1万吨。6
  形势大好!欢欣鼓舞!老张像是年轻了许多。但是,新的问题很快又暴露出来了——矿区交通太不方便,煤是挖出来了,但是外运困难。当时的情形是,挖出来的煤先须用人力车运到淮河边,再用小木船运到蚌埠,然后再走铁路,利用津浦铁路运到浦口,辗转运驳,手续既繁,费用也大。况且津浦铁路南段原本就运输繁忙,每天再加运煤炭数千吨,也力难胜任。张委员长急了,立马再找专家们商量,于是决定在矿区建一条铁路直达长江边,尽快把煤运出来,保证各地电厂和工厂的使用。
  这条铁路就是著名的淮南铁路,全长248公里,从矿区的田家庵开始,经大通、水家湖、下塘集、合肥、巢县、桐城,直达长江北岸的裕溪口。这样,淮南煤矿出产的煤炭在裕溪口经过整合,上可运芜湖、安庆、九江、汉口,下可至南京、镇江、南通、上海,北边经津浦路可以陆运,南边经长江可以水运,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和时间。这条铁路从1931年开始勘测施工,1935年竣工,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现在还是安徽省内的重要交通干线。
  铁路建设,从清末始建铁路以来,历来是花钱填不满的“老虎洞”,不是少量资金能够奏效的。张静江知道政府拿不出钱来,就发起组织淮南铁路公司,利用各方民间资本集资,而没有动用国库一分钱。7
  于1934年创办的江南铁路公司同样采用民间集资的办法。现在保存在南京国家第二档案馆内的有关卷宗里,可以看到当初组织投资的具体情况,证明该铁路完全是民间集资建成的。由于这条铁路干线长,要从南京穿过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直到闽粤边境,连接成一条南北大动脉,自然需要庞大的开支。
  当时共集资300万,每股100元。张静江自任总经理,首先动员自己张家的兄弟和亲戚投资入股,结果张家人纷纷响应,几乎所有亲戚朋友都掏了钱出来,还有一些社会名流也买了股份,蒋介石和宋子文也买了股份。其中张静江自己买1500股,其他人有:宋子文500股、杜月笙300股、尤菊荪200股、奚萼衔200股、许汉卿100股、钱新之100股、朱如山150股、吴达铨100股、蒋介石50股……张氏家族中,除了张静江自己,还有张澹如200股、张墨耕50股、朱逸民50股、张芹伯40股、张叔驯40股、张瞿庵40股、张景裴40股、张让之40股、张葱玉40股、张乃燕30股、张芸英10股、周君梅(延鼎)20股。周君梅是张静江的二女婿,初为该公司的总务处长,后代张静江任总经理,具体负责管理这条铁路的运营。8
  

7。张静江十万元大搞基本建设(3)
对于张静江主持建筑的这些铁路(杭江铁路、江南铁路、淮南铁路)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铁路界前辈周贤颂先生在一篇文章中作了中肯的介绍:“抗战前夕,杭江铁路易名浙赣铁路,在株洲与粤汉铁路接轨,总长一千一百一十一公里。一位不认识张先生的作者,在他所著的《中国战时交通史》中如此报道:‘东西南北战场,军队辎重,得随军事形势转移,行动自如。徐蚌会战时,将南方军队,调至江北。及徐州沦陷,又调回南方,保护武汉,守卫长江。此调动自由,皆浙赣铁路之所致。’”9
  周贤颂先生在文中还谈到自己的体会,颇有动人之处:
  我第一次遇见张先生是在民国17年(1928年)冬季,当时我离开了北宁铁路,到上海养病。有人问我要不要搭主席专车,去杭州游览?一个头脑简单的职业铁路家,摸不清张主席是什么样的人,对游览杭州也没有什么兴趣,但听说可以乘火车,我就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这是一个风清月白的午夜,沪杭夜车,从北站开出,突然地在上海西站停下。我在睡眼惺忪之中,看见两个彪形大汉,杠抬一架四方帆布椅子,从车尾了望台,迂回曲折地走上车来。到了车上客厅,扶进一位带了很厚很厚眼镜的瘦削老人。客厅里围着一大堆人,火车刚开,会议就开始了。除了曾养甫先生以外,我不认识什么人,也不懂他们所谈的事,就听得有人说三十万。我问友人怎么一回事,友人说,他们筹到三十万元钱,要修一条铁路从杭州到金华。
  自认是铁路专家的我,轻轻地啐了一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