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世民-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酿了一个和亲的设想,历代对待边患,都是先和亲,送给他一些财物,等到中国实力强盛后,再用武力解决它。刘武周与突厥联合只是一时的求生小技,对于我们来说,这是长期的大韬略。突厥的问题当今皇上解决不了,他在雁门受了一次惊,就吓破了胆,逃窜到江南不敢回,这个问题只有我们能够解决。”  众人一致认为,现在是着手准备起兵的时候了。两个月前,在出狱不久,李渊便安排刘文静私造诏书,以皇上的名义宣布,发太原、西河西河:今山西汾阳。、雁门、马邑士民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全部应征入伍,约定年终在涿郡集合,准备第四次出击高丽,闹得太原一带人心恐慌,很多人都想作乱。现在已经不需要这一招了,因为出现了更好的借口:刘武周事件。  “我要让高王二人来求着我征集新兵,我作出一个不得已的样子,勉强接受他们的请求,哈哈!”李渊的这一设想被众人认为很具可行性,就这么干了。  “差不多了吧?”裴寂起身说道,“我去搞点吃的,喝他几盅!”他走过去拉开门,门外天色已近黄昏,晚霞从对面的墙上折射进来,远处的台阶上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见开了门,朝这边点了点头,却是长孙顺德,他在示意一切正常。  过了一会儿,裴寂来了,身后跟着一名女子,端着一个盛满了酒菜的大盘,那女人长得婀娜风流,似乎不像一般的伙房中人。  李世民看到那女子瞟李渊的神情有些异常,再看了看父亲李渊脸上也露出几分不自在,就背过身子,做了个鬼脸,向刘文静示意。刘文静不敢回应,只是似懂非懂地不住点头,玩着他的掷色子游戏。  郡府议事厅。李渊和王威、高君雅等在商议军机大事。众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烽火台传递过来的边塞风云。  早在一个多月前,刘武周作乱之初,李渊就对王威、高君雅等人说:“刘武周闹得很凶,我们都负有讨灭的重责。如果让他进入汾阳宫,将皇上的妃嫔抢走,我辈又不能将他剪除,按国法都是要被灭族的啊。可是要征讨他,这点兵力怎么够!”高君雅等非常恐惧,一再主张要召集新军。李渊见他们急成那个样子,便装作深思熟虑地说:“等到他攻占楼烦后,我们再暗中做些准备,外表做出无意和他硬来的姿态,免得他在我们尚未准备好时就来相攻。”  现在刘武周已经南破楼烦郡,进据汾阳宫,宫女都被他抢走,还送给了始毕可汗,消息要是传到皇上那儿,对于大伙儿来说可是非常的不妙,几个月前李渊遭受的无妄之灾便是一个小小的先例。  “现在可真是危险啦,”李渊严肃地对同僚们说,“应对危险的办法有三条:军队必须戒严,城内必须加强守备,粮食必须拿出来救济灾民。这三条缺一不可,都必须尽快操办,请诸公帮忙判断一下,该如何运筹。”  王威他们哪里想得出什么更好的主意,这会儿他们对李渊可尊重啦,只见王威起身对李渊拜了两拜,说道:“今日太原士民的命运,就掌握在将军手中。将军你就决断吧,你觉得合适就行,我们都听你的!”  “按说军队的一切重大行动,都要听从朝廷的节度,军中不能擅自作主。”李渊从容不迫地说,“但现在的情况是,刘武周离我们只有数百里,江都却远隔三千多里。现在驿道又被沿途的盗贼封住了,如果要等朝廷的指示,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我们在这里把自己绑在柱子上,可刘武周这王八蛋却灵活得很,只要他认为合适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攻打哪儿就攻打哪儿,所以他四处攻城,还没有哪个城是他攻不破的!”李渊作出非常诚恳的样子,跟大伙儿掏心里话,“各位都是国家的栋梁,忠诚爱国,心如铁石,都想着一起努力,共除国难,这是没有疑问的。既然大家的想法一致,那么,为了国家大计,就必须采取非常举措,改变过去那种自缚手脚的愚蠢做法,看到怎么做对事情有利,就怎么做,千万不能相互猜忌、像以前那样把人朝歪处想,形势不允许我们不齐心啦。”这些话说得在场的高王二人脸上有些发烧,李渊也就点到为止,“后面遇到事儿,大家一起来商量,觉得好的就由我们自己定啦,定了就做吧,等驿道通了再启奏皇上,只要我们把事情办好了,皇上哪会怪罪我们?眼下看来,形势越来越紧急,如果在军事上不赶快决断,采取一些强硬的做法,可能连太原都不保啊!”  

第六章、太原起兵(3)
“将军的才略,远近各郡都知道,将军又是皇上的近亲,这儿的事情,你不来管,谁愿意尽力!如果将军你再犹豫来犹豫去,大家就更紧张了!”王威,高君雅,包括裴寂,都显得对前一阵子李渊的动作迟缓很不满意,但又不好意思点得太透。这郡守,自打上次蒙了一回不白之冤,便畏首畏尾,该干的事儿都不干。现在总算醒过来了,得赶快动作啊,如果刘武周和突厥联手南下,事情就很不好办啦。  李渊似乎迫不得已地听从了众人的意见,愿意在今后为决断如此重大的军机事务承担风险。王威、高君雅等人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都欢快地表示乐于听命。  过去李渊与王威较着劲儿,总是压着王威不加提拔,现在为了表示非常时期“和为贵”,李渊当场决定让王威兼任太原郡丞,还当众表扬他“为官清恕”,令他与晋阳宫副监裴寂一道检校仓粮,向军民发放救济。高君雅自上次率军去马邑大败而归后,虽然面上硬撑着,但总被众人背后用手指捣脊梁沟儿,滋味也不大好受;现在李渊专门提到他最光彩的地方:他过去在镇守高阳时,没被敌人破城,说明他富有守城经验,于是安排他巡行城池,负责打造捍御器械。至于兵马铠仗,战守事机,召募新兵,严加训练,军民征发,这些事比较复杂,也非常专业,就由李渊一人多劳了。  这么一来,王威、高君雅都觉得李渊比较公正,好像真的有点在危机之下抛弃前嫌的味道,两人甚至感动得眼里涌出了薄薄的一层泪花儿,又偷偷地揩去。  奉太原留守李渊之命,打着抗击刘武周的堂堂正正的旗号,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分别前往太原各地招募新兵。五六天后,司兵田德平粗略总算了一下,前来报道的精兵已达三四千人,于是向李渊请示在何处安营。李渊指着城郊的兴国寺说:“勤王之师,就是要兴国的,把他们安置在兴国寺正好。”他害怕王威、高君雅发觉自己对新兵过于关切而生猜疑之心,不再对这事儿多加过问。晚上回家他对李世民说:“古代的君王凭借精锐三千,足以建成霸业。把他们放到兴国寺,正是我们要兴起的好兆头。”  李渊随后又令刘文静和裴寂私刻朝廷公章,伪造朝廷公文,把晋阳宫仓库里的物资取出,供武装新军使用。长孙顺德和窦琮则负责把新兵中的精锐抽出来,和以前李世民、刘文静秘密组织的数百名健儿汇编成骑兵,在郊外加紧进行正规军事训练。刘弘基继续到太原附近招兵买马。  几天前,李渊已派出家僮,飞速潜往河东,密召他的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赶往太原会合;另外还派家僮潜往长安,密召他的五对女儿女婿速来太原。  又过了段时日,前来兴国寺报到的新军已达上万人,然而李建成兄弟仍然没到。晋阳市面上和官府中的人们对新兵的到来议论纷纷,刘文静听到了有些着急,这天傍晚,他赶到郡守府后园去找李渊,结果没见到人,便又赶往兴国寺,碰到了正在整训新军的李世民,李世民把他引到僻静处说,李渊已经住进了晋阳宫。  “就是上次那个女子么?”  “对,是宫里的……”  “这是好事啊,将军真有帝王气象。”刘文静对这事儿先表示了一番赞叹,然后把市面上和官府中对于招募新军的种种议论告诉了李世民。  “本来这么关键的时候,是不能贪图安乐的,”李世民皱着眉头说,“当初裴寂提出想请爹爹住到晋阳宫,但又吃不准,就问我妥当不妥当,我回答说有何不妥,这是龙兴之兆。当时我的想法是,一来这段时间爹爹的安全非常重要,爹爹住到那儿,谁也不会知晓。二来这样他们犯下了天条,背负的压力就更大,可以逼着两位老先生动作更快一些!”  “二郎的想法我很赞成,现在就到了需要逼迫他们加快动作的时候啦!”刘文静着急地说,“眼下新军已经募集了这么多,风声日益走漏,夜长梦多啊,谁知道大郎什么时候赶到?万一被高王二人察觉,发生了异常变化怎么办?”  二人来到晋阳宫找到裴寂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透过灯笼看裴寂,怎么看都显得有几分诡秘。  “你没有听过‘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这个说法吗?老裴!将军名应图谶,应该早日顺天从命,你为何不劝将军早日举兵,却这般拖延不休,是何道理!”刘文静开口便这样说道,因为事态越来越紧迫,他的情绪显得有些控制不住了,“而且,你身为宫监,却把宫女拿来招待客人,你死了可以,又何必拖累将军?”  裴寂的火气也腾地冒了上来,他厉声叫道:“老刘,你说话怎么这样难听?”  “刘先生是说得急了些,”李世民连忙从中劝解,“但都是为了大局,两位切莫争吵。”  “老裴,我是为你好,如果事情传了出去,是灭族的罪啊,得赶快动手,不能让事情坏在犹豫、拖沓上面啊!”刘文静尽量缓和了语气,算是对裴寂火气的平息。  裴寂答应马上去督促李渊,刘文静不愿见到尴尬场面,便借口家中有事先回了。  夹着尾巴过了这么多年,李渊现在终于放开了,岂止是一般的放开,简直是大大的放开。他即将走上的道路,是一条真龙兴起之路,是一条战争之路,是一条杀人如麻之路,也是一条为所欲为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没有人再给自己立规矩、下指令,我就是法,我就是命令,我将在这条道路上尽情施展统帅万军、治国安民之才,也将肆意放纵自己的欲望和意志。在帝王那里,一切都是不受束缚的。当李渊决定举义造反时,他的身体首先造了反,当他向自己宣布决意走上叛逆之路不再反顾之后,他首先感受到的是阳具的骚动,脚一迈,阳具就骚动,风一吹,阳具就骚动,酒一饮,阳具就骚动。这就是造反者的感觉啊。看看晋阳宫中的美人的脸蛋和胸脯,就知道做皇帝是多么的滋润。当他和几位美人进行肢体的波浪运动时,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他先从皇上的宫女身上造了皇上的反,造了大隋王朝的反,这种突破禁区的尝试真是别有一番刺激。他自嘲,他的帝王生涯首先是从床上开始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太原起兵(4)
当李世民和裴寂进来时,他们看到的李渊就像吃足了豆料的马一样,精神抖擞地在室内练剑,他穿着单衣,白皙的身体上露出的肌肉通红通红的,显然是刚刚洗完了澡。对于李世民和裴寂关于如何加紧行动的几条建议,他全都答应了,并且主动把最后期限定为一个月,要他们回去后就按照这个日程紧急部署,同时决定再次派出密使,前往河东催促李建成和李元吉赶得快一点儿。  “我这大腿,很久不在战场驰骋,肉已经松弛了,”李渊自嘲道,“现在大事情即将来临,这肉自己就硬起来了,哈哈,又要奔啦、杀啦!”他的感觉可真惬意。  裴寂和李世民走出李渊的房门,来到了夜空下,想到刚才所见的李渊一副从善如流、雄气十足的样子,两人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下。  “看来当初是做对了。”裴寂对李世民说。  两人都笑了。  幽暗的天空中铺满了星斗,一阵清风吹过,星斗像水花儿一样飘动。  刘文静的感觉是敏锐的。高王二人的确被惊动了。  首先令高王二人产生怀疑的是李渊任命了两位逃犯长孙顺德、刘弘基作新军统领,这可是严重犯禁的;其次,他们一点都不知道李渊到底招募了多少人,只知道人数可不少。种种迹象表明,李渊决不是像他口头上所说的那样在为朝廷招募军队。这令他们怀疑李渊有“非常之志”。两人叫来了负责为军队配给军械的行军司铠武士镬,问他,新军的军械物资是不是由他负责配给,配给了多少人的?武士镬回答:不是啊。那么你知道是谁?不知道。这么一来,两人对李渊就更加怀疑了,原来,李渊对新军居然还有另一条物资配给线,这样一来他就把消息给完全封锁起来了,做得可真够隐秘的!  “长孙顺德、刘弘基都是拒绝皇上应征的逃犯,犯下的是死罪,怎么能让这种人来领兵!”王威气愤地说道,他也想顺便征求一下武士镬对这事的意见,“我想把他们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