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世民-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弘智却别出心裁地建议他穿戴简单,坐一辆旧马车,不带卫士,直接到皇上那里请罪,这样兴许还会有救。建成深知,如果举兵反叛,成功的希望必定渺茫,只好接受了后一种建议,应召前往仁智宫。离仁智宫还有六十里,他便将随从全部留在毛鸿宾堡,只带了十几骑前去见父皇。  见面后,建成叩头谢罪,请求饶恕,他边哭边为自己辩解,突然哀嚎着一头撞在地上,血流满面,昏迷在地,差点儿没醒过来。李渊的怒气依然不消,当夜将他软禁在幕帐中,只给他麦饭吃。  李渊令殿中监陈福对建成严加看守,又派司农卿宇文颖乘快马前去召杨文干来仁智宫。没想到宇文颖和元吉是一伙的,他到了庆州,便将实情全部告诉了杨文干,杨文干于是举兵反叛。消息传来,李渊派左武卫将军钱九陇与灵州都督杨师道率兵前去###杨文干。  李渊变得惊恐不安,他认为仁智宫处在深山之中,万一有什么地方出现一支叛军发动突袭,他将面临极大的危险,于是连夜带着侍卫向南跑到山外,走了几十里,路上碰见了东宫的官属,便令侍卫们分三十人为一队,将他们包围住,全部抓捕起来。他在附近野外住了一晚,天亮后见无异常,才返回仁智宫。  李渊想来想去,不忍心对建成治罪,便下诏抓捕王皀、魏征以及太子左卫率韦挺、舍人徐师谟、左卫车骑冯世立等人,打算等杨文干的叛乱平定后,便把这些人杀掉,将罪名推到这些人身上,来减轻太子的责任。  随后,李渊召见了李世民,和他一起谋划如何平定杨文干的叛乱。李世民说:“杨文干不过是个小丑,竟胆敢反叛,他身边的府僚都应该将他抓住或杀掉;即使不会,只要派一员普通将领###他就足够了。”  “不然,”李渊忧虑地说,“杨文干的事牵连到建成,我担心响应的人会很多。你应该亲自为我走一趟,你回来后,我即刻立你为太子。”说到这里,李渊叹了一口气,“我不能像隋文帝那样把亲生骨肉杀了,我当封建成为蜀王。蜀兵弱小,地方又狭窄,将来如果他能服从于你,你就设法保全他一条性命;如果不能,你制服他易如反掌!”  世民带着前所未有的愉快心情出发了。在他走后,元吉发动张婕妤和尹德妃等人拼命为建成求情,她们说,建成这样招募军队,全是被秦王逼的,是秦王府藏精锐部队在先,建成为了自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建成已经是太子了,他还求什么呢,不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他完全是针对秦王而为,再怎么也不敢反叛父皇啊,所以他才自投罗网,宁愿把性命交给父皇处置。整个反叛的事,中间有很多蹊跷之处,看起来是有人在设计陷害建成啊,幕后主谋可能便是秦王府兵曹杜淹。太子私自招募军队是真,但杜淹却指使尔朱焕和桥公山二人告发太子和杨文干谋反,这不是有意将太子逼入绝境吗?太子私自招募军队,本意是为了防止秦王乱来,而那二人指控他“谋反”,是诬陷太子将军队用来对付父皇,太子他如此孝敬父皇,如此仁爱厚道,怎么可能有这种天打雷劈的想法呢?由此可见,杜淹为了置太子于死地,是何等地心狠手辣!杜淹的背后,有没有指使者呢?皇上啊,你如果这时候改换太子,不正落入了人家的圈套么?  元吉又请来了中书令封德彝劝说李渊。封德彝举出了大量的历史事例,来证明改换太子的风险,他说,秦始皇将公子扶苏贬去督修长城,结果政权落到了小儿子胡亥手上,使秦的天下二世而亡。隋文帝被次子杨广所迷惑,废太子而立杨广,结果杨广当政,又使隋二世而亡,使天下生灵涂炭,为我等所亲见。与此相反,汉高祖嫌太子刘盈懦弱无能,想换上“英果类我”的赵王如意,遭到大臣们的一致反对,只好放弃,结果,刘氏享有了四百年江山。曹操当年也是如此,立长子曹丕而弃次子曹植。历史的经验教训昭昭在目,怎能不作为我朝之殷鉴!封德彝又说,他在洛阳亲眼所见,秦王长期带兵在外,为所欲为,以为天下无人及我,颇为骄狂任性,如果让他将来继承皇位,他是否将会像隋后主那般行事,是谁都无法预测的啊。太子虽然像扶苏、刘盈一样本领不大,但他宽厚仁爱,礼贤下士,将来安大唐江山者,必太子也!末了,封德彝还严肃地声称,臣与太子并无私情,对于太子的莽撞行为也是非常的不赞成,但心知他绝无反叛父皇之心。说起来,他封德彝与秦王还算有交情,关系一向亲密,内心也真诚地希望秦王将来能善始善终。他之所以在这样隐秘的事情上向皇上进谏,是因为他为人之臣,必须忠人之事,他作为隋朝的官员,没落到何等的地步,能够有今天的地位,全拜皇上您所赐,敢不竭尽忠诚,以图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究竟该如何,由皇上您定夺。  李渊被封德彝的劝谏深深地打动了。而元吉和内宫张婕妤、尹德妃她们的分析,也使他理解了太子建成如此躁动的苦衷。于是他改变了对李世民的承诺,将建成放了,带着建成回到长安。他令大臣们立即审问尔朱焕和桥公山,二人果然供出是杜淹指使,但建成私通杨文干也是确有其事。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四章、太子与秦王(5)
李世民前往庆州镇压叛乱,杨文干的军队果然一触即溃,杨文干本人被部下刺死,司农卿宇文颖也在擒获后被李世民下令斩杀。当李世民高兴地回到长安,却发现形势早已发生逆转,父皇拒绝更换太子,只是指责他们兄弟之间不能相容,并将引发这次叛乱的罪责归咎于太子中允王皀、太子左卫率韦挺,以及秦王府兵曹杜淹,将他们流放到間州。魏征等人则被放了出来。  杜淹是李世民的亲信杜如晦的叔叔,早几年和杜如晦的哥哥杜昭然、弟弟杜楚客呆在东都,在王世充手下做官。杜淹素来与杜如晦兄弟不和,便在王世充的侄儿王行满面前说杜昭然的坏话,王世充便将杜昭然杀了,杜楚客也被囚禁起来,差点饿死。洛阳平定后,杜淹身为王世充的吏部尚书,为恶甚多,论罪将被处死。杜楚客哭着请求哥哥杜如晦帮忙营救叔叔。杜如晦起初并不答应,杜楚客发狠说:“叔叔已经杀了大哥,而今二哥你又怀恨要抛弃叔叔,眼看着一门之内自相残杀光了,活着真没意思!”便拔刀自刎,被杜如晦拦住。杜如晦被弟弟的话打动了,便请求秦王李世民饶恕叔叔,杜淹于是获救。后来杜淹来到长安,做了朝廷小吏,很久都得不到晋升,急得打算投靠李建成。当时封德彝任吏部尚书,将杜淹的动向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知道杜淹一肚子狡计,担心他到了东宫帮李建成出一堆坏主意,将对李世民不利,便向李世民说明了情况,将杜淹任为秦府属官。杜淹果然出招狠辣,安排了计中计,不幸功亏一篑。在杜淹被流放前,李世民送给他三百两黄金供他养家。  李渊又一次将兄弟三人召在一起,痛心疾首地教诲了一番,在父皇勒令下,世民和建成恢复了表面的和好。  闰七月中旬的一天,李渊到城南射猎,太子、秦王、齐王都参加,李渊令他们骑马射箭,比一比谁打的猎物最多。建成有一匹胡马,长得非常肥壮,他将马牵给世民说:“这匹马很有力气,能跳过几丈宽的山涧。二弟你精于骑术,可以骑一骑试试。”  世民骑上胡马,追赶一只野鹿,胡马突然蹶臀,世民反应很快,从马背上跳下,站到数步之外。胡马在地上打了个滚,又站起身来,世民再次骑了上去。这样一连蹶了三次。世民回头对宇文士及说:“他想用这种办法把我害死,死生有命,又怎么伤害得了我!”有李渊的卫士在一旁听到了,他暗中已被建成收买,便跑去告诉了建成,建成通过妃嫔们对李渊说:“今日秦王的马不小心撒蹶,秦王自言自语道,‘我有天命,将为天下主,怎会浪死!’”李渊大怒,先召建成、元吉,再召世民进去,指责世民道:“天子自有天命,不是哪个人花费智力便可以求得的;你想这个位子为何想得这么急呢!”世民取下头冠,伏在地上叩头,请下法司查验对质,看他有没有说过这句话!  李渊怒气不消。正在这时,有官员匆忙入奏,称突厥大军又一次侵入汉地。李渊也觉得刚才有些过火,便借这个机会劝勉了世民几句,令他重新戴上头冠,一道商量如何对付突厥。  闰七月二十一日,世民、元吉奉命率军前往幽州抵御突厥大军,李渊在兰池为他们饯行。  这一次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率领全国军队侵入唐地,结成连营,不断南下。李世民率军前去阻截。正巧关中下了很久的大雨,粮运接济不上,士卒疲惫不堪,弓箭和器械都被雨水泡坏了,朝廷及军队中的将官都很忧虑。李世民和突厥大军在間州相遇,他整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八月十二日,颉利可汗率上万铁骑进至城西,在五陇阪列阵。唐军将士见突厥兵势盛大,都感到害怕。  “现在敌人骑兵逼到了眼前,气焰十分嚣张,”世民对元吉说,“我们不可向他示弱,应当和他打上一仗,你能与我一道冲锋么?”  元吉惊恐地说:“敌人兵势这么强大,怎能轻率出战?万一失利,后悔莫及啊!”  “你不敢出战,我单独前往。你留在这儿看着。”世民说完,飞身上马,率精骑驰往敌阵。到了近前,他高声对突厥人喊道:“我大唐已经与可汗订立了友好盟约,你们为何又负约前来,侵入到我大唐的国土呢?我是秦王,可汗如果愿意和我单打独斗,就一个人出来和我决斗;如果出动大军,我就用这一百骑应战!”  颉利可汗不知道李世民在玩啥花样,只在阵前微笑,不作什么反应。  李世民又上前靠近了些,派一名骑将找到突利可汗说:“过去你和我们秦王曾订立盟约,双方许诺,如遇到急难,将互相救援;现在你也带着军队前来攻击我大唐,为何一点都不讲香火之情呢!”  突利可汗漠然无语。  李世民又指挥骑兵向左侧前进,将要渡过沟水,包抄到敌人后面。  颉利可汗见李世民只带着少数骑兵逼近,又听到“香火”之类的话,怀疑突利与李世民有什么密谋,便派使者阻止李世民说:“大王不必渡河,我这次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与大王重申过去的盟约罢了。”随后,他令突厥大军稍稍退却。  秋雨下得更厉害了。李世民对众将说:“敌人所仗恃的只是弓箭,现在连阴雨下了这么多天,弓的弦胶都被水泡开,已经用不成了,离开了弓箭,突厥人就像飞鸟折断了翅膀;我们住在房屋里,用火做饭,刀槊照样锋利,我军以逸待劳,不抓住这个机会狠狠地打击敌人,还要等到何时!”于是在雨夜派兵偷偷出动,冒雨向前挺进,突厥人得知后十分紧张。李世民又派人到突利可汗的营帐中,跟他分析利害关系,许诺送给他很多财物,突利很高兴,答应与大唐和好。颉利还想与唐军交战,突利不赞成,颉利只好派突利与夹毕公爵阿史那思摩来见李世民,要求与大唐和亲。突利可汗见识了李世民的神武风采,心中更加钦佩,而李世民坦荡直爽的性格,更是很合突厥人的口味,突利于是正式提出和李世民结为兄弟,李世民答应了,两人上香饮血,对天发誓永不背叛。经过简单商议,突利代表突厥、李世民代表大唐再次订立盟约,各自率军返回。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四章、太子与秦王(6)
在向突厥送上了许多绸缎、珍宝后,皇帝李渊和大臣们认真商议起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突厥威胁。突厥的倾国出动,令李渊想起了晋阳起义之初遭受突厥围城的情形,他可不愿意见到那一幕在长安重演。有大臣对李渊说:“只因为府库与美女都在京师,所以突厥骑兵总是冲着关中而来;如果我们烧毁长安,迁都到别的地方,突厥人失去了目标,就不会再来了。”李渊一想,觉得有理,便派中书侍郎宇文士及乘快马去山南樊、邓一带,看能否迁都到那里。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尚书左仆射裴寂等人都赞成迁都,尚书右仆射萧蠫等人虽持异议,却不敢冒犯李渊。  只有李世民对父皇说:“戎狄为患,自古都有。陛下凭着圣明而强大的武力兴起,一统中华,拥有精兵百万,所向无敌;为何要因为突厥侵扰,就突然想迁都避敌锋芒,岂不让四海之内的民众耻笑我们,也让千秋万代的后人笑话我们么!霍去病是汉朝的将军,还能立志消灭匈奴。臣身为藩王,却让突厥嚣张到这种地步,以至于令皇上您想要迁都,这是臣的失职啊。请允许臣负责办理这事,臣必定能将颉利平定。如果一两年我不能把他擒获,再慢慢考虑迁都计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