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阎锡山仓促应战,急电向蒋介石求援,调动部队向红军反扑。
  红军将反扑之敌全部击溃,在上述数县广大地区建立起临时根据地。
  军委决定以这一地区为作战枢纽,分兵南下北上,组成右、中、左路军。
  徐海东、程子华指挥以红十五军团为主力的左路军,向北进攻;林彪、聂荣臻指挥以红一军团为主力的右路军,向南急进。
  同时以红十五军团的一个团又一个营、方面军直属队和新成立的红三十军、山西游击队等部组成中路军,由叶剑英直接指挥,以牵制和吸引晋绥军主力,支援左右两路军的进攻行动。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四篇(2)
左右两路军分南北两线向晋绥军进攻,迅速进抵侯马和太原近郊,占领了晋西南广大地区。
  面对红军的强大攻势,阎锡山惊恐万状,急忙集中14个旅,编为4个纵队,阻止红一方面军东进。
  蒋介石应阎锡山的请求,先后派遣约10个师进入山西,同时命令西北军、东北军等部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攻。
  中革军委命红军左右两路军从南北两线向中路军靠拢,集中兵力准备歼灭敌人。
  叶剑英根据军委指示,指挥中路军和所有游击队、赤卫军、少年队等一切武装,与众多敌军巧妙周旋,钳制敌人。
  同时,控制石楼通往水头、石口镇、隰县、永和、留誉五条道路,充分发动群众,坚壁清野,阻截敌军的物资供给。
  4月中旬,敌军进逼石楼。
  叶剑英集结中路军主力在石楼城北三十里处狙击敌人,同时在永和一线打击北进之敌,继续控制黄河渡口,保证了前后方的交通运输和伤员的转运工作。
  叶剑英还组织部队大力开展地方工作,建立和发展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建设各级政权机关,征集兵员,筹粮筹款。
  游击队在石楼县县长家炕里挖出六大罐银元,叶剑英悉数运回后方,用作红军的经费。
  在东渡黄河,与敌军的艰苦作战中,叶剑英领导的中路军兵力虽然不多,但他果敢机智,巧于用兵,吸引和钳制晋军主力,圆满地实现了军委的战略意图,受到毛泽东的赞许。
  鉴于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和晋西敌情变化的态势,中共中央决定于5月上旬,将渡河东征红军全部撤回河西,结束东征。
  叶剑英率部最后西渡回师,胜利完成了东征任务。
  这次东征作战虽然只有75天,但战果辉煌,消灭国民党军约7个团,取得了强渡江河作战的重要经验,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晋绥军被迫撤回山西,打击了蒋介石、阎锡山的反动气焰,使陕北革命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发展。
  红军吸收新兵约8000人,筹款30余万元,并在山西20多个县开展了群众工作,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使刚刚立足于陕北的红军在政治上军事上由被动转入主动,并增强了经济实力。
  红军回师以后,蒋介石仍然坚持其“剿共”政策,调集军队准备对陕甘根据地发动新的“进剿”。
  在根据地东北面,蒋介石的嫡系汤恩伯和渡河入陕的阎锡山晋绥军联合对付红军,采取堡垒政策,步步进逼。
  在根据地西部,蒋介石将宁夏马鸿逵、马鸿宾的一部,部署于陕甘宁边界地区,防堵红军西进。
  面对敌重兵压境,中共中央决定组成西方野战军向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西部出征,以巩固和发展陕甘根据地,扩大红军,争取西北抗日力量的联合。
  叶剑英在西北军委参谋部,积极参与了西征战役指挥。
  当时盘踞在宁夏境内的马鸿逵、马鸿宾部凭借一些厚实坚固的“土围子”阻止红军西进。
  为了炸毁“土围子”,叶剑英致电在西安的李克农等,要他们设法从国统区购买硝药。
  同时动员部队能工巧匠自己动手制造炸药。
  他在驻保安的总部机关和直属队大会上进行动员,希望凡在家熬过硝、做过炸药的同志,都积极报名参加,并从总部抽调人员到盛产硝土的一军团所在地宁夏豫旺堡,组建一个小型制硝“工厂”。
  经多次试验,终于制成了雪白的纯硝,再在硝中加上其他成分,制成炸药,送到前线。
  前线指战员用这些炸药,摧毁了敌人许多“土围子”。
  二、密赴蟠龙,开展东北军统战工作
  由于中共中央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中大力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西北抗日形势有了转机。
  叶剑英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参与指挥作战的同时,以很大精力投入对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统战工作。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四篇(3)
东北军1935年入陕时有5个军1个师,号称20万人。
  在东北军中,潜在着由来已久的抗日反蒋的积极因素。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入关流亡,蒋介石驱之###,阴谋“借刀杀人”,在内战中将其消灭。
  东北军在被迫与红军作战中,被歼灭3个师,损失严重。
  蒋介石非但不给补充,还取消了几个师的番号。
  东北军官兵此时流亡关内,背井离乡,怀念故土,厌恶内战,不愿当亡国奴,迫切要求打回老家去,同时又深受蒋介石嫡系军队的歧视,反蒋情绪日益高涨。
  家仇国恨集于一身的张学良,受到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和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早有抗日救国、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要求。
  为了推动这种有利形势,1936年1月下旬,党中央决定释放直罗镇战役中被俘的东北军团长高福源,并要高为红军与东北军开展和平谈判进行联络。
  当时,对东北军俘虏的管教工作统由叶剑英负责。
  高福源在红军中生活两个月期间,叶剑英耐心地开导教育他,向他分析抗日救亡的形势,告诉他蒋介石利用东北军、西北军打红军,实际上也是企图消灭这两支队伍,让他回去劝告张学良,都是中国人,不要自己打自己。
  高回去后,劝张联共,努力做统战工作。
  为了推动统战工作,1月25日,中共中央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聂荣臻、刘志丹等红军将领名义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提出:中华苏维埃政府与工农红军愿意与任何抗日的武装队伍联合起来,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同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收复失地。
  并表示:我们愿意首先同东北军来共同实现这一主张,为全中国人民抗日的先锋。
  接着,周恩来、李克农等与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接触谈判,双方达成了联合抗日的初步协议。
  1936年6月中旬,叶剑英同李克农等奉命秘密去蟠龙、琉璃坡、石家砭等地,了解中央军、东北军的兵力部署和进军动态,及时向毛泽东、周恩来通报敌情,并尽一切可能,利用各种关系,向东北军一七师、一一七师官兵进行政治宣传,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对如何防止敌军进攻瓦窑堡提出许多建议,并根据毛、周指示,进行了大量救护伤员、保障供给、修补道路等方面的工作。
  从6月15日至22日,一周之内,叶剑英亲笔给毛泽东、周恩来写信14封,并派卢伟良等专人送去。
  这些信忠实地记录了当时叶剑英辛勤工作的情形,内容涉及敌、我、友各个方面,不仅反映了当时抗战与统战形势任务的复杂与艰巨,也反映了红军内部机构、人事和教育以及协助延安地区干部开展工作等诸多问题。
  三、到安塞进行东线统战,促成“三位一体”
  1936年7月9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要叶剑英到安塞领导统战工作。
  随后,叶剑英来到安塞领导东线工作委员会(简称东线工委),与朱理治、边章伍等一起做陕北地区东北军的工作,争取他们联合抗日。
  26日,叶剑英召开安塞、延安两县工委及县一级机关负责人会议。
  在会上叶剑英详细报告了当前政治形势和任务,并依据党中央对东北军工作的指导原则,解释了争取东北军工作的目的,说明东北军各级工作机关的组织系统与同级中###组织机关的互相关系。
  当晚和翌晨,叶剑英又分别主持召开了安塞、延安两县工委会议,讨论和决定安塞工委由马文瑞、刘德明、时文平等组成,下设安塞办事处和枣园办事处,主要工作对象是东北军六八四团;延安工委由萧离、刘仲明、白寿康等组成,下设牡丹川办事处及富川办事处、川口办事处,主要工作对象是东北军的六三一团、六六团、六八五团等。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四篇(4)
叶剑英要求对所工作的对象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不仅了解部队的番号、位置、主官、历史、特点、一般来往电报,同时还要了解其官兵个人的履历、政治表现、嗜好、个性等情况,并设法接近和亲近他们,争取进行面谈;在东北军中积极发展党的组织,要求举行入党仪式等程序,郑重履行入党手续。
  叶剑英还亲笔书写了党员宣誓词交给安塞和延安两工委负责人,以便在发展###员时使用。
  为此,加派三个干部去延安周围的东北军6个团工作,并派边章伍去县工委帮助工作。
  这次会议以后,叶剑英把领导的重点放在争取东北军六十七军的工作上,又将该军第一七师作为工作的突破口。
  一七师先驻防于安塞附近,后移驻延安地区。
  师长叫刘翰东。
  安塞工委对刘师长及该师六三团一名叫陶翊周的营长做了大量工作,并发展陶翊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陶入党后,叶剑英不时地穿着东北军的服装,出入该营防区,去做该营官兵的工作。
  一七师移驻延安后,叶剑英于8月22日单骑赴陶营,与陶会面。
  不巧,陶进延安城去了,没有见着。
  第二天,叶剑英派刘仲明去陶营,并给陶写了一封言词恳切的亲笔信:决定陶翊周同志为一七师党委书记,王昌奎、李朴玉两同志为委员,负责指导一七师行动,负责指导并帮助你们进行党的工作。
  党对陶翊周及王、李两同志极倚重,望积极无畏的为党工作。
  陶翊周见信后,遂将刘仲明安插到该营工作,随部队行动。
  叶剑英在争取陶营的同时,还亲自做刘翰东的工作。
  刘翰东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要求抗日的将领。
  叶剑英派党在东北军的联络员与他秘密接触,发展关系,以后又亲自与他交谈,做他的工作。
  8月20日,叶剑英和边章伍二人身着东北军军装,到延安城外十里处与刘会面,并如数交还该师士兵投诚红军时携来的枪支。
  刘翰东很感激,当场商定了双方交换枪支弹药的具体办法。
  22日夜,刘翰东派副官到离延安城二十里外的河庄坪,给红军送来15000发子弹。
  叶剑英亲自带兵去接收,并以机枪回送。
  通过多次交往,刘翰东加深了对红军的了解和信任,同意我方派人去六二一团开展活动。
  叶剑英与该团代理团长周振互通信件,建立了关系。
  经过一段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在一七师一些部队中建立起了中###的组织。
  叶剑英还派刘培植到一五师做刘多荃师长的工作,也获得成功。
  东线工委在叶剑英主持下,还开办了杨家沟、枣园两个市场,发展集市贸易,恢复“红白通商”。
  当时东北军驻防陕北,人地两生,交通不便,粮草紧张,蒋介石对他排斥的“杂牌军”又不及时供应军饷,导致东北军部队生活供给发生不少困难。
  为此,东线工委特开设贸易市场,允许东北军官兵来市场购物,或到苏区采办货物,帮助他们解决粮食、肉食、马料等物资匮乏问题。
  在市场上,我党工作人员主动与东北军官兵接触,向他们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道理。
  彼此之间思想感情进一步得到交流。
  叶剑英还请周恩来派人民剧社到安塞市场演出。
  吸引了大批东北军的士兵和群众争相观看。
  当东北军官兵看到剧社演的《亡国恨》这幕悲剧时,许多人当场流下热泪,泣不成声。
  剧社共演出6场,场场爆满。
  团长危拱之和演员及工委人员借演出之机与东北军官兵谈话,并散发《打回老家去》等宣传品。
  东北军官兵不顾国民党政训处人员的破坏,坚持看戏联欢,效果极好。
  对于东北军中的右翼顽固分子、亲蒋的政训处人员,以及反动保甲人员,叶剑英指示安塞、延安两县工委采取发动群众给以打击和严惩。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四篇(5)
叶剑英在工作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