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业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工业帝国-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刹蝗菀准剑渌肝幻肿约憾疾皇煜ぃ还椿铺宸嫉哪Q且彩乔嗄旮刹拧

    客套几句之后,黄体芳自顾自进去了,让陆鸿在这里候着,陆鸿这里几个就认识八字胡的黄绍箕,不过看到这位自称的长辈,他多少有些头大,待会儿再来两句贤侄神马的,自己还真不好应付……

    好在黄绍箕今天是挺给面子的,冲着陆鸿嘿嘿一笑,又指着他给其他几位介绍起来,“状元郎、丁兄、李兄,陆兄虽然未尝科举,不过年少之时就在泰西游学,精通八国语言,而且还精研泰西军学,此番回国,乃是要报效国家而来!”

    报效国家……陆鸿听了差点吐一地,这满清王朝那点值得报效了,不过,这国家倒是不错,大中华那也是中华民族的大中华,自己势必要投身到这改天辟地的大时代之中,只是,这前途漫漫,自己现在也很好奇,怎么就走到今天这一步了,这可与自己当初发现超级工业系统时的想法有些个南辕北辙了。

    他拱拱手客套了几句,正想着安心坐一个听客之时,其中一个三十来岁、山羊胡子、丁姓男子笑着开问起来:“陆兄,既然你是泰西游学而来,想来也是精于洋务之道,我有些奇怪的是,黄公可从来不喜欢这洋务之说,那些个产业,靡费国资,却难以惠民!”

    陆鸿皱了皱眉头,每次碰到这些清流干将们,清一色都是这调调,不过这会儿也无事,他便拱手笑道:“丁兄见笑了,陆鸿在海外游学多年,也是好奇一事,泰西文明崛起不过数百年,而我大中华文化传承数千年,细细研习之下,这才知晓,列强的崛起绝非仅仅是文化的崛起,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的崛起!”

    科学精神……这名词显然出乎这几位的意料,就是黄绍箕之前和陆鸿聊天时,也未曾听他说过,那丁姓男子顿时好奇的追问道:“陆兄,这词我似乎上次和总理衙门里的英国领事交涉时听到过,倒是也没在意,敢问,这二字为何如何重要?”

    陆鸿嘿嘿一笑,自己三两句话,就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到了他们根本不熟悉的领域,这对于自己可是大大方便,否则这几位说些个之乎者也的问题,自己当听客的资格可能都不够,“丁兄,其实这所谓科学精神,我们中华文明早就有之,古语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正是这种科学精神的精辟概括!”

    他这么一说,这几位立刻都作出恍然大悟的模样,不过,陆鸿这番说辞倒是让他们看待的眼光不再那么另类了,而陆鸿听他们议论的话题,竟然也大出自己的预料,竟然不是都是朝堂上最近十分敏感的话题,譬如某某大员被参劾科举舞弊入罪秋后问斩、某某朝臣议修缮黄河堤岸,又如张之洞在鄂开铸银元、中美协商十年内不再准华工入美……

    细听这几位的议论,确都是见识不凡,虽然有些说法太过简单,但却都能看到问题的点子上,他不禁也暗暗佩服起这几个官员起来,看起来,历史书上说这些清流干将都是眼高手低的货色,多少有些以成败论英雄的味道……

    听了片刻,里面走出来一个幕僚模样的人,远远一看,就绷着脸冲着陆鸿就招手问道:“是陆公子吧,快随我来,翁阁老要见你!”

    陆鸿一听,立刻打起了精神,紧紧跟上,自己一番长途跋涉进了这权力的中枢,仅仅凭着自己的一点见识和机遇,现在或许能够让自己走上另一条道路,这一次的机会自然不容错过!

    在后院七转八弯的走了不少路,那幕僚才把陆鸿引到一个小花园门口,门外一个丫鬟向他福了福,转身进去通禀,而陆鸿在外面就听到有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在屋内慢条斯理的说着话,但这言语间透露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却似不怎么愉快……自己来的有些不合时宜啊。

    “漱兰,皇上前几日审定的疏浚运河之案,却不知道被谁捅到太后那里了,我看多数就是孙毓汶所为,此人专权,却做事滴水不漏,而且太后也信任有加……哦……让他进来吧!”

    片刻之后,那丫鬟出来细声细气说道:“陆公子,老爷让你进去!”

    陆鸿点点头,深吸了一口气,挺胸慢步走进了正厅,等到了里面,却看到正中太师椅上作者一个身材率胖、穿着得体官服的长须老者,正双眼看向自己,举手之间可谓是气度十足,胸口官服补子上那代表着一品仙鹤的图案,这可是少有人能爬上的高位。

    他忙施礼,大声说道:“晚生陆鸿,拜见阁老大人!”

    居中而坐的显然就是这位对当朝政事有着充分影响力的军机大臣、帝师翁同龢,他现在显然也在观察面前这个人高马大的年轻留洋学子,这时代,游学欧美早不是稀罕事,大清王朝也每年向国外派遣学童和军官……让他决定见一见这年轻人的缘由,一则是黄体芳的推荐,二则是陆鸿草拟的那份颇为惊世骇俗的文案!

    “免礼吧!”翁同龢淡淡的话音想起,这让陆鸿弓了好一会儿的身子终于可以站直了,不过,这相比当年军训的要求,那可就小儿科多了,而他这一站的挺拔姿势,立刻也让翁同龢也缓缓点了点头,“陆鸿,你所提的那监军之法,恐怕只是纸上谈兵,难以实施啊!”

    陆鸿除了伪造了那套照片的证据外,还向翁同龢提出建立一个直属军机处的监察机构,而其职责就是对军队军官、士兵违纪进行监察、处罚,这其实就是后世宪兵和军事法庭的模式,就是这时代,西方军队中也已经有了类似的组织。

    当然,这时代满清王朝统治下的军队,却完全没有任何监督军纪的机构,更谈不上监督军官,而凑巧的是,早些时候,内阁侍读学士臣裴维侒曾经草拟过一份《官军任意抢掠请惩办由》的折子,痛斥清军军纪**的问题,要求严肃军纪,不过,这份折子当时候被翁同龢压了下来……原因是他根本想不出有什么巧妙的法子能够介入军队。

    而陆鸿这个文案,可谓是来的时机颇为巧合,而且,很大程度上,陆鸿琢磨这文案时,都考虑过翁同龢的心思,这位向来都异常的重视这名望,满清这时代,文贵武贱,作为文臣之首的他自然又约束军队的念头,而更巧的是,如今大清王朝最大的兵头,正是他的老对头李鸿章,若是这件事情真办下来了,可谓是名利双收,既涨了他在文臣中的名望,又打击政敌李鸿章!

    “阁老,晚生在泰西游学之时,曾精研这德意志约束军纪之法,而我华夏自古就有战事设立监军之制,只需在古法上稍加变通,于兵营设立军纪营,专一协查军官、士兵之不法行为,而于各省设立军法处,审定是否违纪,如此做法,可谓是公正严明,料想其他人也没有可指摘的地方!”陆鸿侃侃而谈,又把他所谓泰西见闻描述了一番,他每每谈及这些话题,总是十分明智的套上中国古法的外衣,这倒是让这些不喜洋务的大佬们听起来顺耳多了。

    翁同龢一直盯着陆鸿,不过这年轻人倒是一点没有怯场的感觉,这多少让他有些意外,不免有了几分拉拢之意,而听他一番娓娓道来,倒是把这军纪营之事说道十分的透彻,甚至连军纪营应如何编制、军法处该如何编制,都有一个简明的讲解,听闻之下,更是让他心动。

    如今的大清的军队,八旗军那就是八旗老爷们的养老院,根本算不得军队,至于淮勇改变的练军之流,他心知肚明,其中的猫腻可不再少数……此法若是推行下去,恐怕这阻力之大,自己恐怕也难以想象,不过,如此巧妙的主意,要他放弃不用,却也有些暴殄天物。

    正在他沉思之余,陆鸿又开口说道:“阁老,其实这军纪营的妙用,不仅仅在于军纪,更有其他大用!”

    【有票的兄弟们砸几张吧,雪漂拜谢啦~~】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39章 安德森的礼物
    陆鸿的话自然让翁同龢颇感意外,这军纪营还能有什么其他作用?他点点头示意陆鸿继续……

    “阁老,若是军机处有要务需各军办理,军纪营即可用于催办,及时通报进展,甚至于差点军费之类的重要事务,也可由军纪营协理,若是能够施行此法,军机处政令可畅通军中!”陆鸿侃侃而谈,不过,他却隐瞒了一点,这时代的满清的军队早已病入膏肓,又岂是一个小小的军纪营能扭转的。

    翁同龢看了看旁边坐着的黄体芳和李鸿藻,这两位此刻都口观鼻鼻观心的模样,也不知道想什么,而陆鸿说的这些,他自然也是想到过了,若是这军纪营能成,毫无疑问,自己就在军中插进了半只手……不过,这件事情,很显然不容易办啊!

    他看了看还是站的笔挺的陆鸿,这年轻人的见识和气度倒是让他颇为满意,忽然他想起什么来了,“陆鸿,你向黄御史所言日本又开战之心,这恐怕也只能当做臆断之言,上个月,日本明治天皇银婚庆典,皇上还送了贺书贺礼,汪凤藻公使也言,天皇欲与中国万代交好!”

    他这番话,让陆鸿不禁在腹中暗暗讥讽了这老头一番,整天就顾着朝堂上那点事情,真正的国家大事,这位可远不如那位被后世认定为投降派的李中堂来的尽心,好在自己早有些预案,“阁老,我呈报之事,也绝非臆断,倭人要夺朝鲜之事,恐怕预谋已久,也就是差一引子而已,以他们的狡诈,就是没事也会造事出来,到时候,恐怕战与不战,都在他们的一念之间了!”

    旁边黄体芳听到陆鸿这番话,抬头看了看,多问了一句,“陆鸿,你说的这消息,恐怕也是推论而来的吧!日本人能肇什么事情呢!”

    陆鸿微微一笑,看了看小老头,这话倒是接的不错,“阁老、黄公,我早些时候就看到英人报纸上刊登朝鲜民乱颇盛,不过暂时平息了而已,而朝鲜王室如今与俄国人颇有勾结,恐怕也是取祸之道,这些难保不会为日本所利用吧!”

    这些个消息,那袁世凯从朝鲜发回来的折子里倒是都提到过,翁同龢比较意外的是陆鸿竟然也能从洋人的报纸上看到,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时候,旁边的李鸿藻开口问道:“陆鸿,依着你所推断,若是开战,这胜负之分,洋人的报纸可有推断?”

    陆鸿看了看这位胡子花白的老清流,这位的身份可一点不比翁同龢低,三朝阁老、同治皇帝的老师,不过,相比翁同龢,这位虽然施政手法上古板了点,却更有容人之量,黄体芳对这位大佬也是尊敬有加,所以,推动军备上,这位倒是更能借力几分!

    他侧身拱拱手笑道:“李阁老,恕我直言,开洋务、成练军之后,洋人对我朝军备认识更多,数年之前,北洋水师初成之时,泰西报纸都有评论,大清海军实为远东第一等战力,日本绝无可能挑战,但这7年间,日本无一日不以我朝为敌加紧备战,连年购舰,所购战舰都是英国一等的快炮船,我在伦敦之时,有看到英国海军大臣费希尔所著之书,8年就是海军战备必须整备的极限!”

    说到这里,陆鸿瞟了瞟李鸿藻,这位显然似懂非懂,“如今,英国、德国正在展开海军竞赛,英国人评价德皇所乘的铁甲舰萨克森号,早为过时的武备!我朝海军弱与日本海军遭遇,输在船慢炮慢,胜不能扩大战果,败则难以撤离,英国人报纸上其实早有断言!”

    这下子,李鸿藻和翁同龢都听的很明白,德国的萨克森号,那不就是北洋定远、镇远同一级别的战舰嘛,很显然,英国人也认为这两艘号称远东第一的铁甲舰已经过时了……很显然,陆鸿只是委婉的表示了他对于胜负的观点,但谁胜谁负,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不过,李鸿藻对这理论显然另有看法,“陆鸿,这海军不是修了旅顺和威海卫军港嘛,有炮台相助,这么多铁甲舰未必不能获胜吧!”

    “李阁老,这战时的谋划,那就不是我所能预测的……不过,英国人已经断言,中日之战,实则是海军之战、朝鲜之争!”在那里打仗,这可不是谁能说了算的,李鸿藻这脑袋,还真是保守得过分,说到这里,陆鸿转身朝着翁同龢拱了拱手,自己这话都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至于另外一些话,现在也不适合说,还需要另找机会,当然,有没有机会说,那可就看今天自己的文案和埋下的伏笔能不能让这几位清流大佬明白局势的危机了。

    翁同龢听着陆鸿一路分析下来,倒确实是颇有些道理,事实上,对于战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