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盗墓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人盗墓史-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顺便提一下,金陵遭朱元璋子孙盗掘,后来有不少附会之说,称这是一种报应。
  当年,金国大将粘罕攻陷北宋都城东京后,先后对位于今河南省巩义市境内的北宋帝王陵,进行了大规模的疯狂的盗掘。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真宗赵恒的永定陵等8座陵寝,无一幸免。比朱由校的行为更为野蛮的是,他们还把北宋帝王、帝后、陪葬臣子的尸骨从陵内拖出来“暴骸”,也就是“晒尸”,令人发指(具体情形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说到)。
  这样说来,还真有点因果报应的味道,一报还一报呢。可能因为有这个前因,朱由校盗掘金陵事件,并没有遭受到更多的历史指责,有的盗墓著作中干脆不提这桩事,以至于朱由校所为成了一桩盗墓秘闻。
  ● 古代帝王迷信“天子气”
  朱由校盗掘金陵一事,如今已成为笑谈。朱由校掘金陵的行为,康熙皇帝称是,“贻讥千古矣” 。
  现在看来,朱由校的行为确实是愚蠢的,因为清人并不在乎。但破风水、挖龙脉,这些所谓的“泄天子气”“镇王气”之举,虽然愚蠢,却不是朱由校的首创。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便干过这事情,不过他掘的不是坟,而是一座山。
  秦始皇造成的“风水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地方在秣陵(今南京)。据民国学者夏仁虎撰著《秦淮志》引《景定建康志》文,“旧传秦始皇时,望气者言:‘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当之。乃凿方山,断长陇,渎入于江。故曰秦淮。”
  嬴政为了*东南的“天子气”,破坏这里的风水,让当时南京南郊的“龙藏浦”水流改道变向,具体地点在今天南京市江宁区方山石硊。此地我曾去看过,确有人类开凿痕迹,但是不是秦始皇破坏南京风水而留下的,无法考证。但从此留下了一条流淌胭脂的风月河——秦淮河。
  嬴政泄了“天子气”,却没有镇住天子。“望气者”(风水先生一类人)之语真的应验了,五百年后南京真的出现了一位皇帝,此人便是前面提到的“帝王盗墓第一人”孙权。
  孙权定都南京后,将秣陵易名“建业”——在此建立孙家帝王大业。南京从此真成了“帝王洲”。最鼎盛的王朝就是仿效嬴政,挖人祖坟,坏人风水的大明王朝。
  历史上,大凡在风水上做文章的皇帝,不少人死后江山都失去了。嬴政是这样,隋炀帝杨广也未逃出劫数。
  《资治通鉴·炀皇帝》(卷一百八十二)中有这样的话,“今人人皆云杨氏当灭,李氏将兴”。当时,就有善看星象的术士启奏杨广,称在龙门地区发现“天子气”,并由龙门向东发展至太原地区。
  皇帝很少有不迷信的,杨广亦然。于是他学起了秦始皇断东南天子气的举动,也“东巡”“西巡”几番,并在山西置“离宫”,让自己的“真龙”之身现于不祥之域,以*之。杨广生前曾多次到山西,这可不是单纯去休闲,而是带有很强的“镇天子”目的。
  然而,太原正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的封地,这股“天子气”最后真的气贯山河,灭了隋朝。
  可见,“天子气”一说害人又害己。有的风水先生比较贪,看到所谓的风水宝地,便给自己留着。据《南史·虞玩之传》(卷四十七)记载,南北朝时,浙江人唐宇之生于风水世家,祖上给自己留了一块风水宝地,此地系龙脉,天子气旺盛,他的祖先断定子孙中将出皇帝。 txt小说上传分享

“秘招救国”傻皇帝——明朝皇帝朱由校(8)
唐宇之信以为真,于是开始惑弄人心,招兵买马起义,还攻陷了富阳城称帝。称帝后,一切按规制办,还在儿子中设置了太子。朝廷闻讯,立即派遣禁军征讨,刚一交手,唐宇之便被斩杀了。
  沾上“天气子”其实是一种晦气。聪明的人知道能当皇帝可不是靠祖坟的荫德,而是用人头换来的,因此避之远远的。
  西晋著名人物羊祜,是位独臂将军。有擅长风水术的相墓者告诉羊祜,羊家祖坟有“帝王气”。羊祜一听,这可不得了,如果让当今皇帝知道了,全家还不遭殃?但相墓者说,“若凿之则无后”,但“犹出折臂三公”。为了避免祸害,羊祜悄悄把祖坟掘开了。后来,羊祜果然从马上摔下来,把膀臂折断了,他虽然地位显赫,但没有儿子,断了香火。
  羊祜掘祖坟一事,可能是真的,但与他的命运和生育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也许就是一种巧合,让后人附会了。
  虽然“风水宝地说”“龙脉说”“天子气说”都是古代风水先生捣鼓出来的伪学说,有许多人也知道挖祖坟、破风水解决不了问题,但总是有皇帝会相信,会这样做。原因在哪儿?一是示威,担心别人抢了江山,通过挖祖坟,打击对手的政治信心,如武则天的掘坟焚尸;再就是病急乱医,大厦将倾,江山将失,也只得通过死马当活马医了。
  这两个原因,实际都是“心理战术”。如果对方也迷信,可能还真的会有效果呢。如果像朱由校这样,碰到了努尔哈赤这位“不信邪”的主子,风水“厌胜之术”便失效了,挖了人家的祖坟也是白费力气,反而激起更多的仇恨。
  ● 朱由检盗挖了李自成的祖坟
  明朝的天子臣僚们,对此却深迷不悟。继朱由校挖了满清人的祖坟金陵之后,接下来他的接班人——末帝朱由检,也迷信起了这套风水厌胜邪说,盗挖了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的祖坟。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后,天启二年的进士、刑部主事汪乔年,奉诏盗掘过李自成在陕西米脂县境内的祖坟,以泄“李贼”祖坟的“天子气”。
  《明史·汪乔年传》(卷二百六十二)记载,当时汪乔年任陕西巡抚,他并不知道李自成的祖坟埋在哪里,于是指令米脂县县令边大受,要他想办法。边大受很干练,打听到了李自成的族人在县里当官差,便将他抓起来拷问。李的族人不得不交代,李家祖坟在离县城200里的李氏庄,葬于乱山之中,16座坟环列安葬,正中间那座就是李自成的始祖坟。
  据说,李家这块坟地,也是块风水宝地,由当年极懂风水的仙人选定。此墓圹中,设有铁制的灯架,仙人称,铁灯不灭,李氏兴旺。李自成的祖坟被挖开后,果然出现了奇异的现象。
  里面生有几石的蝼蚁,火光闪烁。劈开棺材后,发现里面的尸骨青黑,身上长满了黄毛。脑骨后有一个凹洞(俗称“反骨”),有铜钱那么大,一条赤蛇盘踞在里面,长有三四寸。这蛇有角会飞,当即飞起了一丈多高,张着嘴吞吸六七次日光,降下后重新伏下。
  在古墓中出现蛇蚁,其实是正常现象。棺穴中出现的蛇,民间一般叫它“地龙”,是一件很吉利的事情,主子孙当官发财。
  凡出“地龙”的坟不宜改葬,宋道静和尚传下的《入地眼》秘书称,“开冢见龟蛇生气物,则不可改”,迷信说,改葬就破坏了风水,家道必败,人丁不旺。朱由检派人挖李自成的祖坟,是不是基于这种风水理论呢?

“秘招救国”傻皇帝——明朝皇帝朱由校(9)
汪乔年从骷髅上斩下头颅,装进准备好的盒子里,又把那条小蛇风干,之后呈送上去,其他东西则全部焚烧,和污秽物品混在一起扔掉。李自成知道后气得咬牙切齿,发誓要杀掉汪乔年,后来汪乔年确实让李自成逮到,遭斩首了。
  应该说一下的是,可能是明朝的风水邪说盛行,李自成也毁烧过明祖陵。
  起初,起义大军打到安徽,将凤阳境内的明祖陵烧了,传说李自成也盗挖了朱元璋父亲的陵寝。后来攻下京城,逼死朱由检后,曾打算盗挖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天寿山的明十三陵,但因出现异象,担心报应才作罢。实际可能是遭明军反击,而且清兵入关在即,才不得不停手。
  挖祖坟,泄王气,朱姓皇帝的所谓“秘招”并没有得逞,简直是白日做梦。最后将明朝灭亡的恰恰就是李自成和女真人(满清),而他们的祖坟先后被两位明朝皇帝盗掘过。
  看来,同为封建帝王的康熙皇帝说到了点子上了,他在修葺金陵的“御制碑文”中称,“有德者昌,无德者亡,与山陵风水原无关涉。”这与毛泽东打败蒋介石时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不是一个意思?!
  附一:
  清圣祖仁皇帝御制碑文
  金朝房山二陵,当我师克取辽阳,故明惑形家之说,谓我朝发祥渤海,气脉相关。天启元年,罢金陵祭祀。二年,拆毁山陵,割断地脉。三年,又建关庙于其地,为厌胜之术。从来国运之兴衰,关乎主德之善否。上天降鉴,惟德是与。有德者昌,无德者亡,与山陵风水原无关涉。有明末造,政乱国危,天命已去。其时之君臣,昏庸迷谬,罔知改图,不思修德勤民,挽回天意,乃轻信虚诞之言,移咎于异代陵寝,肆行摧毁。迨其后,流寇猖獗,人心离叛,围祚以倾。既与风水无与,而前此厌胜之摧毁,又何救于乱亡乎?古之圣王掩骼埋胔,泽及枯骨。而有明君臣乃毁及前代帝王之陵,其桀谬实足贻讥千古矣。(见于清圣祖仁皇帝御制碑)
  附二:
  挖掘李自成祖坟
  初,乔年之抚陕西也,奉诏发自成先冢。米脂令边大受,河间静海举人,健令也,诇得其族人为县吏者,掠之。言:“去县二百里曰李氏村,乱山中,十六冢环而葬,中其始祖也。相传,穴,仙人所定,圹中铁灯檠,铁灯不灭,李氏兴。”如其言发之蝼蚁数石,火光荧荧然。斲棺,骨青黑,被体黄毛,脑后穴大如钱,赤蛇盘,三四寸,角而飞,高丈许,咋咋吞日光者六七,反而伏。乔年函其颅骨、腊蛇以闻,焚其余,杂以秽,弃之。(摘自《明史·汪乔年传》卷二百六十二)
  看点提示:
  ● 明十三陵点穴出土宝物之谜
  ● 乾隆“拆大换小”真相之谜
  ● 明末帝朱由检思陵被盗之谜
  贵为“十全”天子的乾隆,一生做出的*事情多多,但有一事件却盗了尴尬——盗明陵。明陵所在的昌平陵区,可是一块上佳风水宝地,朱棣当年仅用50斤猪肉,便从江西峦头派风水大师那里换来了,个中经过曲曲折折。明陵上金丝楠木每根价值上万两黄金,乾隆盗的到底是哪一座明陵?是瞒天过海,还是偷梁换柱?铁齿铜牙纪晓岚劝阻皇帝盗陵了吗?清孝陵上发现了明朝大殿物料泄露“拆大改小”天机,明十三陵曾遭四次被盗危险,唯一被盗的明陵,起因竟是一颗金头的传说……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偷梁换柱嫌疑犯——清朝皇帝乾隆(1)
在以帝王为主角的盗墓事件中,有一件事一直说不清,这就是“乾隆盗木”一说。
  京城坊间传得沸沸扬扬,有鼻子有眼睛的,说是当年乾隆看中了明陵的金丝楠木,于是以修葺明陵作掩护,“拆大改小”“偷梁换柱”,拆下上好的料子给自己修建寿陵。资料上也确实有记载,乾隆修葺过明陵,而且运回了包括金丝楠木在内的大量明陵物料。在现代的考古中,考古学者也亲眼看到清陵建筑材料中使用了明朝的木料、砖石。
  如此“铁板钉钉”的事实,史书上却不见一点笔墨,这是为什么?乾隆成了中国盗墓狂人中身份最显贵的嫌疑犯。
  这里,就来说说乾隆这个人,梳理一下乾隆偷梁换柱的由来,试解一下其中的谜团。
  ● “康乾盛世”和继位传说
  对于乾隆皇帝,不少人可能并不陌生,几年前“清宫戏”流行时,在荧屏上不时可以见到这位“皇阿玛”。
  乾隆皇帝名叫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是雍正皇帝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弘历从小就深得祖父康熙皇帝玄烨的喜爱,传说,玄烨是因为喜欢这个孙子,才把皇位传给了他的老爸胤禛(zhēn),即雍正皇帝。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除了玄烨,别人就无法知晓了。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胤禛死后。顾命大臣打开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的传位诏书,宣布弘历继承大位,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诞生了。新帝改元“乾隆”,人们根据他使用的这个年号,便习惯喊弘历为“乾隆皇帝”。
  弘历当皇帝那年25岁,这在小皇帝多多的大清帝王中,是最佳的继位年龄。在其60年的执政生涯中,弘历的表现出色,他确实没有让爷爷看走眼,文治武功,南征西战,祖孙俩共同开创了大清王朝的辉煌——“康乾盛世”,把中国的近代版图扩大到最大。
  实际上,弘历继位时,大清王朝的盛景已出现了,经过康熙、雍正两代皇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