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盗墓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人盗墓史-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以后,项梁开始教授项羽率兵打仗的方法。项羽这下来了兴趣,但稍知道一点意思后,又不用功学了。说白了,司马迁笔下对项羽的生前介绍了不少文字,真实意思就六个字,“学习成绩不好”。

“复仇派”盗墓之王——西楚霸王项羽(2)
● 跟着小叔“闹革命”
  其实,项梁也不是老实人,早先曾下过大狱,托关系才出来的。后来项梁又杀了人,这下麻烦大了,于是逃到今天的苏州躲避仇家的追杀,项羽就是这时候出来混的,这实际上相当于今天跟人一起到苏州打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项羽到了苏州后身边围聚了不少喜欢舞刀弄棒的小杆子。项羽力气很大,可以举起沉沉的铜鼎。在宿迁市区,还以此为典故,造了一个十几米的“项羽扛鼎”雕塑,宿迁人因此把举重叫“拿大鼎”。
  因为力气过人,性情刚烈豪爽又好斗,当时吴中青年人都害怕他。用今天的话来说,项羽因为大家都怕他,成了当时苏州的流氓头子。
  在苏州“打工”期间,秦国出了大事。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皇帝嬴政,第五次东巡返回的途中,在一个叫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的地方病死了。二儿子嬴胡亥;采取非法手段,继承了王位,是为二世元年。嬴胡亥即位后,担心正当合法的皇位继承人,正在外戍边的大哥嬴扶苏回来夺权,便矫诏将他杀害。
  本来秦始皇在位时,就因为滥用民工修坟造陵、宫殿,搞得民怨沸腾。胡亥非法继位,当皇帝后,又不注意影响,丝毫没有改过,继续老爸的*。这下,惹恼了全国人民,各地纷纷起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史记·陈涉世家》(卷四十八)里专门写到的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起义。
  在这种情况下,身在东南的项梁闻风而动,杀了会稽郡守揭竿而起,项羽也跟着小叔闹起了革命,最后混成了乱世英雄——西楚霸王。
  ● 十大罪状中“盗墓”列第四
  给项羽贴上盗墓贼标签的,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他——项羽的军事对手刘邦。项羽起义后,刘邦也在沛县起义。项羽盗墓,一般人并不知道,是刘邦揭了他的老底。
  强将手下无弱兵,项羽的军队很厉害,很快就成了各路义军中的老大,攻打秦军,势如破竹。而当时能与项羽比高低的,也只有刘邦率领的一路人马。
  当初,项羽与刘邦有个约定,谁先破秦军攻下咸阳,谁做“关中王”。结果,刘邦的军队先进入了咸阳,驻军灞上。当时,刘邦仅有10万大军,项羽是40万,项羽觉得很没有面子,便快速入关中,驻在新丰的鸿门。
  身边的谋士范增告诉项羽,刘邦在山东的时候好色贪财,但在进入关中后,却不贪财不近色,有不小的志向,身上有天子气,应该趁早将他杀掉。于是,项羽在鸿门设宴,请刘邦来喝酒,想伺机杀掉刘邦。这就是成语“鸿门宴”的由来。但范增的建议并没有成功,刘邦身边有一个重要的谋士张良,与项羽的叔叔项伯私交甚好,项伯夜里私下去找张良,泄了密。
  在宴席中,项羽又心慈手软,不忍加害刘邦。情急之下,范增叫项羽的堂兄弟项庄出来舞剑,伺机行刺,此即“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说。但刘邦的大将樊哙(kuài)出来挡了剑,干扰了项庄的行动,项羽的“刺刘计划”流产。而这一计划的失败,不止江山让刘邦给抢走了,还让刘邦把项羽的老底全揭了,让项羽成了天下笑柄,似乎项羽是天下第一号恶人。
  进入关中后,刘邦的军队确实纪律严明,但项羽的军队却问题多多,实行了杀光(杀掉已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及秦王室贵族)、抢光(掳掠咸阳城)、烧光(火烧咸阳、阿房宫三月不绝)的“三光政策”。

“复仇派”盗墓之王——西楚霸王项羽(3)
项羽盗秦陵就是在这期间发生的,他的军队把刚入葬不久的秦始皇陵挖了。刘邦的一班臣子看到了机会,恶意地宣传了这一事件,在全天下人中间进行大曝光。
  刘邦给项羽罗列出了“十大罪状”,《史记·高祖末纪》卷八中第四条称,“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坟,私收其财物”。掘挖秦陵顿时成了项羽的一大罪过,昭示天下。刘邦利用舆论工具和当时人们的伦理价值取向,把项羽搞臭了!
  附带说一句,刘邦实际是在炒作自己的仁义和厚道,借机收买天下人心。如果没有错误的话,这应该是中国古代最为成功和出色的一次自我炒作,当载入媒体史。
  ● 秦始皇调戏美女,陵墓缘定骊山
  说完了项羽,开始说秦陵。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时年50岁。当年9月,安葬于秦陵。
  秦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骊山北麓,是中国古代工程量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寝。《史记·秦始皇本纪》对秦陵的营造和结构,有详细说明——
  “始皇初继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水,下铜而致椁。”
  大概意思是这样,公元前247年,父亲秦襄王死去,13岁的秦始皇继承王位,即位不久,便开凿骊山给自己建造坟墓。等到统一了天下以后,又让全国各地送来七十多万(72万)有刑在身的犯人为自己造陵墓,秦陵地宫很深,穿透了三个地下水层,灌下铜水后再下棺椁。
  这段史料,是目前已发现的有关秦陵的最权威的文字。
  秦始皇为什么将自己的陵址选在骊山?民间传说很多。
  骊山者,丽山也,美丽的山,主峰位于临潼南门外,故又称临潼山。这是一块圣地,传说中炼石补天的女娲,当年就居于此山上。另一位与骊山有关的美女是周幽王的宠妃褒姒(sì),周幽王点烽火戏诸侯就发生在骊山。
  与秦始皇有缘的美女则是一位神女,最终决定把陵墓建在骊山,就是因为一段艳遇,也就是流行较广的版本的“缘分说”。
  骊山最出名的是温泉,周幽王曾在此建骊山宫。秦始皇十分好色,把六国后宫美女全盘接收还不满意,还喜欢拈花惹草。有一次来骊山时,他碰到了一位漂亮的女孩子。秦始皇其时还是一个大男孩,可能是性早熟,性激素活跃了,顿生非分之想,差不多有点想与女孩搞*那回事。反正他上前调戏了起来。谁想这位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女孩,她觉得这个男人太没有礼貌了,便啐了他一口。
  秦始皇因这一口唾沫,生了一身恶疮,久治不愈。原来这女孩是一位女神,秦始皇很后悔也很害怕,便向女神赔礼道歉。女神这才告诉他一个秘方,让他去洗温泉。从此以后,骊山温泉能治病的说法便传了下来。如今的温泉生意也十分红火。
  此事原见东汉写成的《辛氏三秦记》,《太平御览》(卷七一)收录了此故事:“骊山西有温泉。俗云,始皇与神女戏,不以礼,女唾之,则生疮。始皇怖谢,神女为出温泉,后人因洗浴。”
  恶疮好了,秦始皇便开始在骊山修建游乐行宫,修了“骊山汤”,就是大澡堂子,并将自己的墓址也建在此。
  “缘分说”仅是流传的版本之一,并不可信。秦始皇选择死后葬于骊山,当是古代术士占卜来的,当时秦国“总理”吕不韦也参与了,应该是风水上的考虑,因为当时已出现了堪舆理论。

“复仇派”盗墓之王——西楚霸王项羽(4)
● 秦陵神秘地宫谜团重重
  秦陵修筑前前后后共用了37年时间,吕不韦和李斯先后主持秦陵的营建。
  吕不韦参与了秦陵前期的选址和初期工程。李斯则是在秦统一六国,嬴政当了始皇帝后参与的。这是秦陵主体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0年,长达10年。
  秦始皇下葬后,秦陵的后期地面工程继续进行。
  然而,次年即爆发了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起义军直逼咸阳。胡亥急了,刚当了皇帝,天下就乱了,而戍边秦军一时也调不过来,可以帮自己一把的老大扶苏又让自己谋杀了。少府章邯于是提出了一套应急方案:把正在修陵的几十万工匠役夫组织起来,火线上岗,临时组建一支特殊的战时编外“首都卫戍部队”,胡亥采纳了章邯的建议。
  胡亥可能也是昏头了,病急乱投医吧,也不好好想想,这些人都是被判了刑的罪犯、强抓来的役夫,恨死了秦朝廷,哪还会真心帮你保家卫国?!所以,陈吴起义军一到,这支特殊部队不堪一击,立即土崩瓦解。
  这下陵也没有人修了,加上当时项羽、刘邦也都接着“闹革命”,秦国一号大工程被迫下马。接下来胡亥被赵高所杀,刘邦、项羽又打了过来,秦陵再也没有机会做最后的扫尾建设了。有人戏称,秦陵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烂尾工程,此言相当有道理。
  秦陵的地宫有多大?陵又有多高?
  《史记》《汉书》上对秦陵地宫深度有记载,“穿三泉”“下锢三泉”,此外又“旁行三百丈”。这个数字比较模糊,应该是很深的意思。目前考古钻探到地下26米,仍是封土层。有国外学者称,秦陵的地宫有500米。而比较符合实际的推测为50米。而最新探测结果是35米。
  据公开的调查报告,秦陵的地宫是一座超豪华的地下宫殿,应该是一座用青石砌成的地宫,在距离地表—4米深处,发现了宽约4米的地宫宫墙。整个地宫由墓室、侧室、墓道三部分组成,墓门应该不少于三道。而葬式很可能是当时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黄肠题凑”。
  地宫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正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秦陵的高度,见于《汉书·刘向传》(卷三十六)记载——
  “(秦陵)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
  “五十余丈”,相当于现代115米,比埃及法老的金字塔还雄伟。为什么要堆五十丈,传说是根据寿限来定的,秦始皇活了50岁,由此墓高五十丈。实际上,堆那么高是为了防盗,再就是地位和皇权的象征。
  从历史上所存记录来看,最低的是明都穆《骊山记》中的数据,约14米;日本一名学者1906年测得的高度是76米;最高的数据也仅87米,没有一个达到115米。而1962年中国首次对秦陵钻探考古,实测冢高约43米,陵高与史书上记载相差72米。
  这就怪了,难道两千多年风雨侵蚀,能将秦陵的“坟头”削去那么多?原因可能是当时封土时遇到了意外。因为几十万工匠役夫都让秦二世推上了火线,秦陵工程无法扫尾,最后没有达到设计高度115米。但就算只有43米,也很高大了。
  ● 地宫中宝物到底有多少
  地宫有足球场那么大?里面的陪葬品到底有多少?司马迁称,“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以“藏满之”来推测,数量该是惊人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复仇派”盗墓之王——西楚霸王项羽(5)
除了《史记》之外,《汉书》对秦陵的随葬品也有多处记述——
  《汉书·刘向传》(卷三十六):“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大意:用石椁做成离宫别馆,用人的脂肪做成灯烛,用水银做成江海,用黄金做成凫雁,埋藏的珍宝,机关的巧变,棺椁的华丽,地宫的盛大,不可胜数。)
  《汉书·贾山传》(卷五十一):“下彻三泉,合采金石,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中成观游,上成山林,为葬薶之侈至于此。”(大意:陵墓深至下通泉水,采集矿石炼铜浇筑内壁,使之密封。又在外面涂上生漆,用金玉、翡翠来装饰。墓中还建有宫殿等娱乐场所,墓上植木种草,如同山林,为了安葬侈华到了极点。)
  秦始皇睡的那具棺椁,也应该是无价之宝。这里简单说一下古代葬具的规制。
  棺与椁是有严格区别的。古代因身份的不同,所用葬具规格也不同。《礼记·檀弓上》记载,周代“天子之棺四重、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放置尸体的棺在最内层,也称内棺,明清皇家称之为“金棺”。
  内棺的装饰相当讲究,天子内棺内壁要用红、绿二色丝绸包身,以金钉、象牙钉固定;棺外还要“镂彩画”,图案“杂金错”,就是用金丝勾勒线条。秦始皇收殓时,规格肯定比这标准还要高,至少不会低。
  各层棺也有不同名称,天子的棺从外向里,分别叫大棺、杝棺(杝yí,椑棺)、属棺(两层)。
  棺的材质、厚薄也有规定。大棺八寸,外用水牛皮或母犀牛皮蒙裹,三寸厚,故也称“革棺”;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