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河集-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慌滤翘酥蠖蓟嵋谱约荷嗤沸呃⒍馈U饫锫宰龈鲂〗幔

  1,轻松滑稽,幽默机智。

  顾开雍《柳生歌》:“谐谈一笑哄满堂”,王猷定《听柳敬亭说史》:“长把山河当滑稽”,朱一是《听柳敬亭词话》:“柳生滑稽口难量,滔滔今古胸腹藏”,龚鼎孳《赠柳叟敬亭》:“稗官抵掌恣荒唐”,周容《柳敬亭》:“以滑稽说古人事,……罔不解颐”,马如飞《柳敬亭“道箴”》:“如有如无调笑,或长或短盘桓”。柳敬亭说书幽默滑稽,是一种常令人欢笑的“谐谈”。

  2,能刚能柔,丰富细致。

  周容《柳敬亭》文中,记载柳敬亭既能说“剑戟刀槊,钲鼓起伏,髑髅模糊”,又能说“闺阁儿女脂粉芗泽米盐诟谇”。徐缄《柳麻子行》诗:“君不见,跌宕雄奇太史公,沉郁顿挫杜子美。柳麻说书亦如此,玉盘走珠三峡倾,四座欢娱亦涕零。有时震荡激魂魄,铁骑摩戛弓刀鸣。”朱一是《听柳敬亭词话》:“突兀一声震云霄,明珠万斛错落摇。似断忽续势缥缈,才歌转泣气萧条。檐下猝听风雨入,眼前又见鬼神立。荡荡波涛瀚海回,林林兵甲昆阳集。”王沄《漫游记略&;#8226;燕游》“柳生谈隋唐间稗官家言,其言俚绝。柳生侈于口,危坐掀髯,音节顿挫,或咤叱作战斗声,或喁喁效儿女歌泣态。”柳敬亭说书能刚能柔,丰富细致如此。

  3,尽善尽美,引人入胜。

  张岱《张子诗批&;#8226;柳麻子说书》:“及见泰州柳先生,诸公诸技皆可罢。先生古貌伟衣冠,舌底喑呜兼叱咤。辟开混沌取须眉,嚼碎虚空寻笑骂。张华应对建章宫,万户千门无一差。详人所略略人详,笑有真笑怕真怕。勾勒水浒更神奇,耐庵咋指贯中吓。夏起层冰冬起雷,天雨血兮鬼哭夜。先生满腹是文情,刻画雕缕夺造化。眼前活立太史公,口内龙门如水泻。”柳敬亭说书之尽善尽美,引人入胜,看来仅引用大文豪张岱充满激情而作的这一段也就足够说明了。

  4,技进于道,臻于化境。

  周容《杂记七传&;#8226;柳敬亭》记柳敬亭说书,他这位听书的人,只觉得“四壁阴风旋不已,予髪肃然指,几欲下拜,不见敬亭。”这就是说书人带着听书人,都“坐忘”而进入了化境。顾开雍《柳生歌序》记柳敬亭说书,“纵横感动,声摇屋瓦,俯仰离合,皆出己意,使听者悲泣喜笑”。汪懋麟《柳敬亭说书行》:“听者如痴杂悲喜,敬亭其字柳其氏。英雄盗贼最传神,形模出处真奇诡。耳边恍闻金铁声,舞槊横戈疾如矢。击节据案时一呼,霹雳迸裂空山里。激昂慷慨更周致,文章仿佛龙门史。”文人们感到,只有比作太史公司马迁,才能形容柳敬亭。

  复社士人首领、大诗人阎尔梅长诗《柳麻子小说行》刻画了柳敬亭说书情况,并且连用十二个“忽如”以及其它一些形容,来说明柳敬亭艺术之高超入神:

  “发言近俚入人情,吐音悲壮转舌轻。唇带血香目瞪棱,精华射注九光灯。狮吼深崖蛟舞潭,江北一声彻江南。忽如田间父老筹桑麻,村社鸡豚酒帘斜。忽如三峡湍回十二峰,峰岚明灭乱流中。忽如六月雨骤四滂沱,倾檐破地触漩涡。忽如他乡嫠妇哭松坟,忽如儿女号饥索飶饠。忽如秋宵天狗叫长空,忽如华阴土拭太阿锋。忽如嫖姚伐鼓贺兰山,忽如王嫱琵琶弄萧关。忽如重瞳临阵叱楼烦,弓不敢张马倒翻。忽如越石吹笳向北斗,胡儿垂涕连营走。忽如西江老禅逗消息,一喝百丈聋三日。……孤猿啼破清溪月,炎天箫笛凉于铁。娓娓百句不停喉,才道不停倏而绝。霹雳流空万马奔,一声斩住最惊魂。更将前所说者未完意,淡描数句补无痕。世间野史漫荒唐,此翁之史有文章。独有此翁称绝技,不可无一不能二。八十岁人若婴儿,声比金石真奇异。”

  柳敬亭被后人尊为说唱艺术祖师,真是有其由来。难怪清代苏州著名弹词艺人马如飞(字吉卿)在《柳敬亭开篇》中因为生也晚没见到柳敬亭,挥泪唱道:“我生不逢时马吉卿”。

  结束语

  泰州清代学者夏荃《退庵笔记》说,“新城尚书(王渔洋)言语妙天下,好雌黄。其丑诋左良玉作贼,……深尤明季诸老为良玉左袒,并贬柳老技谓与市井无异,其论极不允。……至贬柳技,其说尤谬。敬亭热肠侠骨,求之士大夫中不可多得,故当时通侯上相,东林诸君子极重之,匪如丁、苏辈仅以其技鸣也。技即工,果足以尽柳老哉?渔洋官扬州,年甚少,华胄早达,负其才气,凌铄一时,何有于柳老?而柳老周旋明季诸贤最久,迹其生平,长揖公侯,平视卿相,无丝毫媕婀,又何肯为渔洋下?此情事之逼真者。渔洋特创为此说,抹宁南兼抹敬亭,……冤乎!”

  曲艺史家陈汝衡,称柳敬亭为“一代伟大的艺人”。陈汝衡说,几百年来,对柳敬亭说书作贬词的只有王渔洋,但这只表现了王渔洋“个人粗暴的见解”而已。泰州学者周志陶,对于夏荃驳斥王渔洋,拍案叫好,并深情写道:

  泰州人一向把柳敬亭与近代的梅兰芳并举,称为“梅柳”。他们一位是京剧大师,一位是评话宗师,他们是前后辉映的两颗光芒四射的艺术明星。泰州有一首流传的小词歌唱这两位艺术大师:“吴陵好,绝技柳梅双。檀扇难消南渡恨,歌衫未卸北平妆。一例管兴亡。”他们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关心国家命运的高尚品德都值得人们无限崇敬。

  主要参考书:

  陈汝衡《说书艺人柳敬亭》

  周志陶《评话宗师柳敬亭》

  孔尚任《桃花扇》 txt小说上传分享

1
喧闹中的古意

  烟雨先生(靖江朱根勋)是一位离休干部,以创作古典诗词著名,散文也很为人称道。近读他的几首五言诗,最感动我的,是一种耿介高古的气质,这种气质,如果见之于古代高士,也许不算奇特,然而却在一位当代人的诗中很自然地存在着,像松柏的气息一样,我们这些偶尔一过的游客,不觉就感知于肺腑了,于是为之陶醉而深深地呼吸。我不由得想,这种气质,我们也许都能领会、都为之向往,但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还能具备?还乐于具备?这就是区别之所在了。这是一种精神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明明白白看到了一种质朴高贵的古代文化精神在烟雨先生身上的传承。

  且让我们来一同欣赏烟雨先生的几首五言诗:

  1,昨夜北风临,纸窗发颤音。少许为春唱,多是对秋吟。(窗音)

  此诗沉郁、苍凉,诗意含蓄,写得自然、贴切,十分完美。

  2,田良稀莠草,屋古积尘埃。木秀林生色,名高易自哀。(赠友)

  诗情高古,立意通脱,解惑释憾,怀抱为开。

  3,鸟入林深静,鱼潜水底幽。心斋容八极,物外任悠游。(偶感)

  在我们于外物不畅快时,就容易转入内心,然而只有阔大的内心,才能让我们悠游一切的物外。这首小诗表达的意思精粹博大而又意象生动。

  4,庶草殖沙洲,风吹雨打头。春生三两叶,夏覆半边沟。

  秋唱月光曲,冬眠雪影丘。霜花同落木,易瘦却难愁。(庶草)

  此诗揭示出一种“庶草精神”,看似自生自灭的庶草,从此在我们眼中变得不同寻常,因为诗人把一种质朴顽强的精神赋予了它。

  5,少壮从呼喊,怜阴恨已迟。老来乏专业,归去裕闲时。

  伫立门前苦,无聊榻上思。悠悠来岁月,日暮欲何之。(闲者)

  此诗针对离退休后的某种无所用之的现象,但厚道而并无讥嘲,写得有陶诗之味,题目亦类陶诗,是诗心所在,亦是微讽所在。

  6,好酒三村醉,名花十里香。隋侯珠一粒,和氏璧无双。(说艺)

  以连续四个数字、四个比喻、两句谚语、两个典故,浑接无痕成一小诗,盛赞艺术之高,先生才气亦足与之媲美矣。

  
  高剑父的虎

  高剑父的绘画理想,是建立一种区别于传统中国画的“新国画”,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折衷中西、融会古今”,“吸收世界艺术的精华,变成自己的灵肉,而成一家之艺术”。高剑父的理想实现了,这就是“岭南画派”的形成,他被认为是这一画派最重要的开山人物。

  “剑父将滋长于岭南的画风由珠江流域推展到了长江。这种运动,不是偶然,也不是毫无意义,是有其时代性的。”傅抱石这句评语,说明着高剑父在中国绘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高剑父十三岁师从居巢学画,三十岁担任同盟会广州会长,追随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参加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曾经身统十万大军。后来急流涌退,专心绘事。抗战时期表现了崇高民族气节,后于一九五一年病逝澳门。从他的传奇人生可知,他的思想精神底蕴很不一般。他所作虎,有一种英雄气概。他的题材很广泛,笔下的鹰、猴也很出色,而小虫之精细,真不亚于白石;所作游鱼,逼真而美;至于山水,雄浑壮观。可以说,他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大画家。而在风格上,从早年追随居廉老师的精巧淡雅,逐步走向追求“汹则汹绝、险则险绝、艳则艳绝、悲则悲绝、霸则霸绝”的“五绝”境界,一种霸悍、雄浑、苍莽、遒劲的笔意画意,跃然纸上,震撼人心。在中国画的辽阔天空中,高剑父真不愧为一支画派的领头大雁。

  虎年到来,媒体介绍画虎不少,各有特色,今从网络上高剑父作品中寻来五只老虎,其形其神,皆不同凡响。落款为“高麟”所作的“回望”之虎,用笔较工,是高剑父早期作品,其深厚传统功力,早已超出一般画家之上,其虎若有所思,所谓踌躇满志。其余四虎,或有山月背景,或仅只身而卧,或在工意之间,或竟以水墨写意,然皆令人观之神旺,一扫萎靡。画家因寄甚高,则感染于人甚深,有如此者,真不可多得。其所寄,如题词曰“山中夜读兵符罢,虎啸一声山月高”之类是也。(沙黑谨识)

  
  尴尬的父亲

  我的父亲“吴承李”,道名“吴教龙”。

  小时候我的环境就让我知道,我有一个尴尬的、也使我们尴尬的父亲。别人的父亲可以是干部、医生、教师,也可以是工人、店员、农民,那都说明着他的父亲从事着一份正常的乃至是堂皇的社会职业。然而我的父亲,我从小就知道:他是道士。一般说,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而闻一多的研究认为,虽然道教创自东汉,奉老子为鼻祖,其来却在远古。小时候我确曾在家中见到毛笔抄写的线装书《老子》,但到我能读懂一点时,除了佩服老子的辩证思维,受其“无为,不争”思想的影响,对于其退缩、阴柔,觉得要修成那能耐,是不容易的。鲁迅认为,中国历史的昏乱,儒道都要负一份责任。坦白地说,我从未见过我的父亲看这本道教经典,而我的家中,这是唯一的一本书,是我的全部的“家学”。然而,道士,终于在社会的进步的眼光中,成为一件难以理解的,以至于不光彩的的事情,在旧小说中,每每还是一种作恶的人,只不过,生活中我所见的,都是穷苦老实的平民。

  我上学时填写《登记表》,在“家庭成份”一栏里,会无师自通地写上“城市贫民”。这既回避了父亲过去的职业,又把家庭出身加以了模糊化,虽然“贫民”是实,却也该算是我的一个小聪明吧,人是趋利避害、趋光避暗的。

  “城市贫民”这四个字却也表达出了我的父亲作为一家之长的这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我的家里诚然是贫困的:解放前靠父亲做这没落的职业不能养家糊口,另一方面就靠母亲做些小买卖,我的二姐十六岁时就死在这个贫困里。解放后,我的母亲由她的亲戚拉扯到上海做工友,自己节省到不可思议的程度,每月寄一些钱让家中六口人度日,父亲一直没有工作。但后来当过一回街道居委会副主任,大约有微薄的补贴;也可能,他的过于穷困,正是动员他出来做点事的原因吧。

  父亲竟然能当上居委会副主任,似乎多少可以遮蔽他以前职业的古怪而灰暗的颜色,也减小了我们在填写《登记表》时内心的那种不为人知的尴尬与挣扎,这总算是好事。

  我的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他没有丝毫的阴沉,也并不沉思,他只是平凡、平常而已。他的精神状态本色地总是一个普通的生活着的平民。他不仰仗,不哀告,不幻想,老老实实,心安理得,无卑无亢地过着。他对生活有时也许有一点艺术的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