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求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道求是-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孙中山:“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也。”

  毛泽东:“不合历史要求的东西,一定垮掉,人为地维持不垮是不可能的。合乎历史要求的东西,一定垮不了,人为地解散也是办不到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道理。”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国。”

  连贯地想了这四段语录,才产生了作者的创作动机。

  人、地、天,实质都属自然界。而天道就是自然界(当然,也包括动物界和人类社会。因动物体和生活条件是统一的,人类社会的物质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是绝不以某个个人的认知、信念、意志去转移的。就是“先知先觉者”,也必须得是符合“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这四要素的要求,去“决志行之”,才“则断无不成者也”。

  “不合历史要求的东西,一定垮掉,人为地维持不垮是不可能的。”这话说得对啊,如:二战中的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政权,都是。

  我们只要遵循“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国。”这一教导,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与时俱进,就肯定会是:天道求是。是,就是正确,是,也是实事求是。

  我要写的故事,书名即叫《天道求是》,所想表达的主题思想就是“天道求是”。

  这个主题太庄严了,主题思想也太凝重了。草芥一样的小人物,为啥非要写这样的大主题呢?因为,我成长的这个时代的国家政治的变化,都太决定我的大命运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难道草芥就不该关心,不能发出声音吗?下笔决定写这个故事之前,正值*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讲话刚发表,也正值建党90周年之近前、、、、、、于是,几位伟人的一些语录,就又开始不断的出现在我的思维里了。下面,我记述一下这些语录:

  *:“当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必然消灭、从而也使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必然颠覆的物质条件尚未在历史进程中、尚未在历史的‘运动’中形成以前,即使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它的胜利也只能是暂时的,只能是资产阶级革命本身的辅助因素,如1794年时就是这样。”

  列宁:“我们不能设想,除了从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为基础的社会以外,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他还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系统+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的总和=社会主义。

  *:“‘*’十年浩劫,中国吃了苦头。中国吃苦头不只这十年,这以前,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使,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毛泽东、、、、、、他生前自己也承认有错误,他说过,我死后如果能够得到三分错误,七分功劳的评价就满意了。”“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左’的思想根深蒂固。‘左’带有革命色彩,拿大帽子吓唬人,好像越‘左’越革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从一九五七年起的二十年间出现的错误,主要都是‘左’。”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3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治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我思维的结果是:

  *当年对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所做的一个历史性的定位及列宁当年对社会主义所下的原则性的定义,在今天看来,也都很接近精确。可是,毛泽东比斯大林更斯大林,他们都参照了吗?怎么,越接近社会主义之时,他们个人的敌人(原来都是同志)却会越来越多?!

  党自从诞生以来,大致已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8年,是党在中国独有的国情下诞生、成长、壮大,并打出了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的历程。第二阶段从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是毛泽东为了中华民族,仍只想继续依靠工农,但,由于他的太浪漫和急功近利,使党走上了一条并不符合中国国情、他自己也不断的犯错误并文过饰非的总不认错的绝路,也正是毛泽东“天才地创造性地发展了*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时期阶级斗争的观念,天才地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观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主义发展史上,树立了第三个伟大的里程碑”的起止全过程,更是党取得了建设中国宝贵经验与教训的年代。第三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的30年,现在看来,才是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我们党、、、、、、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崭新的时代。而“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也正是“天道求是”。

  今天,细细品来,毛泽东当年的浪漫主义无可厚非——但他建国后的重用高岗、、、、、、1953年6月把“确立新*主义社会秩序”等问题提到“离开总路线”的高度进行批评,以及他在1955年下半年开始,置他自己主导制定的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于不顾,掀起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现在看来,是不是都有那么点“真理就是真理,跨过真理一步,就是错误,就变成了谬误。”(*时,叶剑英语)“凭主观空想干革命,就要犯错误。”(*时,陈毅语)之嫌?然后就发展到了1957年之后的“左”到*时的更“左”,也就是本故事的“典型环境”。若不,也就不会有我前边引记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的那些讲话了。实际上,也不会发生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3次伟大革命”的在建国后第29年的“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了。

  为此,我感慨良多、、、、、、

  “人生七十古来稀”,念了十多年的书,做了五十年的农民,现在是每天干消费,精力仍充沛,心想,也该为社会做点贡献啊。于是乎——“厕所又没纸了”——就决定动笔写点东西。当然要写我再三思维、也最熟知的事物了,于是就感悟到了应写《天道求是》。

  《天道求是》小说中的故事起止时间,选在1952至1980年,跨时28年。而这28年,正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功七过三”之“过三”一开始由量增到质变,在历史上耽误了中国发展的年代。他不是在1945年就说了吗,“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而且在1959年他又说过:“看我们的人民公社究竟会不会垮台、、、、、、不合历史要求的东西,一定垮掉,人为地维持不垮是不可能的。合乎历史要求的东西,一定垮不了,人为地解散也是办不到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道理”。可是,他刚刚辞世,他用于搞让别人“对立”、他来“统一”,而硬扶植的“四人帮”就垮了,不久人民公社就解散了,他也算刚“人亡”,他的不正确的那一部分的“政”,也就“息”了。这不正是一个真实历史中,非常现实的“天道求是”吗?也正是我非常熟悉的想要写的《天道求是》故事的“典型环境”。

  《天道求是》小说故事结束的年代,也已过去近30年了,经过三代领导集体30多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现在,终于把主要是由于毛泽东的“左”而耽误了的中国国民经济总产值被日本超越了四倍的时间追了回来,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了。但*在1980年提出的——“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些需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思想,都全部落实了吗?“余音绕梁,三日方散”,可*的讲话,虽已30年过去了,但仍音犹在耳畔、、、、、、当然,解决问题应先抓主要矛盾,上层建筑应先从经济基础下手,为了安定团结、共建和谐,政治体制改革急不得。但毛泽东那“过三”留下的“习惯势力”及包括对“过三”也仍然存在的两个“凡是”的阴魂,不仍藏在“功七”那伟大的光环之下,没被扫而光吗?而今后,要力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以达到“我们将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依法保障人民享有自由、*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目的,难道那“过三”留下的“习惯势力”及包括对“过三”也仍然存在的两个“凡是”的阴魂,它们不正是阻力吗?而这些阻力,并不是可以“不解决,就是最好的解决”的那些小事。既然,总书记能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称作是与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后的与它们一样伟大的“第三次革命”,我们就不应再考虑“尊者讳”的问题,在缅怀毛泽东伟大的同时,也应反思他给中国人民留下的另一笔财富——这就是已被实践检验出来、已被公认是真理的东西,都有些什么——只要是“实事求是”,能继续“解放思想”,对“第三次革命、、、、、、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有贡献就行了。

  我的能力局限,写不了政论,而只能写小说。因为这个时代,也正是我“开始有了憧憬”到“人进中年”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年代,周围(也只是周围)很多的人与事(他们的个性、形象、命运,故事,事情的细节、始末、因果,)也仍记忆犹新,可以说,有些都是非常好的可以写成中短篇小说的原生态的题材。

  本故事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实的人,也都各有各的个性,只是在创作时,被“典型”化了,创作成几个各有各典型性格的典型人物。创作中,故事的情节,是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在典型环境中的必然历史。所以,本故事的故事情节只能属于艺术的真实。

  对我来说,写本小说最令我劳神的部分是故事中的“典型环境”应如何处理?因为我周围(我说的只是我周围的,也包括我自己的孩子),他们满脑子都是八十年代以后的“社会存在”,根本就不关心、也不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那29年的党史及社会上所发生的事,连偶尔他们称之为大人或老人的亲人,触物生情或识旧惊新地提到了过去的一些老事儿,他们除是非常惊讶,还根本不信。尤其是,更有一部分过去时的既得利益而现在失宠者,他们更是“推波助澜”或“打哑语”。而我周围的满脑子都是八十年代以后的“社会存在”的70后、80后、90后们,他们又怎么能承认本小说故事中的时代背景的真实性呢?怀疑,就是“否定”的开始至“否定”的一半,只要一怀疑或不理解故事中的“典型环境”,那这个故事就真是“厕所又没纸了”。所以,我只能、也只有真实的再现毛泽东当年对他治下人民的教导、、、、、、也就是他的“过三”,故小说中有大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