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组织部的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围绕组织部的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实际上,黄一平留下,并非真是岳父生病,而是另有目的。
  此次海北之行,他在检察长选举之事上虽未有任何作为,却竟然有了一个意外收获——人代会前,海北县城出租车司机酝酿组织了一次罢运,并扬言要在大会期间集体上访。为此,部分带头组织者被关进位于海边的精神病院,以办培训班为名软禁起来。那批人中,有汪若虹的表弟花大明。因为此事,海北县城几乎所有出租车已停运好多天。难怪这一天时间,黄一平老是感觉海北县城比平常安静许多,大街似乎也宽敞不少,原来是少了几百辆穿梭往来的出租。
  黄一平获悉出租车司机罢运一事,是在中午看望岳父时,花大明老婆从乡下老家打来电话,求助黄一平帮忙。电话打到岳父家的座机,话筒直接由岳母交到黄一平手上,表弟媳在电话里哭哭啼啼道:“表姐夫啊,你快帮帮我们吧!全家人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全部投在那辆出租车上,还向银行贷了三万多块钱。眼下,老人看病、孩子上学、房子翻建,所有的支出全部指望这辆车了。前些日子大明参加闹事,我好说歹说他都不听,现在好了,人关了三四天,每天损失二三百块钱,还要倒贴公司管理费,实在是吃不消啊!”
  “好的好的,你放心,我一定想办法!”黄一平应承道。
  关于海北出租司机罢运、上访的事,以前黄一平曾经听花大明说过,多少还算了解点情况。
  过去若干年,像每一个类似的小县城一样,海北县城的出租汽车,虽然经历过多次演变、更新,依然品牌、型号杂陈,面包车、轿车兼有,不仅外观五颜六色,而且噪音、尾气污染也很严重。出租汽车的这种乱象,往往最是损害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观感,也易于酿成交通事故与治安、刑事案件。三年前,为了创建省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海北县委县政府要求强制淘汰、更新这些出租车,全县城乡累计大概400多辆。新配置的出租汽车,按照节能、环保、美观的标准,由县交通局统一采购并设计、装饰,用的是某国产品牌,全套手续办妥大约17万元一辆。根据当初承办此事的县交通局领导的许诺,这批车本来说是进口发动机,全真皮座椅,品牌空调、音响。结果,等到办好手续拿到车,有懂行的司机才发现,发动机变成了国产,座椅换成人造革,空调、音响等也是来路不明的杂牌货。为此,车主们先后找到各自挂靠的公司和交通局,后者则像踢皮球一样皆不理睬。有的司机自认倒霉不再计较,像花大明这类脾气硬的司机不服,联合起来集体上访,轻则将车堵在县委大门要求讨回公道,重则堵了省道、国道意在引起领导重视。一年多前,因为少数车辆发动机漏油、噪音增大,又出现了大规模的上访。县里为了息事宁人,责令县交通局从有关专项经费中拿出一千万元,每车补贴二万多元。按理说,县里贴进去这么多钱,这事应该已经可以了结了,怎么现在又闹事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式秘书3 第二章(14)
花大明老婆放下电话时,恰好县委办主任冯肖兵提着果篮进来。黄一平本来想同冯肖兵打个招呼,让他关照一下花大明的事,尽快先将人放出来。可是,转念一想,事情可能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就忍住了。
  花大明挂靠的出租公司经理董成,是黄一平的中学同学,当年就是找了他帮忙,才让花大明的车每年少交不少管理费。作为回报,董成女儿大学毕业,黄一平也帮助在市里安排了工作。
  黄一平拨通董成手机,问:“说话方便吗?”
  “方便方便,我在家里睡觉哩!”董成说。
  “问你个事情,真话不能说可以不说,但千万不要和我说假话。”黄一平先置前提条件。
  “我知道你要问什么。你是要问花大明他们那批出租车的事情。可是,你也明白,经过改制之后,我的公司基本上是个空壳,车辆大多被司机买断,我这儿不过收点管理费,帮助处理年检、违章、事故之类。因此,我懂得的东西不比花大明他们多。不过,作为老同学,我可以告诉你一点感觉到的东西。我猜测吧,这件事的背后肯定没有领导说的那样简单,车子质量有问题是肯定的,至于这批车是何人经手、从何人手里以及怎么买来,也许会有点故事。我知道的也就这么多,全告诉你了。怎么样,老同学还满意吗?”董成说到这里,似有结束交谈的意思。
  黄一平推测,董成说的应该基本是事实。
  “花大明他们他们怎么会弄到海边精神病医院?找谁能悄悄弄他出来?”
  “这个你还不知道?精神病医院实行封闭式管理,严密程度比看守所强多了,不要说是人,就是一只苍蝇也很难从里面飞出来。海北这几年,大凡是经常到北京、省、市上访的钉子户,从上边抓回来之后,基本上都要集中在那儿关一阵。平时,逢到人大、政协之类的大会或者是上头有重要人物下来,也会将难缠一些的老上访软禁到那儿,活动过去后再放出来。你放心,今天下午人代会闭幕,花大明他们这批人马上就会出来了。”
  黄一平从董成那儿得悉此情,马上给花大明老婆报了平安,道:“弟妹你放心,大明很快就会放回来。他出来后,你让他到城里家里来一下。”
  关于海北关人一事,黄一平马上向廖志国做了简要汇报,说:“这个出租车的事情,可能有点意思。我想在海北呆一个晚上,等到那批司机放出来了,再了解点具体情况。”
  “行。可以悄悄进行,现在先不要惊动任何人。”廖志国吩咐。
  晚上十点左右,花大明果然来了。黄一平一见,对方脸上竟然没有半点沮丧之色,反倒像是刚从什么地方领了奖回来一样,有点兴高采烈的意思。
  “怎么?在里面没受什么苦?”汪若虹妈妈问。老太太是花大明的姑妈,对娘家侄儿自然亲近。
  “嗨,受什么苦呀,简直享受了几天贵宾待遇。我敢说,那些参加人大、政协会议的领导,没有我们舒服。”花大明满脸不在乎,道:“住的房间,全部按三星标准装修布置,洗澡间里盆缸与淋浴都有,电视是液晶宽屏,一日三餐荤素搭配味道可口。关在里面可以唱歌、下棋、打牌、睡觉,每天还有二百元的补贴,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上网、打电话,也不能出门。这样的日子,不要说三五天,就是三年五年我也愿意!”
  黄一平虽然不想听他说这些吃吃喝喝的琐事,却也没有轻易打断。从花大明这些叙述里,他倒是嗅出了另外一些味道——这个所谓培训班,安排得这样周到,更加说明出租车里面有名堂,海北县这边即使没有见不得人的黑幕,也似有什么难言之瘾。
  接下来,黄一平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根据花大明的叙述,有几点引起了他的特别注意——
  其一,更换这批出租车前,关于新车的采购与配置,各个出租公司和司机们曾经提出,应该搞成几种牌子、型号并存,如此拉开档次了,才有利于多层次消费。即便需要外观统一,只要重新喷上同一颜色的油漆就行了。可是,公司与车主们的意见最终却未被采纳,而是强制推行了单一品种。
  其二,购买出租车的主体是车辆的拥有者,即司机或他们挂靠的公司。买什么样的车,如何采购,整个操作过程应当由他们做主,至少有他们的参与。而且,按照常规,应该实行招、投标制,允许几个经销商进行价格与质量的竞争。然而奇怪的是,这批车的洽谈、采购,全部是由政府主导,其过程只有交通局副局长任潮涌等极少数几个人掌控,完全是黑箱操作。
  其三,出租车出现质量问题,本应按照合同进行交涉,更换、退货或替换不合格配置等等,都是不难做到的事情。可是,无论司机们如何反映情况,及至后来的群体上访、罢运、堵路,县里总是对车辆本身的问题讳莫如深。一年前,政府甚至不惜让交通局拿出千万元巨资出面补偿车主,也不肯同商、厂家进行交涉。到目前为止,大家都不知道经销商是谁。
  其四,在出租车司机历时数年的上访中,主要以县委办主任冯肖兵、交通局长吴少红、公安局政委顾锋等几个人为主接待处处置,其他人很少介入。而且,不论司机们态度、做法如何过激,这些官员都一直非常克制。这次的所谓培训班上,县里一年一度人代会这么重要的会议,这几个领导也依然白天轮流在精神病院分别陪同,晚上几乎全部到场。包括那个参与选举的顾锋,也是把很大精力放在这几个司机身上。
  上述种种现象,不仅有违常理,而且也不符合于树奎的一贯强硬果断的行事风格。
  “我和你见面谈话的事情,绝对不能与任何人说,而且,我和你的这层关系,要尽量控制在小范围内,更加不要随便向外人说起。”黄一平再三吩咐花大明。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式秘书3 第三章(1)
13
  廖志国决定先拿组织部长贾大雄开刀,采取钝刀割肉、各个击破的战术,对以苗长林为首的“三剑客”分而化之。
  恰好,海北县人代会刚结束,这边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到了退二线年龄,转到人大挂了副秘书长闲职。阳城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在人大、政协担任部门正职以上的官员,退休时间可以推迟两至三年。
  常务副部长缺额,部里领导力量顿显薄弱,贾大雄马上向廖志国提出,希望市委尽快研究补上。
  廖志国顿时来了兴趣,暗中吩咐黄一平道:“补充这个常务副部长,对我们说不定是个机会。你先认真研究一下,也许一记冷拳下去,能够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最近一段时间,廖志国注意力集中在“三剑客”身上,千方百计欲除之而后快。黄一平围绕这个中心,就像一个战时司令部的作战参谋,一面做足充分的调查、勘察工作,详细摸清对手情况,力求做到知己知彼;一面又要仔细分析对方阵营的结构,千方百计寻求其间的薄弱环节,以便于稳、准、狠地实施攻击,出其不意,以求完胜。当然,黄一平这个作战参谋也不那么好当,他必须准备多套方案,随时供给廖志国这个总司令选择与定夺。
  前些时的海北选举事件,最终以许海卫落选、顾锋当选落幕,贾大雄、黄一平的海北之行失败,于树奎犯上作乱既成事实,反对派们貌似取得了一个天大的胜利。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真的如此。一方面,廖志国碍于人民代表联合提名具有法理上的优势,不便强行以行政命令压制其合法性,这乃是一个客观存在且无法回避的事实,确乎显得他这个市委书记多少有些无奈、乃至无能。而另一方面,他充分吸收了黄一平的合理化建议,干脆内紧外松、以退为进,嘴上高调主张执行市委决定,暗中却放任于树奎在海北的意图得逞。如此一来,于树奎犯上在前,且公开于众目睽睽之下,因此而激发了部分常委对于树奎的强烈不满,尤其朱玉、何长来等人更是旗帜鲜明,使得苗长林一派在常委会里顿时显得孤立起来。而这,正是廖志国期望中看到的阶段性成果,也为他彻底收拾“三剑客”埋下了伏笔。
  面对“三剑客”近乎猖狂的明枪暗箭,坚决实施反击自是廖志国的不二选择。对此,他和黄一平意见相当一致。可是,对于如何进行反击,采取何种反击手段,是强攻还是智取,是攻城掠地还是攻心震慑为主,其间经过反复研讨、磨合,最终才取得高度一致。
  按照廖志国的性格脾气,以及他为官多年的一贯行事风格,对待于树奎这样公开跳出来挑战的对手,应该毫不留情猛打痛歼,决不给对方以任何还手、喘息的机会。即便对于那些匿名告状信,他也恨不得马上查个水落石出,揪出那些幕后黑手,通过行政、纪律、法律等手段治他个屁滚尿流、落花流水。如是,不亦痛哉快哉!
  可是,黄一平作为秘书与旁观者,却不赞同这样的思路。不错,于树奎在海北人代会上的那一出戏,确实做得过头了,廖志国怎么出手打压都为过分。那些匿名告状信更是可恶。一张邮票几页纸,罗列大堆莫须有的罪名,最后署上一个虚构的名字,批量打印或复印出来,天南海北那么一寄,马上就会闹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阳城地界上出了个大贪官廖志国。这种事,上边真来调查还好说,即便不能最终水落石出,当事人至少也有个陈述、申辩的机会。事情坏就坏在没人查,而是层层级级指示、下转,往好处说是上级领导信任你,实际上呢,如此一直含糊暧昧着,那黑锅你就得永远背下去。此事按到谁头上都会憋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