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四木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四木偶-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让这小子嘴硬,打死他算了。”难听的公鸭嗓音模糊地传入耳中,李连中突然一惊:“我不能死,我死了就没有人给我爸妈上访了,还有小海……”李连中闭了眼,强忍着眼泪,想起书里说的‘大丈夫能屈能伸’,生硬地吐出几个字“不去了……”

  “你说什么?”市委书记依旧笑嘻嘻的问着

  “我不去上访了,再也不去了。”李连中生怕市委书记听不见,大声喊着。不能再打了,再打他就爬不起来了,就不能去上访了。

  “毛主席说了,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小张、小王,你们赶紧扶小李起来,到小李家去看看,有什么困难没有。”

  “小子早服软不就没事了,省得挨一顿打。不识相。”声音清晰地传入耳朵,手里也被塞了5张大团结,李连中一声不吭地被他们扛回了家。

  “哥,哥……你咋了。”待李连中睁开眼,就看见李连海正在他身边嚎啕大哭。

  “哥没事。”

  “哥你别去上访了,再去命就没了。”李连海继续哭着。

  “知道了,哥不去了。”李连中拉着弟弟的手安慰着。塞给弟弟4张大团结,李连中艰难地活动了一下手脚。

  “哥,你哪来那么多钱?”李连海哽咽着。

  “市委书记给的,你收好了,别乱花。”李连中叮嘱着。

  “哥,村委会主任总在咱家门口转悠,他们怕你一好了又去上访。我跟他说你被打得都下不来炕了,他才走的。”李连海把钱掖进口袋,绘声绘色地跟李连中讲着这几日家里的情况。

  李连中揉了揉仍在耳鸣的左耳,还是听不太清。

  他推开窗,四下望了望。看着李连海已经睡去,便又悄悄地出去了。

  有了大团结,这次李连中仅小半个月就到了北京。看着信访办门前转来转去的几个省市来抓人的头头,李连中顿时觉得一阵眩晕。

  “小子,是来上访的吧?”一个长相和蔼的大爷拍着李连中的肩膀。

  想起被抓和挨打,李连中下意识地后退,“不……不是,我是来找亲戚的。”

  大爷笑了笑,一身中山装显得十分有派:“别怕,我也是来上访的。信访办那里千万别去,我们都在那边广场上等着拦总理的车呢。”大爷指向天安门旁的一个小广场,广场上也聚集了好多人,每个人都看似悠闲地逛街、看热闹,但大多数的人眼光都投向了一个方向——据说总理的车会从这里经过,中央大领导的车也是过这里的。李连中当下才放了心,谢过大爷,便日夜守在小广场上。

  一连等了几日,都没有见小轿车过来。偶尔过来一辆,别说拦了,根本像阵风似的,两边还有武警开道,怕是没等着挨近车辆拦车就得当反革命给毙了。李连中望着两旁上访的焦急的人群,心生一计。他买了一个大大的牛皮纸信封,足有半页报纸那么大,里面塞了他厚厚的上访材料,又塞了一块砖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日,李连中终于等到了一辆黑色小轿车,望准了车头,李连中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把大信封丢了出去,信封一脱手,他似乎卸下了千金的重担,腿一软,跪在地上。小车停了,车内立刻下来了两个警卫员,捡起了大信封,李连中被武警五花大绑后丢到后面的车上带走了。

  被关在一个小黑屋里,李连中靠在墙壁上,绝望地想,这次一定是死定了。

  小黑屋的门突然打开了,两个人进来给他送了绑,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小同志,领导看了你的材料,知道你有冤屈,让我们带你过去问话。”李连中被带到一个大办公室里,一个长相端正的女性领导接待了他。

  “小同志,不要害怕,慢慢说。”女人的声音很好听,李连中平稳了情绪,便一五一十的讲述了李东生和任雪芬受到不公正*的经过。这位女性领导很快便做完了调查和处理决定,她写了两份材料,打了两个电话。她微笑着将两份材料递给李连中,“没事了,小同志,你回去吧。我都解决好了。”

  “可是,我爸妈……还有市委书记……”

  “小同志,骄阳市已经换市委书记了,没事的,我给你买火车票回去。你把领导给你的材料交给新市委书记就行了。他们再敢欺负你,你直接打电话给我就行了。”看李连中一脸的不敢置信,女性领导身旁的一个书记员模样的人亲切地解释。

  出了办公室,李连中才知道,原来这位女性领导就是江青。他热泪盈眶地感谢了一番苍天大地,又坚定不移地歌颂了毛主席及江青一干人等,揣着谕旨,回到了骄阳市。

  任雪芬无罪释放,李东生也仅仅是因为投机倒把被判关押了一年,也放了出来。李连中站在家门口微微地笑着,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已经是个男人,他的肩膀,足可以撑起整个家。

  虽然老李家两个罪大恶极的人物已经平了反,由于李东生还是有投机倒把的嫌疑,于是李连中的高考介绍信,自然也一起延误搁置了下来。那时候的机电工厂,还流行‘子承父业’,正在李东生和任雪芬犹疑不决的时候,李连中把工作的机会主动让给了李连海。

  原因很简单:自己多多少少会些木工手艺,平时也没少看书,找工作没有那么难。而李连海,终日无所事事、也没有什么手艺,如果李连中接了父亲的班,李连海恐怕就得在家吃闲饭了。

第六章 不如上学
中考过了,李小灵长长地松了一口气。骄阳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已经出来了——570分,李小灵自然是十拿九稳的上线,只等着录取通知书发下来。李小灵无聊地按着电视遥控器,看着最新热播的古装片‘穿越时空的恋爱’。

  一阵钥匙响,李小灵不用回头也猜得出,是父亲下了班回来吃中午饭。看着李小灵一脸悠闲地看着电视,李连中不由得一阵肝火大旺。

  “把电视闭了。”李连中平静的说。

  “爸,反正没什么事,马上演完了,我再看会。”李小灵头也不回的说着,她全神贯注地望着电视——小丸子和朱允文笑得好开心,她心里暗暗羡慕。

  “赶紧闭了。”李连中几乎是吼出来的,把李小灵原本娇小的身子吓得一震。她不情愿的关了电视,在一边沙发上面无表情的坐下。

  “都什么时候了,考上高中有什么用,还得考大学。天天就知道傻呆呆地看电视。你没听人家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我看你,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傻子。”李连中一边脱去外衣,一边大声训斥着。

  “录取通知书还没发下来,新书也没发,我才看了一会儿……”李小灵小声辩解着。

  “一会儿,一会儿,一天有多少个一会儿?!人家毛主席都说了‘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你都荒废多少天了?我看你这样,肯定考不上大学,将来在家里白吃饭。”李连中一边吃饭,一边讲着道理。

  李小灵望着平日神色和蔼的父亲,突然觉得有一丝陌生的感觉。初中的三年,她没有朋友。原因很简单,大家玩的,她全都不会玩;大家聊的话题,她从来都不知道。她知道的,只有各种题本,各种教科书,平日里看看报纸,也会被父母认为是不务正业。三年里,出了跟着李连中断断续续的看过几部老得掉牙的乡土电视剧和所谓的欧美大片,基本上没有看过电视。只有一部戏说乾隆,是母亲沈倩追着看,李连中逼着李小灵看书、上床睡觉,于是沈倩在电视的对面放了一面小镜子,李小灵从小镜子里,靠听声和模糊的影像,看完了整部戏。

  李小灵突然觉得,之前的15年,自己好像从来都没有认认真真的活过。学校、家、读书、学习。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机械地天天做着题目,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上了高中,一定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李小灵暗暗想。 。。

第七章 你关心的,是希望我变成的样子
高中生活,在李小灵的迫切期待中来到了。班主任孙立,是个还带着少女气质的大学生,圆圆的脸蛋十分可爱。报到会一如既往的无聊,大家都互相好奇地打量着对方——没有什么*的美女,更没有小说里的白马正太。一班还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收起了满肚子的期待,简单的班会后,是例行的扫除、搬桌椅、按照黑板上的名单认座,顺便认识一下新同桌。

  很不幸,李小灵生活在一个男生远远大于女生的班级,前后左右,无一例外的都是异性。回到家里,李连中和沈梦萍已经开始展望起几年后的大学、工作,李小灵突然间觉得很累,她在一条早已经设定好程序的进程上运行着,李连中和沈梦萍的作用,就是保证她持续地、稳定地顺着这条路走下去。

  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在同龄人都在嬉笑玩闹的时候,李小灵表现出来的不合年龄的深沉和忧郁。在他们看来,李小灵时不时冒出的一两句,无非是小屁孩不懂事、冒傻气而已。

  似乎女孩子的蜕变,总是毫无例外的一致。从最开始,一句稍微亲密一点的笑话,就脸红心跳,或是生气伤心;一句带些颜色的笑话,听不懂,经人解释后听懂了,还要羞羞的跑开;不敢随便拉手、拥抱,认为kiss、乃至更亲密的行为都是流氓的、下流的,是听也不能听的坏事。

  李小灵的高中时期,恰巧处在这么一个纯情时代。也许是前15年很少接触电视和外界的信息,李小灵对这块总是反应特别迟钝。就好像有些什么都不懂得女孩子遭遇公交车上的咸猪手,等到二十几岁或是谈恋爱,才明白那是什么含义。

  李小灵的第一任同桌是王呵呵。小王同学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酷爱文学、写得一手好字——这个优点曾经帮助了不少考砸的同学,卷纸上龙飞凤舞的‘家长阅’、‘已背诵’大部分都留下了小王同学的真迹。

  第一天的自我介绍,李小灵也没想到自己会让很多人印象深刻。在忐忑的心跳声中,李小灵一脸严肃的走上了讲台。

  “我叫李小灵,”李小灵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顾名思义,我老爸给我起名字的时候,希望我文采飞扬、相貌灵秀,只可惜……咱活了15年,目前还没有实现。”

  台下顿时爆发出笑声,李小灵的自信心显然有了大幅度提升,“至于生日,我是生在1894年……”台下的人开始议论纷纷,李小灵笑笑,继续讲着生日的典故,“甲午中日海战发生的整整70年后,至于性别嘛,如果有哪位同学不清楚的,可以下课后找我来咨询。”

  登时,笑声、掌声混成一片。很多人便是第一时间记住了这个一脸严肃却又努力搞笑的小女生。

  李小灵故作轻松地回到了座位上,其实只有自己心里知道,虽然已经坐到了板凳上,屁股结结实实地贴在了木板子上,可小腿,还是紧张兴奋得瑟瑟发抖。她一遍又一遍地回忆着自己的表现,懊恼地发现自己原本还打了很多有意思的腹稿,只可惜一紧张,统统藏进了潜意识。待她重新发掘出来的时候,却已经结束了。

  李小灵叹了口气,看着周围一张张表情友善的脸,嘴角又禁不住上扬起来。嗯,应该也是会有很多人喜欢这么怯懦的、小心翼翼想讨大家喜欢的自己吧。

  回到家里,李小灵很自觉地拿起新发下来的课本,她最先看的,永远是语文和语文读本,不能明目张胆地看故事书,看看课文,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补偿吧。每个周六日,都是李小灵刮风下雨不会更改的读书日。先随父亲到机电职工图书馆看看报纸期刊,之后便会去市区最大的冬雨书店,倚着书架,一站就是半日。冬雨书店似乎也很欢迎前来阅读的读者,店内四五层楼,都是木质的地板装修,书架附近更是铺上了厚厚的地毯,每个书架前,几乎都坐满了喜爱看书可又囊中羞涩的读者。

  也许是从小沈梦萍做的启蒙教育好,也归功于李小灵的听话肯学。沈梦萍自李小灵一岁开始,便拿了各种识字卡片,买了几盒彩色粉笔,就着家里的水泥地写写画画,教李小灵认字画画。李小灵也许从小便对这些写写画画感兴趣,天生记忆力也好,不出三岁,竟能读书看报。一时间,邻里街坊乃至李连中和沈梦萍的单位同事,都知道老李家出了个神童,三岁便能认得不少字,还会写一些简单的字。每每上街遇到熟人,或是被父母领到单位,李小灵都少不了一个必备节目——当众读报。由任一个人随即抽取一段报纸上的报道,李小灵便拿着报纸高声诵读。毫无疑问,这稚嫩的童声听在李连中和沈梦萍的耳中,无疑是天籁。

  看着女儿声情并茂地读着报,李连中心里得意之余,眼眶微微湿润。他揉着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