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娱乐197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台湾娱乐1971-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解。”王梓钧笑道。

眼前这人和他参与创办的《影响》,可不是后世的娱乐八卦杂志,而是极富有战斗精神的专业杂志。

七年前也有这么一本电影专业杂志,是由摄影大师庄灵所筹办的《剧场》,只是那时政治环境远比现在要糟糕,只办了9期就停刊了。

不得不说,《影响》杂志和它的创办者们,算是台湾电影界的又一批呐喊着。

卓伯棠说是聊天,其实是在和王梓钧聊着电影理念,至于王梓钧的从业经历,比如刻苦学习电影知识的煽情桥段,只是略一提便绕过去了。

看得出来,卓伯棠非常反感现在台湾的电影界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去拍摄反G电影,但有《剧场》杂志的前车之鉴,他和王梓钧都是心照不宣地没有提。(我前段时间看到有书友说1972年的时候台湾不可能拍抗龘日电影,说是国民政龘府怕把日垩本推到大陆那一边去。其实抗龘日电影在1972的时候就已经有在拍了,不过电影中抗龘日的情节少,反G的情节多而已。)

卓伯棠非常欣赏的是王梓钧的《喋血孤城》在迎合了当局的同时,又有着自垩由创作的精神,颠覆了抗战影片必反G的“优良传统”。随意地聊了一些小时候看电影的趣事,卓伯棠见气氛已经融洽,便开始问道:“在王先生眼里,您认为电影是什么?”

“从创作的角度来说,电影和小说、诗歌、音乐一样,是一种独立地艺术;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电影和书籍、唱片一样,是一种产品。”王梓钧比了个手势,“所以,一般的电影都带着文艺和商业属性。作用不同,商业和文艺属性在这里面占的比重也不同。当然,目前在台湾似乎电影还有一样宣传和教育属性,我们就不去说它了。”

卓伯棠有些勉强地笑了笑,点头道:“也就是浓缩为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

“不错,不同地域的人喜欢和流行的类型不一样。就像法国和美国,台湾和香港。”王梓钧说。

卓伯棠又引出观点:“按王导演的意思,你认为最好的电影是商业和艺术完美结合的电影吗?”

“不,永远没有完美的电影,就像永远没有完美的人一样。”王梓钧道,“每个人的看法和立场都不一样,一部电影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当然,若是一部电影既能赢得观众的钞票,又能赢得影评人的掌声,那就求之不得了。”

卓伯棠笑问:“就像你的《喋血孤城》一样吗?”

王梓钧耸耸肩说:“对,就像它一样,虽然还是有人骂我拍得不好。”

卓伯棠又说:“我在观影的时候注意到一点,王导演的《喋血孤城》完全是实景拍摄,甚至为此不惜自己建造县城。这一点是趋于一种爱好,还是坚持自己的电影理念。”

王梓钧说:“我的电影理念就是真垩实。就像最好的新闻报道,是不带任何主观评价,如实报道新闻一样。”

“王导演想拍纪录片?”卓伯棠问。

“有过这个想法。”王梓钧说,“呵呵,电影当然不能一味的真实。我的意思是说,尽可能给观众真垩实的感觉。我觉得一部成功的电影,就是把虚构、夸张、煽情的故事拍摄出来,让观众信以为真,并且为它感动、愤怒、高兴、伤心……比如神话故事、鬼故事,在清醒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但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却能通过声音让你身临其境,甚至吓得你连走路都不能。”

“所以…………

“所以我拍电影会尽可能地去掉舞台痕迹,其中一点就是不用假山假树这些让人一眼看穿的道具,而是实景拍摄。”王梓钧阐述道。

“你的意思是,实景拍摄比用道具拍摄的效果好?”

“不,道具布景拍摄有时候是必须的。”王梓钧说,“比如我想拍一都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电影,我不能抓一个外星人来拍戏吧?那时就只能用道具了。

“外星人”卓伯棠惊讶道,“怎么会有人拍外星人电影?”

王梓钧耸耸肩道:“谁知道呢,听说美国那边技术很发达,说不定过几年他们就会拍外星人电影。比如开着宇宙舰船,进行星球大战什么的,把科幻小说搬上荧幕。”

卓伯棠想象着满荧幕宇宙飞船乱飞、外星人乱窜的电影院里,观众吃惊夸张地大叫,想想就觉得疯狂。

当机一阵,卓伯棠才说道:“外星人电影,是个好想法,如果能解决技术难题的话。”

“所有难题里,技术问题都不是问题,总有一天,这些条件会很轻松地得到满足。”王梓钧说。

卓伯棠说:“我不觉得,即便是美国,也不可能模拟出宇宙那样的场景来拍摄。”

“电脑啊,电脑技术结合影像技术,美国那边好像已经有相关研究了吧。”王梓钧不敢确认,但他却知道《星球大战》第一部是在五年后上映的。

卓伯棠怎么想也觉得不可能实现,便不再讨论这个话题,又说到爆炸上:“另外一个,我觉得王导演在爆破场面上的电影贡献,足以和现在李小龙之于功夫片相提并论。”(此时李小龙在欧美的影响还没到顶峰)

王梓钧苦笑道:“原来我对电影的贡献还只停留在技术层面。”

卓伯棠道:“不,这已经足以让王导演在华语电影史上留名了。而且我凡是看过《喋血孤城》的同行,都对里面的画面艺术和镜头手法感到惊叹。”

“我的荣幸。”王梓钧道。

卓伯棠问:“我听说你是第一次拍电影吧,为什么玩镜头玩得比许多拍电影几十年的老手还顺畅?”

王梓钧道:“第一,我自己给自己打工,舍得花钱。有些时候那些前辈不是做不到,而是钱不够用。第二,就像写小说一样,同样的故事情节让不同的人来写,有些人写得不堪入目,有些人却写得让人沉迷。这是一种讲故事的能力,我觉得我还有些讲故事的天赋。其实写作和导演有时候是相通的。”

卓伯棠笑道:“我还忘了,王先生还是一名作家。”

“作家不敢当,写手而已。”王梓钧谦虚道。(未完待续)@Ya

 178【感谢党国栽培】

今天的华视热闹非凡,因为晚上要举行首届通过电视现场转播的金马奖颁奖典礼。

如今的电视台已经不似两年前,每天下午六点开始播出节目,一天只能播几个小时。从去年下半年起,开播时间延伸到下午四点,如今更是上午都可以播出。

几个电视台由于节目的增加,都大量招收人才,其中垩国联、国泰的许多精英也被招去。这也是王梓钧的王氏公司抢人只能抢到二流人才的原因之一,能去党营电视台工作,谁和你一起玩啊?

“哈哈,王老弟”刘先云老远笑着朝王梓钧打招呼,待走近于便给王梓钧一个熊抱。

王梓钧看他春风得意的样子,想来是有什么好事情,便开口问道:“刘总,我看你一张脸笑得像盛开的菊花一样,是不走出门捡到巨款了?”

“不可说,不可说。”刘先开拍着王梓钧道,“来,我给你介绍几个人认识认识。”

刘先云把王梓钧带到一个打扮雍容的老太太面前,说道:“刘女士,我给你介绍一位少年俊才。”

那位刘女士看了王梓钧一眼,笑道:“还用刘董事长介绍?王先生的大名我可是听蒋院长数次说起啊。”

王梓钧一听称呼,才知道刘先云这厮成华视的董事长了,怪不得如此高兴。回去一打听才明白,原来华视上一任董事长年中的时候跑去当立法院副院长去了,董事长一位一直悬而未决,正好刘先云把台视搞得风生水起,又因为《上海滩》占稳了脚跟,于是顺理成章地获得了提升。

刘先云给王梓钧介绍道:“这位是刘期纯女士,刘女士可是严副总统的贤内助。”

“刘女士好”王梓钧连忙去握手。严家淦是此时的副总统,乃是老蒋的心腹,也是蒋经国主政以前几年的台湾经济建设总设计师,连小蒋的行政副院长之职,蒋介石都是通过他来提名的。此人在老蒋死后擢升为总统,但主要大权却集中在蒋经国手里,两人合作无间,让台湾经济在70年代后期飞速发展。

刘期纯是严家淦的老婆,王梓钧自然要和她处好关系。

刘先云说:“我们华视的第一次开播按钮,可是刘女士按下的。”

王梓钧笑道:“那刘女士就是华视的元老了。”

“哈哈哈。”刘先云大笑,“所以这一次颁奖晚会一定要请到刘女士。”

刘期纯是传统的家庭妇女,很快就和王梓钧聊到《壹周刊》最近关于提升家庭品味的文章上,王梓钧对此无甚研究,只能捡些略懂的细节附和。

刘先云对这次晚会非常重视,亲自担任节目筹备组的组长,待和刘期纯聊完后,他问道:“王老弟,你的节目准备的怎么样?昨天彩排就你没来,要不要今天先试一下?”

“不用了,光辉乐队昨天不是来彩排过吗?只要他们练熟了就可以,刘董事长你就把心放好吧。”王梓钧笑道。

刘先云告诫道:“老弟,最近风头紧,一定要注意歌曲内容。”

“我省得。”王梓钧说。

王梓钧也是无奈啊,一从香港回来就接到文化局通知,说是将在下个月开始整肃台湾歌坛,一切含有反龘党、消极、颓废、反叛等等元素的歌曲都将被封杀。同时还会组成专门的小组检查各夜总会和歌厅,一旦发现有人唱这类歌曲,轻则罚款,重则送到绿岛去喝咖啡。

刘先云又表示希望王梓钧今晚能唱一首新歌,这让王梓钧在选歌的时候心中发毛。因为王梓钧作为岛内摇滚音乐的代表人物,文化局要求他要唱积极的歌曲,为广大的歌手和青年做健康的引导。

和刘先云拍胸脯保证后,后者才放下心来,去和其他人打招呼了。

王梓钧却看到邹文怀、李小龙一行从外面走过来,他笑着挥了挥手。

邹文怀笑道:“王老板发大财了啊,如今香港是无人不识。”

“怎比得过邹老板,发掘了一颗世界功夫巨星。”王梓钧和李小龙握手道,“你好,李先生,我很喜欢你的《精武门》,长我中华男儿志气。”

李小龙竖着拇指说:“我也喜欢看《上海滩》,里面的打斗动作是这个。虽然好看多过实用,但确实花了不少心思。你们公司的武打设计是谁?什么时候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王梓钧呵呵笑道:“李先生,你忘了我也会几手三脚猫?”

李小龙惊讶道:“你设计的?”

“不才正是在下。”王梓钧毫不谦虚道。

李小龙也是个不知道什么叫谦虚的人,他说:“我的《猛龙过江》月底就要上映了,里面的动作也比以前好看很多,你到时候可以去看看。

王梓钧道:“一定一定。”

接着王梓钧又和邹文怀带来的团队认识了一番,王梓钧悄悄地对邹文怀说:“邹老板,以后嘉禾要是拍什么古装片,可以来我的片场拍摄哦。”

“你的片场?”皱文怀疑惑道。

“就是林口那个。”王梓钧说,“实景古城,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哈哈哈,一定去。”邹文怀笑道。

快到傍晚的时候,台湾影界的大佬全都到了,王梓钧不得不上去打招呼。

梅长龄刚刚升任中影的老总,打趣道:“小老弟,你的公司风头太盛,别把今天的奖全都拿走了哦。”

王梓钧说:“梅董的公司里奖杯才多,我就是把未来三年的奖杯全包了,也比不上啊。”

这时,一个老头子过来,说道:“这么热闹,你们在说什么呢?”

梅长龄一看,突然笑道:“我们刚才在说,你和王老弟一个王洪钧,一个王梓钧,是不是该对对族谱。哈哈哈!”

听他这么一说,其他的人也都大笑,有人附和道:“对对对,说不定还都是钧字辈的。”

来人正是当前文化局的局长王洪钧,而那些开玩笑的,自然是和他地位差不多的人,剩下人不仅不敢附和着开玩笑,还生怕自己笑了会引起他的反感。

王梓钧连忙说电脑~访~问O:“我哪敢跟王局长攀辈分,他老人家可是老资格了。学习,只能学习!”

王洪钧也不在意这些玩笑,反倒是拍拍王梓钧的肩头说:“你这个后生,第一届电影事业辅导协调汇报会议居然只派公司的经理来参加,该打板子。”

王洪钧所说的是前几个月刚刚成龘立的一个会议组织,需要各大电影公司、影院和相关机构人员来参加,商讨中华民国电影的发展以及注意事项。

这样的会议王梓钧哪听得进去,直接让白沐阳去开会,结果开了一天的会议就浓缩成四点,王梓钧花了三分钟就看完了。

这四点里面,第一点是关于卖电影票的,后面三点全是关于收税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申请当局免除电影票房30的教育捐税,于明年发函给有关单位研究。不过能不能通过,大家都不报什么希望。

而关于电影内容和艺术创作方面,则是提都没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