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宋武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拜多,博赤烈。”木札礼点了两个靠得近的千夫长名字,道:“你们带上本队,爬到山岭上去。为大军前行警戒。”

这是古代的做法。要是现代战争的话,直接用火力侦察就行了。要是埋伏有敌人。在一阵猛烈的火力侦察面前就会现出原形。

他这种做法太过小心了,不过,在这样险要的地方小心一点总是好的,两名千夫长领命,带领本队向两侧山岭上爬去,担负起了警戒重任。

在两个千人队未就位以前,木札礼下令大军休息,直到两个千人队传回安全的信息时才又开始前进。

付出总是会获得回报,木札礼派出地两个千人队很快就发现了危险,因为他们发现了宋军留下的旗帜,还有生火做饭的灶具。得到这个消息的木札礼吓了一大跳,也暗自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预先留了一手,派人警戒。

木札礼不顾危险,亲自爬到山岭上看个究竟。他不看还好,一看之下差点把鼻子气歪了。宋军的旗帜也有,灶具也有,这点都没错,让他生气的是这些东西都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地了。他粗略估计了一下,至少有十几年了。

蒙宋战争在四川打了二十年,小股失散的宋军逃到山里躲藏起来完全有可能,一点也不用惊奇。明白了此节的木札礼把两位千夫长训了一顿,才下令要大军前进。

经此一事之后,木札礼对两位千夫长不放心了,决定亲自警戒,带了一个千人队走在山岭上。一连两天都是风平浪静,一点事也没有,除了发现不少宋军不知道多少年前用过的灶具和旗帜帐篷外,什么也没有发现。就是山里的野兽也许闻到了蒙古人的杀气,都逃得不知踪影了。

到了第三天出了点事,发现凶宋军留下的标语,标语写的是“鞑子听着:剑门关已经被大宋朝光复了。鞑子要是胆敢犯我疆土,准叫你有来无回。”

对于剑门关的局势,木札礼非常清楚,真的是危险,对这一发现惊疑起来,吃不准是真地,还是宋军故意宣传,用来迷惑他。正在他疑惑地时候,汪德臣派人送来急信,催他快点赶去剑门关。

对于汪德臣的笔迹,木札礼自然是认得,一眼就看出这是汪德臣地亲笔信,答案已经出来了,这是宋军的宣传。对于剑门关这样重要的要冲之地,给宋军攻打蒙古不派出援军就不对了,宋军要派人来捣乱很正常。一点不用惊奇。也由此可见,宋军虽然算准了蒙古人会派出援军,就是拿他没办法才来虚声恫吓。

明白了此节的汪德臣还有什么顾虑,下令前进。当然,山岭上仍然要派人留守。宋军虽然拿他没有办法,派点小部队来捣捣蛋还是没有问题。比如动员山民们在山上扔点石块,砸死砸伤几个之类地事情总是可能的吧。

再严重点。组织起山民滚些石头下来,把他前进的道路塞断。让他无法前进,迟滞他的行动。要是这样的话,攻打剑门关的宋军就有更加充裕的时间了。

木札礼不愧是名将之才,他地担心终于应验了,他们遭到攻击。攻击他们的不是宋军正规军,严格点说根本就不是军队,而是附近地山民。这些山民也真是够刁。这是木札礼的想法,其实应该是说他们的行动富有智慧。

山民躲在暗处,等蒙古军队经过,瞅冷子射箭,或是扔出石块之类的东西。更让蒙古军队难以忍受的是,他们还会挖陷坑,放索套。

陷坑这些事物在战场上就没少用,蒙古军队经历得多了。也不以为意,让他们受不了的是山民的索套。索套本来是用来套野兽,用来对付蒙古军队同样效果不错,让他们胆颤心惊。

所谓索套就是在必须落脚地地方挖一个坑,放好绳子,按好机关。一脚踩上去就给绳子套住了,坐起了飞机,来个倒挂金钩。(按:这种索套在我的家乡,猎人多用来套野兽,防不胜防。)

这种事情,蒙古军队还没有遇到过,要他们不怕都不成。而秦岭山脉连绵数百里,山多林密,最适合这种套索,让警戒的蒙古军卒吃足了苦头。不少人有幸亲身体验了这种新式玩法。给倒吊起来。

光给倒吊起来还是小意思,最让蒙古人难以忍受的是。只要一给吊起来,就会飞来一阵雨点般的箭矢,一个弄不好就会送命。不幸中的万幸,这些箭矢都是土制的,不是军队使用的利箭,要不然地话他们的伤亡会大得多。饶是如此,两千警戒的蒙古军卒也是伤亡不少。

更绝的是,这些山民箭法不怎么样,十箭难有一箭射中,蒙古军卒嘲笑他们射箭是在碰狗屎运,能不能射中纯粹是讲运气。逃命的功夫倒是一流,每当蒙古军卒去追他们时,他们跑得比兔子还要快,根本就追不上。一个弄不好,还要中他们的冷箭。

山民只是骚扰性质,并没有带来太大地危害,木札礼权衡之后决定不理睬他们。在战争中,一支军队推进总会遇到很多意外情况,能不理睬的就不理睬,这是战争中的一般做法。

最让木札礼高兴的是,他接到了博尔忽要他全速前进的命令。他从长安出发,本想一鼓作气赶到剑门关,没想到才走没几天,从大都传来忽必烈的旨意,要他以无规律的方式开进,一切都要听从博尔忽的命令。

对于这道旨意,他虽是不明白其中的用意,还是忠实地执行了。博尔忽要他全力推进的命令正是他日夜盼望地事情,很是兴奋地执行。

人算不如天算,木札礼不想全速推进地时候,完全有机会。当他要全速推进的时候,却没有机会了。原因很简单,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成群结队地山民,仿佛他们吃了饭没事做似的,专和他做对。整日里纠缠不清,一有机会就从山上滚下巨石,打死砸伤不少蒙古军卒不说,更严重的还会阻住道路。

至于担任警戒的蒙古军卒,就更惨了,可以说没有一刻可以安宁,时时刻刻都在惊恐中度过。山民们的箭矢多起来了自是不用说,准确性也增大了,先前射半天也射不中,现在虽然不是一射一个准,至少也是十箭中有五六箭会射中。

中箭对于蒙古军队来说根本就不当一回事,让他们受不了的是,箭头上居然涂有剧烈的毒药,只要擦破一点皮就有性命之忧,这在蒙古军队里引起了不小的惊恐。

也许山民对蒙古人是恨之入骨吧,除了在箭头上涂抹毒药以外,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弄来那么多的毒蛇,用筐子吊在空中,按好机关,蒙古军队一触动,毒蛇铺天盖地从空中落下来,后果不用想都知道,给咬上一口必然送命。

秦岭一带多蛇虫,要弄蛇一点也不用奇怪,让木札礼奇怪的是,山民的本事也太大了点,居然在秦岭即将入冬的时候也能抓到如此之多的蛇。这只能解释成一个原因:山民恨蒙古人。(按:秦岭的气候比山外冷得早,温度也低得多。)

在千奇百怪的打击面前,一向不知道恐惧为何物的蒙古军队也是惊恐万状,巴不得快点走出秦岭,不再经受这要命的折磨,无不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向前赶,一天可以赶两天的路。

这种结果,正是木札礼需要的,很是高兴。最让他高兴的是,还发现少量的宋军出现在山民中,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宋军没有力量来阻止他推进,才想到发动山民的办法。

在这后面的隐藏结论就是他可以放心大胆地前进。

按照战争的常理推断,他的结论是正确的。然而,李隽这张牌的打法与常规打法完全不同,木札礼的推断全部错了,他完全不知道一张大网已经向他罩来。

“特种部队就是特种部队,不仅仗打得好,就是戏也演得不错。”柳河子站在山岭上,看着在山脚下前进的蒙古军队对身边的许光汉道。

“柳将军过奖了。这都是皇上的妙计,我只不过执行而已。”许光汉谦逊,对一群山民道:“弟兄们,你们干得很不错。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把衣服换了。”

山民领命后,把衣服换上,转眼之间就变成了全副武装的大宋皇家武装特种部队,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气宇非凡。

第二卷巴蜀篇第五十三章博尔忽入伏

第二卷巴蜀篇第五十三章博尔忽入伏

一个少年藏民站在山岗上,挥动手里的鞭子,抽打在一头顽皮的牦牛身上,发出啪啪的响声,和着轻风拂过草原发出的清越响声,是那样的和谐。

少年一边抽打着不听话的牦牛,一边轻声哼唱着牧歌“青青草原,美丽山岗……”,人虽少年,歌声却不赖,悦耳动听,自有一股草原风韵。

蓝天白云,牛羊秋草,清风山岗,少年牧歌,一幅草原放牧图是那样的优美,让人神往,要是有高士的话,见了此情此景会悠然生出出尘之想。

一个年老藏民坐在山岗上,抽着旱烟,笑mimi地看着少年放牧。

一只小羊脱离羊群,跑向左边,少年急了,手里的鞭子甩得呜呜作响,一个劲地吼叫,要小羊回来。也不只道出于什么原因,这只小羊根本就不听不说,原本还聚在一起的羊群突然一下子惊诧起来,四下里散开,奔跑逃蹿,好象遇到什么危险似的。

这一来,不仅少年急了,就是那个悠闲的老牧民也是急了,一下站起来,跟着吼起来。才吼得几声,突然变得惊诧起来,对少年喊道:“卓玛,快回来。”

“爷爷,小羊跑了。”卓玛很是着急地道。

他的话音一落,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马蹄声非常急促,好象骑马的人有什么急事似的。蹄声还不少,有上百之多。

少年也听见了。惊讶地停下脚步,寻声望去,只见远处冲来上百骑在飞驰,正冲他们冲来,瞧他们那模样,仿佛卓玛他们是猎物似的。

老牧民凭着数十年生活经验感到一丝危险气息,焦急地道:“卓玛。快跑。”他已经看清楚,这些骑士人人身材高大。佩着弯刀,一身地杀气,很明显,他们不是良善之辈。

卓玛哪里知道这些,傻傻地看着老牧民,问道:“爷爷,为什么要跑?”

草原上不安宁。多有杀人越祸的马贼,老牧民以为这些人是马贼,道:“他们是马贼,再不跑就没命了。”

马贼横行,牧民们很是害怕,用来吓唬小孩,卓玛从小就听惯了,一下子紧张起来。叫声妈呀,撒腿就跑。老牧民也跟着跑,刚才的悠闲一下子全没了。

老牧民见机甚快,只可惜已经晚了。这些骑士突然发出嗥叫,拔出弯刀,从后面追来。这些人都是训练有素的好手。骑射之技娴熟之极,卓玛他们又哪里逃得掉,还没跑多远就给追上来了。一道刀光闪过,老牧民一下仆在地上,一颗头颅飞出老远,鲜血象喷泉一样**出来,喷得老高,在日光照射下,说不出的戚惨。

老藏民的头颅在草地上滚动,嘴巴还在张合。眼睛还在咕咕地转动。眼里还有一丝惊诧。

卓玛哪里见过血光之事,一下子惊呆了。连抬腿的力气都没有了。一个骑士弯己搭箭,对准他地后脑勺就是一箭射了过去。卟的一声,一箭正中后脑勺,卓玛连惨叫地机会都没有就仆在地上,气绝而逝。

原本宁静和谐,具有诗情画意,充满田园气息的草原风光,一下子因为多了两具尸体把和谐破坏无遗。

搞破坏仿佛是这些骑士天生的本事,也许杀过的人太多了,根本就不把杀两个人当一回事,看都不看一眼,风驰电掣一般又向前面冲去。因为他们看见那里有二十来座帐篷,有帐篷就有人,猎物是猎人最期待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这些牧民就是他们这些猎人的猎物。

果然,一阵惨叫声再次打破了草原的宁静,使得美丽地草原充满了恐怖。等他们飞驰而去后,已经没有活着的东西了,要是真的有活着的东西的话,可能只有正在衰败的秋草。

这些人是博尔忽派出的探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斥候,目地是进行拉网,把大军推进路线上的人全部杀死,以保证军事机密。

博尔忽这次的行动对于蒙古人来说极其重要,关系到整个西南究竟属蒙古还是属南宋,要是他的行动成功的话,蒙古人不仅仅可以巩固原先的势力,还可以趁机把川东地区控制住,要是失败地话,蒙古在西南诸省的军队将会全军覆灭。因而,他的行动对于蒙古人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博尔忽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军事机密,派出大量的斥候进行拉网,清除有可能泄露他行动的人。

他对这些斥候的指示是“只有死人才能真正可靠,用你们手中的弯刀尽可能多地制造保证秘密的机会。”他的话等于是说“格杀勿论”,这无异于一道催命符,不计其数地老百姓将因他这一道命令而送命。

蒙古人本来就嗜血好杀,杀些老百姓自然是不在话下,有了博尔忽地命令,还有什么好顾虑的,一路杀下来,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冤死在他们地屠刀之下。

博尔忽是个精于计算的人,每一步都有具体的计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