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妹妹不可能这么触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妹妹不可能这么触手-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科研实力,虽然研究是一直在推进着,但是大大落后于苏联的进度。到了91年的时候,机会来了——这个机会是伴随着苏联解体,叶利钦大量贱卖国防企业和技术成果而来的。心脏病准备把掌握机娘关键技术的苏霍伊设计局以2000万美元贱卖给西方,而局里的人心急如焚,千方百计地寻找出路····最后在引进机娘技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两个人,中国的一个,俄国的一个——他们是谁?”

    “——一个是林虎中将,一个是西蒙诺夫。”这些都是《ri落共青城》里的桥段,蒋厨师还是很熟悉的。心急如焚的总师西蒙诺夫自己学了一句蹩脚的中文,找到林虎中将问:“您好,吃了吗?···”

    “嗯,没错!引进的技术经过二十年消化,终于结出果实了,中国的机娘能够投入作战了,这也就说得通了——而且,另一个问题也解决了。你说,是什么问题?”

    “什么问题?···”蒋厨师突然觉得经过之前那番拷问似的对话,自己的脑袋非常疲惫,越发显得插不上嘴跟不上溜了。

    “是敌人啊!我不是告诉过你,机娘需要旗鼓相当的敌手吗?可是你在更新里面一直没写啊!”见蒋厨师没有回答,神将直接自己给出了答案,“你看,这不就想到了吗!除了中国,还有别的势力是有机娘的,而且他们可能在二十年前就已经达到了现在的水平呢!沈霍伊用了二十年时间才吃透su-27,这个时间可以拿来类比下!她们不是俄罗斯的机娘,是苏联的机娘——红朝遗民,没有祖国的人????对!他们的队伍里面还应该有一个跟男主类似的人物,成为团队的核心,这个人物应该比男主还要强,因为她是专门被培养出来指挥机娘作战的,因为她是···她是···”

    神将的胳膊因为亢奋而颤抖着——她用力一挥手臂,说道:

    “因为她是人类和机娘搞姬生出来的!”

    “人类和机娘···搞基?”本来已经有点打不起jing神的蒋厨师顿时菊花一紧,“难道机娘里面还有比利王之类的角sè?”

    神将不屑地摆了摆手:“胡思乱想些什么!既然写的是喜闻乐见的小说,当然是女人和机娘搞姬生出女xing角sè来的吧!正好还能登场一个毛熊妹子,**可以开得国际范一点嘛!····你看你看,设定有了,然后带入变量,情节不就自己吐出来了吗!干吧类sāo年,敌人有了,黑历史有了,我们就往前推进吧!”

    白头山神将慷慨激昂地挥斥方遒——而蒋厨师虽然jing神上疲惫的很,却也是激动不已,浑身都在打颤,是啊,这么强大的脑补能力,这样前所未见的设定,光是摆在自己面前,就好像已经能看到另一本神作的诞生···

    ——没错,“另一本”。

    蒋玉成的激动和喜悦,不是作为作者的激动和喜悦,而是作为读者的激动和喜悦——因为看到了强大的情节与设定而激动和喜悦,而非为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孩子”的出息而激动和喜悦。

    这样的设定确实非常带感,确实很有神作的潜质——但是,这又能怎么样呢?这些看起来很好很强大的设定,跟自己设想的情节,跟《战姬计划》这本书,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更进一步的讲,这些设定,跟自己的想法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说《战姬计划》是一栋平房的话,那么这些给这栋平房“添砖加瓦”的材料,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另起炉灶盖一座摩天大楼了——相比之下,原来的那间平房,反而成了多余的,可有可无的部分···

    这家伙的思维,实在是太过于跳脱了——就算是她再怎么努力地说明,自己也不过只是勉强能够跟上而已。要将这些设定充实成文字,那可真就是“臣妾做不到”了。因为她能想到的,自己想不到——她想不到的,自己就更是无法想象了。这样设定出来的《战姬计划》已经成了一个脱离自己掌控的怪物——自己已经放弃了身为作者的立场,完完全全被她牵着鼻子走了。

    这样真的好吗?蒋玉成看着余宝晨长篇大论兴奋不已的面孔,心里越发疑惑起来——就算战姬计划真的能够更上层楼,就算能够成功,但是,这还能说是自己的功劳吗?

    满心疑虑的蒋玉成下意识地瞟了一眼上楼的楼梯,看到了那紧固的房门——那结界的入口,表情猛然变的坚毅起来:

    “管那么多干什么!先要保住妹妹再说!”他想,“如果非这样不可的话···就让魔鬼背我们过河吧!”

    ;
第三十二章 父亲的来电
    nbsp;周三的下午,随着下课铃声的打响,浑身肌肉僵硬,脑袋浑浑噩噩的大学狗们陆续走出了教室——线xing代数的小测验刚刚结束,大家都是一副疲惫的模样,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蒋玉成以及他们宿舍的那几个搓货。

    “胖子,测验感觉咋样?”牛牛关切地问。

    “咋样?···不太好。”蒋玉成信心不足地回答

    大学的测验与中学时候的测验,意义当然是不同的——没有了全员统一按部就班的复习与准备,学生们更能从中体会到自己对于学习内容进行规划的成果。蒋玉成现在就体会到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规划就是没有规划,回想一下的话,课是勉强听的,作业是对付着写完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是真正学到脑袋里的却不多。

    一般来说,大学狗考完试之后,大抵有三种情况:考完试后记得自己所有答错的题目,说明考得挺好;考完试后记得自己所有答对的题目,证明考的很危险;考完之后稀里糊涂什么也不知道,则意味着你这次十有仈jiu要跪了——蒋玉成现在就处于记得答对的题目然而又有点稀里糊涂的状态,换句话说,是非常危险。

    化学系的大部分学科,原则上都是不挂人的——就算是微积分,通常情况下会挂的也只有那些以“留学生”的名义来到人民大学,长着一张面瓜脸,连汉语都说不明白的棒子了。唯独线xing代数,是个例外中的例外。这门课非常困难,以至于去年让上一届一整个班的三十来人里面,十五个人挂在了路灯杆上。

    因为这门课,信息学院数学系的老师都得到了“挂科小天后(王)”之类的称号,不过实际上老师们并不真的以多挂人为乐——恰恰相反,老师自己也希望挂的人越少越好。按照东北人民大学的规定,“挂科率超过jing戒线”,本身也是一种教学事故。因此,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人能考过,老师们也算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蒋玉成他们班的老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个老师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的比重则从70%一下子砍到了30%——剩下的40%由两次随堂小测验的成绩给出。蒋玉成他们班进行的正是这样一次随堂小测验。由于这两天蒋玉成把所有的jing力,都放在了写作和自己身边的这几个妹子身上,因此对于这一次小测验,蒋玉成只能持悲观态度。换句话说,小测验本身的“防挂科安全网”作用,因为蒋玉成的分数太不给力而削弱了一大截。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是这般为成绩而焦虑——比方说吧,王老师就因为发挥不错,此时正是心情大好,于是便攒出一脸“坦白从宽,牢底坐穿”的表情,抓住蒋玉成质问道:

    “胖燃料,从实招来!——上周那个开宝马车的小妞~~~到底是怎么回事?”

    “哦,你说余宝晨啊···”蒋玉成一脸没jing打采的样子,“你看见了?”我还以为你看不见电脑屏幕以外的东西呢···蒋玉成不屑地想道。

    “嘿!~~~我就说你肯定有问题!”王老师越发不依不饶,摇头晃脑起来,“说!你和她,到底是什么关系!”

    王老师是那样地快活,他的乐观几乎要传染到蒋玉成身上了——可是一想到余宝晨本人,蒋玉成便又想哀叹,又忍不住要揶揄:

    “不知你想的那样——我们之间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罢了。”

    “利用?”王老师一听顿时来劲了,“一个周末过去,你小子还长进了不成?还相互利用,学会了什么新玩法不成?”

    “哪有的事···”蒋玉成还是一如既往地没jing打采,“那种妹子我可不敢惹,我怕她爆我菊花。”

    这倒一下子把他给吓唬住了——饶是王老师再怎么见多识广,也想象不到天生神将到底是怎样的威武,因此也就不可能明白蒋玉成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又要细问的时候,牛牛把他扯住了:

    “胖子一看就心情不好,你还是算了吧。”

    蒋玉成心情不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余宝晨——跟她进行合作实在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她自己的思维总是天马行空,却从来没想过要照顾一下待在地面上苦苦跟随的蒋玉成。主意是一个接着一个,听着也不错,可是蒋玉成自己是没法把那么多想法都写好,如果要问她到底该怎么写出来,她却在企鹅上打出字来:

    “我是在帮你写,又不是在替你写。”

    要是能替我写倒也好——蒋玉成哼了一声。似乎是觉得技痒了吧,余宝晨也给《战姬计划》写了两个外传,讲她编出来的那些冷战黑历史的故事,一个《巴伦支海上空的手术刀》,一个《斯大林格勒上空的白百合》——说实话,这两篇短篇,在蒋玉成看来每一个都特别赞,基本上不比神巫奈奈差多少了。可是呢,她却坚决不同意在正文上也出工,只有在蒋玉成写出原稿之后,她才动手去修改,指出这里也不好,那里也不对,说三道四,得意洋洋。可是,也许是她的要求比以前严苛了吧——蒋玉成越来越觉得她的指导有点难以理解。这个时候,余宝晨就会反复的解释,用各种各样意味不明的修辞手法将蒋玉成埋没。最后证明一切徒劳的时候,她就会憋上好久,然后蹦出一句:

    “呜呼!人和人的魂灵,是不相通的·····”

    蒋玉成拖着沉重的步伐,迈出了学校西门的时候,他的手机响了——显示出来的号码颇奇怪,他从来没有见过。蒋玉成接起来之后,问了一声“喂?”,过了好一会,那边才传出不太清楚的回答:

    “喂?玉成吗?”

    蒋玉成这才知道:这是父亲给他打来的国际长途,虽然信号有些衰减,但是父亲的语气她是不会听错的:

    “嗯,是我,爸。”

    对面的声音还是和往常一样地威严:

    “你妈想你了,让我给你打个电话。”

    “嗯,我知道。”蒋玉成回答,“我妈也很想你。”

    电话那头首先传来的,肯定是父亲惯例的开场词——这里所谓的“你妈”,应该指的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吧!蒋玉成如是想道。对于这句话,蒋玉成是从来都不信的。毕竟,再怎么说母亲也是留在国内了,真想自己的话直接打电话就行了——为啥还非得绕那么大个圈子,让父亲来打电话呢!

    也许父亲也明白儿子会怎样理解,但是····也许这就是父爱的特点吧,按照宅界的词汇,或许可以称之为“傲娇”?

    “最近身体怎么样?”

    “挺好的,我挺好的,韩阿姨和珊珊也挺好的。”

    “玉成啊,你也老大不小了,”父亲又开始摆弄他的“老三样”了,“也不能老是在家里宅着,得多参加些课外活动——你们学校不是经常有些讲座什么的,有时间多去听听,挺不错的。”

    “嗯。”蒋玉成随口答应道。

    “学习这边还要努力——要是你没打算毕业直接找工作的话,那你就得把成绩弄上去,这样才有希望保研,第一学期的教训不能再重演了。”父亲的叮嘱进展到了“老三样”的第二样——蒋玉成在第一学期的时候,因为“玩忽职守”,微积分差点就挂了,最后是托关系找老师才低空飘过的。当然——蒋玉成为自己辩解——这跟写网文没什么关系,因为那时候他还没入坑。反而是开始码字之后,微积分ii的成绩稳步上升到了70分。

    “嗯,知道了。”

    蒋玉成漫不经心地回复道。,父亲说的这些话确实是对的,自己那几乎一门心思投入到网文中的课外生活,也确实显得有些单调了。但是总是重复这些正确的废话,让他也不禁觉得父亲很烦——可是,隔着电话,顶撞父亲又有什么意义呢?他还是觉得把真实想法咽进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