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门庶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望门庶女- 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权位多么吸引人,何况是皇位了,掌握整个天下人的生死存亡,当初宁王爷的母妃生他的时候身子复原的很好,无病无痛的,可却莫名的死了,他有心去查,可是什么都查不到,但是后宫里的死,除非老死,否则没有谁是正常的,所以宁王爷怀疑是因为他的存在碍着了皇上,当时皇上年纪尚小,不过就是比他大上几个月,是太后下的手,只是太后势力大,他又没有母妃可以帮着,所以一直隐忍,一直等待机会,可大御不同别的皇朝,兵权分散,所以他到现在都没寻到机会,暗中的势力不能过大,那样只会打草惊蛇。

所以喽,宁王爷虽然养在太后膝下,可是他并不对太后感恩,反而憎恨,因为他怀疑是太后害死了他母妃,让他失去了庇佑,不然依着先皇对他母妃的宠爱,这皇位迟早是他的,太后就在殿外听着,嘴角的笑都是苦涩的,当初她在后宫虽有皇后之位,可并不受宠,一次宫宴,皇上和宁王爷的母妃萧妃邂逅,可那时萧妃已经在议亲了,萧妃来求她,自愿助她一臂之力,她思虑再三,权衡利弊也就同意了,那时她贵为皇后,一道懿旨招谁进宫谁敢说什么,但是有个条件,那就是萧妃不许生孩子,不然她不会自掘坟墓的。

萧妃钦慕先皇,答应了,可她不遵守信用,隐瞒怀孕一事直到不能落胎为止,她哭求太后,只要让她为先皇诞下一子半女,自愿自尽于宫中,萧妃的死对先皇打击很大,有两个月萎靡不振,太后有心说出实情,可她能说吗?那等同于是她逼死了萧妃,哪怕是萧妃自愿的!

只是没想到让一个丫鬟给祸害了,让宁王爷埋怨憎恨了她几十年,更险些酿成大祸,太后满肚子的苦怨,倒是太后身边的嬷嬷看不过去了,迈步进去把事情跟宁王爷说清楚了,宁王爷不信,还是太后找来那丫鬟对峙,甚至是本家的长辈来,若非太后相助,萧妃根本不可能嫁给先皇。

宁王爷当时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的所作所为哪怕皇上太后再宽恕,他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当即抽出隐藏在身的短刀,杀了乱嚼舌根的奶娘,然后一头撞死在了御书房的大柱子上,当然了,期间还有不少的细节,咱就不多说了。

宁王爷死前,求皇上太后饶了宁王世子,可这能饶恕吗?当初宁王爷被抓,宁王世子逃逸,后面的事都是他闹出来的,险些害的王妃命丧,此等心计可见一般,更何况,皇上太后不可能为了一个叛贼得罪锦亲王府的,就此放过宁王,就是远在边关的莫流宸也不会答应,被害的可是他母妃,斩草除根以免后患,就算不杀他,但也不会给他留下祸害的机会,皇上下令宁王世子及宁王府一干等人流放千里,派了专人看着,宁王爷剥去封号,抄其家产充公。

宁王爷的封号没了,冰娴郡主的封号也就跟着没了,宁王爷死的消息传到宁王府,看着进进出出查抄的官兵,宁王妃悬梁自尽于卧室中。

宁王爷害的王妃未足月就产下小郡主的事也就此传开,王府的下人都喜欢王妃的淡雅,以前对沈侧妃那是惧怕,是不得不从的屈服,冰娴郡主从宁王府带进来的下人个个趾高气扬,没少欺负他们,可那时有两位老夫人撑腰,沈侧妃护着,更有宁王府做后台,他们半句怨言都不敢吭,现在机会来了,该是他们奚落回来的时候了!

那日竹云梳云奉宛清的命令在门口对宁王妃说的话在王府传的是沸沸扬扬,大少爷压根就不是王爷的儿子,太后怜悯她,还皇上给大少爷赐了座宅子,她不去六老爷府上住就该去那里才对,偏偏要住这里,还让宁王妃三不五时的登门,那时王妃不在,王爷不在,二少爷二少奶奶都不在,宁王妃没少呵斥打骂下人,现在的情况与那时差不多,主子都不在家,下人嗡了起来,流言蜚语漫天的在王府飘,渐渐的也就传到冰娴郡主耳朵里的,连翻遭受被禁足,父王撞死,母妃自尽,哥哥流放,郡主的封号被夺的打击,冰娴有些神智不清了,但还有那么一丝的尊严,让丫鬟收拾包袱,并通知六太太,可六太太称病不接待外客!

称病不接待外客,外客?冰娴听到丫鬟这样的禀告,无声的笑了,笑着笑着眼泪就流了出来,那个凄怆的表情,闻者伤心见者流泪,伤心之余,气的将屋子狠狠的砸了一回,怎么不杀了她,怎么不流放她,出嫁从夫,夫在哪里?!

冰娴郡主出了王府,无处容身,王爷让人送她去了别院,也就是当初皇上赐给莫流暄的宅子,王爷永远那么心软,尤其是对晚辈(莫流宸除外,王爷还记得先王爷的教诲,棒棍之下出孝子,对他格外的严,虽然严了没什么用,一码归一码),不管怎么说,莫流暄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他儿子,是他亲生爹娘狠心,当初宁王爷看中的是锦亲王府的势力,若非锦亲王府太过显赫,她也不至于有今日的下场,王爷让人给冰娴送了十万两银子去,算是弥补莫流暄对她的亏欠,无关宁王爷,一辈是一辈。

宛清听到这些的时候,忍不住轻叹了口气,那个位置当真就那么好,先皇说的那句话不过就是讨萧妃欢心罢了,能不能兑现谁能保证,当初在场的不过就那么几个人,皇上不再提起,谁敢提?就算最后被封了太子,历史上太子被贬,被杀的数不胜数,他能不能活到今时今日都尚未可知,皇上做了那么多年的皇上了,根基稳固,就算大御多灾,他借来二十万精兵相助,就能夺回皇位了?

说到底,奶娘不过就是给了由头让他理直气壮的去抢那个位置罢了,先皇要还记得自己说过的话,萧妃死不死又有什么关系,萧妃太后出自一家,娘家护谁?萧妃还只是本家表妹,算是旁支了,要是能夺,萧妃当真会那么大义凛然舍弃爱人舍弃儿子赴死,那是她有自知之明,她食言在先,厚颜无耻的活下来,太后肯定会对她出手的,到最后她也只有一个下场,死,那时,死的就不单是她一个了。

既然都是死,那不如守信的死,那样看在她遵守信诺的份上,太后也会怜他孤子,留在膝下养活,将来还可以助太子一臂之力,享一世荣华,身在皇家,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只可惜,那时宁王爷还太小,太后知道萧妃是自尽而亡,身边的那些丫鬟都未曾过问,奶娘留下照顾宁王爷,打小就教他隐忍,这才有了后来的事,可叹萧妃为宁王爷算计来安稳一生,却被身边贴身丫鬟给毁了,不知道该说丫鬟忠心还是他们命该如此?

宛清对宁王爷的死没有多大感触,古往今来,为了那个位置死的人太多,尸骨堆积成山血流成河都不足以形容,原该以史为鉴才对,可偏偏就有那么些人喜欢分析那些有异心的人为何失败,自认比旁人聪明百倍,然后雀跃欲试,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她平添感慨做什么?

她要是有那闲工夫,不如想一想将来怎么教好肚子里这两个小孩,不过宁王府倒台,她还是打心底很开心,毕竟冰娴和宁王妃没少斫贱她,有此下场,也算是替她报了一仇。
第一百八十一章牙印

话分两头,这边朝廷的大事就是解决了宁王一党,没收其家产填补国库空虚,那边边关大事也不少,尤其是还被追的满东冽东躲西藏的阮文浩和莫翌轩,这两人至今都没弄明白为何一进东冽都城就被人给认出来了,尤其是阮文浩,常常欠扁的带着点感慨的问莫翌轩他们是不是太过有名了,连东冽人都认识他,每每此时,只收到几个特大白眼,如此有名,宁愿不要。

一边要躲藏,一边还要打探端王爷的消息,阮文浩和莫翌轩一直游走于藏匿与街市之间,一日,乔装过后的两人走在大街上,瞧见六老爷骑在高头大马上穿街过市,阮文浩眼睛都没差点瞪出来,再三细辨,确定是六老爷无疑,再看他穿的衣服,眉头没差点扭的没边了,追着他就要上前问话,估摸着当六老爷也同冷魂一样打入敌人的内部了,毕竟当初锦亲王府换子风波动静闹得那么大,却突然之间偃旗息鼓了,连最起码的搜捕都没有,不可能没点内幕的,没碰上也就算了,既是碰上了,顺道问个安套个消息,那边冷魂一个烟雾弹扔过来,烟雾迷蒙间就把他拽着拖走了。

六老爷人在东冽的事,冷魂并未告诉莫翌轩,毕竟六老爷是锦亲王府的,若真是叛变于东冽,锦亲王府的脊梁骨也是要被整个大御人伸来手指乱戳的,王爷的意思是六老爷要处置,但是最好是在不毁坏锦亲王府声誉的情况下处置,还有当初伏老夫人假死的事,一来是将计就计,二来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就把假的伏老夫人下葬了,若是伏老夫人是东冽奸细的消息一旦传开,先王爷的一世英名只怕要荡然无存了,做儿子做孙儿的,护卫先辈们留下的基业重要,可先辈们的名声也是要顾及的。

可阮文浩不知道,莫翌轩也不知道,毕竟锦亲王府有护卫大御之责,锦亲王府要是出现叛徒,大御只怕要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所以都不敢往那方面想,冷魂瞧事情都发展到这一步了,今儿要不是他赶来的及时,这两个怕是要去撞人家的抢杠子了,所以便据实以告了,并让两人书写一封为六老爷求封赏的奏章上奏天听,冷魂让人秘密送出东冽都城,只是在出城的时候闹的动静有些大了,奏折被人给绞走了,绞走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质疑伏老夫人一派的。

奏折写得文采飞扬,大约就是向皇上禀告火烧东冽皇宫时若不是有六老爷掩护他们进宫出宫,他们不可能成功火烧东冽皇帝寝宫解潼关之危并成功逃脱,就是被东冽人追捕,也是得蒙六老爷三次搭救才险逃,六老爷在东冽忍辱负重,受尽唾骂,他们在心中为其叫屈,更是表彰锦亲王府一脉的忠诚,侄儿在战场英勇杀敌,叔叔干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内应,里应外合,东冽迟早也被颠覆的一天,后面就是那些官场上的话了,什么大御万载基业什么的。

里面更重要的写了当初六老爷向东冽举报他们潜进京都救端王爷之举实属无奈,若非如此,何以取信于东冽这群老奸巨猾的贼人,这封奏折被送到东冽皇帝手上,当初寝殿被烧的场景历历在目,东冽皇帝气的没差点直抽过去,把伏老夫人和六老爷找去问话,不用说,依着伏老夫人和六老爷的口才自当会辩驳,可惜了,没什么人信服啊,这封奏折可是暗卫冒死都要送出城的,若非被他们劫下,那是要到大御皇帝龙案上的,若非六老爷真心相助,端亲王世子和准女婿会递上这么一封迫不及待报恩的奏折吗?!

这封奏折还是其次的,冷魂有莫流宸的吩咐,曾被人追杀的时候刻意的往六老爷的住处逃匿,这些蛛丝马迹会想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正正好堵住东冽皇帝对伏老夫人和六老爷的信服,皇帝一旦质疑一个人,那个人得不到重用还是小的,群臣会向墙头草一般远离他们,避之唯恐不及,伏老夫人的安生日子就这样被一封奏折给毁了,气的她没差点掀了整个皇宫才好,当初她看中先王爷钦慕他是一方面,若不是先皇下旨,她还不至于敢去追人家,就因为她在大御待了几十年,就怀疑她对东冽的忠心!

伏老夫人为洗脱这莫须有的罪名,特地请求皇上下令搜捕阮文浩和莫翌轩,可皇帝不应,只让她安心颐养天年,伏老夫人有动静,冷魂也有,半夜三更派人偷偷潜进六老爷府邸,溜达一圈就出来,然后满东冽皇都的乱窜,暗卫知道暗处有人跟踪,就这样,冷魂带着暗卫在东冽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玩的伏老夫人头疼在床上养病了。

这边阮文浩和莫翌轩呢,就坐在东冽的酒楼里一身贵公子打扮,冷魂传信说东冽都城把手的太严,逃不掉,所以冷灼将易容术和易容的用具让雄鹰给送了一份去,现在,阮文浩就摇着把玉骨扇在京都大门口晃荡着,还结识了一群纨绔子弟,把酒言欢,其乐善好施视金钱如粪土可是在京都出了名了,曾为了新结识的兄弟一掷千金买下一位歌姬,一时间传为一段佳话。

就这样,阮文浩往那些歌楼酒肆里砸了数不胜数的银子,也从中探听到不少的消息,其中就有何时送端王爷去边关,拿他来做些什么的消息,当然了,莫流宸在边关大胜多次的消息传到东冽皇上耳朵里,群臣建议将端王爷游街示众,引出暗处的人营救,好一网打尽,可那时阮文浩就在一群世子小侯爷中,在端王爷路过的酒楼上扔下两颗臭鸡蛋,正中端王爷脑门,这边调笑说手法准确,纷纷效仿,并下注投彩,那边窗户对面的莫翌轩瞧了眼睛都冒火,阮文浩没当场冲过去抱头痛哭说失手了,他是想砸端王爷肩膀的,结果一不小心就……砸中准岳父的脑门了,这桩亲事还能成不?

端王爷游街,也就挨了几个臭鸡蛋烂菜叶,并未有人施救,但是阮文浩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