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档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希特勒档案-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关东普鲁士的战斗,希特勒声称,必须将每一座城市、每一个村庄和每一幢房屋都建成一个要塞,让苏军在那里白费力气。他咆哮,直吼得声音嘶哑,说德国人必须这样战斗,直至军队和民众中存在的恐俄症变成苏联人对德国人的恐惧。
  对苏军的恐惧确实很厉害。德军乱作一团,潮水一样败退,引得民众惊慌失措,纷纷逃跑。一场前往德国内部的大流亡开始了。一支支由老人、妇女和儿童组成的逃亡队伍行走在东普鲁士的大路小道上。他们拥塞在只留下狭窄弯曲通道的无数坦克路障前。许多人,特别是孩子们,被严寒冻死在了路上。
  战斗继续进行,苏军占领了蒂尔西特、古姆比嫩和因斯特堡等城市。他们突破了马祖尔湖的纵深防御体系。在东海沿岸,德军被逼到了一座狭窄的沙质岬角和萨姆兰半岛上,处境绝望。面对送来大本营的报告,希特勒的反应始终只有一句话:“坚守住,别后退!”
  德军部队被包围在千岛海峡的内隆和桑姆兰半岛上之后,希特勒命令他的陆军副官约翰迈耶尔飞往东普鲁士前线,亲自去那里了解情况,回来向他报告。他要核实东普鲁士的德军司令送来的情报。这首先是因为他一般不相信坏消息,其次是他以为人家是故意将战局讲得比实际情况糟糕,想逃避同苏军进行残酷的战斗。
  约翰迈耶尔回来后证实,东普鲁士部队的处境十分危险。他报告说,他们挤在一条狭长的沿岸地带,同数千名逃亡者和被赶到一块儿的牲畜挤在一起,苏军的每次炮击都会造成大量伤亡。希特勒回答说:“我不会从那里撤走一兵一卒。不论代价任何,我一定要守住柯尼斯堡。只要柯尼斯堡在我们手里,我就可以对德国人民讲:‘占领东普鲁士的是我们而不是苏军。’”
  约翰迈耶尔报告说,民众成群地逃出东普鲁士,造成许多人死亡,希特勒听后喊道:“这我就顾不了啦!”
  1945年4月初,苏军重重地包围了柯尼斯堡。希特勒接到报告,这座城市被苏军的炮兵部队炸得起火了。但他命令柯尼斯堡要塞司令拉希将军继续坚守。4月9日,苏军攻下柯尼斯堡,拉希将军被俘。希特勒让人将他缺席判处死刑。
  他没想到让被他视为柯尼斯堡防御战灵魂的党魁科赫一同承担责任。相反,当柯尼斯堡战斗正酣时,希特勒主动要求科赫逃往港口城市皮劳,及时逃脱苏军。柯尼斯堡被苏军包围后,科赫从皮劳发电报给布雷斯劳省党部头目卡尔·汉克,说他绝不会将柯尼斯堡交给苏联,他对元首无限信任,柯尼斯堡的战斗要成为德国人民战斗的榜样。卡尔·汉克是个地位不比科赫小的党魁,他立即以同样的意思回电,说他也绝不会放弃当时已被苏军包围了的布雷斯劳。为了鼓舞德国人民,戈培尔下令在电台里宣读“人民领袖”的这些电报,将它们公之于众。
  科赫和汉克安然无恙地从战区逃了出来,而柯尼斯堡和布雷斯劳的无数德国士兵却不得不留下他们的性命。
  面对东线的可怕战局,1月底2月初,希特勒常同鲍曼商讨党将来的命运。鲍曼建议:将指挥“人民冲锋军”的国家社会党的年轻干部,大多数是“希特勒青年团”成员,从东线撤回,派往德国西部。希特勒同意了这一建议。首先将“奥登堡”和“阿道夫·希特勒学校”的学生从波莫瑞和西里西亚调往西方。要为党未来的领导任务准备好他们。要保护他们,从而使党能继续生存。鲍曼指示他们转入地下,假装忠于英美人,力争得到领导位置。首先要他们撤回阿尔戈,撤到巴伐利亚的阿尔卑斯山区,撤到巴特特尔兹—伦格瑞斯地区。派去领导德国西部地下组织“希特勒青年团”的人员中有“阿道夫·希特勒党校”的校长、大区队长彼得和“希特勒青年团”军事培训处处长施伦德尔。
  在将国家社会党的年轻干部调往德国西部的同时,希特勒也命令东普鲁士省党部头目科赫、但泽省党部头目福斯特和波森省党部头目格赖泽尔率领他们的领导班子逃往那里。
  

《希特勒档案》13(3)
在威廉街党的办公厅召开的一次有彼得、施伦德尔和鲍曼最亲密的同事——国务秘书弗里德利希、国家社会党总指挥克洛普弗尔博士和鲍曼的私人办公室主任米勒出席的秘密会议上,鲍曼就将党的干部撤到德国西部解释说:“我们的救星在西方。在那里,我们的党可以继续存在下去。同布尔什维克战斗的口号将会保证我们的生存。”
  动身前往德国西部之前,大区负责人库尔特·彼得于1945年3月来总理府向京舍辞行。1932年至1934年,京舍和彼得一起在“希特勒青年团”共过事,从此两人关系密切。彼得强调,只有“希特勒青年团”才能带给党未来,因为老一代变成了官僚,遭到民众的痛恨。彼得经宋特霍芬前往巴特特尔茨,去指挥从德国东部调拨到那里的“希特勒青年团”的部队。
  东线——库尔兰,东普鲁士,波莫瑞,西里西亚,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几乎动用了德国全部的后备军,正当那里战火纷飞时,英美部队于1945年2月开始向德国地区推进。入侵地点在亚琛和特里尔之间,由于泽普·狄特里希的第6装甲军被调去了东线,该区段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了。
  东、西线战争之间的强烈反差也反映在了希特勒的军事会议上。同约德尔对西线的汇报不同,古德里安介绍东线战况时很暴躁,引得希特勒一再发脾气。由于部队东调大大削弱了西线的力量,希特勒不得不承认,约德尔报告的英美军队向德国地区推进是不可避免的。他用自然屏障莱茵河将会阻挡住英美人来安慰自己。因此,当约德尔告诉他,由于多个师被调去东部前线、相当多的人逃去了英美人一边时,希特勒的反应也相当平静。逃跑的原因被认为是害怕同苏军进行艰苦的战斗。当一个师被装上火车运往东方时,士兵们一群群、甚至整个连队地逃跑,投奔敌方去了。
  每个月的月底,武装和军需部长施佩尔或他的副手绍尔都要向希特勒汇报各种武器和军备的生产情况。有时也通过电话向希特勒汇报这些数据,他再亲自将它们填写进一个表格里。大多数时候他让一名副官拿着耳机一起听,跟着做记录。然后两人核对这些数据,同上月的数据进行比较。
  根据1945年1月和2月的报告,除了被苏军占领的上西里西亚,德国军备企业的生产正在全速进行。英美飞机主要轰炸飞机制造厂、炼油厂和飞机场。他们袭击奥格斯堡的迈塞施米特飞机制造厂,不来梅赫默林根的福克—武尔夫,罗斯托克的亨克尔,生产喷气式歼击机的维也纳诺伊施塔特飞机制造厂,生产飞机发动机的宝马公司的工厂,施韦因富特和雷根斯堡的轴承厂及生产飞机或飞机零配件的其它小企业。
  希特勒大本营的人坚信,英美人首先是想破坏德国的航空工业,因为空军是德国人对付他们的最强大的工具之一。同时他们显然根本不想轰炸那些生产德国人能用于东线地面战的武器的企业。
  英美飞机也加强了对德国城市的攻击。这些城市变成了废墟,希特勒对此无动于衷。他有一回宣称:“废墟里可以更好地扎营和防守。”
  另一回他说道:“战争结束后我要建造漂亮得多的城市,来代替这些被炸毁的城市。这些城区我反正要改造,英美人帮我做了拆毁的工作,我应该感谢他们才对。”
  希特勒曾经就对柏林的轰炸议论说:“要是他们炸掉了柏林的议会大厦就好了!作为建筑师,这座难看的建筑早就让我看不顺眼了。如果盎格鲁撒克逊人保护它,恐怕是想用它来气我。”他笑着说道。
  1945年2月,希特勒经常同施佩尔交谈。他们商量,如果英美人入侵了,要将哪些企业转移到德国西部去。当德军从德国的东部地区撤退时,希特勒曾下令炸毁一切,不给苏联人留下任何东西。相反,在西部,他命令将工厂完整地保留。希特勒指示,如果西部德国被占领了,企业家们应该留在原地。希特勒的想法是,如果德国西部的这些企业保留了下来,将是德国企业家重新恢复同英美企业巨头的友好关系的良好前提。他对此寄托了一定的希望。他认为,东线的形势必然会让德、英、美三国在军事上达成一致,共同反对布尔什维主义的危险。企业家们的调解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施佩尔的建议下,希特勒指示英、美军入侵地区的企业家们拆下本企业机器的重要部件,使机器无法运转。在同英美人谈判时可以让人重新安装起这些部件,证明他们的忠诚。那几天,施佩尔携带着希特勒的这些指令穿行于德国西部的工业区。希特勒建议施佩尔,请他的忠实拥护者——联合钢铁集团董事长弗格勒博士,坦克总委员会负责人罗兰博士和莱茵钢铁厂总经理盖伦贝格——陪同他。
  1945年2月底,苏军在科斯特林、法兰克福—古本地区推进到奥德河畔,出现在柏林以东仅80到90公里的地方。在这些战斗中,魏克瑟尔河和奥德河之间的多恩、施奈德米尔、布隆贝格、波森等大城市都被占领、迂回或包围了。这些城市都位于重要的战略要冲上。德国人将它们统统视为要塞。这下,现有的所有后备军和一切能抵抗的兵力都被派去奥德河阻击苏军了。
  补充陆军、战舰舰队和柏林及周围几个旅的“人民冲锋军”都被派去了那里。为了稳定前线,采取了特别措施,因为在苏军的猛攻下,德军迅速后撤,战线被撕断了,统一指挥被破坏了。为此,希特勒任命希姆莱为新成立的魏克瑟尔集团军的总司令。他希望,希姆莱能以他的无情和残酷重新夺回东海和西里西亚之间的战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希特勒档案》13(4)
为了挡住逃兵的潮水,在前沿阵地后方,由党卫军成员组成特别小分队,分别由警察部队将领党卫军副总指挥冯·德姆·巴赫—策勒乌斯基、党卫军副总指挥耶克林,斯科泽尼等指挥。他们枪杀想逃离前线的士兵,将他们赶回前线的战场。逃跑的军官或“人民冲锋军”里的党的干部被就地枪毙或绞死。
  奥德河和柏林之间匆匆修筑起很深的梯级防御工事,构筑了许多封锁带和无数反坦克路障。所有的当地人和柏林居民都派上去了。负责动员工作的是勃兰登堡省党部头目施蒂尔茨。
  第6装甲军司令泽普·狄特里希接到任务,在奥德河西岸的菲尔斯滕贝格和巴特萨洛夫之间策划一场假情报游戏。此时他的部队已被希特勒由西线调去了匈牙利,正在东线南部。泽普·狄特里希同他手下的许多军官组织了这场无线电游戏。他们将虚假的命令和情报从第6装甲军的一支部队发给另一支部队,要让对手以为他们在奥德河畔。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不让苏军掌握奥德河畔德军部队的实际规模。第二是要掩盖第6装甲军已被调往匈牙利的事实。
  2月中旬,希特勒搬进了他的防空掩体。一同住在那里的有爱娃·勃劳恩和莫勒尔,没有莫勒尔的注射希特勒一天都过不了。他的私人参谋部全部留在总理府里。希特勒的防空堡垒——元首掩体建在总理府的花园里,是1943年按他的指示修建的。
  此前他一直住在总理府外交官厅下面的防空室里,空袭柏林前夕他觉得那里不够安全了。他还想往地下钻得更深。新掩体也比旧掩体深三米。一条石廊连接着新、旧掩体,回廊下端是一间装有防护门的小屋。门后,一条宽宽的过道将元首掩体一分为二。在第一半里,靠右墙摆放着装有防空设施的橱(防毒服装,钢盔,防毒面具,灭火器)。墙上有道小门通往安装通风设备的机房。第二道防护门通向六个相连的房间。它们分别是希特勒卫队的接线员所在的装有电话和发报机的总机室,莫勒尔的房间,救护室——希特勒的值班医生施通姆埃格尔大夫的床也在里面,林格的卧室,传令兵的房间和一间会客室。过道第一部分左侧靠墙摆放着一张方桌和沙发椅。墙上挂着一只钟。旁边是电话间,值班接线员可以让与会人员去外面接电话。
  走廊的左墙上有一道门,门后面是卫生间,那里也为希特勒的牧羊犬布隆蒂布置了一块地方。它同特罗斯特夫人的公狗的交配没有“成果”。为此1945年1月底又将布隆蒂同帝国领袖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国家社会党思想家的狗带到了一起。希特勒让人拿一只取暖器给布隆蒂的角落取暖。4月初终于出现了期待以久的喜人结果:布隆蒂生下8只小狗,有3只活了下来。希特勒用他自己的外号“沃尔夫”(狼)给它们中最强壮的那只取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