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 西风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可汗 西风紧-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薛崇训这么内外一联络,此时交通不甚方便,几个来回下来,时日已接近年关了。过年在后世又叫春节,是春天到来的节气,但鄯州这地方仍旧没有半天春的味儿,冬意正隆。
不过年货陆续从各地运来,长街上的红灯笼也逐渐挂上,年前的准备倒让城里多了几分热闹劲头。因为年关,官民都不再像那冬眠的蛇一样窝洞穴里,外头多了许多人气。宇文孝这几日便在忙着调人手收拾州衙旁边那宅子,要挂牌组建“情报局”。
本来那是个放仪仗车马军械等东西的仓库,不太适合居住办公,可宇文孝正看中了里边那些密不透风结实防盗的屋子,说是打探情报的场子铺开了需要存放许多不便公开的卷宗,仓库刚好适合,虽说在这儿办公实在不太舒适。
薛崇训一想后世电影里那些什么中情局联邦情报局,好像确实神神秘秘的,进出还有扫描瞳孔的先进机器……一个字“洋气”。这消息机构确实应该弄严实点,薛崇训当下便拍板同意,叫人把仓库里的那些仪仗东西搬到州衙里来,腾出地方、调拨经费,由着他捣腾。大堂里赞政亭旁边有间大屋子,签押房外边也有些公廊,挪些东西进去倒没问题。
地上屋顶上全是白花花的积雪,薛崇训刚从剑南军驻地张五郎那里回来,走到衙门门口,便看见宇文孝正在那旁边的大门口,门口还有许多胥役杂役抬着东西进出。本来他们不过是在办常规的事,没什么看头,薛崇训却一下被那雪地上的场景给吸引了。
只见宇文孝身穿长袍,胡须上沾着细细的雪花片,手里拿着一本册子,一面看那些东西一面看手里的册子。鸠尾屋檐、长袍古人、线状书籍,古意盎然……可门口挂的牌子上居然写着三个字“情报局”,薛崇训不禁哑然失笑。
宇文孝身边的小书吏遥指州衙门口,他便转身看来,便看见了薛崇训的马车,当下便把手里的册子交到那书吏的手里,向这边走过来。
见宇文孝抱拳见礼,薛崇训便说道:“外边那么冷,这些琐事交给下边的人办就好了,宇文公别冻着了,陇右的天气可比长安冷呢。”
“我这把骨头还硬朗,不打紧。”宇文孝笑道。
薛崇训道:“一会这边忙完了来签押房,咱们下盘棋。”
他说罢便驱车回衙。还是上值的时间,长史王昌龄正在在签押房看地方发上来的卷宗,还有上头发来的来往咨文等等。那些枯燥文件薛崇训基本不看,却每每见王昌龄看得津津有味,当下便是佩服不已。
王昌龄见薛崇训回来,便拿着一张写着蝇头小字的纸放到案上:“昨日主公拟的奏疏条呈,我稍加理顺润色之后已成文章,但需主公亲笔抄录一遍,方可漆封上奏。”
薛崇训一看那朗朗上口的古文,当下便赞道:“我这么写上去,朝里的同僚不定会认为我的学问大有长进呢,哈哈。”
王昌龄作揖道:“主公过誉,奏疏公文原不是卖弄学问的东西,只需把内容名目简单明了地写清楚并注意避讳即可。”
薛崇训点头称是,“如无少伯辅佐,我写本折子也是困难。”王昌龄忽然想起什么,恍然道:“去岁子寿(张九龄)书三河赋之时,主公一篇三河法不逞多让,在官场的名气完全可以与之齐名,莫不是出自他人之手?”
薛崇训汗颜道:“转运使刘安写的,不过内容是我口授。”
王昌龄呵呵一笑,点头道:“所料不差。”
薛崇训摸了摸额头,便展开出自大文豪亲手的文章。刚提起毛笔时,便见白七妹又来缠他了,于是指着案上的砚台道:“来得正好,磨墨。”
白七妹顿时翘起小嘴,摸着自己的玉手道:“人家这双手,是磨墨用的么?”
王昌龄在一旁道:“多沾些墨香书气,兴许能懂些礼仪。”
白七妹没好气地骂道:“老小子!”
薛崇训一个不留神,哈哈大笑:“少伯的谏言可是一字千金,不是谁都能问到的,我看你最好虚心纳谏。”
白七妹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却很熟练地拿起砚台添水去了。
毛笔上本来就沾着磨,只是风干了,薛崇训见她接水进来,不等磨好墨,便伸过去蘸了些水,有模有样地抄将起来。这会儿他倒是有种错觉,仿佛读书那会抄作业一样,不由得咧嘴笑了笑。
“傻笑什么呢?这文章很有趣?”白七妹一边哗哗地按着砚台工作,一边好奇地问。
薛崇训装模作样地摇摇头,继续认真地抄写,抬头一瞥时,正看到白七妹正呆呆地看自己,她好像没有意料到突然被发现,脸上竟是一红,急忙低下头去。薛崇训不由得又笑道:“有意思……哈,有点意思。”
王昌龄抬头问道:“主公觉得公文写得有意思?”
薛崇训愕然,忙道,“嗯,少伯文采飞扬,我光是抄就满手沾香。”白七妹听罢忍不住“嗤嗤”地偷笑了一声,忙用袖子掩住嘴巴。
就在这时,只见宇文孝拿着两个装棋子的瓷罐进来了,一面看了白七妹一眼,一面笑道:“我来得可不巧,薛郎有正事儿要忙?”
“很快便抄完。”薛崇训指着窗下的矮案道,“宇文公稍事片刻……来人看茶。”
宇文孝又向王昌龄作了一揖,转身盘腿坐到蒲团上,闲扯道:“琴棋书画,得趁年少时习习,我早年时忙于生计,没机会过多涉猎,弈术实在荒疏得紧。”
薛崇训头也不抬地说道:“正好我也稀疏平常,咱们倒算棋逢对手……”
“七妹在丹青音律上倒是很有些天分。”宇文孝道。
“哦?”薛崇训有些惊讶地看着白七妹,“宇文公所言其实?”
她翘起嘴道:“上回在上清观我作了首曲子,和你一起那个宦官不也说好?你不信我有什么办法……别看我在这儿磨墨打下手,你有模有样地捉笔拿刀,你那俩鬼画符还没我写得象样,哼!”
“真看不出来。”薛崇训不由得多打量了她一眼。
过得一会,薛崇训把几百个字的文章抄完了,便把毛笔搁下,走到宇文孝对面坐下,抓起一个瓷罐,“嘿,我黑子先就不客气了。”
宇文孝愕然道:“啥时候规矩变成黑子先了?”
薛崇训一拍脑门,“记错。”白七妹顿时咯咯笑弯了腰:“果然是荒疏得紧,名不虚传呢。”
宇文孝用两个指头夹起一粒子,笑呵呵地先放到了棋盘上,“薛郎在抄奏疏,是不是有关吐谷浑那事?”
“正是,我猜程千里这会儿正等着看我怎么收场,咱们让他瞧明白了,这棋究竟该咋下。”薛崇训镇定地说,一面好不思蜀地下子如飞……这玩意一开始都有套路,而且越菜的人下得越快,反正走一步算一步,没啥好想的。
王昌龄说道:“主公拟出的条呈获得朝廷认可并不麻烦,毕竟张相公肯定会帮衬,不过由此引发的‘华夷之辩’就麻烦了。”
这东西薛崇训自然也早有耳闻,也有心理准备。本来按周礼有华夏和四夷的辨别之分,多数赞成的理论便是衣冠和礼仪,就是不论你是什么民族,只要穿汉服适应汉人习俗,便可称为“华、夏人”,所谓“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但唐朝长安住有几万外国人,很多长相完全就是蛮夷的人也穿汉服满嘴之乎者也,这也算炎黄子孙?于是又有血统论。
由此延伸出来另一个问题,便是对“四夷”的态度,也就是民族|政策。唐朝有一套已经形成制度的民族政|策,但反对者也不少。
王昌龄道:“数千年来,九州之地本就融合了无数血脉,以血脉分华夷本就是无稽之谈,单说汉武帝平定匈奴后内迁的匈奴人,何止成千上万,如今匈奴族已不复存在,谁分辩得出谁是汉民谁是匈奴?
可总有的人,因为政见不同,便要扯各种玄虚,以为佐证。正如陆相公所言,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就在这时,薛崇训的眼里突然露出一丝冷光:“华夷怎么分,他人可以利用,我为何不可?”
王昌龄沉吟道:“主公意为……”





    正文 第二十六章 无恙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7…15 9:28:43 本章字数:3210


签押房里忽然安静了下来,众人都不愿再谈论华夷血统之事,因为李唐本来就存在胡人血统,言多恐失。
就是那些一直和大唐皇室抬杠的山东门阀许多坚持血脉论,也只主张遵循父系血统……因为李唐祖上可考的母系至少就有突厥独孤氏、鲜卑族窦氏。真要较真起血统来,不是说皇室是胡人?这种言论实在有一定的危险性,私下说李家是胡人没事,在公开场合说就可能惹祸上身。
要说母系血统,薛崇训也有胡人血脉,因为他们家已经三代和李唐联姻,娶几个公主了。
李唐号称祖宗是“老子”(李耳),但有些激进的山东人氏以高祖祖父是西魏贵族为由,质疑他们家本是鲜卑人,祖上改名换姓强称姓李而已。
种种缘由,使得唐朝的国策倾向“胡汉一家”,实行比较宽容的种族政策,以民族融合为主。但朝廷又觉得游牧族在战场上好用,所以内附之后照样让他们保持各自的生活习性,除了称臣外没有什么大融合的效果……后世的五代乱象、宋时诸多胡人坐大,不能不说没有此时埋下的祸根。
薛崇训一面下棋一面寻思,不知不觉感到手指僵冷,便伸到一旁的火盆上去烤手。
宇文孝说道:“狼可养为犬、禽可养为鸡,就夷族怎么也养不家,一旦纵容便聚众反咬你一口,现在打不过了又要议和,唉……”
这时王昌龄忍不住用开玩笑似的口气说道:“宇文也是胡姓,宇文公如今不也融为汉人了么?”
宇文孝瞪眼道:“谁说宇文家是胡人?咱们家祖上炎帝神龙氏,为万民尝毒草的那,根正苗红的炎黄子孙,这也能扯上胡人?”
王昌龄摇头笑而不语。
此情此景薛崇训忽然想起了千百年之后某人见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后在衣服上挂个“我是中国人”的牌子,他一时感概良多,不由得翘首叹了口气。周礼说,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本来是多么自豪的一个名字,大伙都争着号称自己是华人……
他一顿胡思乱想后,突然发现棋盘上已成败局,忙凝神注视,手把棋子久久无法下手。
“我给你瞧瞧。”白七妹看到薛崇训愁眉苦脸,便笑嘻嘻地走了过来。
宇文孝忙伸出双手护在棋盘上方,薛崇训见到这个奇怪的动作便诧异地看向他,宇文孝道:“一会她‘一个不小心’把棋盘给掀掉,不就成和局了?”
薛崇训听罢看向白七妹道:“宇文公把你识穿了罢?”
白七妹没好气地说:“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就在这时,门口来了个胥役躬身道:“明公,吐谷浑又派人送信来了。”
……
在此之前双方已经互通几回书信,鄯州军方表现出议和的可能。于是吐谷浑这回来信,是要派重要人物来鄯州商量具体和议事宜,定好了时间是正月里到达。
薛崇训为了面子自然也是准备了一番,拨钱调物让飞虎团及“寿衣军”一部置办了一些耐看的军械,临时凑成一个仪仗队。打仗的军队不拾掇一番自然不好看,那些破衣服破鞋,还有陈旧的盔甲军械怎么洗怎么擦也弄不干净,只有换新的。吐谷浑再弱小,也是一个能凑足十万上下规模阵容的邦国,薛崇训作为一个地方政府的长官,当然要注意一下尊容面子。
这股五百余人的临时仪仗队凑在一起,薛崇训又任命长相模样儿不错的张五郎为临时指挥,事前集中训练了一下队列军容。想当年入学军训时,临时练练也能走出整齐的姿势来,这些人本来就是军队,训练训练弄点面子功夫自然不难。只是他们不必喊一二一,军中配有锣鼓,只需要敲鼓就行。
这么一通准备,到了日子那天,薛崇训带上仪仗队从州衙向西行时,引来了许多围观的百姓看热闹。只见那些将士衣着光鲜,盔甲明晃晃的,步调一致,霹里咵啦的很有气势,比看戏看跳舞还舒坦呢。要是打仗的正规军行军可没这么耐看,大伙儿牵着驼东西的骡子驴子,身上破破烂烂脏兮兮的,无论军纪如何严明也不中。
拥挤的人群里,节度使程千里也混在里边看热闹,左右随从将士都穿着布衣以掩饰身份。程千里见大街上那些光鲜的兵马就不禁觉得好笑,回头说道:“风吹得挺大,就不知道雨声如何。”
李奕笑道:“只需坐等和谈结果便是,要是咱们吃亏了朝里肯定不会同意;可吐谷浑要是吃亏了,人家不一定愿意。到时候瞎闹了半天还是战场上见真章,薛郎这么弄倒是白忙活一场。”
不料就在这时薛崇训的马车正巧经过,车帘卷起的,他眼尖一眼就瞧见了程千里,便在车里抱拳笑了笑。程千里愕然,也只得抬起袖子默默地回了一礼算是招呼。
马车跟在骑兵队列后面,很快便驶过,薛崇训放下手,忽然又隐约听见又吹吹打打的声音,便对外面说道:“什么地方在做法|式?”
护在马车侧翼的是飞虎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