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永乐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回永乐时代-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是,暹罗这几年仗打的大象成了重要资源,服务于战争的大象需求更大。

    暹罗王因陀罗对锡、铅、大象、盐、槟榔果、香木、鹿皮和珍珠有着萃取和贸易上的绝对垄断权。所有经营上述产品出口的商人必须要与国王交易,违以死刑论处。这个规定使得国王能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支持战争,但这个规定只约束暹罗人,对唐人没有约束力。相反,暹罗人也知道唐人才是真正的商人,所以国王大多数的生意还是交给唐人去做,这其中最大的唐商便是何九锡。王动和龙城又在暹罗造就两个大商家,郑家和吴家。这两家在暹罗的势头越来越大,这让何九锡有点担心。

    周满到暹罗的时候,并没有第一时间到华州,而是把船直接驶到了暹罗的都城阿犹的亚。周满到了暹罗都的时候,暹罗的国王因陀罗亲自到河边来迎他,场面比上次郑和来时搞的还要大。光大象就出动了上百头,文武百官都到了。

    周满看了也是笑。他知道暹罗地局势,在东西夹击的情况下,讨好大明朝是必然。他两线主要的对手都是大明朝的小弟,真要把大明朝给弄毛了,他承受不了。

    何九锡、郑瑞和吴诚也在阿犹的亚等大明朝的船队,不过他们等的不是周满而是杨刚,杨刚风尘仆仆的从满刺加到苏门达刺,又到龙城,这会他到了华州。华州城管是吴诚的伯伯,吴家地家长吴陵,字天寿。吴陵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吴郑两家,短短四年时间居然成了西洋的唐人大家,早前他们可都是跟着梁施何等家族后面跑的,现在自己居然也有了领跑地机会。

    华州处在暹罗,给别人管不放心,吴郑两家可谓是王动的心腹,吴诚还与吴朝干拜了兄弟。看起来比王动还矮了一辈,但实打实的算是自己人。

    吴陵晚上请杨刚、阮靖吃饭,这会三人在书店里说话。其实主要是吴和杨在讲,阮在边上听。

    “天寿兄,暹罗王还会找你买军械,那些刀枪的生意,不是一直何家在做的吗?”

    “不是暹罗王。清迈那边过来的人。”吴陵可不敢在这种生意上做主。

    “清迈居然会出兵,真是意外了。”杨刚回,“暹罗王怕是许下了不少好处。”

    “暹罗王同意清迈可自行贸易。只是每年交些年贡。”以往都是国王派人带着商队去清迈,要不就是清迈方面把货品交由国王去处理。

    “怪不得。呵呵,这可是块大肥肉。”

    “领兵过来的是两个王子,大地有臣子支持,小的呢,清迈王喜欢,这会两人谁都不服谁,这事以后可能会更麻烦。”吴陵知道杨刚的份量,不敢有任何隐瞒。“两边早早就递了信过来。要通商,邀请这边的商人到暹罗北边去看看。上回王大人也交待。到处去看看,线算是早早就搭上了。只是没想到还要买兵器。”

    “清迈王所图不小呀。”杨刚话虽然这么说,但三人也都有点奇怪。

    暹罗王这会可算人气很旺的,暹罗各部落的酋长土司都对这个王非常尊敬。特别是近来暹罗再对南掌和真腊两国用兵取得了胜利。清迈王跳出来不见得有好果子吃。

    “要的量大吗?”杨刚问。

    “量很大,而且指明了要火枪和火炮。”吴陵看着杨刚。

    “天寿兄地意思?”吴家到底是在暹罗多年的,自然知道这个国家里的各种势力。

    “阿犹地亚最大的威胁就是清迈王,虽然清迈王早早就归顺了,不过清迈与大明云南有往来,暹罗王也不敢逼的太紧。”

    “西边正与吉兰丹和彭亨开战,这兵器买卖听起来很正当,他们倒很会挑时候。满刺加可是当着周大人的面就提出要买兵器,吉兰丹和彭亨没有人过来吗?”

    “呵呵,他们的钱让满刺加给赚去了。”这是郑家传过来的消息,暹罗人找了在自己境内的吴家,而他们的对手则直接跑去找了大明朝,这会大家都知道。唐人那能买到大明朝的先进兵器。至于这些兵器是哪里产地,他们并不知,反正找唐人就对了。

    “卖吧,卖箭和投枪,火枪少卖点,火炮不能卖。单子直接转给龙里地丘大人,让他来安排。”

    周满到大城的第二天,国王就命令开市,当天杨刚和阮靖也到了,周满知道杨刚是王动地心腹和智囊,以前也没少在一起吃过饭,所以对杨刚很客气。杨刚则让何九锡准备了不少当地的土产吃食送到了驿馆,还特别送了几个厨子过去服侍,这让周满很满意。何九锡也高兴,这事落何家而不是郑吴两家。

    阮靖当初在建华州城的时候,与暹罗的一批新贵打了不少交道,而吴陵是暹罗的老人,他的势力随着国王的更替而削弱了不少,这两人一联手就不一样了。暹罗都阿犹的亚城这几日非常热闹,一部分热闹是因为周满带着大明朝的船队过来,用很多官方活动;另部分的热闹来自于暹罗各地在都城势力代表与阮吴两人的交际。

    阮吴两人分头应付着暹罗各路的牛鬼蛇神,讲来讲去都是一个“利”字。原来的明的暗的生意照做,而且要加大力度去做。现在又要添些新的生意,这些新的生意都是围绕着资源的采集展开的。王动的计划是五年内不要有大的兵事,这样他可以积蓄力量全力开澳洲非洲和探索美洲。王动第一次下西洋就开始帮着世界各国人民找资源,这些资源图王动是收了上来,但怎么开这些资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一定要有一个恰当的时机,现在看起来这个机会就来了。

    暹罗与真腊的战争让人看到了武器的重要性,自己试制的时候,学来学去只能是貌似不能尽得唐人的精髓。同样他们也承认,唐人比他们更会用手上的那些兵器。要买唐人的兵器可以,钱来,要不就是交换。用什么换呢。这时,商会的人就会先吃个大亏,圈上一大片地,然后没日没夜的挖来挖去,挖出来的东西又被唐人弄走了。这些他们不管,他们只要唐人的商队送精美的物品和兵器过来就行了,挖出来的石头泥巴,他们不需要。

    吴阮两人日日纵酒欢歌的时候,暹罗东线战场传来了消息,暹罗人吃了一次败仗。杨刚得了消息的时候,还不信,结果当天吴阮那里也有了证明。一起喝酒的暹罗土司少了两个,东线打了败仗,死的是他们的兵,两人都回自己的地盘搬兵去了。

    这仗显然是吕则成指挥的,因为传来的消息说,暹罗人在火器上吃了亏损,真腊的火枪在国王的卫队,别的军队没有配备火枪。在暹罗入侵真腊的时候,郑和这边又卖了点火枪给真腊,主要也是配置保护国王。所以轻易这些火枪不会到战场上,不可能被真腊的将军熟悉。可以说,他们根本不大清楚要怎么把火枪的威力挥到最大,这个方面,龙城的这军官可就不一样了。

    接下来喝酒的土司当天少了两个,第二日又有个部落有信息反馈了过来。真腊军队方面果然换了指挥,第一次给暹罗人颜色看的一位将军重新得到了重用。暹罗人不清楚第一次是败在吕则成手上,不知吕的名字没关系,只要知道对方是个极有才能的将军就够了。

    周满一行结束了对的大城交好访问之后,在暹罗国王王子的陪同下,从大城前往华州。华州与大城之间不是很远,沿路的农村倒是不少。暹罗农村与都大城的差别太大了,连都城周边的农村都不是田园工,而是噩梦式。

    暹罗都城里除了有富丽堂皇的寺庙以外,大石辅的路和路边的灯使的大城比西洋其他小国的都城气派多了。而十几里路边的农村都是矮小的草屋木屋,完全不是那种木脚楼。直到要近华州时,才有了些变化,这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农村的变化得益于华州的建设。



………【第七五节 暹罗心急】………

    别看暹罗国的都城和华州很达,实际上,正如周满所看到的,暹罗国除了都城和土司酋长们住的地方较华美以外,别的地方都很贫困。暹罗国在当时建立了强制的劳役政策。凡是身高过3肘尺的男性都必须交税或在每年固定的期间内提供义务的劳力。这个制度和合老百姓们受到双重的剥削,地方和中央两部分。而且暹罗国又尚佛教,老百姓只有要一点点余财,基本都送到寺庙里去了。

    华州城里虽然没有穷人,但住在里面的暹罗贵族们还是不放心,因为在暹罗,城市里面只能住暹罗人和唐人,可这的唐城华州里面还有别的番国的商人,这让暹罗人不是很放心。不放心的结果便是加大了护卫人员,在华州是有规定的,什么样的府宅里可以有多少护卫,而且对护卫的规定更严格,因为这里华州城里有专司治安缉捕的衙役,所以吴陵作为这儿的城管,他觉得没有那个必要弄这么多武装人员在城里,人多了反是坏事。

    周满到了华州的第一件事,便是去视察那里的货仓,常备物资是否齐全。主要的物资是粮食和军械,都是上了封条,没有大明朝的官印是动不得的,只有下西洋的船队到了才能动。货仓基本也是商会在代管,主要的帐册却是在大明朝的官员手上。除了货仓之外,另一处重要的地方就是华州的船厂,这里平时生产橹船,生产大船的装备器械也有。原本平时不怎么开工,后来也是包给了商会。只要大明朝的船队一到,所有的工作都会停下来,专门负责维修和制造配件。

    周满对于郑和把城堡里官府的机构交给王动旗下地商会去管。本以为郑大人点私心,事实上,这是最好的办法,这样省钱。下西洋每用一个铜钱都会牵动户部的心,皇上自然不大在意,可下面办事的官员眼睛可盯的紧的很。

    晚上的宴会是当地唐商一起请周满,也就是说,由何、吴和郑三家请周大人,当然了,还有暹罗王子和杨刚等作陪。因为是唐人请。这饭菜吃的周满很满意。

    暹罗大城是唐人的天堂,不过华州有点例外,这里除的暹罗人都是贵人,最好还是不要碰他们地女人。所以到了华州之后,船队的唐人变的十分郁闷。没有免费的女人鬼混,于是都把钱花到了酒店、赌场和勾槛里。

    华州也有红灯区,春因坊排第一,这可是得了赵大娘的真传,虽然她没有直接去做这个生意,她在西洋地合作伙伴,旧港彭加门春因坊张嬷嬷通过赵大娘拉上了王动。也搭上了商会的快船。她的春因坊白送赵大娘三成的股,在龙城,在各地的唐城都有分行,生意红的很。张自然知道赵背后是谁,这生意赵大娘王动随便找个人都能做,所以她一定要有所表示。

    穆斯林按道理是禁酒禁色的,也就是说。不能到酒楼和红楼去玩。不过在春因坊,好象大胡子也不少,这些大胡子很多都是从阿拉伯那边来地。附近的暹罗人、马来人、爪哇人、高棉人很少会涉足这些场合。很少也是相对的,平民不会来,但商人和贵族有时也会来的,为了交际或是应酬。

    华州的春因坊这些天生意出其的好,主要原因船队在华州泊下了。张嬷嬷紧跟着大明朝船队的**后面,一路从爪哇到旧港,然后她没去满刺加,那地市场还不成熟。张嬷嬷直接从龙城去了华州,她不是自己一人跑的。跟着她跑的还有一批从古里过来地胡姬。这批胡姬是她刚从大胡子商人那买下的。前些天才送到龙城,这批鲜货还没在船队赚到钱。她哪里肯放过,于是又眼巴巴的从龙城追到了华州。

    春因坊的包房里,杨刚等人正在喝花酒,一人一个姑娘,行酒令猜酒拳很热闹,筵席对面是一帮胡姬在扭。要说这些胡姬也真是厉害,个个天生都是舞娘,不用什么音乐,只凭着腰的脚上和手上的小铃铛就能跳个不停。身段也是好,小蛮腰扭的让看着心里只毛,担心一不小心给折了,那如雪般的皮肤在灯下更是晃眼。

    这些都还不算什么,最动人的是胸口那两砣肉,那可真是要命,上下左右不停地跳。先人把那肉比作兔子时,还在想为什么,这会看着那肉弹飞来飞去,可不就是活兔子一对在蹦达。

    阮靖与杨刚其实不好此道,真正会玩地是何九锡和吴陵,郑家在这里的郑辊,郑政地父亲。何与吴两人是场在上的人。这会学着阮靖和杨刚在敲棒子。文的那套何吴跟不上,没那个才情。这厢房里,敲筷子的声音,吆喝的声音,调笑的声音,居然比那些胡姬的铃铛声还要响。看来,今日,在坐的这几位老爷们都是彻底的放开了玩。

    “吴老你,奴家都喝了一盅了,您老这酒一点都没动的,那可不行,一点都不体恤着奴家。”与吴陵坐一起的姑娘不让,端了个酒杯要让吴陵喝。

    “是呀,吴大人,你这酒下的太慢了呀。”杨刚也在边上凑趣,“来,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