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永乐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回永乐时代- 第2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海,能穿过蛮族村寨,能找到如此隐秘的处所,实非常人能为。莫不是旋风送来的?以前在京都的时候,可是听说过有乌龙吸人投至千里之外的传奇。不要管它,只要这位王兄弟不是锦衣卫鹰爪就好。

    此后,夫妻两人开始捉磨王动的言行衣帽了,本来他们从京城一路到湘西地界,看到的蛮族从服饰上已经大大不同于汉人,但王动衣妆太过离奇,头如此之短,莫非以前是个出家人,还有,他的火折,精美小巧,不知是何种物料所制,嚓一声火星一起便有火苗窜出,透明如琉璃小盒子里盛的是水,没有火芯。还有他的宝剑,如此精美,上面还有暗纹,也曾听过以人血祭剑方能淬出暗纹的上古宝剑,但我朝以来真没听过有如此技艺高的匠师。还有他的鞋子,看似皮制但颜色如此之白(王动在等人的时候擦洗过了),那鞋底也不知是什么质料所制,如糕一般。还有他的行囊,那搭扣,拉上拉下,行囊便开口闭合。还有他的那个xx力味道甜美,单单那裹纸就是那么精美。还有他……

    王动不能入眠,穿越了,就这样穿越了,没有准备呀。这是在明朝,何去何从,燕王,永乐帝虽然残酷一点,可是个有名的皇帝,唉,历史上能留下名的有作为的皇帝,有几个不是很残忍的。秦始皇,统一中国死了多少人,汉武帝,抗击匈奴死的人也不少,唐太宗从杀了家兄才上了高位,宋太祖乱世的英雄,成吉思汉,从没把汉人当人,明朝,更不提了,老朱可是把开国打天下的兄弟杀了个干净,而且他杀手下的官员更是无情。这永乐大帝灭十族就是个创。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以后的路要怎么走,越想越沉重。转个角度,又让王动兴奋,我能预知未来,这是多么惊人的能力,随便工科文科的知识,我都强过这时代的人,穿越了,搞点小制作解决生存问题,点小财问题不会很大吧。还有很多历史上的谜团我可以自己去见证了,建文帝到底死没死,还有很多古典的美女自己可以放胆去泡了。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越想越兴奋。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一节 桔子洲头】………

    王动在刘鹰家的木屋休息了三天,实在也不好意思了,快把他们家的大米都吃完了。

    第四天,王动决定离开了,既然这是湘西,王动决定去长沙看看,这会应该叫长沙了,改名不久,要去看看白沙井吗?长沙是王动大学四年的地方,别的不说,岳麓书院一定在,那可是一千多年历史的,记得大学时,湖南大学校庆就是宣称千年历史,为此中南工大的老乡大大的嘲讽了他一番,问他为何史书上有没有记载,朱熹为湖大客座教授。

    刘鹰夫妻一直把王动送到那个蛮族村寨,王动也搞不清楚这是什么民族,土家,白,布依还是羌,管不了那么多,老子也不想在湖南呆一辈子,这时全中国最热闹的是南京,过几年后就是北京了,还是到京城去混比较好。临别的时候,王动送了刘鹰三只一次性打火机,自己还留了四只。到了村寨后,又用一只打火机换了些银两,两天后,便随着一支马帮往长沙进了。

    此时的王动已经看不出与明朝人有什么不同了,衣服刘鹰送了他一套,鞋是向少数民族兄弟换的,有皮有布还有麻绳,但好处贴脚暖和。唯一与从不同的是他那个登山包,现在包里装的都是王动原来的衣帽也是满满一包。马帮的人,大多是湖南四川人,有汉人也有少数民族,讲话大致能懂,问起王动,他总是笑而不回,他这一开口,明显是江浙一带口音,这反倒让他们觉得,王动可能是朝庭里的人,燕王夺位以来,战火不断,明朝的特务制度,更是让一般的老百姓不敢太过热情,因此这一路上,他们也不想多问了,倒也太平。

    王动到岳麓书院的时候,现那并没有很多的人,象一个小村子,书院也是简简单单的几个房子,没有了的塑像,王动还真不知这就是他以前住过四年的校园。要知道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一直以来都能算是个较热闹的地方,不过在唐以前这主要是道教佛教的地界,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办学,那时起才有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976),时任潭州太守的朱洞扩建学院并以此创立岳麓书院;后来,宋真宗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书院的建筑肯定是后来改过了,当初大学时也没去在意书院的建筑,不过对于北面的岳麓山,王动倒是印象很深,山上有杨莓,有蕨菜,那时还有个空军基地,还有个小庙,王动那时对佛教有点兴趣,还曾经和里面的一小和尚辩论过。不出王动所料,别的房屋建筑可能会不在,寺庙还在。中国现代的寺庙也基本都是明清朝时的建筑为蓝本修复,所以王动一下子就找到了麓山寺。至于爱晚亭,王动没有找到,不知是路没走对,还是当时还没这亭子,不记得那么多了,不管那么多,还是过江去江心洲看看吧。那可是的桔子洲头,大学军训一结束,王动他们班就组织到桔洲公园野炊,对此王动印象非常深,他们同宿舍的新疆同学还弄了个烤羊肉串的炉子,一宿舍人切了一天的牛肉羊肉,王动分到的工作是捏孜钱,新疆人骗他要捏碎了才能用,结果弄的他一个星期手指都疼,一个月手上都有孜然味,到了烧烤时才知,整粒孜然洒上去也是能吃的。桔子洲南面有桔洲公园,那里种满了桔子树,还有一个大大的石碑,上面有手书的《沁园春长沙》。

    王动此时看到的桔子洲也有三三两两的几户人家,都是渔民,江滩上有鱼网晒着,鱼娘正在翻鱼干,补鱼网,看到王动,几个渔娘打趣,“哪里来的细伢子,好白噢”说的王动脸上一红,原来古人很开放的嘛,这渔娘……

    远处有几棵桔树但并不多,此时有青有红,挂满了桔子,唉,王动穿越前是冬天,到了明朝倒是秋天,也正是桔子红了的时候。村民一如后世的热情,自家种的桔子,值不得几个钱,看到王动在树下看桔子,马上从家里提出一大篮子,热情请王动品尝。桔子还是那个味道,人却不是当年的青苹果了,后世的种种又出现在了眼前。

    大学毕业的时候,那时真是被赶向了社会,他还好,考了个公务员,很多同学去了以前根本就没听说过的城市工作,慢慢的,散失在全国各地。得知他要去扶贫的时候,在省城的同学和校友,还送了他一下,大家还相互打趣。王动已经是正科了,而其他才是副科。在企业做的很多都是助理。一帮人,有的结婚了,有的孩子都出来了,有的如王动还是光棍。彼此曾约定每隔一个时段便约会一下,今年正是大学毕业五年,还想着要去学校看看的,而此时,王动却被散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了,无边落寞。他真的来了,但却是这样的过来了。

    桔子洲头,秋风涌起,落日融金,江风徐来,一时间感叹万分。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好!”

    王动正在感叹着,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大声叫好!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二节 渔翁巨贾】………

    叫好之人是位蓑衣翁,一手鱼杆,一手提篓,年近五旬,长须及胸,眉目儒雅之气,只见他满脸惊异。

    “这位小兄弟如此高才,刚才半曲泌园春,令人叹畏,可有下曲。”

    王动笑了笑,老人家千古一帝,他的气魄平常人哪里可以望其项背的,老人家的诗词更是一绝,想当年柳亚子等着名词人也是自叹不如的。

    “这位老人家,见笑了,一时性气,贻笑大方,惭愧,惭愧。”

    “小兄弟无须自谦,适才大作,老夫叹服,无他,但求下曲”

    看来这个老头还是真是个文人,呵呵,既然如此,那就不客气了。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快哉,好一个,粪土当年万户侯”。只可惜那老头两只手上都有东西拎着,要不然,一定是手捋胡须,闭目摇头,一念三叹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呀,自有才人出,我等老亦”老头还沉浸在王动的余音之中,“小兄弟旷世其材,一曲沁园春振聋聩,自苏东坡,辛稼轩以来,如此豪迈词作,闻所未闻”老人家停了停“老夫郴州张诚,表字晋湘,敢问小兄弟哪里人士?”

    “淮左王动”

    “噢,王兄弟表字?”

    呵呵,也是噢,那年代都是称呼字号,直呼其名是非常不礼貌的。

    “王动,字静之”王动随口就来。

    “王动,字静之,呵呵,献之之后还是文帝三子呀,”张老头哈哈大笑。

    王动是随口一说,哪知道历史上有那么多叫王静之的,王献之的假子也是叫王静之,隋文帝三子也叫王静之,其实王动没别的意思,名字叫动,表字静之,一动一静,呵呵,就是这么简单。

    “如若不弃,可否赏光小酌”,老人家一脸诚恳。

    王动刚才还在想今天去哪吃饭,怎么才能找个客栈落脚,这下好,有人送上门来了。

    “恭敬不如从命,那就讨扰了。”

    “这位小哥倒是个爽快人。”

    这老头看来是不止是个读书人,也还是个有钱人,因为他有自己的船在边上候着,想来那年头,自家有行船的,如同王动时代自家有游艇的。王动见过南京秦淮河上的花船,也见过西湖上的画舫,老头家的船显然要比那个更大些,而且布置非常考究。不象是当官的,可能是个商人。古装戏里能看到这都有了,字画,花,织锦,壁挂,别的王动不大认识,酒和茶,王动扫了一眼,凭着后世的见识,他还是知道一点的。

    瓷瓶装的“长沙酒”,后世的王动知道有“白沙液”那是湖南出的好酒,长沙酒他没听过,但这瓷瓶就能代表这酒的档次,茶是鼎鼎大名的君山银针。王动本来就喜欢喝茶,大学时各地的同学在开学的时候都会带当地的好茶给他,有位岳阳的同学带的就是君山银针,大四那会还特别去了岳阳玩,知道这银针自古就是贡茶。

    看着王动四处打量着船舱,老头,微微一笑,“本想在这船上红炉焙酒,今天还确好钓到些鲜鱼,只可惜,船上的庖厨今日回家省亲,正巧江边新开一家望江楼菜馆,传闻大厨原乃都城御师,正好和小兄弟试探其手段如何,呵呵”

    “老伯客气了”王动不敢多说,一来,还不大习惯这年代人说话的习惯,二来,也怕言多有失,毕竟,他对于这个时代的细节算是一摸黑。

    老人此时也一打量着王动,年纪不大,约二十出,衣作有点古怪,无妨,没有束,如此短,莫不是个还俗的和尚,行囊鼓鼓,有跋涉之状,手腕上若大个手镯甚是抢眼。绕是张晋湘走南闯北,也不能从王动这身行头上看出个所以然。

    顺风行船,没过多时就到了码头,王动那个时代,他还记得到长沙的下河街批市场买纸巾,而此刻的湘江码头,渔歌唱晚,行人匆匆,倒也是热闹。

    家人放下两块厚实的跳板,老头拉着王动慢慢走下船了。

    “老爷,轿子备好了,要不要再叫一台”一旁一个中年家人束手弯腰,对王动施礼,甚是恭敬,看来,这是一个大户人家,只有大户人家才有这种家风。

    “不必,酒楼就在附近,走几步,无他。”说完径直走去,王动不紧不慢跟着,那个中年家人则跟在王动后面半步左右。

    望江楼还真不远,店如其名,也是在江边上,店外不到十米就是江堤,湘江到这里正好拐一小弯,呈“L”型,这酒楼就处在L的尖角上,这要在王动的时代,一定拆了,违章建筑。但这可真是一个好地段呀。一边湘水缓缓而过,一边酒楼林立,门口车水马龙。张老头还没到门口时,酒店的小二就看到了,有人指指点点。一会儿,酒店里面走出来一位衣作光鲜的老头,这比刚才门口的那几位迎宾的小二明显不是一个级别。

    “不知湘翁驾临,有失远迎,万死万死”老头拱手弯腰,感觉象是见到上官或是长辈一般,看年龄,这老头还大些。果然,没被称大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