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永乐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回永乐时代- 第3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章 金陵烟云 第三三节 厨师比赛 三】………

    第一轮的比赛结束之后,很多酒馆回去都有总结活动,对于通过第一轮和没通过的,都把这次比赛的事传了出去,三十六间酒店加上那些买观礼牌的酒店影响面还是蛮大的,等到第二轮比赛的时候,酒店的观礼牌一百个五百文一个也全部卖出,门口看热闹的人也多了。

    潇湘记更是把通过第一轮比赛的酒馆的名字制成了大大的条幅挂在了店门口,这下引起了轰动。这种东西,本来京城就没有,第一次挂出来,大家只是看新鲜,第二次,就开始讨论了。上榜的酒店马上觉得不一样了,一时间,京城里酒店成了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而美食行会,又把规定菜目得分最高的三个酒店的制法公布了出来,大大的牌子放在潇湘记的门口,使得很多老百姓也拿了纸笔去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终于,很多酒店在潇湘记的配料里,现了味精,鸡精,而这两种东西,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东西。

    第二轮比赛还没开始的时候,这十二家酒店已经开始做准备功课了,特别是川香园,定了制服,黑色白边,而大厨是金边,且最搞笑的是,他们居然当日上午从秦淮河畔自家酒店出,一路敲敲打打,十分张扬的打着旗帜往潇湘记而去,弄的满城皆知。这下,另几家倒是后悔了,也应该张扬一下才对,多好的机会呀,白白浪费了。

    第二轮比赛分了三组,四个一组,规定菜,清蒸鲤鱼,凉菜鸡,自选菜,豆腐,甜汤。

    其实自选菜材料在比赛前一天就到了参赛酒馆,至于你们做什么样的菜,比赛当天再定。

    清蒸鲤鱼这菜也是讨论了很长时间,本来只是说清蒸鱼,但考虑到明朝各地,有吃淡水河鲜,有吃海鲜,很难统一,定下鲤鱼,是因为全国各地都有,不过就这道菜来说,豫菜楼的厨子最开心,本来,他们豫菜中就有这道菜,不过苏菜风味的美食阁也不怕,他们有清蒸鲫鱼,湘菜有清蒸武昌鱼,大家都能找到些共同点。

    王动知道的是,他后世所谓的八大菜系都是民国以后的事,起码这会,中国还没辣椒,湖广人还不吃辣。而在清朝时,中国的菜也只分为京式,苏式和广式,所以当他问起张晋湘当前菜系的时候,张老头很明白的跟他说,目前还没有特定的菜系,各地倒是有些特色招牌菜,真的一个地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还没找出来。

    第一道菜鱼从料的角度没啥说的,都是一斤重的鲤鱼,每家的刀功看上去都不错,吃了第一轮比赛的暗亏,第二轮做的都很细,只一家被现鱼身上还有几片细鳞没被去掉。这次拨了头名的有三家,潇湘记、美食阁和豫菜楼,其中潇湘记的做法别出一格,鱼蒸好了以后,特别淋上了调制的高汤;而美食阁显然在蒸的时候,放了很多辅料进去,但上菜的时候,又拣去,弄的干干净净,结果品菜的时候,这组的评判各各都在猜,放了玉兰片,放了香菇,好象还有点酸菜;只有豫菜楼最实在,人家就是蒸,但火候控制的非常的好,松软细嫩,鲜醇清香,爽口不腻。

    第二道菜花样就多了,白斩鸡,烧鸡,烤鸡,腊鸡,熏鸡都有,考虑到四川湖广一带来腊鸡,熏鸡很多,很多菜馆都选择了白斩鸡,结果潇湘记也做了道白斩鸡,川香园做的是手撕鸡,大家撞车,十二家里面倒有七家做了白鸡,另一家凤阳菜馆做的是烧鸡,只此一家轻松得了八分半,而知味斋做的是熏鸡,也是独此一家,也得了八分,粤海楼的腊鸡也是独号,另两家做了烤鸡,都得了七分多,也还说的过去。刚开始大家把菜呈上来的时候,七家白鸡的傻了眼,没想到撞车撞了这么多,但最后分数出来的时候,另外五家了呆,没想到,货比货,还真的比出了高分。结果潇湘记独得十分满分,而琼崖饭店的白斩鸡,川香园的手撕鸡,都所了九分多。

    午饭过后,各家都把自选菜报了上来,但潇湘记里的热闹,已经不是参加比赛的那些厨师和评判,而是评判和围观的群众。同样的,规定菜的做法,在中午休息的时候,马上就被贴到了大牌子上。潇湘记的白嫩鸡,制法上有冰镇这一条目,让所有的围观者大吃一惊,吃了鸡的评判们这才抓头皮,怪不得,潇湘记的鸡吃起来那么嫩滑,居然用了冰镇这一招,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镇的呢,怎么镇的呢。琼崖和川香,一个在选料上写着阉制,另一个在选料上写着腌鸡,这让其他间饭店连连叫苦,特别是那间宁波菜馆,本来用阉割了的公鸡做菜算是浙菜里的一个特色,宁波菜馆老实的在规定菜里选用了潇湘记提供的活鸡,而琼崖饭店居然用的自己带来的阉鸡,当然最可气的是川香园,他们居然用的是腌制过的鸡,人神共愤呀。

    自选菜又是血拼的时候,十二家菜馆十二道不同的豆腐上桌,最后潇湘记的凉拌豆腐,豫菜馆的泥鳅豆腐和美食阁的咸蛋黄豆腐,三家各得四点八分,列第一,不过自选菜个个都过了四分,倒真是说明了,大酒店的实力。

    甜汤算是要了很多家饭店的命了,这本来是南方人喜欢的东西,但作为自选菜放在里面之后,着实让那些北方口味的菜馆大伤脑筋,好在昨天就公布了题目,有一个晚上做准备,结果呈上来的汤基本还都说的过去,最差一个得了三分,就是那个豫菜馆,他们老板一直在叫,我们那出酸辣汤,哪有人喝甜汤嘛!潇湘记的甜汤让所有的评判眼前一亮。制法太简单了,选了多种水果切成丁,然后开水温了以后,倒进去一拌,放了点雪糖,最后装碗的时候,选了些冰块在边上,想要喝温的就喝温的,想要喝冰的就喝冰的。这对于那些试了多种菜嘴巴里味道有点杂的评判来说,喝着太爽了,还有新鲜的水果吃。结果一致又给了十分,理由很简单,色香味俱全,还便宜。弄的那些选燕窝,选蜂皇浆的酒馆气的跺脚,性价比太惊人了。

    第二轮之后,进入前四名的是潇湘记,美食阁,知味斋,豫菜馆,第五名有两家,川香园和琼崖饭店。结果又是加菜加试,结果抽到题目是羊肉,当下川香园的老板马上泄气,这不是川菜的特长,而琼崖饭店的老板而笑的看不到眼睛了,当下大叫“东山羊”。

    京城里的菜馆酒楼,真正出名的,其实都进入了第二轮。进入第二轮的,其中有一半都是朝中有人的,或是有官员的股东在里面。进入到第三轮的,这五家除了潇湘记算是纯民间以外。知味斋的股东据说有汉王的一位妃子的亲戚,美食阁里有工部尚书黄大人家亲戚参股,琼崖饭店是一位候爷的什么亲戚开的,而豫菜馆则和内府某个太监有点关系。

    起初这个比赛开始的时候,朝庭里的官员只当是个笑话,特别是笑楚王,在大家眼里,这段上楚王是颜面丢尽,扎到钱眼里去了,但夸楚王与民同乐的也是有。不过当进入到决赛的时候,比赛有点变味道了。观礼牌价钱王动定到了一两银子一个,只限五十个,结果第二轮结束后,这个观礼牌的价钱涨到了五十两一个,更有很多人扛着各种各样的头衔过来要嘉宾牌,三个饭店的老板还在吃惊,但王动却不动声色,这才是他想要的效果。

    不过,真正从这个比赛中得到最大效用的居然是川香园,这个矮胖的夏老板也是与官府没多少干系,着实让王动多看了两眼,第二轮,他们敲锣打鼓已经轰动京城,虽然在第二轮他们就淘汰出局了,但大家都没想到的是,他们居然成了个大赢家。

    注1:泥鳅豆腐有多种传说,最早的可推到东汉末年。

    注2:东山羊宋朝已经闻名。



………【第三章 金陵烟云 第三四节 厨师比赛 四】………

    第三轮比赛还没开始的时候,川香园在自家酒店门口学着潇湘记打出了布幅“川香园预祝厨师比赛圆满成功”,这也就算了,他们还制了一块牌子“天下第六”,弄的一帮食客莫名其妙。等到比赛开始的那天,他们居然请了舞龙舞狮的,从自家酒店门口一路舞了过去,打着大大的旗号“川香园”,不明白的还以为他们进入第三轮了,原来只是送他们老板去观礼,这个夏老板硬硬咬牙花了三十两买了个高价的黄牛观礼牌,当然了,当他知道比赛当天,这牌子已经涨到五十两的时候,大叫“龟儿子,幸亏老子下手快!”。

    决赛的当天,楚王到场,他也听到了风声,这个比赛现在动静大了,结果等他出轿子时,居然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弄的他以为走错地方了。上次他过来,除了他一个一品大员外,最高品级也就是那几个员外郞,也就是个五品呀,怎么这会站在门的三品四品的都有,礼部右侍郞、鸿胪寺卿、尚膳监太监,楚王有点意外。

    这帮人个个都有自己的理由,尚膳监想来看看民间的饮食,也要让宫里有些变化,鸿胪寺想的是,要有特色菜也招待外宾,礼部就不用多说了,他们干的活很多都与吃有关的,楚王哈哈大笑:“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

    虽说是厨师比赛,但真正露脸的还是酒店,以至于,都到决赛了,大家还只知道酒店不知道厨师,没办法,这年月就是这样的,厨师依附于酒店,而酒店相对来说决定权更大些。

    最后一场决赛了,终于潇湘记的门口牌子上开始介绍入围的五间酒楼和参赛的厨师。

    潇湘记,源自湘郴州,始于至正二十(1361)年,洪武十五(1382)年入南京,大明朝最大联号酒楼,累计有一百又八间分号。厨师,陈阿大,年四十六,三代为厨。

    知味斋,源自北京,始于洪武二十(1387)年,永乐初(1402)年入南京,在北京另有分号。厨师,陆九川,年六十,入行四十六年。

    美食阁,源自南京,始于洪武六年(1373)年,为京城本地之最。厨师,沈从德,年五十八,三代为厨。

    豫菜馆,源自豫西,始于洪武二年(1370)年,永乐初(1402)年入南京。厨师,马德芳,年六十三,入行五十年。

    琼崖饭店,源自琼州,始于洪武十四(1381)年,洪武二十一(1388)年入南京。厨师,张三儿,年四十八,入行四十年。

    老百姓只看数字,一比,潇湘记历史最长,厨师年纪又最小,自然得了大家的好评。

    “今日只五家菜馆,灶也都架到了大堂,一举一动也摆到了大家眼前,这下玩不得什么花样了。”

    “可不是嘛,要说气派,还是潇湘记,你看那厨师的衣服,这叫一个雪白。”

    “你不懂了吧,人家衣袖上可是五道箍,潇湘记穿五道箍的一只手数噢。”

    “什么意思?”

    “特一级大厨,四道是特二级,三道是特级,两道是一级,一道是二级,没有箍的是三级,看到没,打下手的,一个是三道箍,还一个没有箍,这都是学问呀。”

    “噢。”

    “陈师傅早就不大动手了,平日里做的菜一天不出五份,那要掌柜亲点才下厨的。”……

    “规定菜目,菜粥”大嗓门刚刚唱完,底下轰的就乱了。

    “粥呀不是菜呀。”“怎么粥都跑出来了。”“哈哈,大厨煮粥呀!”……

    “王爷,这规定菜都是选的大明朝四面八方都会烹制的菜肴,自选菜则是从难到易,材料从高贵到平普,慢慢接近百姓生活。到了最后了,一定要让这些个大厨在平凡中弄出点神奇的品味出来。”

    “有点意思!菜粥怕是大明朝吃的最多的东西。”

    话虽然这样讲,但真正五位大厨煮出的菜粥就不一样了,粥用的米也有不用,稻米,小米,薏米,杂粮都有掺杂,菜选青菜,菠菜,芹菜的都有,辅料就更吓人了,肉末,鱼圆,鱼翅,鸡丝,肉松,菜等。

    这道菜真是让所有人都开了眼,楚王自己也乐了,“不食肉糜,下次要改为不食菜粥了。”

    王动也是在笑,想起他后世一个朋友的故事,“现在都不流行请吃饭,请要请下午茶,简单一点,喝小碗汤,弄小碗泡饭,汤呢,鲍鱼煲的,泡饭呢,鱼翅吧!”

    潇湘记的青菜粥拨了头箸,得了十分,原因就是一个,鲜美,看上去真的什么都没加,但菜切的看出了刀功,选的菜叶,看不到一点茎脉,长短宽窄都一样,菜叶放的也是火候刚好,只到上桌时,颜色暗绿,入口知是菜叶,牙齿一碰略有感觉,不脆不烂,恰到好处。但到底为什么会这么鲜美,谁也不知,真的没看到他们放什么东西呀。隐隐有鸡汤味,有香菇叶,但让你说,又说不出什么东西,就象挠到了痒处,让人不爽,不挠不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