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永乐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回永乐时代- 第4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湘客栈在文德桥边上,文德桥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乌衣巷,文德桥这段秦淮河两岸就是十里艳秦淮,金粉之地。而下了文德桥一直走,便可到一处名为玄真巷的地方,听名字就知道以前这有个道教道观,不过现在这却是官司营的人肉市场,这里羁押着所有犯官的女眷家人,草标待卖。官办市场边上还有很多私营的人肉市场,目前这里卖的最多是高丽和交趾的奴隶。王动今日特别跟着两位姑娘一起到玄真巷走了一趟,过来开开眼,毕竟这种东西后世没有,不曾看过。

    王动所知道的是,古代的人肉市场一直是非常达的,卖身为奴,卖身入红楼,卖身为妾,是不同的,特别是大明朝严格的世袭的户籍制度,入籍容易要换可难。

    “赵大娘,明朝可有菜人?”王动问。

    “菜人?前朝有听过,如今太平盛世哪里会有菜人。”赵大娘听了也是伸舌头。

    “菜人?”春兰不解。

    “菜人就是买去当菜吃的人!”王动一脸坏笑。

    “当菜吃,吃人?”春兰吓了一大跳。

    “灾荒之年,邻里易子而食都有,有菜人也不奇怪。”赵大娘看来还是个见多识广的。

    教坊司的人市很简单,就是间空屋子,一半空,另一半放了些桌椅。赵大娘领着王动找了处地方坐了下来:“这里一月三市,每次自巳时起两个时辰收,再过一会儿会有市人领出来,大家竞价,价高者得之。官市普通买家不多,一般都是与教坊司有点关系的,进门就要先给引子钱的。”

    “下午再去别间,有几间是专营小姑娘买卖的,有的专作高丽奴。”

    “高丽奴,听说唐朝时高丽奴很多,大明朝也兴蓄高丽奴吗?”

    “不是很多,但也一直有。”

    王动转一想,本以为是永乐带了个坏头,永乐帝在徐皇后去世后,曾经命令高丽国进项美女,看来这个头不一定是永乐带的,可能他也是通过别的途径知道韩国mm长的不错,可能民间高丽奴的贸易是源头之一。

    果然不多会,三三两两陆陆续续来了很些人,进来后,找地方坐,彼此间还有人在打招呼,看来还真是老客。正巳时,听到一声铃响,看到有着官服的人出来,随着一起的还有几个衙役。官员开始讲话,声音不大,过会有个衙役大声音叫喊:“今日市人共五十四人,男丁三十二,女丁二十二。”

    他这一嗓子,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不一会,从屋里面一队人被押了出来,都是男的,居然还有的被缚住手的,个个衣裳褴褛,面如菜色,神情萎靡,年龄从七八岁到五六十都有。

    “这些大多是犯了事的官员的家仆,直系的亲属流放冲军的多些,入人肉市场的不多。”

    “买家呢,买去做仆人?做工人?”王动问。

    “呵呵,大掌柜,买去干什么,看主人的心思了,小男孩命好的买去做个书僮,陪着家里的公子读书,更多的是买去做娈童。”赵大娘解释给王动听。

    “唉”王动感叹。

    没办法,中国同性恋之风也是以明朝为炽,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也好男色,各色杂流凡具美型者辄加宠爱,一旦侍寝,便将其收为义子并赐姓,而其内宠皆选“年少俊秀小内臣为之”,上行下效,如大奸臣严嵩之子严世蕃和优童金凤昵如夫妻,“昼非金不食,夜非金不寝”。

    三十二个男丁,慢慢全都出来亮了相,按着这里的规矩,市人叫价也是自年龄开始起,先卖小的,再卖老的。这些人分成了四组,十岁以下,十到二十,二十到三十,四十以上,个个都编了号。

    “甲一,三两”开始有人叫价。

    “才三两?”王动大吃一惊,放眼看去,甲一那个男孩大约七八岁,长的还行,只是脸上脏了些,不过看上去洗干净应该还算是清秀。

    “这种孩子也不知有没有病,回去还要花钱养大,一般都没有人要的。”赵大娘说。

    “三两一钱。”,“三两两钱。”,“三两五钱”,“四两。”

    看到没人出声了,那个衙役大声喊:“四两,还有出价的吗?”

    “五两!”王动喊了一声。

    “啊”赵大娘和春兰都惊呼了一下,王动只是来陪看的,没想到他也会叫价,他这一嗓子,也引起了别人的注意,他跳价了,也有嗤笑的,这种货色四两一钱也一定能拿下的,那个叫价四两的胖子看了王动一眼,噜了下嘴,居然耸了下肩。

    “甲一,五两!”衙役又开始叫,“甲二,甲二!”

    “二两!”,“二两一钱”,“二两一钱五”,“二两一钱六”

    “二两二钱”看着王动又要张嘴,赵大娘帮他喊价。

    “二两二钱一”,“二两三钱”,“二两三钱一”,“二两四钱”,“二两四钱一”,“二两五钱”。刚那个胖子在抬价,王动看了他一眼,胖子被王动看的不好意思,没有继续叫价。

    “二两五钱”衙役喊声,“定了噢,二两五钱,下一个。”

    就这样,王动在赵大娘帮忙下,把这八个男孩子都买了下来,最大的十四岁,最小一个七岁,花了他六十五两银子,感叹呀,八个人花了六十五两,人命真的不值钱呀。

    其他的人卖的很多,只到三个五十左右的,没人要,王动又是大善心,一并买了下来。

    正午时分,女丁开始叫价,女丁明显就不一样了,价钱明显高了,小女孩开始都是在三十两左右,王动本来也想买,但赵大娘也是过来买女孩子的,所以他不好意思叫。最后赵大娘买了五个,从十岁到十五岁都有。最后王动又是花钱把四个四十岁以上的女人买了回来,结果当天王动买的人最多,别人也是奇怪,不知王动是干什么的,专买小男孩子和老人。

    下午又带着王动去了私人的人市逛了一下,赵大娘此次过来一共买了七个女孩子,不过按她讲的,没有一个特别满意的。王动回去后,把买人的事和几位主妇一讲,张萍和刘秀珠倒是没什么反应,绿柳反应最大,她自己有切身体会,所以非常支持。至于这帮孩子怎么养,很简单,王动让人把他们送回了长沙,反正那有学校有宿舍,买回来的老人,几个留下,放在自己府里用,还送了三个去长沙,照顾这些孩子。

    虽然是小事,结果当天晚上,郑和回来的时候,张萍还提了这事,王动意外的是,郑和居然有兴趣。结果一问,才知,原来,船队虽然是军队化的管理,但也还是有性的问题,军营是不能有女人的,同性恋的事,在军队里严格禁止的。本来可以通过铁的纪律压下去,问题是,很多外国使节和商人也是随船到处行走,还有被郑和聘来的通译人员和幕僚,这些人也有性的需要,所以郑和想带些妓女在船上,同时按不同品级放宽,允许家眷上船,不过这些还只是个想法。郑和一提出来,王动便揽了下来。

    晚上郑和和家里人一起吃了宵夜,这次他把他的一位幕僚也喊了过来,此人名费信,年四十岁,苏州昆山人,任通事掌翻译。这个人王动还是知道的,费信曾随郑和四下西洋,年少家贫困,自学阿拉伯文,著有《星槎胜览》《天心纪行录》,南中国海有以此人名字命名的岛屿(王动时代为菲律宾占领,中国,中华民国,越南,菲律宾都宣称有主权,此岛及周围小岛鸟类众多,海洋鱼类丰富,其中岛粪为主要矿产)。另一位叫林贵和,是位阴阳官,也就是个卜卦的,王动知道郑和船上的怪人很多,但对于这种专职神棍还是第一次见到。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四十节 郑和归来 四】………

    “静之,皇上已经吩咐了,西洋船队可行商贸之事,楚王也表奏,此次共计安排了二十五条商船。”

    “确有此事,货已经办齐,现分在两处货仓,一个苏州,一个福州。”王动回。

    “噢,这两地倒是不错。”郑和心想,这两地正是本人的两个基地,船队基本都是在那里建造和起锚的,“商贸一事,静之有什么安排。”

    “商贸,此次主要是官朝的明龙商行和民间的三湘商行,估计再下次,加入的商行可能会多些,不过我想,以后官府的贸易就定下来,由明龙商行去专办,而民间商贸也有三湘商行拿下专营权,这样方便统一安排和管理。”

    “此计虽好,红利专享,怕是会让人眼红。”郑和接了一句,其实郑和想的是,王动的胆子真的不小,胃口更是吓死人,当然了,郑和这会也不知道真正开始行商贸之事,这买卖能做到多大。

    “商贸的货品也要有管制,不管是入口还是出口,要列出商品的类别细目,不同的类别要科以不同的税制,什么可以入,什么可以出,也要有明文规定。”张科补充了一下。

    “我看过静之的边市货品的‘出入’设置,定的蛮不出,楚王和几位大学士都说静之有远见。”

    “舅父,想来这次,内府一定会去位大人,宗人府楚王那边,我想把楚王的二公子一起带去。只是内府去的大人不知会是什么人。”王动说出了他的担心。

    “内府这边你放心,自然由我和王大人,候大人出面。”郑和回王动,“红楼一事,你安排的怎么样了。”

    “舅父,我是想,随行官员及商人可以带妻女,但人数要控制,可通过职务品级和人头税来控制。这些是随着自家夫君同住的,但招待外国使节和船队兵士的粉头,怕是要专设一船才行,”

    “言之有理。”

    “除了得了许可以外,红船上的姑娘不得私自上别的船只或是上岸,只是人数方面,是转包给别人去做,还是自己招人买人来做,小弟的意思,最好是包给某个春楼去办,她们懂那行的规矩,也知道怎么去管理那。”

    “舅爷,我想,静之的想法可行,只是这些个姑娘们也是要一起培训一下才可,不懂的规矩那丢的可是大明朝的脸。”张科是看到了培训的好处,马上补充了。

    “培训?”郑和也是有点不解。

    “可以请掌外事的官员过来讲讲外国的一些事情,志异之类的,到时,这些姑娘别看到西人了些事端。”王动补充了一下。

    “噢!”郑和这才想明白,“可行。这样,静之,此事就交给你了。公晓,你以为如何”

    公晓是费信的表字,费信目前还来还是郑和的主要幕僚。

    “由静之出面策划那是最好。”费信看了王动一眼,“只是时间要快,二下西洋的时间若是明年,那还可以好好准备和思量,但若是今年,那越早越好,如此一来,不知静之能凑多少个粉头上来,又能怎么让他们最快能够行船。”

    “此事我会安排。”王动马上就想到了还在京城的赵大娘。

    “静之,你通晓西域之事,师承渊源,师门有多少子弟?”郑和问。

    “舅父,我都不知算是哪个门派,更提不上有多少同仁,不过我听说,陕西世家多学识渊博之士,回回朝圣功成身返者也是有,舅父可派人前去查探,必能访得精干之士。”王动回。

    “呵呵,若不是静之提,我倒是忘了。”郑和恍然大悟,抚掌称妙。

    “另外,我朝虽然禁海商,但两广、福建、云南行船海上的人也是不少,若要细细探访,能干之士也是能找的到。”

    “治平,我听说前些日子,京城有个庖厨比赛,潇湘记得了第一,此次回国有众多异邦国宾同行,船上的厨子不能尽显我朝厨艺,倒是有几分可惜。”郑和看着张科,“下次西洋之行,可否跟潇湘记借两个厨师?”

    “舅父能看上,还能带着出使,且又是为王候们做菜,外甥只要出个告示,怕是报名的会踩断了门槛。”张科笑道。

    “大哥,船上的厨子可不比地上,行船久了,吃什么东西可是很有讲究的。”王动提了一句,“不只是好吃,还要吃好才是。”

    “说来听听。”郑和倒是比张科还有兴趣。

    “呵呵,哪敢在舅父面前摆弄。”王动回。

    “但说无妨。”郑和鼓励。

    “一是淡水,二是蔬菜,三是良种。”王动开始吹上了,这些他早有准备的,“淡水不用多说了,舅父的水船是个创举,既然有水船载淡水,那水生蔬菜可以考虑随船种植。淡水除了陆地上补充以外,还有就是雨水,雨水不行还可以有蒸汽水。”

    “蒸汽水?”这个东东另三人就不懂了,王动本来还想说蒸馏水的,但最越解释越多。

    “煮水为盐,有水汽出来,此水汽遇冷可转结为水,虽然还是有些怪味,不过已经是可以喝的了。”

    “蔬菜行船非常重要,多日不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