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永乐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回永乐时代-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判率槎吹恼椋褂邪严渥永锏氖椋页隼炊癫姑魇罚砘褂幸桓鼍褪桥闩懵塘鴐m。绿柳的弟弟已经有了消息,但想弄出来还是个问题,虽说使银子就能搞定,王动这会很小心,不想留下什么把柄,先稳住,改善生活环境,过些时日,等王动有这个能力了,再来办这事。至于技击,刘秀珠可是没放松过,时不时抓王动出来练练手,王宅里的人只知道大掌柜不是早上就是晚上出去跑步,跑什么步他们也是不清楚,不管干什么,这是家主的事,下人们还是不要过问。廖管事倒是把王宅打理的象是个大户人家的样子了,登门的都是生意上的朋友,这让廖管事心里有点不爽,他一直盼着什么时候有些个公候能上门,其实他回头想想,这会已经蛮不错了,宅子里毕竟事比酒店少多了,又都是年轻人来的多,他还算是个长者,大家还都给些脸面。知府王府里时不时还有人过来一下,虽然来的不是上品级的人物,但这面子也还是有了。

    这一日,王动回家时,意外的现廖管事在陪人喝茶,远看还是羌人,走近一看,心中大喜,深山老林里的刘鹰夫妇出山了。原来自上次王动回去看他们后,他们就知道,王动不是个简单的人,当初一人凭空出现,结果几月后再回就已经是攒下身家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到羌寨换米布时,无意中得知,居然先后已经有五拨人来这里打听过王动的消息了,且身份各异。王动算是他们逃到山里后唯一的朋友,明知他们的身份,后来还来看他们,非常的交心,他们也把王动看成了最亲近的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王动可能有什么危险,联想到王动曾经请他们出来相帮,于是两人一合计,就到长沙府也找王动了,顾忌着自家身份,两人一付羌蛮打扮,永乐帝这会讲民族融合,对归化了的少数民族,往往是管的很松,这付打扮出门行事方便。

    有五拨人,这下把王动大吃一惊,不知是敌是友,但好象是敌的可能性更大些,细细一问,只能确定一个,一个女神仙,刘秀珠的师傅,其余四人都不知来历。能跑到湘西去打探他的来历,神尼不用多说,本着对徒弟负责的原则去走走也是正常,另四人呢。难道自己一不小心得罪了什么人?他自穿越后,在长沙府时间最长,湖广也走过,但接触的人不多,会是谁。有一个王动已经能肯定,那就是谷王,谷王从与潇湘记交恶,到重金打造潭州煤炉,还指定要王动做掌柜送股份,他们有理由去打探王动的底细,那还有三人会是谁,晋湘,若大个摊子交给王动,打听一下也是正常,还有两个呢?楚王,目前好象没什么利益冲突呀?还是哪个商业伙伴,这会王动都是合作的多,没有树敌呀?刘鹰夫妇是在府里安置下来了,这个大大的疑问,王动不能入眠。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一零八节 御考察团一】………

    王动本来上午要去学堂讲课,但阮靖那边派人过来请,原来朝庭派人过来看桃江工坊,谈火炮一事。阮靖也是刚听到消息,益阳那边快马来报,这帮人是从京城来的,坐船直接到了益阳,点名要王动过去,来人不少,来头不小。

    王动二话没说,拉上小六子,会同阮靖过去了。

    益阳是个小县,县令姓边,这位边大人,从来还没有接待过如此规模和品级的京官团,居然还有候爷在里面,大大小小,居然来了三十多人,县衙门已经住不下了,只能到三湘客栈,本来,三湘客栈条件也好些。王动过去的时候,刚刚在潇湘记吃完饭,一帮大人还在听涛居里面说话。王动和阮靖进去后,边大人介绍。

    “两位掌柜,这位是安平候李侯爷,定远伯焦伯爵,兵仗局杨大人,太医院秦大人,工部的顾大人,国大人,兵部的亚大人,曾大人。”真是难为这位知县老爷了,才一面就能记住这么多名衔。

    王动也是吃惊,太医院还来人了,与他们没关系呀。其实太医院是冲着《本草纲目》来的,临时插进去的,此人姓秦名晨方,是太医院副使掌的是生药库。

    李远算是这帮人里官最大的,不过他还是客气了一下。

    “杨大人,你才是主事的,还是你话吧。”安平侯一话,太医院的秦大人就告退了,这不是他应该听的东西,所以他也就走人了。知县边大人还坐着没动,结果那位曾大人,看了他一眼。他马上知趣的也退了出去……

    明朝兵器主要由两个部门在做,一个是工部的兵器局,另一个是内府的兵仗局,而这个兵仗局是负责制火器的,负责人便是这个叫杨成的太监。

    “侯爷,有侯爷和伯爵在,什么时候轮到刑余之人说话呢?”杨成声音听着总让王动有点不舒服。

    “杨大人,我的杨爷,你就话吧。”李远笑了。原来李远跟着燕王靖难的时候,就已经与杨成相识了,那时,燕王在北京私造兵器,就是杨成负责的,一帮将军没少和他打交道,毕竟兵器对于军队太重要了。永乐时代文人看不起太监,情有可原,但基本上还是尊重的,因为郑和,王彥,这帮人的确是很有能力。当兵的就不一样了,开始可能不尊敬你,只要你表现出你的能力,那他们自然是没话说,马上把你当兄弟看。从李远说话的口气,王动就知道了,这个太监杨大人是不好对付的。刑余之人,这话不知是说给谁听的。

    “侯爷,伯爷,那杨某就放肆了。”杨成看了王动一眼。

    “王静之,纵横制器出的箭和投枪,工部验了,顾大人也说了,做的不错。我等此行一是看工坊,二是带些东西过来,看看大掌柜能不能接。”杨成说的不紧不慢。

    “我朝大军伐安南,一路高歌猛进,前些日子,新城侯送回几件火器,不知安南从哪里得了这些东西,不输于大明火器。此前国大人曾言纵横制器递过火器的样品,十分霸道,所以杨某想过来看看,大掌柜手上到底有什么宝贝,看能不能破了这安南的火器。”

    话不多说,一帮人移步去了知府衙门。王动其实心里没底,他可怜的兵器知识大多从书上来的,只知道明朝时期火器已经很达了,但达到什么样子,他还真不清楚。

    越南人的炮静静的躺在那里,和后世王动在旅游胜地看到的炮没什么两样,铸铁的炮身。结果当兵卫抬出明朝的火炮的时候,王动看出不同来了。怪不得兵仗局和兵器局会放手让纵横制器来试制火炮,且在谈钱的时候那么爽快。

    纵横制器与军械司的人谈过火炮,送过图纸,但工部和兵部的人有太在意,他们那伙还只是想火药的配方。结果安南传过来的消息说大明在交趾小国守城火器上吃了些亏,送回来的火炮更是让兵部的人大吃一惊,与纵横制器送来的图纸竟是一样的,不过纵横制器的火炮明显要大过安南的家伙。

    王动看出不同来了。一是材料,明朝用的是铜,安南的是铁;二是尺寸,明朝的显然炮身要短些;三是形状,明朝的火炮内膛呈喇叭型,炮管单薄,而安南的炮身是前薄后粗。其实明朝前期的火炮其实是个大一号的火铳,基本上与元代“碗口铳”差不多,以铜为材料唯一的好处就是轻,但问题更多,一是费用高,铜可是用来铸钱的,二是容易热,射了之后炮膛会扩张,精度和射程都会下降。

    王动虽然看出问题来了,但没有明说,马上说出来可能反不大值钱了,只是应承下来,三日给他们一个回复。

    这帮人倒也没闲着,当天就往桃江而去,不过这次去的人就少了,只是那天在屋子里的一有品级的。太医院的问了王动《本草纲目》一书,王动老实回,说是一个道长给的,此人是他师生颠颠和尚的朋友,目前也是行迹不定。秦大人也没什么话好说,动身去了长沙府,那边王动马上传话,送两本给秦大人,算是献给皇上和皇后的。

    坐船逆流而上,一路上李远和焦玉问了王动不少东西,王动这才现,李远居然是镇守北京的边军将领,而焦玉则是一问擅长使用火器将军。而这个杨成因为颇受皇上的恩宠,所以他们两们在外的将军还是要给他几份面子的。

    桃江工坊已经得知了朝庭又来人的消息了,已经做好了准备。阮天诚把不应该出现在工坊的人都送出了竹林,阮勇则把生产线好好的伪装了一下,不能让他们看出关节出来,精度弄差,产量减低,关键的地方拆了一两部机器。阮大个则不同,命手下的护卫全都换上了干净的衣服,但手上兵器都换成木棒竹枪柴刀,铁匠铺的吴壮和浏阳的金泰也都过来等着了。

    这帮人坐船过来的时候,一是感叹两岸,山水如画,倒是夸王动会选地方,边上的阮靖则有点郁闷,明明是我阮家的产业,但这会要王动出面才行,他自己掂量了一下,搞不定这些个大人,这场面他不怕,但问到技术上的东西,他不在行……

    船行江上,两岸竹林密布,离工坊十里,工部的国大人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王动说:“大掌柜,如今军器局可是把纵横制品当作是主要的商家,大明朝的军械由纵横商号出,这桃江的工坊要做好防务。”国显,字唯岗,工部军器局大使,正九品官,他和吴铁匠打过很长时间的交道,以往他就是长沙这边能接触到的最大的兵部官员了,他和王动见过,与阮靖更是打过几次交道,所以这会他还是很客气的。王动一听这话,笑了。

    “静之谨尊大人教诲,众位大人请看。”

    阮靖笑了笑,他让船夫射了一支响箭,突然江岸上出现了人影,阮靖命上船夫过去喊话,不多一会。竹林里射出几十支碗口粗数丈长的巨竹,呼呼带着风声,斜斜的**船后数丈之外江里。巨竹过后,又听着篷的一声,一张巨网从竹林里飞出,细细的看,不是网,而是箭雨,黑黑的一团砸在江面上,“嘭”的溅起水花。不久,船后江面倒看到有被箭插中的鱼,翻起肚子在江面挣扎。换作是船,刚才的被巨竹射穿,换作是人,这阵箭板拍下,神仙也难逃。

    这场面把船上的几位大人看的一愣,曾大人更是被吓着了。

    “刚才是床弩?”国大人问,“这箭阵气势迫人。”

    “非也,等上了岸,静之领几位大人巡视。”

    李远和焦玉可是领军打过仗的人,一看刚才那阵势,两人对视了一眼,脸上也有点惊异。杨成这会倒是在想,不是床弩?会是什么?那箭雨,千名箭兵才可能会有如此声势,这林子里放了多少人在里面?这工坊也太……

    注:安南所获乃神机枪,本文改为前膛炮。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一零九节 御考察团二】………

    远远的,一个巨大的水车耸在江边,船靠近码头的时候,看到了有长长的木屋。上了岸,有路直直通向密林深处,让人吃惊的是,这路居然是石头辅的,三丈多宽,十丈有缝,凿出这么大块的石头,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呀!!国大人也吃了一惊,他上次来,还是泥灰路,他可是听说过,这工坊筑好的时间也不长,这些个巨石,从采到运到辅路,没个一年半年!!!国大人生出来的一般而且这巨石板与泥地结合的非常好,仿佛从地上。回头再细看,这石路居然是和码头连在一起的,那码头也是一块巨石凿成。

    水车转的很不快,但水车却带动了一条长龙,这条长龙沿着路一直伸进了密林,长龙有无数个轱辘排在一起,众人都被这轱辘长龙吸引着了,轱辘被藤拢住,藤上面又绑着长方的浅竹篮,竹篮里面整齐着放着成捆成捆的箭,这长龙边上看不到一个人,吱呀着,成捆成捆的箭送进了木屋内,王屋里一定有人在忙着,但一点声音都没有,只有这些器械出的声音,“吱呀吱呀”,还有就是“哗哗”的水声。一行人,个个心中充满了疑问。

    “果然别有洞天。”李远话了。

    “静之,这长龙真是妙!”顾大人也啧啧称赞,他现在知道,为什么国唯岗这个九品的小吏一直要他这个六品的主事大人过来看看这个工坊,这个工坊真是不简单,居然想到用水力来运箭。

    “洒家也是开了眼了,知道用水龙灌田,静之居然能使水龙运物,不简单”杨成是夸奖,倒是焦大人不怎么出声。

    一行人往里走,石路另一边是条小河,走不远,又看到一个水车,这个水车小些,也是连着那长龙,递着水力。一路上,曾大人不停的问这问那,其他人倒是没什么话,只是睁大眼睛在看。

    远远看到一个山寨一般,竹门紧闭,边上的竹墙有数丈之高,竹墙后更有竹楼,俨然是一个要塞。光看那阵式,李远就怀疑了,看不出来呀,这小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