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疑案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城疑案三-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家走到西禅院门口的时候,远远地看到陈杰和陈师傅领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疾步走来。



    欧阳平和刘大羽快步迎了上去。



    “欧阳,这位就是严师傅;严师傅,这位是我们的队长欧阳平。”



    欧阳平上前一步紧紧握住老人的手:“老人家,辛苦您了。”



    “不辛苦——不辛苦。”



    严师傅的年龄在七十岁左右,但身子骨非常硬朗,他腰杆笔直,走起路来稳当有力,说话的声音响如洪钟。



    欧阳平能感觉到,老人的手虽然非常粗糙,但非常有力,那是一双和石头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手。



    “老人家,我们遇到了难题,陈师傅提到了您,真过意不去,深更半夜惊扰您,又赶了这么远的路,您一定很累吧!”



    “嗨,我这把骨头,没有那么娇贵,手上的锤子扔了好几年,身上的骨头也有点懒了,正好舒活舒活筋骨。”



    老人非常健谈,也是一个非常爽快的人。



    “在来的路上,德顺已经跟我说了,你们不要担心,再难的问题,只要它是石头,到我这里,那就不叫问题。”老人非常自信,“在坚硬的石头,我都能敲散了架子。”



    “老人家,我们先去吃早饭。请。”



    大家正准备走,念慈师太突然出现在拐弯处。



    “欧阳队长,请问同志们是到进斎堂吃放,还是我们把斋饭送到西禅院来?”念慈师太低头弯腰施礼道。



    “念慈师太,如果方便的话,那就请送到西禅院来。我们到进斎堂,怕惊扰了师傅们。”



    “行,同志们先回西禅院,稍等片刻,我们一会就到。”念慈师太说完后转身离去。同志们簇拥着刘师傅回到禅房。
154。 第七十三章 陈师傅惊叫一声 馒头中一张纸条
    六七分钟的样子,三个尼姑走进禅房,一个尼姑的手上拎着一个小木桶,木桶上盖着一块白纱布;第二个尼姑的手上挎着一个竹篮子,竹篮子里面放着碗筷,碗筷上也盖着一块白纱布;第三个人的胳膊上也挎着一个同样大的竹篮子,上面也盖着一块白纱布。



    不一会,桌子上已经摆好了九碗米稀饭,两大盘白面馒头,一碟子萝卜干,一盘子咸鸭蛋,木碗上各放着一双竹筷子。



    一切就绪之后,一个师傅道:“同志们用完斋饭之后,就把碗筷放在这里,过一会我们来收拾。木桶里面还有稀饭,同志们自己添。”



    三个人将木桶和竹篮子放在禅床上之后,走出禅房。



    吃饭的过程很简单,无须笔者赘述,倒是在吃饭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们的故事在经历了一段平淡无奇的平铺直叙之后,增添了些许期待。



    陈师傅在吃馒头的时候,牙齿咬到了一样东西,他突然惊叫道:“这——这是什么东西?”陈师傅停止咀嚼,将异物从嘴里面拿出来,原来是一张卷起来的小纸条。



    陈师傅看了看手中的馒头,馒头上有一个裂口,纸条应该是塞在这个裂口里面的。



    刘大羽从陈师傅的手上接过纸条。



 +无+错+小说 M。quLeDu。Com ; ; 欧阳平站起身走到刘大羽的背后。



    其他人都围了上来。



    纸条和大家先前在静悟殿捡到的那张纸条是同一种纸——这种黄颜色的纸,只有寺院里面才会有。



    刘大羽小心翼翼地展开纸条——这种纸条比较薄。



    纸条上只写了一个字:“幽”。



    “幽?这是什么意思?”柳文彬道——柳文彬是临时参加进来的,他对整个案情还不甚了解。



    “在鸣晨寺所有建筑的名子里面,只有‘静幽院’三个字中有一个‘幽’字。”刘大羽道。



    “对,‘幽’应该就是‘静幽院’。”左向东道。



    “写纸条的人是暗示我们要把调查的重点放在静幽院——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她是要我们把慧觉住持作为调查的重点。”刘大羽道。



    “她为什么不把话说清楚呢?”左向东道。



    “是啊!两张纸条应该是同一个人写的,笔迹一时看不出来,但行事的风格差不多,也许她是怕别人发现馒头里面的纸条,所以只写了一个字。她不想暴露自己。”



    “会不会是念慈师太写的呢?是她建议我们在西禅院吃早饭的。”韩玲玲道,“队长,我们要不要先把慧觉住持控制起来,然后再对静幽院进行一次认真仔细的搜查。”



    “现在控制慧觉住持时机尚不成熟,我们需要证据,光有练洛丹的日记远远不够。”刘大羽道。



    “大羽说得对,我们手上没有直接的证据。”欧阳平和刘大羽的想法是一致的。



    “下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韩玲玲道。



    “严师傅不是来了吗?等严师傅把那道石门打开以后再说,当然,晚上,我们还要继续监视静幽院,继续跟踪慧觉住持。我们进寺以后,发生了不少事情,特别是昨天夜里,可慧觉住持就像局外人一样——这显然是一个很难对付的角色。”
155。 第七十四章 严师傅果然厉害 大石板四分五裂
    有第二张纸条在手,欧阳平的心里已经有底了,欧阳平甚至想好了第二步棋。



    吃过早饭以后,欧阳平一行去了藏经堂,工匠门刚吃完早饭。



    陈杰和严建华打开手电筒,柳文彬打开应急灯,这盏应急灯是严建华他们带来的,有一盏应急灯,照明的问题解决了,在暗道里面作业,仅靠手电筒是远远不够的。



    欧阳平、刘大羽、陈师傅和严师傅走下石阶,由于暗道的入口空间狭小,所以,其他人留在了上面。



    严师傅从陈杰的手上接过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在石板上照来照去。



    严师傅是在找石板上的纹理,要想把石板砸开,必须弄清楚石板的纹理,由于石板长期处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面,石板的表面有一层氧化层,石板表面的颜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氧化层和颜色掩盖了石板表面的纹理。



    严师傅用手在石板上摩擦了几下,然后从陈师傅的手上接过一把一头成方形、另一头成锥形的铁锤,在石板的右下角上轻轻掂了几下,接着便向斜下方用力敲了下去。



    严师傅只在石板上敲了三下,石板的左下角上便出现了一个波纹状的裂口——波纹状的裂口就是石板的纹理。



    接下来,严师傅<;无…错>;小说m。qulEd。又将敲击点慢慢向右上角移动,严师傅并没有用太大的力气,石板上出现了若干条近于平行的波纹状的裂口——这些波纹状的裂口完全贯穿了整块石板。



    铁锤敲到石板对角线附近的时候,严师傅停止了敲击。



    “德顺,把铁钩拿给我。”



    德顺就是陈师傅,陈师傅早就将铁钩拿在手中。



    严师傅将铁钩插进一个比较宽的裂纹里面,然后向外用力,一块长条状的石板慢慢向外移动,最后,严师傅用力向外一钩,这块长条状的石头边从整块石板上分离出来了。



    严师傅将长条状的石头拿在手中看了看。



    石头的厚度在十二公分左右,宽度在七公分左右。正反两面呈平面,截面呈不规则的波纹状。



    欧阳平和刘大羽更关心石板的后面,欧阳平将手电筒的光柱对准了七公分左右宽的空档。



    刘大羽则趴在地上朝七公分左右宽的空档看去,在石板的后面是一片黑暗,这也就意味着,石板的后面再没有其它遮挡物了。



    拿出一块长条石以后,其它的长条石就不在话下了。



    陈师傅将所有从石板上分离出来的条石撬了下来,二十分钟以后,一个大致呈三角形的黑洞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刘大羽用手电筒往黑洞里面照了照。



    在黑洞的那一边是一个比较大的空间。



    在石板的底部——石板背面所在的位置,躺着几块大石头。这几块大石头是用来抵住大石板的。



    严师傅示意大家退后几步,待大家退到坑口以后,严师傅抡起手中的铁锤,在另一半石板上敲了几下,条石应声落下,很快,一块正方形的石板化为乌有。



    陈师傅和几个工匠将条石一一搬出暗道的入口。
156。 第七十五章 黑土上一个鞋印 不远处出现岔道
    最后,陈师傅和几个工匠将九块石头一一挪到暗道的边上,这些石头就是抵在大石板后面的石头——石头很大很重,只能挪,两个人才能搬得动。



    陈杰拿着应急灯朝暗道的深处走去,其他人跟在后面。



    暗道的高度只有一米五左右,所以,大家必须低头弯腰,整个身体还要收缩一点。



    暗道的走向由北向南,向前走三米左右,暗道的高度增加到一点八米左右,每个人都能直立行走了。



    暗道的宽度没有变,和入口一样。



    暗道上下左右,完全用条石砌成,顶部是整块长条石,地面和两边的墙是用长四十五公分左右宽三十公分左右的石块砌成。



    单从暗道的高度和建筑材料来看,就知道地宫——或者密室的规模不小。



    每走五六步,就能看到左右两边的墙壁上有一个长方形的石洞,石洞里面放着一个蜡烛台,蜡烛台没有蜡烛,但蜡烛台的底座周围有一些蜡烛的凝固物,蜡烛台的身上也摽着一下滴落状的蜡烛油。



    欧阳平感觉到脚底下有异物,便用手电筒照了照,地上有一些黑色的土,和同志们昨天晚上在第一个暗道入口处挖到的黑土是同一种颜色。



    “先停一下。”刘*无*错*小说 M。qulEDu。cOM大羽大声道。



    欧阳平已经停止了前进,他蹲下身体,在地上仔细地看了看。



    “欧阳,这里有一个完整鞋印。”刘大羽用手电筒的光柱对准一个鞋印道。



    鞋印的位置在靠近东墙十公分左右的地方,鞋印的下方和周围有一层土,在这个鞋印的旁边——西边二十公分左右的地方有一些零乱重叠的鞋印,惟独这个鞋印比较完整。



    鞋印上没有图案,和同志们昨天晚上进入禅房是发现的鞋印的大小是一样的,尺码也在四十一码左右。只有僧尼的鞋子会在土上留下这种鞋印。



    很显然,用来封堵暗道口的土来自密室,同样,封堵暗道的石块也来自密室。



    欧阳平、刘大羽和陈杰又仔细看了看那些零乱重叠的鞋印,鞋头的方向有向南的,也有向北的。事实证明,前天夜里,有人在这条暗道里面忙乎了好一阵子——可能还不是一个人。



    向前走五米左右的样子,出现了弯道,暗道折而向东,四米之后,又折而向南。



    转过弯道之后,不远处出现两个通道,一条通道向南,另一条通道向东。



    大家在三叉路口停下了脚步。



    陈杰用手电筒照了照南边,又照了照东边。



    “大羽,这条暗道朝南,这条通道向东。”欧阳平道。



    “队长,这条通道好像是向东,这条通道好像是向西。”韩玲玲道,韩玲玲的方向感比较差。



    严师傅的话证明了我们对韩玲玲方向感的判断:“队长同志说的对,这一条向南,这一条向东。”



    刘大羽的方向感也比较强:“这条暗道好像通向西禅院,”刘大羽指着向南的暗道道,之后,又指着向东的暗道道,“这条暗道好像通向静幽院。”
157。 第七十六章 石阶上一个方洞 方洞上一块木板
    “我们先看看这条暗道。”欧阳平走进了向南的暗道,“根据这条暗道的走向和位置,入口极有可能在静平曾经住过的那间禅房里面。”



    大家在应急灯和手电筒的指引下向南走了十几米的样子,暗道开始转向西边,在距离拐弯处三米左右的地方,出现四级石阶,第一个入口的下面也有四级石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