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征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征途-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二十人逃跑,他们便会放火烧山若引起第二种结果,还用说吗?被分尸还不如自己有尊严的剖腹自尽当然,在小命被威胁之下,也会只有这两种结果,毕竟大明人说了,逃走一人杀掉一千,谁也不想成为那一千人中的一个

此时,山谷中早已没有了喊杀声,除了火把燃烧的噼里啪啦声和谷口那横七竖八的还没死透的日本人的呻吟声之外,居然出奇的安静。

日本人在最开始想要从谷口中冲出来时,被弓箭射死和鸟铳打死的有上千人,之后由于听了朱常洛派懂日语的人喊出那些威胁的话后,日本人就没人敢再往外冲了。毕竟谷口不宽,一次性冲不出太多人,在外面几千人虎视眈眈之下,往外冲就是送死要放火烧谷的威胁话一说,还有谁会嫌命长?

大明这边,除了因为最开始被从谷中打出的火器伤了些人外,因为及时把威胁要放火烧谷的话喊出,让对方不敢再从谷中开枪,所以除了不到十个倒霉的朝鲜人被流弹打死之外,辽东骑兵根本就没有死一人

这与李如梅把朝鲜人放在最前面“挡子弹”有关当然了,李如梅肯定不会说让这个朝鲜人在最前面是为了给大明人挡子弹,而是大义凛然的说:“鸟铳的射程越近威力越大,而弓箭只有在一定的距离威力才更大一些”所以手持鸟铳的朝鲜人,就挡在了挽弓射箭的大明人之后。

朱常洛最开始还有些不解,为什么辽东骑兵下马后,围着山谷口不用鸟铳而选择用弓箭。在远处观看了之后,他才发现,这个时代的鸟铳,不仅射程和威力并不比弓箭打,而且每发射一次,要经过装发射药、用搠杖捣实药、装铅子、捣实铅子、开火门、下点火药、闭火门等一系列繁杂的动作,发射速度跟挽弓射箭一比,呃,其实是一点可比性都没有

当然,鸟铳也有着弓箭不能比拟的优点虽然鸟铳射速慢些,但胜在易学——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弓箭手,没有几年甚至数十年的功夫,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可培养一个能够用鸟铳的士兵,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能上战场开枪杀敌了

另外,一般一个弓箭手,也就能拉十几次弓箭,双臂便没有了力气,能拉二十次弓的,已经是强人了但鸟铳却不同,只要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几乎可以一直射击下去相比较起来,用鸟铳武装兵马,不仅可以快速拉起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更能让战斗力不俗。

“殿下,若是倭人不投降,您…您该不会真的下令放火烧谷吧?”隐忍了很长的时间,站在朱常洛身后的光海君最终还是没有忍住,把这个今晚困扰了他很长时间的话问了出来。

在朱常洛与李如梅和李舜臣等商量这个计策的时候,临海君、光海君和定远君三兄弟并没有被叫去,所以他们三兄弟直到朱常洛让人对日本人喊话,才知道了这件事。

朱常洛转过头看了看他们三兄弟,只是除了光海君仅仅与朱常洛对视了一下便马上低头外,另外两人看到朱常洛看过来,根本就没敢抬头不知是不是他们想到了朱常洛想要放火烧死谷中的所有日本人害怕了,还是本来就怕了朱常洛。

神秘的笑了笑,朱常洛对光海君开口道:“殿下,你说呢?不过,你今晚大概是看不到火烧倭人的好戏了”

朱常洛的话音刚落,便看到冷漠急匆匆的跑了过来,一脸欣喜的禀报道:“殿下,好消息,被困谷中的日本人,已经传出话来,他们投降了”。。。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墨斋 。。';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一卷龙困浅滩第一百三十八章脱身之计

'墨斋小说‘整。理'提。供'更新时间:2012…3…94:40:49本章字数:6787

第一百三十八章脱身之计

两万人整整两万人

大明的大皇子殿下,在去全罗道进行安抚和激励朝鲜民众的的途中,在全罗道与忠清道交界处的锦山,一举俘虏了整整两万人的日本主力部队并且还是日本最有名的智将小早川隆景率领的大军

这消息像是长了翅膀般,以最快的速度在整个朝鲜八道快速传播开来就在人们还在将信将疑的观望中,朝鲜王李昖的诏书以八百里加急的形式,大张旗鼓的在朝鲜八道传了下去,确认了大明的皇长子殿下,以不到万人,几乎无损失的情况下,生擒了日本两万大军

战争还没开打,整个朝鲜都沸腾了

自壬辰倭乱开始,至今也有五年上下了,在这期间,无论是大明的援军还是朝鲜的本土军队,或多或少都曾经打败过日本人,大明更是用不到十万人把日本的二十万大军差点赶下大海但就在这或多或少的大胜小胜中,何曾有过以万人——其中包括不到五千大明军队和六千朝鲜军队,不仅大胜日本人,更是在几乎没有伤亡的情况下活捉了整整两万日本大军呢?

这几乎算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大捷大胜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更是日本侵朝以来,大明与朝鲜联军取得的最为让人赞叹和自豪的一场大胜尤其是朝鲜方面,对于这场战争的宣传那是不遗余力,他们把这场几乎零伤亡的战争,看成是朝鲜与大明共同努力的结果

对于这场战争,朝鲜上下那个自豪劲啊……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清楚的原因无他,朝鲜之所以大张旗鼓的宣传这场战争,是因为在还没正正式开战之前,就取得这样的大捷能够大大的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增加朝鲜上下的自信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没看到吗?那取得大捷的万人里面,不仅有六千人是朝鲜人,更是在这万人里面,有朝鲜的名将李舜臣,甚至还有朝鲜的王子临海君、光海君和定远君

这才是让朝鲜感到自豪和不遗余力的宣传这场大胜的最主要理由自壬辰倭乱,朝鲜的尊严已经被日本人彻底的践踏在脚下了,这场有这么多朝鲜人参与的大胜,能够让朝鲜人找到一块遮羞布的同时,也能重拾他们那可怜的自尊

一时间,在朝鲜国内,朱常洛和临海君、光海君、定远君还有李舜臣的名字,被人传颂着,威望达到了顶峰当然,李如梅、廖参将和冷漠这些大名将领,朝鲜人可以在临海君、光海君、定远君还有李舜臣的名字前选择性的忘记,但大明皇长子朱常洛,他们却不敢不提及毕竟这支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胜的军队是朱常洛统领的,他本身更是大明的皇长子。

至此,朱常洛也更放心了,随着临海君、光海君和定远君的威望不断攀升,即便是朝鲜王李昖知道了他想要通过控制这三人进而控制朝鲜的想法,也是干瞪眼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毕竟如今若是朝鲜的世子不从这三人中选择的话,那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了

朝鲜王李昖自从接到朱常洛派人送来的消息后,一直都激动的差点睡不着觉。虽然明知这种消息朱常洛不可能伪造,但他还是不放心,取得这样的大胜毕竟有些匪夷所思

直到李昖派出去用来暗中保护朱常洛的黑羽卫给他送来了消息,确认了消息的可靠性,李昖才忘乎所以的在王宫中大吼一声,以表达他心中压抑不住的兴奋之情

朝鲜此时太需要这种能振奋人心的大捷了自壬辰倭乱以来,李昖一直都有块心病,虽然在大明的帮助下,把日本差点赶下大海,但李昖即便是松了口气,但心病依旧。他很清楚,自己在朝鲜的史书中留下浓浓的一笔那是肯定的了,并且还绝对不是好名声——毕竟是在他当政期间,被东面那些野蛮人赶得像狗一样逃窜

这场大捷,让李昖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多少能够扭转自己形象的机会看看,自己统治的朝鲜也不是一无是处嘛大明的皇长子在朝鲜六千大军的帮助下,在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朝鲜将领的协助下,不是一举生擒了日本两万大军吗?最主要的是,这并不是普通的倭军,而是日本最有名的智将小早川隆景亲自率领的大军

因此,李昖用最快的八百里加急,把这个大捷的消息送往朝鲜各处,其中更是重点突出了那六千朝鲜大军是自己派去保护大明皇长子的,大军中还有自己的三个儿子和著名将领李舜臣总之他的意思就是,这次大捷不仅有大明皇长子朱常洛的领导,还是有大量朝鲜人的参与

另外,他虽然知道朱常洛肯定会把这消息送往大明的,但他还是同样动用用八百里加急,把这个重大的胜利消息送往大明。李昖当然知道应该怎么做,他在这份大捷奏疏中,重点突出了朱常洛的作用,也为李如梅、廖参将和冷漠等人请功当然,最后还是不忘记提了一下,他的三个儿子临海君、光海君和定远君,以及朝鲜将领李舜臣,也都跟随者朱常洛,亲自参与了这场战争

汉城中,留下来的使团众人也都是异常的兴奋,虽然他们心中都很后悔没有随朱常洛一块去全罗道,但朱常洛取得的这样的大捷,他们使团中众人多少也会跟着占些便宜,皇上加封和奖励的话,顺带也不会忘记他们。

董一元带领着五千辽东骑兵,刚到汉城,迎接他的不仅有朝鲜王李昖,更有朱常洛在锦山大捷的消息当然,作为久经战阵的名将,董一元很是怀疑这场大捷的真实性。毕竟这场大捷胜的也太离谱了些,以四千辽东骑兵和六千朝鲜没有多少战斗力的兵马,在几乎零伤亡的情况下,居然能生擒活捉日本人的两万大军?这可能吗?

不要说这两万人是日本的名将小早川隆景亲自率领的大军,就算是两万农夫,即便是都赤手空拳,只要反抗,也能给朱常洛率领的一万人马造成不小的伤亡啊诚然,那四千辽东骑兵究竟战争,是为百战之兵,或许…或许比自己率领的这五千辽东骑兵还要强上一线,但也不会几乎零伤亡就俘虏了那么多日本人啊

听了这消息的第一反应,董一元便产生了深深的疑问,接下来更是心中一叹,对于那个给自己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的大皇子有些失望大皇子还是太年轻了,根本就不懂战争,连基本的造假都不会,哪有这么离谱的战争呢?自己能理解他的想法,在国内不受皇上的宠爱和重视,直到这么大的年龄了,还没有成为储君,甚至连加冠都没有举行,他太想做出让皇上刮目相看的成绩了

但即便是想要功绩,想要做出一番成绩让皇上对他印象改观,也不能这么急躁啊最重要的是,就算要谎报战功,可以随便报上杀死几百上千人,甚至…甚至可以在偏远的地方屠杀些朝鲜的山民,以冒充日本人,但也不能放出这么毫无常识、让人一眼就看穿的谎言啊

唉跟在大皇子跟前的廖参将也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了,怎么就不劝劝殿下让事情看起来更可信一点呢

董一元不像陪在自己身边的朝鲜王李昖那样高兴,当然,对于朝鲜王能亲自出城迎接自己,他知道自己绝对是占了大皇子刚“大胜”日军的便宜,这朝鲜王兴奋之下,才会亲自出城迎接自己这个曾经的辽东总兵。另外,这与几年前壬辰倭乱时,朝鲜王被日本人逼迫逃到辽东,自己派人去保护了他也有一定的关系。

看着身边兴奋的朝鲜王李昖,董一元就有些不明白了,这朝鲜王又不是白痴,怎么大皇子让人传来生擒两万日军的消息他就相信?强自压下心中的疑惑,董一元不可能向李昖出口提问的,这毕竟关系到大明的皇长子。

在慕华馆,董一元见到了使团中的众人,他就更疑惑了,使团中有让各地督抚都要笑脸相迎的礼部侍郎刘楚先和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光渠,还有懂得兵事的兵部郎中徐国辉,难道这些人都会相信大皇子殿下那大胜的消息?他们就不会有任何的怀疑?刘楚先和陈光渠也就罢了,两个什么都不懂的文官而已,但兵部郎中徐国辉就没有任何异议?

董一元看到众人那副不像是伪装出来的兴奋,都在大谈大皇子用兵如神,小日本不堪一击,这样的大捷百年难遇……他就更迷惑了,居然没有任何人提出一点异议,更没有任何人流露出怀疑的神情

看到众人都这样,董一元当然不知道,使团众人跟随朱常洛久了,都知道这位大皇子并非口出狂言和做事不顾及后果之人,虽然开始也都像董一元一样,对这场思索匪夷的大胜有些不能置信,但朱常洛派来通告大捷之人告诉了他们事情大致的始末,再加上朝鲜王李昖那边通过特殊的渠道对这个消息深信不疑,所以使团众人都打消了疑虑。

满腹心事想不明白的董一元,之后又拜访了正在德寿宫中养伤的邹义,要是有什么隐情,估计没有人比这个大皇子的心腹太监更清楚了。邹义由于受的伤挺严重,所以只能留在德寿宫养伤,无法跟随朱常洛出行。

通过一番客套之后,董一元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答案,最后干脆直接问出了口:“邹公公,那个…嗯,殿下取得了这么大的一场胜利,真是可喜可贺那个…末将是个粗人,也是个武将,很想了解一下这场大战的经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