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宝典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MBA宝典1-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眯б妫弧》潘蒑BA招生条件和文凭发放条件; 学生质量不高; 影响了MBA在社会上的总体形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欧美同学会MBA协会会长李兆熙先生说; 现在中国MBA入学基本上通过联考方式,统一命题,要考政治、英语、数学、管理、语文5门课。而国外MBA考试比较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面试是选拔MBA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最初以考核知识和能力为主的笔试会淘汰掉一半的应试者,剩下的人还要经过主考官们精心策划的面试,通过面试来发现真正具备企业家素质的人。在总成绩中,面试成绩通常占到四成的比例,决定你是否会被录取。谈到MBA的师资问题; 李兆熙先生说:MBA的师资在国际上是有条件的; 

  第一必须有PH。D(博士)学位; 
  第二是有研究成果的; 
  第三有综合实际能力; 就是要求你既是大学教授; 同时又是咨询公司里的专家; 或在金融机构、公司里任职等。李兆熙认为; 管理是特别注重实践的; 管理的理论是基于实践才能发展; 脱离实践就毫无意义。所以西方MBA的教授们都有压力; 觉得自己不能离开实践; 要和实践紧密联系; 必须到公司去担任实际的职务。但国内的相当多师资本身就没有系统地学过管理; 很多是相近学科转行过来的。这些师资往往缺微观; 也就是实践这一块; 而没有实践这一块; 管理是教不好的。师资必须不断通过实践获得研究成果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 我们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 但MBA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里更重要的是; 美国的大学比较侧重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已成为MBA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据说哈佛的MBA在两年内要分析800到1000个案例,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要处理2到3个。这种高密度的案例教学使MBA获益菲浅,许多人毕业多年后还时常翻开学生时代的笔记,从那里寻找处理手头问题的答案。中国教育也引入了案例教学; 但案例数量太少,尤其是国内企业的只占极少的比例;这使我们的MBA丧失了不少模拟真实的机会。而这些在MBA教学中是很重要的。目前; 受国家经贸委的委托; 以北大牵头的几十所院校正在积极组织编写中国的案例。国家教育部黄宝印说; 我们鼓励各个学校编写案例;案例的编写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师、学生一个实践的锻炼; 我们还在引进国外师资给我们的教师培训; 鼓励学校间互相举办培训; 支持教师到公司; 企业兼职; 举办专业讲座等等; 我们一定要保证MBA毕业生的质量; 提高质量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质量是MBA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王 柯、(《经济与信息》记者)陈晨星

MBA在中国(2)

三; 为什么要学MBA

  98MBA热; 不是空穴来风; 几乎所有被采访者都强调大环境的变化是重要原因。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 要在国际竞争中傲立潮头; 要进入世界500强; 仅靠某些企业进行〃1+1〃简单的组合; 打造出貌似〃航空母舰〃的大企业就去竞争是远远不够的; 大企业在更高层次的竞争必须有更高层次人才; 尤其是管理人才; 否则; 未等走出国门; 在本土〃作战〃; 就有可能已被〃打败〃。美敦力(中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王涛; 美国(UIC)96级MBA毕业生; 他说; 〃为什么要学MBA; 我觉得是和大环境有关。国内的经济体制转轨后; 市场放开了; 需要一些管理人才。过去中国的管理方式是下命令; 通过命令进行多种分配。而现在是〃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 尤其是国外一些大财团; 大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之后; 他们经商就象〃大兵团作战〃; 〃武器〃装备都特别精良; 有做市场的、有做销售的、有做后方支持、有做财务的、也有做投资规划; 组装起来的是一个团队; 按部就班地〃开战〃。我学完MBA后; 感觉MBA也特别像打仗。〃过去中国人做生意没有一个概念,常常是〃游击队〃〃土八路〃。或者;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今天政府给了一个政策; 就一下子发了一笔; 完全凭感觉。有人觉得做生意就是陪人家吃饭; 把对方喂饱、灌醉了; 这个生意就算做成了。这是特原始、特初级的做生意水平。就中国目前市场的发展来看; 再这样不行了。中国要加入关贸; 要走出去; 外国大公司要打进来; 我们还这样就没法跟人家较量。所以不能跟祖传中医爹教儿子似的: 爹知道100%; 传给儿子80%; 等传到孙子时; 就剩下60%。中国传统的经商只是一种实践; 缺乏理论的东西; 而MBA就是高度概括了实践的一种理论; 它能很好地指导实践。用它去指导实践能大大提高实践的水平和层次〃。现代的企业家不仅仅是通过以前那父教子、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来培养;人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比较科学的方式; 这就是MBA教育制度。工商管理学院之所以敢于宣称是未来企业家的摇篮; 关键在于它为那些有志于企业界的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有效的学习环境。国家经贸委培训司的郁毅说; 〃九五〃期间对企业管理人员要普遍进行一次工商管理培训。国有企业; 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后备人员〃九五〃期间都应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工商管理培训。郁毅认为; MBA教育不是培养企业家的唯一途径; 但却是必要条件。MBA的学生; 要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 如何做到与人合作和竞争; 如何突破自己的极限而成长; 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质和利用他人的智慧。MBA不一定成为创业者; 创业需要天才和机遇; 灵感和惯性。但企业进入第二次创业阶段时; 却非常需要MBA。学习MBA; 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有关人士认为; 一方面; 是创业者自身成为MBA。当创业者使企业立足之后需要一整套制度化、规模化的管理体系来运作企业; 以前的企业行为无论多么有效; 多么成功; 都不可能保证今后依然有效和成功。创业者本人需要脱胎换骨; 需要转变观念和行为模式; 否则他就有可能掉进企业成长中的第一个陷阱——领导陷阱。这正是中国不少企业正在普遍遇到问题。这时的创业者需要学习和掌握MBA式的综合管理知识和观念; 成为真正的企业家。在这方面; 海尔的张瑞敏总裁是一个例子; 他于1997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的MBA学位。而海尔的成功范例; 也成为哈佛商学院MBA教育的一个案例。另一方面; 企业需要以MBA为中心形成的干部队伍。创业者本人可能不去学MBA;但你的企业要求你必须有一批精通管理的干部队伍; 成功的创业者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守业者。要继续发展企业; 你必须由〃做生意〃、〃做事〃为主; 变成〃管理人〃为主; 你必须学会通过人去做生意; 去做事。精明的犹太人办企业到一定阶段惯用两种方法〃处理〃企业; 一是将企业卖掉; 自己再去办一个新企业; 二是将企业交给一个比自己更会管企业的人; 自己去找新的事业长点。据郁毅介绍; 北新建材的老总宋志平在接受经贸委的工商管理培训之后; 感触很深; 充分认识到MBA知识的重要性; 他己的副职们来学习; 还在公司开设了中层干部工商管理培训班。郁毅说〃在中国企业; 类似的例子越来越多〃。 

四、中国市场需要MBA吗? 

  我们再来看看人才市场对MBA的态度。 

  目前中国拥有MBA学位的毕业生不过3000人; 与12亿人口; 1。5万国有企业; 上百万工商企业的比例太不相称了!而美国MBA毕业生已达7。4万人; 日本4。05万人; 法国1。76万人。可以说; 中国企业对MBA的需求量是很大的。目前国内不少具有远见卓识的国企已感到高级管理人才在企业未来之路中的重要性; 并开始有计划地投资。据《金融时报》报道深圳一大公司斥资100万; 邀请其它企业共同筹资400万元; 在清华、北大、中国科大、上海同济4所名牌大学设立奖学金; 办工商管理博士生班。东方集团和海星集团与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6所名牌大学联合开办MBA国际经济管理; 国际金融管理及信息处理等部分课程专业班; 长虹公司亦准备投数十万资金; 培养一批复合型MBA人才。国家经贸委的郁毅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经贸委研究决定; 从1997年开始; 开展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的工作。从1997年的情况看;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共推荐了5000多人不参加考试; 最后录取了2677名; 这些同志将在全国26所有MBA培养方向的院校; 花两年或两年半的时间攻读MBA学位。今年; 我们将把学校扩大到56所; 在全国铺开; 开展这项工作; 计划推荐8000人来参加考试大致按2:1的比例录取。这项工作的开展后反响很大; 各省市都积极参与; 尤其是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我认为; 大家对这项工作踊跃参加的程度本身就反映出中国人才市场对MBA的需求程度。从MBA所学的课程看; 《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规定了18门课,包括管理学、管理经济学、运筹学、英语、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公司理财、管理统计学、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经营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税收理论与实务、经济法等 ;都是现代企业管理迫切需要的知识。中国企业转机建制适应〃两个转变〃; 都迫切需要这方面的高级人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MBA申请人是逆经济周期的; 在经济不景气时反而增加; 有远见的学生认为MBA学位是获得高收入的保证; 而经济衰退减低了离职两年的机会成本; 正如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院长马丁。里尔说:〃在动荡的世界中; 我想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获得的稳定的东西。〃有人说; 政府花如此大力气培养的MBA; 现在却无法效劳于国企。由于国企难以使其施展才华,外企或私营企业甚至自己开公司,成了MBA们选择工作的目标。美敦力王涛说; 我觉得国企的问题; 还是思维层次的原因。现在国企中已有很多意识到产品的竞争最终是人的竞争; 是人的知识结构的竞争; 人的积极、 主动性的竞争。说明国企的成长已很迅速。现在沿海好多做大的企业集团也很重视人才; 不惜重金吸引人才。这说明国企在市场经济中已恍然大悟; 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求贤若渴。国企在逐渐成熟后; 这是必然。国家教育部黄宝印认为; 有些MBA毕业生对自身定位有偏差; 他们希望一开始就有高薪和经理级的位置; 而忽视了从基层做起是很重要的。国有企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的发展; 但MBA也应正确定位自己; 不要一开始就眼高手低。黄宝印说; 培养人才不能有狭隘的观念; MBA选择了外企; 在外企也是一样为中国服务。而且培养MBA就要走向国际化、信息化; 不同管理文化互相交流; 才能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 我相信; 现有MBA精英将是下个世纪国企所需的栋梁之才。黄宝印还特别提到; 现在正是攻读MBA的好时机; 他说; 21世纪即将来临;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在质上会更高; 及时学习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对今后就业会有很大帮助。而且现在招收MBA的院校多; 类型也较多; 考生选择余地大。毫无疑问; 21世纪会需要大批兼备东西方经营管理知识的MBA人才。如果说现在是MBA人才流失的话; 那么下个世纪; 就会是MBA人才回流的时候。21世纪; 会有大量的MBA人才或其它人才从外资企业流向国企; 越来越多的人; 包括现在外企供职的精英们相信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成为显性。但是要想成为21世纪的英才; 成为MBA人才群的中一员; 光凭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里要提醒的是;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读MBA。国外对想攻读MBA的人有这样的要求〃有雄心; 有魄力、善思考; 不怕挫折; 不因循守旧; 有不达目标决不善罢某休的奋斗精神。〃大致上说; 就是应具有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 对企业的实际的情况有相当的体认之外; 还应对所有学科(包括人文、科学等)都有兴趣; 而且发展比较平衡; 对社会和外界环境变动比较关心; 并希望对世界、社会有所贡献; 愿意并善于与他人相处; 能够积极地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当然; 如果有较好的领导才能; 有影响他人的天赋; 就更容易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了。 
王 柯、(《经济与信息》记者)陈晨星

MBA择业

  37%希望加盟大型跨国公司,18%要投身新兴的网络企业。
  排山倒海之势的新经济浪潮当然不会漏过未来CEO的摇篮:工商管理学院。1999年,超历史纪录的精英人才涌入硅谷和其他类似的高科技创业区,使原本烽烟四起的人才战争愈演愈烈。不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