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辩律师王同生之死刑辩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刑辩律师王同生之死刑辩护-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被告人上诉了,二审没有代理,最终结果不知。

  有的刑事案件是不能随意承接的。

  【刑辩律师王同生警言:刑事案件是不能随意承接的,他关乎当事人的前途乃至生命。】

  又扯远了。
  作者题外话: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 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第七节  作案过程  被告人都忘了
第七节:作案过程,被告人都忘了

  案件到了审查起诉阶段,律师作为辩护人,可以单独会见犯罪嫌疑人了。

  就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角色需要解释一下:

  如果为受害方提供法律服务,比如:刑事附带民事,则是受害方当事人的代理人;

  如果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服务,按照现在“主流观点”,案件在不同的阶段,律师的身份有所区别:侦查阶段是“咨询律师”;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律师的身份是辩护人;也可以被告人刑事附带民事部分的代理人出庭。

  作为辩护人,尽早了解案情,是很重要的,会见被告是全面了解案情,印证案件事实,核实相关证据的重要环节。会见时需要被告人详细讲,辩护律师仔细听、重点问。

  从审查起诉阶段到开庭前,我多次会见被告人,每次让他谈作案过程的时候,都说:“忘了。”

  自九四年从事辩护业务以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侦查人员问你时,你记得,为什么现在忘了”?

  他不语。

  “是你作案吗?”

  “是。”

  我采取的策略是:顺其自然。

  一是被告人本人怎么想的,作为辩护人不能强行改变;

  再是,忘了就忘了吧,这种严重的刑事犯罪案件,忘了作案过程,不一定是坏事。

  办案人员是希望庭审中,通过各被告人的供述、公诉人举证,“查清”案件事实的。

  我和他说了一下庭审程序。

  最后说:“你忘了,我有忘了的辩护方法;你记起来了,我有记起来的辩护路子,我会随机应变的。”

  随机应变是一个辩护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贯穿于庭审全过程。比如:发问、举证、质证、发表辩护意见等。

  有的辩护人,开庭前就把辩护词写好了,在发表辩护意见时,读一遍,结束。没有把庭审中的新情况充实到辩护意见中,这样的辩护很可能不全面。

  辩护人应当“积极”参与庭审,好比老鹰抓兔子,从程序、实体、法律适用、量刑等各个方面发现问题,充实自己的辩护意见,以适当的“言谈举止”发表自己的辩护意见,力所能及的为被告人提供最好的辩护。

  【刑辩律师王同生警言:律师辩护要随机应变,要“积极”参与庭审。】
  作者题外话: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吶。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八节  心中有数
第八节:心中有数

  庭审前,结果我已经心中有数了,保命的可能性很大。

  有如下情节(不便公开的不写,请谅解):

  一、从卷宗材料看,其动机不是为了实施其他犯罪行为作练习,也就是说,侦查人员的“练锤”一说不存在;

  二、作案工具的辨认有瑕疵:侦查人员让被告人到购买匕首的地方,买了同种匕首,然后让被告人辨认;

  三、销毁物证地点辨认有瑕疵:我亲自开车按照卷宗材料中显示的路线,从犯罪现场到销毁物证的地点走了一遍,发现路线比较复杂,被告人系外地人,不可能记住,不可能单独带领侦查人员辨认。通过会见,印证了我的观点。两被告人在两个车上,一前一后几乎同时辨认,而卷中两人的辨认笔录记载的时间不是同一天,问题显而易见。

  四、另外一种作案工具没有找到;

  五、仅凭指纹,是不能破案的,也不能足以支持案件的判决,是被告人张辉的供述,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足够的”线索,这是一个从轻处罚的情节;

  六、大部分材料是“先证后供”;

  七、民事部分调解的可能性很大。

  其他。
  作者题外话:不出户  知天下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九节  死刑辩护把握一个“稳”字
第九节:死刑辩护把握一个“稳”字

  死刑辩护,稳妥第一。

  办理死刑案件及其他重大刑事案件,辩护律师要更加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规范自己的辩护行为,这是其一;

  其二,本案证据虽有瑕疵,判死刑的可能性不大,我还是多管齐下,全面辩护。

  一是要求被告人亲属,积极准备民事赔偿;

  二是做受害方工作,在表示同情的同时,晓以利害:根据卷宗材料,判死刑的可能性小,不同意调解,也不一定判死刑,即使一审判了死刑,二审结果如何,很难说,死刑复核的时候,结果也不一定,等等。

  三是先后五次“拜托”办案人员“千方百计”的做好调解工作。办案人员被我感动了,说:“王律师,你只是辩护人,没有代理民事部分,对民事部分还这么上心,太敬业了。”

  最终,民事部分调解成功,被告方赔偿了十余万元。

  也许有人说,既然判死刑的可能性不大,为什么还赔钱呢?这不是让被告人家属“浪费”钱吗?

  从大的方面讲,律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每办理一起刑事案件,最终目的是“案结事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具体到每一起死刑辩护案件,首先考虑“保命”,被告人虽然犯了罪,依旧是“人命关天”,容不得半点马虎。

  四是根据庭审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认真准备辩护方案。被告人依旧“忘了”作案过程,如何辩护;被告人“想起了”作案过程,如何辩护。用什么证据支持自己的辩护观点,用什么法律规定印证自己的辩护观点,向谁发问,如何发问等。

  最终,被告人保住了性命,本人及其家人很满意。

  【刑辩律师王同生警言:死刑辩护以“稳”为主,多管齐下。】
  作者题外话: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节  庭审时  被告人详细供述了作案过程
第十节:庭审时,被告人详细供述了作案过程

  有个细节需要说一下:被告人庭审的时候又“想起了”作案过程,并且详细供述,与卷宗材料中他本人的供述完全一致。

  庭审进行到法庭调查阶段,公诉人让被告人张辉讲作案过程,张辉并没有说“忘了”,而是详细供述了作案过程。

  我选定了辩护方案。

  作为辩护人,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首先,要从容应对,从容应对的前提:一是熟悉刑事辩护,二是全面准备;

  其次,要理解被告人。触犯刑律,受到刑事追究,对相关当事人的打击是很大的,死刑案件的当事人,受到的打击更大。他们“有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自我应对”方式,是允许的。

  再次,作为辩护律师,不要想得太多,不要认为被告人不相信律师,不要认为被告人不老实,更不能带情绪,影响辩护。

  不论出现什么情况,依法辩护,全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一个合格的刑辩律师应尽的义务。

  【刑辩律师王同生警言:刑辩律师要懂得理解被告人。】
  作者题外话: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

第二章  机井腐尸
第二章  机井腐尸

  麦地里,机井边,一群人,一具腐尸。
  作者题外话:谢谢您的光顾

  安得故人生羽翼   飞来相伴醉如泥 。 想看书来

第一节  “三一五特大杀人案”
第一节  “三一五特大杀人案”

  这是我从事律师工作后,承接的第一起刑事案子。

  案发的时间是那年的3月15日,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一是因为案件的影响很大;二是因为案件的“命名”是“三一五特大杀人案”;三是案发的时候,我还是公安局的秘书,负责写材料,比如:信息、简报,到现场了解过情况;还有一个理由,这是我承接的第一起刑事辩护案件。

  我是那年的4月25日调到当时的法律顾问处的。

  题目中的“机井”,是农村从中抽水、浇地的,直径不大,一米左右,但,很深,近二十米。

  在农村生活且干过“农活”的人,大部分知道,每年的3月15日左右,就应该浇地了。

  那年的3月15日,记得是下午,分管刑警的局长叫我和他一起出去,我知道,是叫我跟着他了解情况,回来好写材料。

  一块麦田里,一个机井边,好多人,有民警,有围观群众。

  一具腐尸在一边。

  民警有的勘察现场、拍照,有的记笔录,有的保护现场。

  我有我的工作,有我的角度,有我的任务,怎样写材料?写什么内容?

  就是没有想:怎样为将来抓获的被告人进行辩护。

  尸检发现,死者头骨有多处钝器击打痕迹,系他杀,随立案侦查。

  “三一五特大杀人案”。
  作者题外话:阅读、投票、收藏、留言的女士,一定能

  羞落庭下花(美女却扇坐   羞落庭下花)

第二节  她“哭”早了
第二节  她“哭”早了

  确定死者的身份,是破案关键。

  现场勘查,没有发现能够确认死者身份的证据;

  尸鉴,也是。

  案件影响大、侦破难,市公安局抽派骨干,与县局联合办案。

  传统办法:排查。

  摸底排查,是侦查机关的“传统方法”,用一句传统的说法“依靠群众”,虽然缺少“科技性”,往往效果很好。

  排查的重点是什么?范围怎样划定?

  重点:失踪人员(确切的说是最近一段时间不知去向的人员)。

  这一点,较易确定。

  如何确定范围呢?

  业内对现场勘查的作用之一,有一个共性认识:为案件的侦破确定工作方向。

  本案,现场勘查过程中,虽未找到能够直接证明死者身份的材料,如:身份证、工作证、电话等 ,还是发现了其他关键信息。

  通过认真、细致的勘查工作,最终确认:作案人杀死受害人后,是用自行车把死者“驮”到案发现场,投尸井中。

  提供如下信息:

  案发现场是:一片麦地中,用于浇地的农用机井,说明作案人对现场熟悉。

  用自行车把尸体往麦地中“驮”,难度大。

  田间小道,高低不平,再加上“驮”着尸体,。。。。。。

  综上,作案现场,也就是说“第一现场”,应当距案发现场不远。

  也就是说;死者、作案人之一,是附近村庄的人,也可能,二者皆是。

  据此,确定排查范围:

  以案发现场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逐户排查。

  三天间,有几个“失踪人员”家属来辨认,第四天上午,邻村村主任领着张萃来辨认,距死者尸体还有几百米,张就开始哭了。

  原来,死者是她的丈夫。

  尸体已腐烂,相隔几百米,就开始哭,未近距离辨认,她凭什么认定死者是她的丈夫?

  看来,受害人之死与她有关系。

  侦查人员把他列为重大嫌疑。

  她“哭”早了。
  作者题外话:自知文采不好  故留古诗几句   望您开卷有益

  德不孤  必有邻

  道高龙虎伏   德重鬼神钦

第三节  破 案
第三节  破 案

  她被传唤。

  这时的她,知道自己失态了。

  想尽办法应付。

  这样的案子,侦查人员是不会放过任何破案线索的。

  经突审,交代了伙同他人将其丈夫杀死的事实。

  交代了第一现场。

  案件告破。

  假设张萃没有失态,和其他辨认人员一样,说不认识死者,会出现什么结果?

  有如下可能:

  一是最终无法确认死者身份,案件不了了之;

  二是侦查人员通过其他渠道,知道了死者的真实身份,怀疑张翠说了假话。

  又有两种可能:

  承认作案事实或以尸体*、心情紧张等理由应付。

  她“失态”之后,案件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一是交代作案过程,交代同案犯,交代第一现场。。。。。。;

  二是拒不交代,无从查出作案过程,无从查获同案犯,无从查找第一现场。。。。。。;

  刑事案件,要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特别是这种重大、特大刑事案件。

  案件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