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儿到总经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孤儿到总经理-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一进他们的办公室,张科长客气的让我坐下。我说:“领导们很忙啊。”张科长说:“不忙,忙的是你们。”我坐下后,周科长给我倒了一杯水,我说:“谢谢。”这时,张科长和我就开始了对话。

  “你叫苏明,是吧?”

  “是的。”“哪年参加工作的?”

  “1984年。”

  “是负责财会工作的,对吗?”

  “是的。”

  “是从哪年开始干财会科长的?”

  “1989年下半年。”“哦,干了三年多了。”

  我说:“是的。”

  我看见周科长在搞着记录。张科长在问我话的时候,一脸的冷峻,我感觉到房间里的气氛有点僵硬。搞的我也板着面孔和他对答着。大约张科长看出我的心思,他对我说:“你不必紧张,我希望我们的谈话就是聊天。”我嘴上说:“好的。”可我心里在说:“就你这架势,怎么能让人和你聊天。”他又说了:“今天叫你来,是有一些问题要你来回答,我们希望你一定要实事求是,讲真话,你也清楚,我们还会对你所讲的进行核实的,如果你所说的话,和事实不相符,你知道后果是什么。你听明白了吗?”我说:“我听明白了,我知道的,我会如实的说的,我不知道的,我不会讲的。”他点了点头:“q恩,你能这样认为,我很高兴。”他喝了一口水,问我:“你和李局长是什么关系?”我说:“他是我的领导啊。”“这我知道,我是问工作以外的关系。”我想了想,说:“我们是校友,我是分到我们县粮食局后得知的,在这以前我们不认识,当然,我认为我们也是好朋友,我们的很多观点很相似,我们比较谈的来。”“就这些?没别的?”我肯定的点了点头:“就这些,没其他的。”他又问:“你在调任县局干财会科长之前是在哪里?”我说:“在县粮油食品厂啊。”“在那里干什么?”“干一般工人啊。”“是吗?”“是的,不过,我是县局任命的副厂长,因和当时的厂长关系没搞好,他把我免了,是口头上的,后来,他被抓起来了。”我有点得意的说。张科长似乎是对我的得意一点也不在意,两眼看着我,突然发问:“你在被提拔为科长之前,李局长有没有单独找过你?”他的两眼逼视着我,好象他一不注意,我就会逃窜了似的。我坦然的说:“没有,绝对没有。”“谁也没对你说过要提拔你干财会科长吗?”“没有,没有人对我说起此事。直到县局杨科长代表局党组找我谈话,我才知道的。”“那么,在这之前,县局里的领导谁也没对你说过啥吗?”我想了想,说:“就是在我们县局杨科长和吕科长到我们粮油食品厂宣布撤消田厂长的职务的时候,他们俩找我说了几句话。”“都说了些什么?”“他们安慰了我几句,我不是让姓田的给免了吗,他们说我的问题会有个说法的,让我不要急,慢慢来。”“就这些?”我说:“就这些。”说到这里,他起身给我的水杯子里加了些水,我赶忙起来给他的杯子倒满了水,又给周科长的杯子里加满了水,她正埋头搞着记录。我们都呷了口水后,他接着问了,“有人反映说,在你们建植物油厂期间,李局长的岳父家盖房子,用的料和工都由你们油厂里承担的,你知道这事吗?”我想了想,说:“我没听说。”“实际上,我也不知道,一是他岳父家住在哪里我不知道,二是他岳父家什么时候盖的房子我也不知道,三是油厂的工程是由我们局里的庄副局长负责的,所有建设用料用工都是由他负责的。不过,据我看,李局长不会这么干的,不过,这只是我的推测。”“我不要你的推测,你只回答你所知道的事实。”他又问:“你不是财会科长吗?用款的情况你不清楚?”“是这样的,我们财会科负责按预算拨付资金,具体的费用临时由建设会计负责,等建成后,经审计合格后,再移交给我们财会科。”他突然又问:“你岳父家没盖房子吗?”我一愣,有点疑惑的回答:“这是谁说的?我的岳父家房子好好的,盖什么房子?”他好象不大相信,问:“没盖吗?”“没盖就是没盖,我骗你干么,这种事我能骗的了你?”他想了想,说:“那倒也是。”他接着又问:“有人说你们李局长把在歌舞厅里的两位小姐安排到了县面粉厂上班,并拿着很高的工资,有这事吗?你知不知道?”我说:“我多少了解一些。是她们自己到面粉厂要求干临时工的,她们找到厂长,说她们是技校生,学的就是机械修理,不想干服务行业了,听说我们面粉厂缺这方面的人,就跑到面粉厂报名了。面粉厂不想要,她们又来找人事科杨科长,那天,我和李局长正好都在人事科,杨科长征求李局长的意见,李局长说试用一下就是,不行再辞退。听说她们俩现在成了修理能手了。”“在这以前,她们认识李局长吗?”“这我不知道,不过,看样子,好象不认识。”“她们现在还是临时工吗?没有给她们办招工手续?”我说:“就我所知,没有。”“李局长经常到歌舞厅去吗?”“不常去,陪客人的时候,是要去的。”“你去不去?”“我?我最不愿到那种地方了,我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但要是客人提出要求,我也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你们去年搞进口豆油赚了多少利润?”“大约有二百多万吧。”“都人账了吗?”“那是,怎么不入账呢?这个,可以看账啊。”“县市审计局在给你们搞审计的时候,你们请没请他们吃饭?”我说:“绝对没有。我们也请过,但他们说啥也不接受,说上边有纪律,我们也就不再客气了。”张科长听了我的回答,起身走到窗前,想了一会,又回到沙发上,看着我,问:“我来问你,你怎么看待这次人民来信这个事?”我说:“要我说实话吗?”他说:“那当然。不过,我只是想听听你的想法,至于你的想法对还是不对,这要等我们调查完才能下结论。”我说:“这我知道。我认为,所谓的人民来信,是别有用心的人在搞鬼,是诬告,是官报私仇。”张科长没想到我会说的这么直接,很有兴趣的问:“噢,那你说说理由我听听。”我激动的说:“自从去年开始,就有所谓的人民来信控告李局长,信中所列举的事实全是捏造的,就是这次,我敢说,也是捏造的。他们为何要这么做呢?就是因为李局长回到粮食局后,搞了一些管理措施,一些人受到了撤职处分,还有那么一些人,个人的不正当要求未得到满足,就怀恨在心,想法设法的搅浑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极个别的领导干部想以此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喝了一口水,继续侃侃而谈,“我就闹不明白,搞这些要什么好处?受害的是单位,是全体职工。现在,由于您们这些部门的连续检查,我们很被动,贷款没了,业务也停了,到处在议论我们,我们是臭名远扬了,谁见了我们,都躲的远远的,张科长,你知道吗?我的心里难受啊。”说到这里,我两眼有点发热,我顿了顿,让自己平静下来。张科长他们一声不语,似有所思的在听着我的说话。我接着说:“我就是不理解,我们的审计监察部门,为何就听那些写匿名信呢?他们花几分钱,几毛钱,我们就来查,来审计,搞的那些一心干工作的人没心干工作了。是的,谁要是努力干工作了,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而不干的呢,什么错也没有。你就说我们局里吧,李局长呕心沥血,没日没夜的干,当然会有错了,而唐局长呢,什么错也没有,因为他根本就不干,哪来的错?”这时,张科长打断了我的话:“我并没有让你说唐局长。”我说:“对不起,我一激动,就说多了。”“没关系,反正是你个人的关点。不过,你有些看法也不对。我们纪委就是要查办人民来信的,你说是诬告,可是,不经过查实,怎么知道是诬告?我们不能完全凭你说是诬告就认定是诬告啊?至于你所说的负面影响,我们也知道,可那不是我们所愿意的呀。你要知道,很多犯罪分子在查实以前,也是说自己是冤枉的,可后来呢?”我说:“那你们就调查就是,反正,我的观点已经对您说了,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保证我所说的话的真实性,不过,我请求你们快一点,我们拖不起啊。”张科长说:“这个,我们心里有数,我们会尽快给你们一个答复的。好了,今天你谈的不少,很感谢你的坦诚,我们还会找你的。今天的谈话我们要求你保密,我们也会对你的言论给予保密的。请你在谈话记录上签个字吧。”周科长把谈话记录稿拿给我,我核对了一遍,在每一张记录纸上签上了我的名子,然后,我就告辞了他们。一走出他们的办公室,我这才发觉我的两手的手心里都湿淋淋的,我两手放在一起,搓了搓,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心里感觉痛快了许多。

  在以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张科长又找过我多次,主要是核查一些账务。他们除了查账,还到外地进行核对,找我们有关的业务单位,找有关的人,他们紧张的忙碌着。而我,比起往年来,工作上轻松了,可心里,却好比压上了千斤重担,感到窒息。我们除国家定购的任务粮外,议价粮基本未收,银行不给我们贷款,谣言满天飞,职工人心不稳,油厂成了半拉子工程,而我也知道,此时,心中承受压力最大的当然是李局长了,我有时也想找他安慰他几句,可是,我又能说什么呢?对他最好的安慰就是干好工作,尽最大的努力让全局的工作不因此而停顿下来。在这些日子里,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努力的工作着,为的就是不让那些心存不良的人的阴谋诡计能得逞,我们知道,这时候,我们如果退步辞职撂摊子,最高兴的就是他们这些小人了,而我们坚持工作着,他们一定是很失望的。就让他们在阴暗的角落里悲哀,愤怒吧。

  我最盼望的日子终于来了。

  1992年12月20日。上午,县粮食局大会议室,全县粮食企业的负责人,会计主管,县粮食局机关工作人员,约五十多人,都齐集在这里,来听取市纪委调查组这一个多月来的调查结论。大家都很好奇,在那里互相打听着,大多数人都在那里摇头。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1994年,国家决定税制进行改革。粮食企业的改革也在加快着步伐。

  1995年,国家决定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同时,决定逐渐放开粮食销售市场。由于种种原因,粮食企业进入了一个相对困难时期,这其实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互转变时期的必然结果。这时候,全国上下都在研究对策,那就是该采取什么样的改革,让粮食企业走出困境,让政府卸下这个包袱。而我,作为粮食企业的一个基层人员,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我对我们县粮食企业的情况进行了前后总结,我得出了一种见解,我把我的观点写成了一篇小论文,题目就叫《浅谈粮食企业两条线运行机制模式及有关问题》,我在文中主要是阐述了针对目前粮食企业出现的困境,对粮食企业要采取两条线运行,一条是政策性的,由粮食局直接管理,负责国家各级粮食的储备管理,居民粮食供应,抢险救灾粮的供应,军供,以及国家粮油政策的监督执行等,二是经营性的,即现有粮食企业除政策性的,其他所有企业都纳入到这里管理,组建县级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将其全面推向市场,自负盈亏,等等。我将论文寄到《山东粮食研究》杂志编辑部,一个月后,我就收到了编辑部寄来的入选通知,他们还告诉我,我的论文很有参考价值。也就是这篇论文,让我得以一揽黄山迷人的风光。

  我的论文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领导和知名的粮食理论研究人员对我的观点给予了肯定。这样,当1996年春,国内贸易部决定在黄山举办粮食企业理论研讨会的时候,我作为山东的一名代表参加了此会。

  三月,在我们北方,尽管已是春天,但还有着冬末的余冷,可在江南,却已是满眼翠绿,烟雨朦胧了。三月六日早晨,我从县长途汽车站坐上到上海的班车,颠簸一天,于晚上六点到达上海,和我们山东的其他代表会合。当晚,我们一起游览了上海的外滩,看着闪烁的霓虹灯,听着黄埔江上往来船只发出的鸣笛声,领略着东方明珠的风采,我忘记了一路的疲劳,沉浸于这世界级大都市的繁华景象……

  第二天,我们从上海坐上直达黄山市的长途汽车,于傍晚到达座落在黄山脚下的安徽省粮食局黄山招待所,接待人员给我们安排好了房间,两天的劳累,让我早早的进入了梦乡。

  次日,研讨会开始。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来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