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性恋一词并不是从来就有的。1869年德国医生Benkert创造了一个新的名词,用于概括那些对异性人士不能做出性反应,却被自己同性别的人所吸引。这个词翻译成英文是homosexuality,翻译成中文就是同性恋。同性恋这个词就是这样产生的。而在此之前,西方人世界没有同性恋一词。他们把发生鸡奸行为的男人叫做鸡奸者(sodomite)。这个词汇的来源是这样的。《圣经》中记载,上帝派了两个天使去考察索多玛城(Sodom),他们受到所多玛最后一个清白的人Lot的热情款待。可在天使要睡觉的时候,索多玛城的居民却要和Lot的客人(那两个天使)发生性关系。这件事激怒了上帝,索多玛城(Sodom)被毁了。索多玛(Sodom)一词也就成了罪恶的象征。因为索多玛城的居民实施了鸡奸行为,因此一个与索多玛(Sodom)相似的词汇“sodomy”就成了鸡奸的意思。而从一开始,鸡奸(sodomy)一词就被打上了罪恶的烙印。因此,西方世界很长时间把同性恋斥责为罪恶。如果两个男子之间发生同性性行为,他们是要被抓进监狱的。

  那位德国医生发明了同性恋一词之后,人们开始觉得同性恋是一种疾病,需要治疗,而不是罪恶。于是,西方世界不对同性恋进行惩罚了,而是改为对其加以治疗。因此,同性恋一词的产生和流传,作用有好有坏。好的是,发生鸡奸行为的人不用再蹲监狱拉,坏的是,同性恋者被人视为不正常、有病。

  以上说的是西方文化中同性恋一词的渊源。这个词汇后来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所以,这里不得不提。

  中国的历史很长,也曾有过高度发达的文明。在古代中国,并没有同性恋这个词。不过,同性恋现象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的。那个时候,人们管男人喜好男人叫做“好男风”。这个叫法比较有意思。它管这个叫做一种爱好。比如现在有人爱好玩电脑、有人爱好下象棋、有人爱好打麻将等等,这些都是一种爱好。没人会去歧视。在古代中国,人们就把同性恋当作一种爱好,所以也没什么歧视。或许,古代中国的业余爱好比较少吧,所以那时侯“男风”特别盛行。在清代,很多达官贵人的家里都养着男宠,以供享用。总之,古代中国对同性恋行为是相当宽容的。这一点和古希腊的情况比较相似。在古希腊,人们更重视的性行为给人带来的快乐,而对于性欲的对象问题则不是非常关注。不过,古代中国虽然宽容同性恋行为,却不宽容同性恋的生活方式。因为两个同性恋者生活在一起不能导致生育。这样家族的香火就不能延续或旺盛了。如果一个人这样做,他会受到来家族的巨大压力。不过,只要同性恋者履行了结婚的义务,他再到外面找同性朋友就完全自由拉。因此,相比之下,古代中国对待同性恋的态度要古代西方宽容得多。

  下面笔者想谈谈同性恋一词是如何走入中国,并对中国社会发生影响的。到了近代,中国在国力上,已经比不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年,英国率兵攻打中国的时候,中国败得一塌糊涂。于是,国内的一些仁人志士开始反思我们落后的原因了。后来,五四运动就兴起了。它的大意是,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由于民族自尊心的挫伤,当时的人们有一种倾向,认为西洋文化就是先进文化。于是,中国学者开始系统地译介西方文化了。那个时候,同性恋一词在西方世界就已经出现了,只是出现的时间还不长。而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病名,是由上文所说的那位德国医生起的。在观念上,它认为同性恋是疾病,这非但不先进,甚至落后于中国传统文化。不过,那时的学者还是把它当成先进文化译介到中国。(29)而从同性恋一词传入中国的那一刻起,它就被打上了歧视和偏见的烙印。

  “同性恋”一词的传入中国后,人们开始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疾病,变态,不正常,不自然等等。因此,人们对这类群体大都持歧视和排斥的态度。

  有人已经意识到,导致同性恋被歧视的一个原因是,同性恋一词带有贬义。于是,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兴起了两场造词运动。一次是把同性恋叫成同Xing爱;另一次是把同性恋叫做同志。笔者将分别做述评。

  先说说同Xing爱一词。创造这一词汇的是著名国内同性恋问题专家张北川。他觉得同性恋一词不好,有些贬义。所以,他就发明了一个新词,叫同Xing爱。他认为,这个词不带贬义。不过,反对意见随即就出现了。比如著名同性恋者周丹就反驳说,“恋”和“爱”不都是一个意思吗?那同性恋与同Xing爱又有什么区别呢?另外,周先生还举出了更有说服力的理由。他说,日语中,同性恋与同Xing爱都是一个词,是没有区别的。而据周丹考证,最初是日本人先把西洋文化中的同性恋一词翻译成日文,后来中国学者才根据日文的翻译才创造了中文同性恋一词。而且,五四运动时期,一些上海的报纸和杂志用的就是同Xing爱一词。因此,同性恋与同Xing爱没有任何区别。(30)笔者认为,周丹的观点更有道理。笔者也找不出,同Xing爱与同性恋之间有什么区别。而事实上,张先生的造词运动也没有获得很大的影响。不论是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使用这一词的人并不多。因此,通过把同性恋一词转变为同Xing爱来消除人们的歧视,是走不通的。

  再说说同志一词。它在同性恋人群中的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前文中也曾使用到同志一词,它就是同性恋的意思。把同性恋说成是同志,是香港戏剧家林奕华在1990年发明的。因为同志一词有点志同道合的意思,而且并不含有贬义,所以在同性恋群体中广泛流传。因此,如果你在香港看到了同志酒吧,它的意思是同性恋酒吧,弄错了可不好。大陆在20世纪末的时候出现了同性恋网站。它们也大都取名为“某某同志”网(如广州同志等)。不过,这个词也有它的缺陷,那就是难以被异性恋者认同。至少在现在,人们还习惯于称这类人是同性恋,而不是同志。另外,同志一词有其本身的含义,比如党员之间互称同志等等。因此,如果作为同性恋含义的同志一词发展起来,必定会与原来同志一词的含义发生冲突。这势必会造成混乱。因此,笔者推测同志一词恐怕走不了多远,也就只能在同性恋人群中使用,不能得到公众的认同。因此,想用“同志”一词取代“同性恋”,也是不现实的。

  那么,在当代,是不是需要发明一个新词来称谓同性恋者呢?

  笔者认为,不需要这样。同样一个称谓,在不同的时代,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评价。比如说自由恋爱吧。在古代时就是不好的。人们觉得儿女的婚姻大事应该由父母做主,这是父母的权力。而现在人们则普遍认为自由恋爱是好事。父母和其他人最好不要干涉。如果强行干涉的话,还可能成为违法行为。当然,古代时大概没有“自由恋爱”这个词,不过,那时也应该存在类似的短语,能够描述这一现象。而笔者觉得,同性恋一词还算比较中性。人们可以从把它当成“坏事”变成当成“好事”。因此,人们不必改变同性恋这个词,只要把它的内涵加以改变,比如它不是病,而是一种自然现象等,就能改变人们的观念了。而且,与其他称谓相比,同性恋一词还好很多。比如有人称同性恋为屁精、玻璃等;港台一带则称基佬。因此,人们不如把创造或传播新语词的精力放在改变“同性恋”的内涵上。那样,“同性恋”一词的内涵就可能由负面价值转变为正面价值,也就没有改变的必要了。另外,在笔者看来,就现有的语词来看,还是同性恋一词更有生命力。

  从全世界范围看,同性恋者还是很受歧视的。不过,也有一大批人在为他们说话。当然,也有很多勇敢的同性恋者在为自己说话。前一种是有良知的人;后一种是勇敢的人。福柯就是这个阵营里的一员,他更新了人们对同性恋的观念。福柯鼓励人们追求快乐,而不是墨守陈规。他说:“我们更应该关注快乐,而不是性对象。如果一个男子能够让我快乐,那为什么要拒绝?”福柯继续说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的可能性极其稀少、极其简单、极其可怜的法律的、社会的和制度的世界中。当然,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但是还有多少关系应当存在啊!福柯指出,同性恋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就是一种创造,同性恋的性活动具有改变文明面貌的作用。简言之,在福柯眼里,同性恋绝不是一种可怜的、躲在角落里的生活方式,它不仅具有正面的价值,而且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模仿,可以拓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它变得丰富多采,健康快乐。福柯因此呐喊说,只要男人与男人的婚姻不被承认,就谈不上有文明存在。

  中国也有一批人在为同性恋说话,比如李银河等人。李银河把福柯的观点系统地传入中国社会。此外,她和王小波多次表示,同性恋是人类一种自然而正常的情感。张北川也呼吁人们对同性恋宽容以待。这些人的声音已经发出,非常宝贵但还是比较微弱。当这类声音强大起来并被人认可之后,同性恋也就不会再被视为病态或罪恶。而这些声音强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它成为一个社会公共话题,而不仅仅是个别专家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当全社会都来关注同性恋问题的时候,它才有望最终解决,而不是说靠改变同性恋的称谓就能完成的。

  应当承认的是,相对于女同性恋来说,男同性恋都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同性恋”语词也就局限在了男同性恋。不过,本文所做的理论分析也是同样适用于女同性恋的。

  
  
  
  
  
  
  (11)同志文学影视

  网络出现以前,你想看看同性恋者的生活故事,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虽说《红楼梦》里有那么几章涉及到同性恋,不过还是给人蜻蜓点水、意由未尽的感觉。再说,《红楼梦》写的明朝的事,离我们远着呢,因此里面的故事也就缺乏一种亲切感。网络出现之后,你想看同性恋的故事,那可就简单多了。很多网站上收录着同志文学。这些文学作品的数量像爆炸了一样瞬间涌入网络。有句哲言叫物极必反。这句话非常适用于同志文学的迅速扩张。以前,由于主流社会对同性恋文化受排斥,所以同志文学也就很罕见。而网络能够给现实社会提供一个缺口。因此,在现实社会受排斥的同性恋文化,就一下子涌入到网络中。

  文学有一个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宣泄情绪。而同性恋是最需要宣泄的一群人。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网络一出现,同志文学会大规模爆发。数量虽然上去了,可质量并没有跟着往上涨。很多同志文学有点像日记。作者们把自己经历的那些事说出来,就能算一篇文章了。他们的经历比较雷同,因此文章也比较雷同。笔者上文所述的同性恋故事稍加润色,也就可以成为同志文学作品了。

  他们的作品大都是这样的。首先是发现自己与众不同,是位同性恋者,却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心爱的恋人,然后他们的婚姻遭到了来自家庭、社会的拒绝和压力,最后演出了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比如有的同性恋者最后选择了出家;有的同性恋最后选择了与异性结婚;还有的最后选择了自杀等等。拢共就是这么几种套路。

  不过,同志文学中也不乏一些精品。其中应该可以包括这样两部,一是《北京故事》,后来被它拍成电影《蓝宇》;二是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这两部作品的影响力很大。笔者准备对它们做些述评。


()好看的txt电子书
  《北京故事》是一部网络小说,它出现的时间很早,1998年的时候就在网上出现了。那个时候,即使是在网上,同志文学的数量也并不很多,优秀的就更少了。而《北京故事》却是一个例外。它的情节曲折动人;文笔流畅优美;人物的选择和塑造也十分成功。作者还能把景物与人物的心态和谐地融合起来。再加上它是最早一批以同性恋为主题的文章。因此,取得了不小的轰动。几年之后,香港的导演关锦鹏把它拍成了电影,改名为《蓝宇》,因为蓝宇是《北京故事》中的主人公。《蓝宇》在情节上与《北京故事》故事差不多。从表现手法上,都比较细腻、真切。因此,笔者把《北京故事》与《蓝宇》放在一块谈谈。

  《北京故事》与传统小说在写法上并无差异,只是内容上讲述的是两个男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