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政人物寻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军政人物寻踪-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汤尔和(1878-1940) 民国政要,汉奸。浙江杭州人。早年留学日本学医,回国后任浙江病院副院长兼内科医师。辛亥革命时被各省都督代表会议推为临时议长。1913年后,任中华民国医学协会会长。1922年后,曾任北京政府教育总长、内务总长,财政总长。1927年6月从事译著。1933年后任国民政府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议政委员会委员长兼教育总长、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1940年11月病逝。  

龚国煌(1883-1940) 国民党政要。湖北崇阳人。早年参加科学补习班。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06年回国,参加反清活动。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3年参加讨袁运动,失败后逃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20年在长沙出版《民治报》。1923年被选为汉口市国民党党部执行委员,后设立孙文主义学会分会。1927年任国民党武汉清党委员、汉口特别市党部指导委员兼《民国日报》总编。1940年11月病逝。  

石友三(1891-1940) 国民党陆军中将。吉林长春人。早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旅长、军长、安徽省主席、山东省主席、善于见风使舵,人称“倒戈将军”。抗战期间,历任第一八一师师长、第六十九军军长、第十军团军团长、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察哈尔省主席等职。1940年6月准备投降日军。12月1日蒋介石命其部属高树勋等将其活埋于高部驻地河南濮阳柳下屯。  

吕志伊(1881-1940) 民国政要。云南思茅人。早年留学日本,参与创立同盟会。参加了广州黄华冈之役。辛亥革命后,历任云南都督府参议、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次长、参议院参议员。后参加“二次革命”和反袁战争。1920年后历任广州军政府司法部次长、内政部次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内政部次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0病逝于昆明。  

贾德耀(1880-1940) 民国将军府宽威将军,陆军上将。安徽合肥人。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入袁世凯幕。历任旅长、混成旅旅长、保定军官学校校长、陆军部军学司司长、陆军部次长、陆军部总长。1926年2月代理国务总理,不久随段祺瑞一起下台。1935年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1940年逝世。  

时功玖(1885-1940) 国民党元老。湖北枝城人。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湖北分会负责人。民国成立后,任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1917年随孙中山参加护法斗争,任广州大元帅府参议。后曾任国民政府湖北省政府委员等。1940年在武昌病逝。  

段承泽(1897-1940)国民党陆军中将。河北定县人。早年从军,历任军职。1926年起,历任旅长兼宁波警备司令、五省联军第一军副军长及代理军长兼第九师师长、陆军第四十七师师长、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1931年冬,辞去军职。实践移民屯田。抗战爆发,出任第七兵站分监、第二十军团总参议、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员、中央训练团办公厅总务处长、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政治部主任等。1939年创办“伤兵教育委员会”;1940年创办“荣誉军人职业协导会,任总干事,被人称为”荣军之父“。同年逝世。 

江天铎(1880~1940)民国政要。广东花县人。早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返国后主要从事行政及法律工作,历任民政部则例局纂修、京师高等警察学堂教习等。1912年后,任国会众议院议员兼徐世昌总统的法律顾问,1917年后先后任农商部次长、水利局总裁、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副委员长、北京民国大学校长、内务部次长等,1927年被免职;后在上海从事律师行业,业余研习书法。1940年曾出任华北学院院长,同年逝世。 

谢葆璋(1865-1940)民国海军少将。福建福州人。女作家冰心之父。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驾驶班首届学生,清末曾任烟台海军练营管带等。民国成立后,历任海军部次长、海道测量局少将局长等职。1940年病逝。 

王廷桢(1876-1940)民国将领、将军府桢威将军。直隶天津人。北洋武备学堂及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清末曾任马队教练官、帮统、标统、陆军第一镇正参谋官、禁卫军步队统带、统领官等。1912年9月,禁卫军统制官,并加陆军中将衔,成为北洋政府首批授衔将领。1913年后,历任天津镇守使、陆军第十六师师长兼任长江巡阅副使、将军府桢威将军、汉军镶黄旗都统,7月直皖战争时,因支持皖系而被迫离职,第十六师也被奉系所并。1925年任十四省讨贼联军运输司令。晚年后乡寓居,1940病逝。 

黄惠龙(1878-1940)国民党陆军中将、孙中山贴身卫士。广东台山人。早年侨居加拿大,1915年响应孙中山号召回国参加讨袁。后任孙中山贴身卫士。后升为卫士队长、总统府总务局局长,多次在危险的环境中护卫孙中山和宋庆龄。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参与中山陵的建设,任中山陵警卫处处长。后出任国民政府参军长,领中将衔。1931年,因不满当局放弃东北,民族系于危急存亡之秋,乃愤而弃职回粤参加讨蒋行列。曾被推举为省港海员工会主任委员,领导海员支持抗日救亡工作,为坚持抗日的东北义勇军和十九路军募集军用物资作了极大贡献。1938年广州沦陷后退居香港,与袍泽挚友探讨救国大计,但壮志未酬,于1940年于客寓病逝。身后萧条,几无以殓,幸赖友好侨胞支持,才能隆重为之殡葬。  

下一页(41-45年)返回目录 

正文一:自1894年兴中会成立至1949年底先后逝世的人物 

(1841-1945) 

朱庆澜(1874-1941) 民国将领。又名朱子桥,浙江绍兴人。早年历任成都陆军协统、镇统,四川副都督,黑龙江代理都督。1916年被段祺瑞政府任命为广东省省长。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1922年去东北任中东铁路护路总司令兼哈尔滨特别区行政长官。“九。一八”事变后,募捐支援东北义勇军。1936年任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委员长。1941年1月13日在西安病逝。  

燕鼎九(1894-1941) 国民党追赠陆军少将。河南新蔡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河南省保安司令部教导队军官队上校区队长、河南省汝南第八军分区上校保安副司令兼第一战区游击挺进军第二十二纵队上校副司令官。1941年1月,率游击第二十二纵队参加豫南战役,在汝南城效抗击日军,因寡不敌众,力战被俘,遭日军杀害。  

杨益谦(1884-1941) 滇军将领。云南剑川人。云南讲武堂毕业。辛亥革命时参加了云南重九起义。后历任滇军营长、团长、旅长、云南靖国联军总司令部参赞、云南省政府军咨处处长、第十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冶兼蒙自关监督、第二殖边督办等职。1941年3月在昆明病逝。  

张雅韵(?-1941) 国民党追赠陆军少将。四川成都人。早年入川军,曾任炮兵营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国民党第三十集团军出川抗日。1940年任陆军第七十二军新编第十五师第四十四团上校团长。1941年3月24日,在上高水口圩与日军作战,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其陆军少将,并修建“雅韵亭”以示纪念。  

蒋志英(1902-1941) 国民党陆军少将。浙江诸暨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一期毕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浙江省保安第二支队司令、第三纵队司令、浙江沿海台州守备司令。1941年4月,日军进攻海门。4月19日,在指挥台州守备队伍与日军作战时,被日军刺穿胸部牺牲。  

谢晋元(1905-1941) 国民党追赠陆军少将。广东蕉岭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参谋主任、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二旅第五二四团中校团副。1937年8、9月间率部参加淞沪抗战。10月,国民党军队撤退时,亲率第一营四百余人(对外称八百)坚守四行车库大楼,孤军奋战四昼夜,多次打退日军进攻。后按蒋介石令撤入租界。蒋下令表彰,晋升为团长。该部进入租界后被缴械软禁于“孤军营”,日伪政权多次对谢威逼利诱,谢不为所动。1941年4月24日晨,遭被日伪收买的四名叛兵袭击,伤重牺牲。  

王 竣(1902-1941) 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陕西蒲城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少将师长。1940年春,率部进驻晋南中条山地区,与日军作战数十次,给日军以重创。1941年5月7日,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王竣率部顽强抵抗。5月9日在激战中负伤牺牲于台寨村阵地上。  

陈文杞(1904-1941) 国民党陆军少将。福建莆田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历任连长、大队、团长、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少将参谋长。1940年春,与师长王竣、副师长梁希贤一起率部到中条山开展抗日游击斗争。1941年5月7日,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5月9日,在台寨村阵地指挥对日军作战,中弹牺牲。  

梁希贤(1898-1941) 国民党陆军少将。陕西同官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第八十军第二十七师少将副师长。1940年春,与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一起率到中条山开展抗日游击斗争。1941年5月7日,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5月9日,在师长王竣、参谋长阵文杞壮烈殉国后,率余部继续坚持台寨村阵地,直到官兵伤亡殆尽,才自杀黄河,慷慨殉国。  

唐淮源(1884-1941) 国民党追赠陆军上将。云南江川人。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在滇兵任职,历任护国军支队长、滇兵团长等职。1928年后,任国民党中央军校南昌分校教育长、陆军第十二师师长、第三军副军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部在冀西及娘子关一带与日寇作战,后转入中条山地区,坚持游击斗争。1939年升任第三军军长。1941年5月12日,在中条山战役中被日军包围于县山一带,战至最后,举枪自戕,以身殉国。  

寸性奇(1895-1941) 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云南腾冲人。云南讲武堂毕业。1910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云南起义,后在滇军中任职。1922年被顾品珍派往广州作为云南方面的代表面见孙中山,后参加讨伐阵炯明的战斗,迎接孙中山回广州,被任命为宪兵司令兼大本营少将参军。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军参谋处处长,后升任第三军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调任第三军第三十四旅旅长、第十二师师长等。1941年5月,与十余万日军激战于中条山,不幸中弹受伤。5月13日晚,自知伤势严重,不肯被俘受辱,用手中短剑自戕于县山以北的毛家沟,以身殉国。  

王法勤(1869-1941) 国民党政要。河北高阳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了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任国会参议院议员,后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1924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等。1941年5月28日在成都病逝。  

刘克信(1893-1941) 国民党陆军少将。河北石家庄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国民党第二战区兵站第七分监部分监长,江北兵站统监部第一办事处参谋长、中央军校每七分校高级教官、国民党河北民军总指挥部少将总参议兼参谋长。1941年5月在中条山战役中率部与日军激战,在晋西南野猪岭壮烈殉国。  

陆宗舆(1876-1941) 国民政要,汉奸。浙江海宁人。早年留学日本。清末曾任巡警部主事、奉天洋务局总办、资政院议员、印铸局局长、交通银行协理等职。民国成立后,历任总统府财政顾问、参议院议员、驻日本公使、交通银行股东会长、中华汇业银行总裁、币制局总裁等职。因出卖国家主权,引发“五四”运动并被免职。1940年任南京汪伪政府行政院顾问。1941年6月1日病逝于北平。 

卢金山(1878-1941)民国将领、将军府悫威将军。河北静海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12年后,历任拱卫军参谋长、湖北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陆军第十八师师长、长江上游总司令、湖北督军(辞不就)等。1927年,因吴佩孚兵败去职,寓居天津。日军占领天津后,拒不任伪职。1941年6月29日在天津病逝。 

张人杰( ?- 1941)国民党陆军中将。河南郑州人。早年入冯玉祥部当兵。历任团长、旅长、师长等;1933年后,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一军军长、新编第七军军长、军事委员会高参。1941年6月,返故里探亲,被人暗杀。  

陈忠柱(1906-1941) 国民党陆军少将。江苏建湖人。黄埔军校第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