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政人物寻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军政人物寻踪-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忠柱(1906-1941) 国民党陆军少将。江苏建湖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历任团长、旅长、鲁苏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少将司令官。1941年6月底,在武家泽地区与日伪军作战。7月1日,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陆费逵(1886-1941) 出版家。浙江桐乡人,生于陕西汉中。1905年参加日知会,后任报纸主编。1912年1月在上海创立中华书局,历任上海书业同业工会主席,中华工业联合总会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职。“九。一八”事变后,发表文章,主张一致对外,长期抵抗。1941年7月9日在九龙病逝。  

金崇印(1890-1941) 国民党陆军少将。河北通县人。早年投身军旅,曾任北洋陆军连长等职。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后历任国民党军团副、参谋处处长、陆军第十七军少将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对日作战。1941年5月在中条山战役中被日军俘虏,宁死不屈,7月16日在山西绛县横水镇被日军杀害。  

张 冲(1904-1941) 国民党政要。浙江乐清人。早年就读于哈尔滨政法大学。加入中国国民党。历任国民党哈尔滨市党部委员兼青年部部长、天津市党部委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总干事、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电影事业处处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41年8月11日在重庆病逝。 

欧阳格(1895-1941)国民党海军将领。江西宜黄人。烟台海军学校毕业。1921年任广东海军“豫章”舰舰长、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护卫孙中山有功,升为舰队司令。后历任广东国民政府海军局代局长、电雷学校教育长、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等。抗战爆发时任江阴江防司令;1938年因马当失守而被扣押;1941年8月被枪决。 

石作衡(1905-1941) 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山西浑源人。毕业于山西陆军学兵团军事专门学校及北方学校。后在晋军任连长、营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日战争,历任旅参谋长、旅长、第七十师少将师长等职。1941年9月6日,在山西绛县丁家洼与日军激战时,不幸中炮弹,壮烈殉国。  

赖传湘(1904-1941) 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江西南康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第三师少将步兵指挥官、第一九零师少将副师长。1941年9月率部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在竹山埔、梁家段地区狙击南下日军。9月24日在激战时中弹牺牲。  

朱实夫(1910-1941) 国民党陆军少将。内蒙古士特旗人,蒙古族。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又冯玉祥派赴苏联留学。1934年回到内蒙,在德安保安队任职。后德王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朱从德王保安队中拉出千余人投奔国民党政府,后任绥远保安总队少将副总队长兼第二大队大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后所部改编为新骗第三师,朱任该师副师长。1941年9月25日在陇东病逝。  

刘世焱(?-1941) 国民党追赠陆军少将。广东始兴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连长、营长、团副、兵站站长、参谋主任、暂编第八师团长等职。1941年9月,率部参加了长沙第二次会战,战斗中左臂中弹,仍裹创指挥,最后中弹牺牲。  

李汉卿(1895-1941) 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山东汉县人(今属河南)人。早年投身军旅。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副旅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了“八一三” 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1940年第五十七师少将步兵指挥官。1941年秋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9月底,在与日军激战时中弹殉国。  

武士敏(1892-1941) 国民党陆军中将。河北怀安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4年参加国民军。1926赴苏联考察军事。1927年回国。任西北军第一旅旅长。1936年参与西安事变,后升任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部开赴晋冀抗日前线。1939年升任第九十八军军长,驻防中条山一带,与八路军关系密切。1941年5月在中条山战役中率部英勇抗战,9月29日在激战中不幸中弹殉国。后中共晋冀豫边区政府将其牺牲之地沁水县改称士敏县。 

梁如浩(1863-1941) 清末及民国政要。广东中山人。1874年被派赴美国留学。回国后,历任袁世凯幕僚、关内外铁路总办、上海道台、外务部右丞,邮传部侍郎等职。辛亥革命后,出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1921年任出席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高等顾问。1922年任接受威海卫委员会委员长。后退出政界,担任“华洋义赈会”会长等。1941年10月在天津病逝。 

白宝山(1877-1941)民国将领、陆军中将。河北宁河人。行伍出身。张勋部属。1917年后,历任海州镇守使兼江苏第五混成旅旅长、江苏陆军第一师师长、海疆防御总司令、五省联军第八师师长等。北洋军阀失败后隐居。1941年11月3日逝世。  

方振武(1885-1941) 国民党陆军上将。安徽寿县人。早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历任国民党军师长、军长、第三方面军总指挥、第四军团总指挥,济南卫戌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职。因反蒋被扣去职。1933年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北路军总司令,在察东率部抗日工作,后因遭蒋介石胁迫出走香港。1941年日军进占香港时,离港途中于12月在中山县境内遇害身亡。 

萧淑宇(?-1941) 国民党军少将,汉奸。江西永新人。早年留学法国。后加入汪精卫的改组派。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国民党江西省保安司令部政训处少将处长。后投靠汪伪政权。1941年冬,在赴南昌任汪伪江西省省长的途中,被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派人枪杀。 

蒋雁行(1875-1941) 民国陆军上将。河北河间人。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未曾任北洋将弁学堂、速成学堂提调,江北督练公所总参议。国民成立后,历任江北都督、江准检察使、江北护军使、绥远特别区都统、参谋次长、署理陆军总长、14省联军总参谋长等职。1941年逝世。  

刘守中(1882-1941) 民国将领。陕西富平人。1909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在陕西参与军幕。1920年靖国军总指挥。1924年10月与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1926年脱离政界隐居。“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往来于南京、武汉、重庆之间,主张抗战。1941年逝世。  

金树仁(1883-1941) 民国政要。甘肃河州人。清未贡生。1911年到新疆,历任县知事、新疆民政厅厅长等职。1928年7月7日,新疆发生推翻杨增新统治的政变,金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新疆省政府主席兼边防督办。1933年4月12日,盛世才等发动政变,后被迫通电下野。后假道苏联返回南京。1935年5月被国民政府以其曾与苏联等罪名,叛处三年又六个月徒刑。同年10月,获特赦。后移居天津、澜州。1941年病逝。  

刘 彦(1880-1941) 国民党政要、教育家。湖南醴陵人。清末秀才。曾留学日本。民国成立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参议员、国会众议院议员、后参加“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任广州护法军政府政务厅厅长。1921年后,历任太平洋会议中国代表团咨议,《外交评论》主编,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北京法政大学校长,北大、清华等大学教授,民国学院政治系主任,民国大学代理校长等职。1941年病逝。  

谢刚哲(1885-1941) 国民党陆军中将。四川华阳人。早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海军部军机处处长、国民党第三舰队司令、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等职。1939年退职。1941年在兰州病逝。 

欧阳庚 (1858~1941)清末民初我国驻外外交官员。广东香山(中山)人。1872年,应清廷招考第一批赴美留学,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884年,应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欧阳锦棠的函召赴美任见习领事。1885年晋升为驻美国总领事。从此历任驻温哥华、驻巴拿马总领事,并获清廷赏花翎、布政使衔、江苏尽先补用道。民国初年调任驻爪哇总领事、驻英使馆一等秘书、驻智利代办等职,曾获二、三等嘉禾章、三等保光嘉禾章等。一生中,任驻外总领事达20多年。与孙中山早年相识。1897年孙中山在伦敦蒙难后,帮助孙中山在檀香山登岸。1941年逝世。 

刘志陆(1890-1941)民国将领。广东人。早年入桂军陆荣廷部,任团长、中路司令等。粤桂战争桂军失败后投陈炯明,任第二军军长。1925年陈失败后到北方投吴佩孚,后转投张宗昌,任直鲁联军第十三军军长。1928年张失败后,转投国民党,曾任国民政府广东专员。1939年后退出军界,到上海从事实业。1941年逝世。 

张锡元(1870-1941)民国将领、将军府锡威将军。直隶密云人。历任河南第二十九混成旅旅长、河南陆军第一师师长、京畿陆军步兵第二旅旅长等。1916年袁世凯死后,投靠皖系,任陆军第四混成旅旅长等。1920年皖系失败后投靠直系。1922年5月任察哈尔都统。1924年10月直系失败后,去职闲居。1941年在天津英租界逝世。 

钟荣光 (1866~1942) 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广东香山(中山)人。16岁举秀才,28岁中举人。不满清廷统治,结交孙中山、陆皓东等人,共谋革命,于1895年开始参加孙中山发动的广州起义,负责筹饷工作。次年加入兴中会,旋即与人开办《博闻报》、《可报》以鼓吹革命,抨击时政,提倡剪发易服,释放奴婢,破除迷信,学习外国语言文字等,期望改革个人,改革家庭,改良风俗,乃至改革社会国家。中华民国成立后,任广东省教育司长。二次革命失败后出走美洲,旋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教育行政。1917年受聘为岭南学校副监督,于是埋头经营教育事业。首先设立农学院,以后次第开办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及神学学院等。1923年,钟复奔南北美洲筹集资金,开辟农场。1926年4月,岭南大学收归中国人自办,钟被推为校长,为该校第一任华人校长。1929年创办岭南工学院。同年被上海圣约翰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35年创建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1938年退休。1942年1月7日病逝于香港。  

韩国钧(1857-1942) 民国政要。江苏泰州人。早年历任知县,直隶省矿物局总办,江苏交涉局会办,河南新军参谋处会办,奉天交涉局、开埠局局长,葫卢岛商埠督办等职。民国成立后,历任江苏民政厅厅长、安徽民政厅厅长、安徽巡按使、运河工程局会办、江苏省省长、江苏水利会会长等职。晚年居乡里。抗日战争时期主张救国,与新四军友善。1942年1月被日军捕杀。 

黄 骚(1887-1942)国民党政要、陆军少将。广东香山(中山)人。幼年赴美国檀香山。后入纽约圣劳伦斯大学及哈佛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05年在美国加入同盟会。1919年回到广东,被孙中山任为总统府技正。后出任大本营财政部顾问、广东省财政厅顾问、广东造币厂厂长、广东兵工厂少将厂长等。抗战爆发后,一度出游国外,撰文揭露汪精卫祸国阴谋。欧战爆发后回国,自香港返内地。1942年1月在柳州病逝。 

林卓夫 (1887~1942年) 国民党抗日烈士。广东香山(中山)人。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29年夏,接长中山县立中学。1937年任广东省教育厅督学。1939年,任国民党中山县党部书记长。1940年回县后兼任中山县长。后改任国民党澳门支部主任委员。当时澳门虽是中立地区,未被日军占领,但日伪横行无忌。林为日伪所仇恨,被列为第二名暗杀对象。亲友极力劝其离澳暂避,但林坚决不走,立下遗嘱,准备牺牲,终于在1942年2月1日晚回家时,于柯高马路离寓所十多丈处被人连开五枪,不治身亡。国民党中央党部传令表彰,并列为烈士。1947年5月移柩葬于石岐迎阳石后山,并立有碑文。 

鲍 刚(1904-1942)国民党陆军中将。安徽寿县人。历任国民联军第一路军第二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一军军长、第四十五师师长、独立第四十六旅旅长等。抗战时期,任第一00师师长、第十三军副军长、第三十一集团军兵站分监、豫南游击总指挥等。1942年3月23日,由前线返回时中弹身亡。  

赖心辉(1884-1942) 民国将军府正威将军,国民党陆军上将。四川三台人。云南讲武堂毕业。历任川军护国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