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一卷 风云紧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一卷 风云紧急-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丘吉尔根据他作为英国首相兼国防大臣的亲身经历写成的。全书约合中文三百六十万字,共分六大部分,于1948…1954年间陆续出版。作为盟军三巨头之一,丘吉尔得以站在最高点上俯瞰二十余年的全球局势,分析展现战争的起因和各国之间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战争进程的各个阶段,牵涉到各国、各民族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众多方面。由于他的特殊地位,所掌握的材料广泛、全面而具有权威性。书中大量引用了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通电以及他个人保存的档案材料,这些都是一般人难以接触到的。以下拟按原书叙述的时间顺序,简略分析二战期间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丘吉尔本人的思想言行,以供读者诸君研读全书时参考。

对于丘吉尔,西方绝大多数评论家都毫无保留地给予高度褒赞。1950年,《时代周刊》把他选为〃本世纪的伟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称他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人物〃。对此,我们无意于随声附和。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丘吉尔这样的杰出人物也概莫能外。我们不可能全面地肯定他,我们只能肯定他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卓异功绩,关于这一方面,前文中已经充分表述过了。
但是,丘吉尔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反共。关于这一方面,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分析、鉴别。丘吉尔对于自己反共的政治立场从来直言不讳。1941年6月22日,他在声援苏联的那次著名的广播演说中是这样说的:〃在过去的二十五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1942年,他在莫斯科会见斯大林时,斯大林提起当年英国对苏联武装干涉的事来,他为了对丘吉尔表示友好起见,说:这不是丘吉尔的责任,而是劳合·乔治的责任。丘吉尔却坦率地说:〃我是干涉得最为活跃的人物,我不希望你有不同的想法。〃
在撰写本书时,丘吉尔尽管在主观上力图做到客观、公正(如:他对卡廷屠杀事件的描述。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他并没有断定,甚至也没有暗示这桩罪行是哪一方干的),但是,事实上他还是未能做到。他的鲜明的立场、深刻的偏见处处流露出来。在书中,他不但攻击斯大林,把他和希特勒划等号,而且进一步攻击〃两者的政府制度也颇类似〃。这不仅十分谬误,而且违反了起码的常识。共产主义与纳粹主义不但有本质区别,并且是水火不容的:共产主义主张民族平等,提倡国际主义,而纳粹主义则是一种以仇恨犹太民族为特征的丧心病狂的民族沙文主义。纵观全书,我们可发现约有二三十处的意义明确的〃反共言论〃,那些充满仇视、敌意等感情色彩的文字如:匪徒、暴君、魔鬼、阴谋、刽子手……等等,在本书中显得十分刺目和不谐调。应当承认,斯大林的某些作为,如先后与纳粹德国及日本法西斯订约是值得争议的,尤其是在雅尔塔会议上伙同罗斯福订立损害中国盟友主权的协定更应该受到谴责,然而决不能以此为由对伟大的共产主义进行诬蔑和攻击。对于上述几方面的错误,相信读者必定会作出应有的评判。
丘吉尔在本书中还有许多错误观点。如:〃李顿调查报告〃明明是英国向日本妥协的产物,实质上是偏袒日本侵略者的,而丘吉尔却把它说成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文件〃。
丘吉尔年轻时曾是英帝国殖民战争的积极参加者,他对东方被压迫民族是轻视的,即使中国已成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位平等的同盟者,在丘吉尔的眼中仍是不能和英、美、苏平起平坐的〃二等公民〃。本书中他以英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大肆渲染英国〃单独作战〃如何光荣,对此,我们并不想反对,但是,若是说到〃单独作战〃的话,中国人民的神圣抗战至少比英国要早开始两年零两个月(且不说1931年〃九·一八〃以后的抗战,从〃七·七事变〃开始算起也有八年有零)!无论是中国国民党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都有令世人肃然起敬的光荣业绩:台儿庄、昆仑关、百团大战、平型关……都可谓惊天地而泣鬼神;左权、杨靖宇、赵一曼……张自忠、王铭章、谢晋元等无数志士仁人都是我们巍巍中华的民族英雄。但是,丘吉尔在本书中对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未作应有的评价。对于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的中国英雄儿女,他只是这样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5月10日,四个中国师在昆弄及其上方越过萨尔温江,从而困扰了日军的侧翼。〃这种极不公正的偏见是不难理解的,这是他早年殖民主义心态的潜在表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们有可能对历史问题进行真正科学的研究。对于一些复杂的现象如:1939年8月23日签订的〃苏德条约〃以及1941年4月13日签订的〃苏日条约〃应如何正确评价的问题,我们认为:只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掌握材料,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我们是能够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接近客观真实的。对于诸如〃卡廷〃事件等以前研究工作中的〃禁区〃,我们应该根据苏联官方公布的新材料来修正以前在认识上的局限。在这类问题上,我们似乎不必采用〃凡是老丘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老丘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的办法。
总之,本书尽管提供了丰富独到的史实和思想材料,尽管拥有非常重大的军事、史学和文学价值,但它并不是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完整的、科学的历史,而是作者以其独特的身分、立场和观察角度写出的一部有很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的回忆录。为遵循版权法的有关规定和给读者以〃完整的本来面目〃的原则,我们对原文未加删削和改动。我们深信广大读者能够以正确的目光阅读这部巨著,并且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只有这样,才可望得到更多的收获。
一九九四年十月三十日初稿
(丘吉尔诞辰120周年)
一九九五年八月十五日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修订







志谢 

在写作本书中,我在军事方面得到亨利·波纳尔爵士中将很大的帮助;在海军问题上得到艾伦准将的帮助;在欧洲和一般问题上得到牛津大学沃德姆学院迪金上校的帮助,他在我写作《马尔巴罗的生平和时代》一书中也给了我帮助。爱德华·马什爵士在措辞用字方面帮了我很大的忙。对于审阅过原稿并提出意见的许多其他人士,我也表示谢意。
伊斯梅勋爵也曾给我很珍贵的帮助,他以及我的其他一些朋友还将在以后继续给我帮助。
承蒙英王陛下政府准予复制某些官方文件的本文,此类文件的王家版权法定属于英王陛下政府文书局局长所有,特此致谢。







序言一 

我曾在《世界危机》、《东战线》和《战后》三书中记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事情;我必须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各卷乃为承前之作。如果本书全部完成,与以上各书合起来,将成为又一次〃三十年战争〃的记载。
同前面各书一样,我尽力之所及,仿效了迪福的《一个骑士的回忆录》的撰述方法,在那本书中,作者以一个人的个人经历为线索,记述和议论重大的军事和政治事件。我也许是唯一的身居政府高位并经历了有历史记载以来两次最大劫难的人。不过在第一次大战中,我虽担任负责的、但毕竟还是次要的职位,而在第二次对德战争中,有五年多我是英王陛下政府的首脑。因此这本书是我以不同的立场和非以前各书所能有的更大的权威来写的。
我的全部公务工作几乎都是我口授秘书办理的。在我任首相的时期内,我发布的备忘录、训令、私人电报和节略,总数几达一百万字。那时每天都得处理许多重要的事情,而所根据的又是当时所能得到的资料,因此,当时逐日逐日写出来的这些文件自然难免有许多缺点。但综合在一起,这就是由一个在不列颠帝国和联邦的战争和政策上负主要责任的人在当时所看到的那些重大事件的真实记载。我不知道现在是否有、或过去曾有过这种关于战争和政府工作的逐日记录。我并不把它称为历史,因为编写历史是属于后代人的事,但我有信心地宣称,它是对历史的一个贡献,将对后世有所裨益。
这三十年来的行动和主张,包含和表现了我的毕生努力,我愿人们据此而对我作出评断。我恪守我的一个原则:对于在战争或政策上的任何措施,除非事前我曾公开或正式发表过意见,或提出过警告,我决不作事后的批评。实际上,我在事后的回顾中,已将当时争论中的许多严峻之词改得温和些了。我记述了那么多我所爱戴和尊敬的人同我的分歧,使我十分难过,但是,如果不把过去的教训提出于未来之前,那就不对了。本书记下了那些诚实而善良的人的行为,但愿不至于有人因此而轻视他们,却不去扪心自问,不检讨自己履行公职的情形,不吸取过去的教训作为他自己的未来行为的借镜。
不要认为我希望人人都同意我所说的一切,更不要认为我只写些迎合公众的东西。我是依照我所持的见解提出论证的。我已竭尽所能极其谨慎地核实材料,但是由于缴获敌方文件而有所披露,或有其他新的发现,不断有许多史实公布于世,这就有可能对我所下的结论提供新的东西。在全部情况尚未明了之前,应以当时的确实可靠的记录和用文字写下的意见作为根据。这样做之所以是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告诉我,他正向公众征求意见,对这次战争应该起个什么名称。我立即说:〃不需要的战争。〃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上次大战给世界以重大的破坏,留剩下来的东西,在这次大战中又给毁光了。现在,在亿万人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和牺牲并取得了正义事业的胜利之后,我们仍然没有得到和平或安全,现在我们又处在比我们曾终于克服了的那些危险更为严重的危险之中,这可以说是人类悲剧中的高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殷切地希望,新的一代能够纠正以前的一些错误,从而根据人类的需要和光荣,控制住正在展开的可怕的未来景象。
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于肯特郡,韦斯特汉,恰特韦尔庄园
1948年3月







序言二 

为新版写几句 
趁这次重印的机会,我有可能改正一些细节上的错误。我感谢那些曾注意到这些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的人。同时我必须表示,我十分珍视本书所受到的普遍欢迎。许多人曾给我写信谈及本书,我谨对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这次出新版,使出版社得以用较大的字体重新排版,希望这一变动会使所有的读者感到满意。
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于恰特韦尔庄园
1949年6月14日







第一卷序 风云紧急 

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
(1919…1939年)
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个名称,丘吉尔应声便说:〃·不·需·要·的·战·争!〃(TheUnnecessaryWar)他认为〃战争主要是人们行事失策的记录〃,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当,致使德、意、日侵略势力迅速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不需要打的。
丘吉尔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做的第一件蠢事就是在凡尔赛和约中规定要德国缴付巨额赔款。现代战争费用之巨是任何战败国都付不起的,因此赔偿是做不到的。事实正是如此,战胜国虽然没收了十亿镑的德国资产,却又给了德国十亿五千万镑以上的贷款,使德国经济迅速复兴。英、法的政客们为了赢得选票,不敢向人民说清楚事实真相,仍使劲宣传要〃压榨德国〃,逼德国交出〃最后一分钱〃,以示自己有多么爱国。这种做法只会煽起德国民众的民族仇恨,英、美的贷款再多,他们也毫不感激。德国人把实行西方式议会民主的魏玛共和国看作是敌人强加给他们的。这种刻毒的民族主义仇恨集中体现在希特勒的身上,形成他那丧心病狂的反犹太主义和日耳曼民族优越论,他决心要把德国人民引向一场复仇战争。
丘吉尔认为,要掠夺一个战败国,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
〃把所需要的、可以搬动的东西运走,和驱使战败国一部分人担任永久的或暂时的劳役。〃他说斯大林在〃二战〃结束时就是这么干的。
丘吉尔认为,战胜国做的第二件蠢事就是彻底拆散了奥匈帝国,东南欧迅速分裂为许多小国,结果使德国相对地扩大了。战后英、美两国还很热心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