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争论-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 )他们的子弹已经打完。    (3 )枪枝已经塞满油泥。
(4 )很多没有受伤的人同伤员一起离开了战场。
(5 )其余的人会觉得他们已经尽了这一天的义务,他们一旦脱离了危险的境地,就不想再回去了。
(6 )原有的勇气已经削弱,作战的欲望已经得到满足。
(7 )原来的组织和队形一部分已经遭到破坏。
124 .上述(5 )(6 )两项结果出现得多少,视战斗是否顺利而定。一支夺占了一个地区,或者胜利地扼守住自己所守卫的地区的部队比起一支被击退的部队来,可以较早地重新使用。
125 .(1 )第123 条中有两个结果需要加以考察。
第一个结果是节约兵力,这个结果是在火力战中使用的兵力比敌人少而产生的。因为,火力战通过对兵力的破坏不仅使敌人的一部分人员失去了战斗力,而且也使所有参加战斗的人员的力量遭到削弱,这样,在火力战中使用兵力少的一方,当然受到的削弱也比较少。
如果五百人能够在战斗中与一千人相抗衡,那么在双方损失假定都是二百人的情况下,一方就有三百名疲惫的士兵,而另一方却有八百名,其中三百名已经筋疲力尽,而其余五百人还是生力军。
(2 )第二个结果是,敌人被削弱,即敌军遭到破坏的兵力远远超过敌军伤亡和被俘的数量。敌军伤亡和被俘的数量也许只达整个兵力的六分之一,剩下的还有六分之五。但是,在这六分之五中,实际上只有完全没有受损害的预备队和那些虽然参加了战斗、但损失很小的部队可以看作是可以使用的部队,其余的(约六分之四)只能看作是废物。
126 .这样减少有效的兵力是破坏行动的首要目的,因为决战只能以较少的兵力来进行。
127 .然而,在决战中构成障碍的并不是部队的绝对数量(虽然部队的绝对数量也不是不起作用的;五十人对五十人可以立刻进行决战,而五万人对五万人就不可能),而是相对数量。如果整体的六分之五的兵力已经在破坏行动中互相较量过了,那么,即使双方的兵力仍然完全保持着均势,双方的统帅还是更接近于定下最后的决心了,这时,只要一个较小的推动力量就可以引起决战。事实就是这样,至于其余的六分之一兵力,可能是一个拥有三万人的军团里的五千人,也可能是一个拥有十五万人的军团里的二万五千人。
128 .但是,双方在破坏行动中的主要目的是为决战行动造成优势。
129 .这种优势可以通过消灭敌人的军队来达到,也可以通过第4 条中所列举的其他条件来达到。
130 .因此,在破坏行动中,在情况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是一种很自然的作法。
131 .现在,较大部队的战斗总是分成几个具有或多或少的独立性的部分战斗(第23条),因此,如果我们想利用在破坏行动中所得到的利益,那么这些部分战斗就必须常常包括一个破坏行动和一个决战行动。
132 .这样巧妙而有效地运用白刃战,主要可以获得挫伤敌人的勇气、破坏敌人的队形和夺占敌人的地区等利益。
133 .这样作甚至可以使敌人的物质力量受到的破坏大大增加,因为只有通过白刃战才能俘虏敌人。
因此,如果我方的炮火已经使敌人的一个步兵营受到沉重的打击,如果我们用刺刀冲锋已把这个营从它的有利阵地上驱逐出去,并且派两三个骑兵连去追击逃跑的敌人,那么,人们就会懂得,这个部分战斗的胜利是怎样为整体战斗的胜利赢得了各种重大的利益。当然,这要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获胜的部队不致因此而陷入困境,因为,如果我们的步兵营和骑兵连这时落入优势敌军的手中,那么这种部分战斗的决战就是不合时宜的。
134 .利用这种部分战斗的胜利是由属下指挥官决定的,因此,如果一个军团所属的师长、旅长、团长、营长、炮兵连长等等都是有经验的军官,那么,他们就能利用这种胜利为军团造成巨大优势。
135 .这样,双方统帅都力求在破坏行动中就赢得对进行决战有利的条件,或者至少借此为决战作好准备。
136 .在这里,所有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始终是缴获火炮和占领地区。
137 .如果敌人正在防守一个坚固的阵地,那么占领地区的重要性就增加了。
138 .这样,双方的破坏行动,特别是进攻者的破坏行动就已经是在小心翼翼地向着目标前进了。
139 .由于在火力战中军队数量不起决定性作用(第89条),所以,人们自然就力求用尽量少的兵力进行火力战。
140 .由于火力战在破坏行动中占主要地位,所以,人们又力求在破坏行动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兵力。
141 .由于在白刃战中军队的数量非常重要,所以,在破坏行动中,各个部分战斗的决战常常必须使用优势的兵力。
142 .但是,一般说来,节约兵力这一原则在这里也应该起主要作用,因此,通常只有那些不使用很大优势的兵力就自然能进行的决战才是合适的。
143 .不合时宜地追求决战的后果是:(1 )如果按照节约兵力的原则进行决战,就会陷入优势敌军的包围。
(2 )或者,如果使用了足够的兵力,就会过早地消耗自己的兵力。
144 .进行决战是否适时,在整个破坏行动中常常会反复出现这个问题,甚至破坏行动临近结束而要进行主力决战时,也会出现这个问题。
145 .破坏行动有在个别地点转为决战行动的自然倾向,因为破坏行动过程中所得到的利益只有通过已成必要的决战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146 .破坏行动中使用的手段越有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优势越大,整体的这种倾向就越大。
147 .但是,如果在破坏行动中取得的成果很小或者仅是消极的,或者敌人占有优势,那么,个别地点出现这种倾向将极为少见和非常微弱,就整体来说,这种倾向就根本不存在了。
148 .对于部分和整体来说,这种自然的倾向都可能导致不适时的决战,但是,它决不因此就是坏事,它是破坏行动完全必需的特性,因为没有这种倾向很多事情就办不到。
149 .各个部分的指挥官和整体的统帅必须判断现有的时机对进行决战是否有利,也就是说判断这个时机会不会引起敌人的还击,因而导致消极的结果。
150 .就决战的准备来说,或者更确切地说,就一次战斗本身的准备来说,战斗指挥的任务就是部署一个火力战,从广义来说,就是部署一次破坏行动,使破坏行动持续一个相应长的时间,也就是说,当人们认为破坏行动已经充分发挥了作用时才进行决战。
151 .但是,这种判断不是根据钟表,也就是说不是从单纯的时间关系中得出来的,而是从已经发生的情况中,从已经获得的优势的标志中得出来的。
152 .如果破坏行动已经取得好的成果,从而自然地转入决战,那么对于指挥官来说,更重要的就是要判断在何时何地让破坏行动转入决战。
153 .如果在破坏行动中转入决战的倾向很弱,那么,这就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一个相当可靠的标志。
154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官和统帅大多不会发起决战,而是接受决战。
155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要发起决战,那么,进行这一决战一定是为了执行严格的命令,指挥官在发布命令的同时必须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一切手段来鼓舞土气,影响部下。
               决战行动
156 .决战是能促使双方中的一方统帅定下退却决心的行动。
157 .我们在第4 条中已经列举了退却的原因。这些原因可以是逐渐形成的,小的不利在破坏行动中一个个地积累起来,因而统帅没有经过真正重大的事件也会定下退却的决心。在这种场合,专门的决战行动就不会发生了。
158 .但是,即使一切都一直保持着均势,一个个别的、十分不利的事件也能突然引起退却的决心。
159 .在这种场合,应该把引起这一事件的敌人的行动看作是已进行过的决战。
160 .最常见的情况是决战在破坏行动的过程中逐渐成熟,以致战败者退却的决心往往是在一个特殊事件的推动下最后才定下来的。因此,在这种场合,决战也应该看作是已经进行过了。
161 .既然决战已经进行过了,那么它必然是一种积极的行动。
(1 )它可能是一次进攻。
(2 )但是,也可能只是一直隐蔽配置的新的预备队的推进。
162 .对小部队来说,一次攻击中的白刃战往往就足以形成决战。
163 .对较大的部队来说,虽然用单纯的白刃战进行攻击也可以形成决战,但是,只用白刃战进行一次攻击是很难形成决战的。
164 .如果部队更大,那么,除此以外还要进行火力战,例如大的骑兵部队进行攻击时,要有骑炮兵参加。
165 .对各兵种组成的大部队来说,决战决不会只是一次白刃战,而必须重新进行一次火力战。
166 .这样,这个火力战就具有攻击的特点;它是由比较密集的火力进行的,因而可以发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非常集中的效果,也就是为真正的攻击进行短时间的准备。
167 .如果决战不是由一次白刃战组成的,而是由一系列同时进行和逐次进行的白刃战和火力战组成的,那么,象我在第115 条及其以后各条中已经一般地说明的那样,决战就成为整体战斗中的一个特殊行动。
168 .在这个特殊行动中,白刃战居于主导地位。
169 .这时,虽然在个别地点也可能出现防御,但是,由于白刃战居于主导地位,进攻就随之居于主导地位。
170 .在会战临近结束时,对退却路线的考虑越来越重要,因此,威胁对方的退却路线就成为决定胜负的一个重要手段了。
171 .因此,只要情况许可,在制定会战计划时从一开始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172 .会战或战斗的进展越是符合计划的这种精神,威胁敌人的退却路线这一手段也就越能发挥作用。
173 .另一个导致胜利的重大手段就是破坏敌人的队形。军队进入战斗时经过巧妙安排的队形在双方的长时间破坏行动中会遭到很大的破坏。如果队形被破坏和削弱到一定程度,那么一方以集中的兵力迅速冲入另一方的阵地就能使他产生极大的混乱,使他不可能取得胜利,而只能竭尽全力保全各个部分和恢复整体的必要联系o174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如果说在准备行动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兵力是主要的,那么,在决战行动中最大限度使用兵力去战胜敌人就必须是主要的。
175 .正如在准备行动中忍耐、顽强和冷静是主要的一样,在决战行动中,大胆和热情就应该是主要的。
176 .双方统帅中通常只有一方的统帅发动决战,另一方的统帅则是应战。
177 .如果一切还处于均势,那么发动决战的一方可能是:(1 )进攻者,(2)防御者。
178 .由于进攻者抱有积极的目的,所以他发动决战是最自然的,而且这种情况也确实是最常见的。
179 .如果均势已经遭到显著破坏,那么发动决战的可能是:(1 )处于有利地位的统帅;(2 )处于不利地位的统帅。
180 .显然前一种情况是比较自然的,如果这个统帅同时是进攻者,那么这就更为自然。因此,不是由这样的统帅发动决战的情况是很少的。
181 .但是,如果防御者处于有利地位,那么由他发动决战也是自然的,所以后来逐渐形成的兵力对比比原来的进攻和防御的意图更有决定性的意义。
182 .一个虽已明显地处于不利地位,但仍然发动决战的进攻者,是把决战看作实现他原来的意图的最后尝试。如果处于有利地位的防御者使他有时间这样做,那么,进行这种最后尝试当然是符合进攻者的积极意图的性质的。
183 .(1 )一个明显地处于不利地位的防御者仍然发动决战5 这是完全违背事物的性质的,而且应该看作是绝望的挣扎。
(2 )决战行动的成果是根据上述情况而定的,因此,通常只有根据自然的情况发动了决战的一方才能取得决战的胜利成果。
184 .在一切还处于均势的场合,通常都是发动决战的一方能够取得胜利,因为积极因素在会战已经临近决定胜负的时刻,即双方兵力都已消耗殆尽的时候,比在会战开始时具有大得多的作用。
185 .接受决战的统帅,可能因此立即决定退却,避免继续战斗,但也可能继续战斗。
186 .如果他继续战斗,那么这个战斗只能是:(1 )作为退却的开始,他想以此赢得进行准备的时间。
(2 )作为一次真正的战斗,他还希望在这一战斗中取得胜利。
187 .如果接受决战的统帅所处的形势非常有利,他就可以继续防御。
18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