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斃了那隻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別斃了那隻狗-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Targeting。–。p。79)。

目标法是许多海洋哺乳动物训练师的最爱,几乎每个海洋世界都可以看到目标物的使用,训练师伸出拳头让海狮来碰,然后借着移动拳头让海狮跟随移动到表演台的不同位置;海豚学会从水中垂直跳起来去碰一颗吊在高处的球,有时两三名训练师会在池边各自站定,每个人拿着球或伸出棒状软垫标的物,让虎鲸进行目标碰触,于是连续从一处游到另一处。

对于刚开始学习增强训练的人而言,教导动物以鼻头碰触棒子末端是绝佳的入门练习,这个行为不但看得到也感觉得到,动物很容易即可获得增强,而且很容易让人明白如何一点一点地提高增强要求标准:棒子离鼻头两吋,离四吋,在左边,在右边,在上面,在下面,再往前,直到这只动物(或鸟儿,或鱼儿)能跟随这根标的棒移动。有家荷兰训犬学校的老板告诉我,某天早上她以响片训练家猫去碰咖啡匙,然后便能够让牠跟着绕了餐桌一圈,这个经验让她非常信服,马上把整个训犬学校的方汰改为响片训练。

动物园利用目标法(加上响片和食物)让老虎和北极熊移动到另一个栏舍,使懒猴和狐猴等小型动物停着不动让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或检查,也利用目标法来分散动物。圣地亚哥动物园行为馆馆长盖瑞·普莱斯特(Gary Priest)拍了一段录像带,三只长颈鹿在学会碰触三个不同的目标物后,训练者于是能够塑形牠们安静进入围栏并容许人员进行修蹄的动作。

狗儿饲主更是活用目标棒,你可以使用目标棒教会一只横冲直冲、无可控制的狗儿乖乖在脚侧随行,不必抽扯牠的牵绳,也不必费心劳力地训练,只要慢慢拉长「鼻子大约维持在此处即会得到响片给赏」的时间长度就好。你可以把目标棒插在地上,利用它教导狗儿一出现讯号便离开你身边,这是服从竞赛选手常觉得困难的项目。你可以利用目标棒带着狗儿穿越障碍或进入新的地方,警犬和搜救犬训练师常会利用雷射笔指示狗儿前往特定区城,猫咪也根容易学会追逐雷射笔投射出的小小红点,这是与足不出户猫咪玩耍或让牠运动的好方法。当你的猫在你一下达讯号时即刻跳到冰箱上头(利用雷射笔训练),你的客人们绝对会叹为观止。

对于有口语沟通障碍的人类,以标定讯号和零食达成的标的训练一样非常有效!一位特殊教育的老师告诉过我,她在看过海洋哺乳动物训练师使用目标物之后,立即把目标法应用在自己工作上;有天她被分派指导一名具有发展缺陷又极度活跃的小男生,他必须坐在桌前完成作业,但是他们平常使用的教室正有人使用,所以他们来到周围全是大球、摇椅和攀爬设施的体育室,小男孩当然为上跑去玩,她不能抓着他,强迫他坐在桌前,她也不想这么做,所以她伸出手心说:「碰碰!」男孩照做了,她立即回答:「很好!」接着利用「碰碰!」和「很好!」把他引导到椅子上坐好完成作业,中间不时穿插很短的嬉戏时问(当你明白自己能够利用目标物等讯号让训练对象回到身边时,你将会比较愿意利用自由作为增强物!)。

我也曾经目睹利用目标物(包括教师的手和雷射光点)协助严重低功能人士学习行走到教室、桌子或其它目的地,完全出于自愿且无需肢体引导  这对学习者或教师而言都是个获得解放的技巧。

以习得厌恶刺激作为讯号 (p。130)

(Conditioned。Aversive。Stimuli。as。the。Cue。–。p。81)。

区辨讯号强度可能影响反应的唯一情况只发生于传统动物训练,传统动物训练中使用的讯号(轻拉马缰或牵绳、轻顶马腹)只是过去一些无制约刺激的减轻版(用力猛扯绳子或踢马腹,为的是激棱尚未训练过的反应),所以如果轻度刺激无效,加剧刺激似乎应该得到较大的反应。不过实际这么做却会遇上问题。

习得讯号和初级刺激是两类不同的个别事件,训练新手通常不明白这一点,例如当他们轻轻拉没有反应时,他们就会多用点儿力,然后再继续用力,这一切只是徒劳,因为马匹和狗儿同时也会增加往反方向拉的力道。

传统训练师常把讯号和暴力使用视为两码子事。他们先给讯号,当没有获得服从反应时,他们不会慢慢加重刺激,而是直接使用令动物极度不快的强烈刺激来引发行为  强烈到足以(让牠恢复记忆)(一位训马师如是说)。P字链(收缩链)的训犬方法就是如此,在人们学习正确用法之后,即使个头不大的人也可以利用快速抽紧放松的动作把高大的大丹犬吓得魂飞魄散。有了这个初级刺激在手上备用,很快便能发展出轻拉链子即出现良好反应的结果。英国著名训犬师芭芭拉·伍德豪斯(Barbara Woodhouse)指出,以长期来看,这个方法比一直使用中度力道、无效轻扯拖拉着可怜动物的脖子来得人道;不过,利用正增强塑形行为的方法当然更为人道,而且无论就长期或短期来看都较有效率,现代训练师都利用正增强和标定讯号(某些字句或响片)训练所有过去以暴力达成的传统训大行为。

当某个区辨刺激可用来当作避免不快事件的讯号时,它不但可以减少肢体控制或介入的必要性,而且即使训练者不在场也可以抑制行为。我的边境梗犬在幼犬时期很爱乱翻废纸篓,并且把纸篓里的垃圾散得四处都是,我并不想处罚牠,但是我也不想得时常倒废纸篓。

于是,我在喷水瓶里装了水,加入几滴气味浓郁却很怡人的香草精油,然后咬着牙勉为其难地朝牠的脸喷,牠很不高兴地跑走。之后我在废纸篓喷了香草精,牠便从此再没接近过废纸篓。牠并不讨厌这个气味,这个气味刺激完全是中性,牠真正讨厌的是这个气味引发的联想。为了维持牠不再接近废纸篓的行为,大约每三个月就必须补充刺激浓度,在废纸篓上喷几滴香草精,但我再也没有必要直接往狗儿脸上喷了。

让狗儿待在隐形围栏系统(Invisible Fence systems)内,就是应用相同的原则。你在希望围住狗儿的地域四周安置一条无线电线圈,让狗兄配戴装有接收器的项圈,当狗儿太接近线圈即遭项圈电击,不过在这之前,必须设定一个警告声,当牠接近距离电线几呎处时项圈即发出警告声,这个区辨刺激即代表「别再继续往前走!」。如果系统装设正确,它将可以有效围住受过训练的狗儿,狗儿永远不会真的遭受电击。

我和我的梗犬住在森林里时曾使用过这个系统,当时若使用真正的围篱,等同随时邀请牠设法在围篱下挖洞或趁门没关时逃脱,这种使用制约警告讯号和隐形围栏的方法安全稳当太多了。

限定反应时间 (p。132)

(Limited Holds – p。83)

想训练动物对区辨刺激出现迅速反应,「限定反应时间」(limited holds)是个非常有用的技巧。假设你的训练对象已学会依讯号出现行为,但总是需要一段反应时间,譬如喊大家吃晚饭,他们总是慢吞吞才来,或是你示意停下来,但是你的大象只慢慢减速,最后才完全停下来。如果你希望的话,其实可以利用「限定反应时间」的方法塑形出较短的反应时间,直到对方在能力可及范围内达到最短反应时间。

首先,算出一个过去反应时间的平均值,然后只增强在这个反应时间内出现的行为;由于动物行为具有变异度,有些行为会超过反应时间,这些行为将不再获得增强。举例来说,叫大家吃饭之后,等一段固定时间就上菜,晚到的人可能就必须吃冷菜或无从选择菜色。

当你设限反应时间,只增强时限内出现的行为时,你会发现所有反应将慢慢集中在时限内发生,不再有拖延的情形。全家人到齐来到餐桌的时间得花十五分钟?现在,你可以再缩减时限,在叫大家吃饭后十二分钟就上菜,共或十分钟。逐步减缩时限的步调完全依靠判断,如同塑形原则一样,你希望行为发生于设定的时限范围内。

动物和人类对时间都极为敏感,在反应时间受限时都将出现极其准确的反应。但是训练者若希望有效利用限定反应时间的技巧,则不应该依赖胡乱猜测,应该使用时钟或甚至秒表。假如行为反应时间比钟表可测的时间单位更短,你可以利用默数,例如使反应时问从一、二、三、四、五缩短至一、二。当然,训练对象若是人类,只要着手去做,静待它发挥成效就好。

60年代海洋生物世界最让人惊艳的表演秀高潮之一,是由六双小飞旋海豚(spinner dolphins)同步演出多种腾空花式动作,依照水底声音讯号的变化而做出各式跳跃旋转。训练初期,无论要牠们跳跃、翻转或做其它动作的讯号出现时,牠们各自在十五至二十秒之间此起彼落,动作很不整齐。于是我们利用秒表和限定反应时间的技巧把反应时间压缩到两秒半,让每只海豚都知道如果想吃鱼,牠必须在讯号出现之后两秒半内跃出水面,做出正确的跳跃或翻转动作。后来,每只海豚全都专心一意地待在水底喇叭附近,当讯号一出现,海豚立即从水中爆冲而出,跃入空中扭转翻滚,场面相当壮观。有一次,我在观众席上无意间听到一段很好笑的对话,一位看来像教授的人斩钉截铁地告诉同伴,要获得这种准确无误的反应,唯一的作法就是利用电击。

限定反应时间的日常应用,即在要求或指示下达后你愿意花多少时间等待响应,如果家长、上司或教师在限定反应时间之后从一而终,他们通常被认为很公平,而且说话算话,即使限定的反应时间(行为必须在时间内出现否则不予增强的机会窗口)相当短也无妨。

预期心理 (p。134)

(Anticipation – p。84)

「预期心理」是一个刺激控制常见的问题,训练对象学会了讯号的意义之后,将会迫切想提供行为,因而在讯号尚未实际出现前即出现行为,这种现象称为「鸣枪前偷跑」,源自人类赛跑比赛时因预期心理而出现的行为。那些在他人给予讯号或要求之前即行动的人通常被视成过度急切、奉承讨好或阿谀奉承,这种习性令人生厌,并不是种美德。

参加服从竞赛的杜宾犬有时会遇上这类困难,虽然牠们是极易训练的狗,但是牠们极其警觉,只要预期的指令出现一点点端倪即能察觉,于是常在指令实际出现之前出现动作,因而惨遭扣分。参加小牛套索马术竞赛的马匹也常见这种预期心理的问题,牛仔和马匹原本应待在隔栏后方,等待小牛先跑出去,但马匹常会在过于兴奋的状态中没有等到讯号下达即冲出去。牛仔有时会认为这真是匹好马,但是实则是这匹马儿尚未达成刺激控制的训练。另一个常见预期心理出现的例子是美式足球的「越位」犯规动作,在开始踢球的讯号下达之前,某名球员由于心急而跑入对手防守区域之内,导致所属球队必须受罚。

利用「暂停」的处置可以改善预期心理的问题。若你不想再见到训练对象因为预期讯号而出现动作,你可以停止所有活动,整整一分钟内什么都不做,不给任何讯号,每次训练对象太早出现行为时就停下来,然后再重新开始,让过度急切的行为导致下次表现的机会延后出现,因而惩罚了过度急切的行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消除预期心理,然而如果处以责骂、惩罚或多次重复动作却可能毫无效用。

利用刺激作为增强物:连锁行为 (p。135)

(Stimuli as Reinforcers: Behaviour Chains – p。85)

在制约刺激建立之后,有件有趣的事会发生 –这个制约刺激变成了一个增强物。以学校下课的钟声为例,钟声代表「下课了,你可以出去玩啰!」的讯号,不过它也会被视为增强物 – 孩子们听到钟声会很高兴,如果可以让钟声早点响,他们绝对会这么做。现在想象一下,要是下课钟声必须等到教室安静下来才会响,状况会是如何?每次接近下课时间,你将发现教室变得异常安静。

区辨刺激代表获得增强的机会出现了,所以它成为训练对象乐于见到的事件,而这个事件本身即具有增强作用,意谓你其实可以把「引发某个行为的刺激」作为另一个行为的增强物。举例来说,如果我对猫咪说「过来!」,然后给牠一点零食奖励牠过来的行为,牠将学会这个口令而且也会照做,日后我每次碰巧看见牠坐在壁炉台上时便叫牠过来并奖励牠,很快地,猫咪将因为想吃零食而跑到壁炉台上待着(请记住:从猫咪的观点来看,是牠在训练我,牠发现了一个让我说「过来」的方法)。假设找接着想教牠在我手比着壁炉台时牠就跳上去,并利用食物或「过来!」口令增强这个行为,以后我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