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伦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伦琴-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来了。想想吧,我们出生的时候,突突突冒着烟来回跑的蒸气机火车刚刚 

诞生,而现在不过短短的20年,电动机车就又要问世了,这是多么伟大而神 

奇的工业时代啊!” 

      “我也想去搞发明,做一个像爱迪生那样的大发明家。” 

     19世纪后半叶,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工业时代迈进的最后时期。科 

学技术日新月异,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电灯、电报、电话等都出现于这一时期。年轻的、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们 

受到时代的极大感染,跃跃欲试,想要加入到轰轰烈烈的工业变革潮流中去。 

     伦琴在自由的瑞士学习时,他的祖国德国的政治局势却很不稳定。早在 

1862年,伦琴尚在高中读书时,掌握着普鲁士政权的俾斯麦为了实现威廉一 

世统一德国的目的,大搞扩军备战。普鲁士王国还在1864年、1866年分别 

向丹麦、奥地利发动战争并取得了胜利。普鲁士即将完成整个德国的统一。 


… Page 7…

     面对这种动乱。伦琴的父母暗自庆幸把儿子送到了安全的国家,他们频 

繁地写信嘱咐儿子要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拿到一张机械工程师的证书。 

     因为得到家里的大力支持,伦琴在瑞士的生活十分安逸、富裕。这个年 

轻人除了学习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烦恼。不久,在一次游玩中,他认识了一位 

姑娘——别鲁塔。别鲁塔虽然比他年长六岁,但她擅长唱歌、绘画、跳舞, 

对人温顺体贴,并且还曾上过三年家政学校,待人接物很有礼貌,这一切都 

深深打动了伦琴的心弦。于是,在瑞士灿烂晚霞的余辉中,苏黎世湖畔多了 

一对亲密的情侣。 

     与伦琴不同,别鲁塔是一个注重现实,善于观察事物本质的姑娘。所以, 

当伦琴总在幻想着美好、幸福的未来的时候,别鲁塔却认识到,虽然伦琴确 

实是个有前途、有希望的青年,可是目前他却什么成就都没有。在别鲁塔的 

影响和引导下,伦琴的想法也逐渐现实起来:“我明年就要毕业了,可是实 

际上掌握的东西并不多。”他开始加倍努力地学习,同时也开始思考毕业后 

自己该何去何从。 

     在大学里,教伦琴物理学的是一位年轻的新提升的教授奥格斯图·孔脱。 

孔脱老师仅比伦琴年长六岁,但在物理界已经小有名气。他每次讲课和做实 

验,都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他对自己学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允许 

他们有一丝一毫的不精确。伦琴一直很佩服这位年轻、朝气蓬勃、精力充沛 

的物理老师,在考虑自己的前途时,他想听取一下孔脱老师的意见。 

     1869年初夏——伦琴快到毕业前夕的一个明媚的上午,他来到了孔脱老 

师的研究室门前,敲响了教室的门。 

      “是威廉海姆·伦琴啊,有什么事吗?”孔脱教授热情地请伦琴进入他 

那间满是书籍和实验器械的房间里来。 

     面对一贯严肃、认真的教授,伦琴一时竟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来意。 

     教授看到他吞吞吐吐的窘态,主动问道:“伦琴同学,马上就要毕业了, 

你今后打算研究什么专业呀?” 

      “我就是为这事来找您的,我还没有最后决定呢。” 

      “你愿意和我一起研究物理学吗?” 

     对这个青年,孔脱教授有一定的了解,他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且 

做每件事情都很小心谨慎,尤其是他的手很巧,很适合做实验工作。在课堂 

上孔脱老师就不止一次地表扬过他——这大概也是伦琴来找孔脱教授的原因 

之一——师生彼此有好感。 

     呆立在一旁的伦琴惊讶地说:“您知道,我的专业是工学,对物理学方 

面我没有什么基础。” 

      “那么,你有向物理学进攻的理想吗?” 

      “我对物理学很感兴趣,愿意学习它。” 

      “这就好,你可以做我的助手。你很快就能学会的。” 

      “太好了,老师。我就学物理学吧!谢谢您!” 

     伦琴获此意外之喜,异常兴奋地走出了孔脱老师的研究室。 

     当时,师生两个谁也没有想到,35年后,伦琴竟能在物理学界取得那么 

辉煌的成就,发现了举世瞩目的X射线——这一切就开始于宁静而幽美的苏 

黎世湖畔、一个像往常一样静谧的夏日清晨。 

     这年的6月22日,威廉海姆·康拉德·伦琴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了, 

他获得了一个哲学博士的学位和一个机械制造工程师证书。这使父母感到特 


… Page 8…

别的自豪。在拿到毕业证书后不久,伦琴还与心爱的别鲁塔订了婚约。 

     随后,伦琴作为孔脱教授的助手开始了物理学研究。 


… Page 9…

                             三、奔向物理王国 



     孔脱教授的助手 



     科学的道路从来就是不平坦的,它就像攀登陡峭的山峰,人们已经踩过、 

踏平的宽阔的山路并不难攀登,而当你到达山顶后,会发现好多人早已在那 

里小想,你不过是那些人中的一个,并且和他们一样一无所得;一旦你想去 

探索人们尚未了解的新的事物,你就必须劈荆斩棘,开创一条还没有人走过 

的道路,这条路遥远而又艰苦,并且不是每一个人最后都能到达成功的顶点。 

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必须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终其一生,仅仅是为后来者的成 

功架桥铺路。 

     孔脱教授就是一位愿意为他人铺路者。他终日埋头于实验室的工作,常 

常自己动手制作实验用具,安装好后立即又开始研究,一直到深夜。孔脱老 

师还喜欢事必躬亲,亲自给学生做精彩的实验示范,有时他也会叫助手伦琴 

来帮忙。他研究的专题是“声”、“光”、“热”等现象,在世界物理学界 

著名的《布坎都罗夫的物理和化学年鉴》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他的科研成 

果。孔脱老师在物理界的地位也就愈加显赫。 

     老师废寝忘食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伦琴;老师的一举一动影响了伦 

琴。他时常感慨:孔脱老师只比我大6岁,可是他却早已得到著名的柏林大 

学讲师的学衔,现在又是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正教授,学术界的权威;而我才 

不过是一名助教,刚刚着手研究物理学。他时常问自己:“我到孔脱老师这 

么大年岁的时候,能赶上他的成就和名望吗?”每一次他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所以日子长了他就不再问自己了,只是觉得能有幸跟这样年轻而又才华出众 

的老师在一起学习和工作值得格外地珍惜。“我要以孔脱老师为榜样好好研 

究物理学!” 

     从工学转到物理学,有相当的困难。伦琴只能边学习边研究。过了一段 

时间,受以前一位物理老师克拉乌吉斯教授的启发,伦琴也为自己找到一个 

感兴趣的课题:关于“空气的比热”问题。 

     单位质量的空气每升高 1℃需要的热量叫做空气的“比热”。那么当保 

持一定的空气体积并保持一定的压力时,“比热”有什么不同呢?这就是伦 

琴想要弄明白的问题。可是,他一点实验设备也没有。他跑去向孔脱老师谈 

了自己的想法,提出要借用一些仪器来进行实验。 

     孔脱老师也认为“可能会搞出点名堂”,并且鼓励伦琴自己动手制作试 

验仪器:“伦琴,你不是手艺不错的技师吗?我们有齐备的玻璃加工和金属 

加工设备,你可以抓紧时间利用这些设备制作一些器具呀!”伦琴虽然对老 

师不肯借给他器具有些不高兴,但他被自己的课题吸引着,很快制作了一些 

简单的用具便开始了实验。 

     在研究空气比热的过程中,伦琴渐渐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他甚至对 

这方面的权威格廷根大学的库鲁劳修教授的研究成果也开始有所怀疑。他反 

复地进行实验,以验证自己的结果,最后他把实验记录拿给孔脱老师看。 

     老师对他不同于权威的结果有些疑问:“准确吗?” 

      “我反复做了8次。” 

      “对这样一个问题做8次实验,是否有点儿太浪费时间?”孔脱老师非 

常吃惊。 


… Page 10…

      “不,我不这样认为。为了得到真实可靠的结果做多少次都是值得的。” 

     孔脱老师不得不对自己的助手另眼相看:他前些时候还在“啃”物理学 

教科书呢,现在竟能以这样认真的态度进行实验了。 

      “那么,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呢?” 

      “再找一些其它的新的实验课题,实验人员只要不自欺欺人,总会得到 

结果的。”伦琴从年轻的孔脱老师所具备的一丝不苟的精神促成了他的成功。 

      “对,应该这样。你好好搞下去吧!”孔脱教授对伦琴越感信任和喜爱 

了。 

     不久听说德国的维尔茨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要转任到波恩大学,维尔茨 

堡大学邀请孔脱教授前往补任,孔脱教授欣然应聘。 

     伦琴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很苦恼。因为和孔脱教授在一起工作了这么 

长时间,他非常佩服和尊敬他。自己在物理学方面刚刚入门,也得益于孔脱 

教授的大力帮助。离开了孔脱老师,伦琴不知道自己今后是否有信心继续研 

究下去。 

     就在伦琴思前想后的时候,孔脱教授找到了他。 

      “伦琴,我记得你的故乡是在鲁尔地区吧?你想不想回到德国呢?你知 

道,维尔茨堡大学要聘请我,我希望你能和我一块儿去。考虑考虑吧。” 

     伦琴闻听此言,欣喜若狂:“太好了!我当然愿意去啦,那样我就能够 

继续得到您的指导。”随后,他有些犹豫地提出:“老师,我想尽早得到教 

授的职位,不知道在维尔茨堡……” 

      “当然啦,请相信我,我一定会尽全力帮助你的。不久你就会当上维尔 

茨堡大学的讲师啦!” 

     在大学里搞科研的人是非常重视自己的名誉的,所以伦琴渴望早日获得 

教授头衔——这也是对个人科研能力的肯定。 

     接着,孔脱教授又严肃地说道:“伦琴,我想提醒你注意一个问题:科 

学家的工作和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仅就留在大学里工作这一点来说,就意味 

着要放弃平常人的许多享受,不可能有太多的金钱、不可能有太多的休息时 

间。并且,你还必须用你自己的研究工作去争取名誉和地位。” 

      “我明白。”伦琴认真地点了点头。 

     看到孔脱教授这样关心和重视自己,伦琴又对前途充满了信心。而前方 

等待他的却是曲折漫长的攀登科学高峰的崎岖小路。 

     遭遇挫折 

     在莱茵河的大支流美因河的沿岸建有一座城市,它拥有30多座古代旧寺 

院和众多的大学,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庄严而肃穆的城市,这就是维 

尔茨堡。 

     当伦琴离开给了他甜密爱情和美好的大学生活的苏黎世时,他已经25 

岁了。来到依山傍水的维尔茨堡,此地虽与苏黎世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但 

同样令人留连忘返,使他的心情十分愉快。他在郊外找到了一处幽静的住所。 

每天早晨他从住所赶去努依包街的大学物理研究所。 

     维尔茨堡大学和别的老牌大学一样,物理学研究室的设备都已经非常陈 

旧,缺乏进行新的实验所必需的设备。可是,孔脱老师却总是那么乐观:“慕 

尼黑的教育部如果拨给足够的资金,那大概谁也能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了。” 

他鼓励助手说:“总而言之,在这里你仍然得自己亲自动手为好!因为新建 

实验室的希望非常渺茫。” 


… Page 11…

     伦琴再次充分发挥他的机械工程师的优势,自己动手作了一批实验器 

具,继续着手在苏黎世时就开始了的对气体“比热”的研究。 

     当时的欧洲正弥漫着战火,普鲁士军队怒潮般地逼向法国,并且打败了 

法军的抵抗。就在普鲁士军队节节取胜的时候,也正是伦琴使用自制仪器向 

 “比热”进军的时刻。 

     当战争进行到法军不得不举起白旗投降的时候,伦琴的研究也终于宣告 

成功了。这一天,伦琴正在维尔次堡大学的物理研究所里,孔脱老师兴奋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