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10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人口仅为伊朗三分之一的伊拉克栽了大跟头。如此一来,在是否插手伊朗内政的问题上,共和国当局肯定会再三思量,而不是积极采取行动。换句话说,只要伊朗没有对共和国的核心利益构成威胁,或者说没有重要到一定要完全听从共和国的指挥,那么共和国就没有必要干预伊朗内政。

由此可见,其中任何一条理由都足以让共和国当局置身事外。

事实上,这些都是大道理,而不是可以摆上台面的理由。

在2042年11月,也就是内贾德险遭刺杀前大约1个月,共和国当局在“战争经费”与“库尔德人安置办法”上率先向伊朗发难,为后面不介入伊朗内部斗争做了铺垫,并且最终成为了共和国疏远伊朗的重要理由。

“战争经费”与“库尔德人安置办法”既是两个现实问题,又是两个关键问题。

2041年底,共和国当局就公布了2041年8月3日第一次宣车停火之前的战争开支,总费用超过了50万亿元,其中按照国际惯例、需要与盟国分摊的战争费用为17万亿。次年年初,共和国当局就以外交照会的方式,向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提供了“战争经费分摊办法意向书”,并且在2042年2月初在共和国首都举行了第一次四国外长、财长与防长(国防部长)联合会议,商讨战争经费的分摊办法。

按照共和国当局发布的“意向书”,在17万亿由盟国共同承担的战争开支中,共和国承担51%,另外49%由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根据在战争中所做的贡献与战争损失分头承担,其中伊朗承担21%、伊拉克承担16%、叙利亚承担12%。

可以说,这个分担比例是比较合适的。在大规模作战期间,叙利亚遭受的损失最为惨重,所以承担的战争费用最低,伊朗也没有对此提出异议,只是认为伊拉克承担的战争费用大少,应该与伊朗均等,既各承担18。5%。毫无疑问,伊拉克不可能接受伊朗提出的分配方法。

四国部长会议进行了好几轮,直到2042年8月,四国外长才在北京达成具体协议,共和国承担54%、伊朗承担19%、伊拉克承担17%、叙利亚承担10%。随后共和国就与伊拉克签署了一份单方面协议,即在2050年之前,以政府担保的方式,向伊拉克提供2000亿元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就是说,共和国当局以变相的方式,为伊拉克提供了相当于战争开支1%的投资,以此弥补了伊拉克的损失。

对于共和国的做法,伊朗当局非常不满,在2042年9月初向共和国提出抗议。伊朗当局的抗议不但不会收到任何效果,反而给了共和国对付伊朗的理由。受种种因素影响,2042年10月底,伊朗当局以拒绝支付战争经费来要挟共和国。在伊朗还没有澄清为什么暂缓支付战争开支之前,共和国就采取行动,以伊朗当局违反四国部长会议达成的结果为由,要求伊朗当局立即公开道歉,不然共和国将冻结伊朗的所有在华资产。

可以说,这是一项非常严厉的制裁措施。要知道,伊朗的海外资产中,至少有六成在共和国。

更重要的是,伊朗高官在海外的个人资产中,超过八成在共和国。虽然共和国当局还没有宣布冻结伊朗公民的在华资产但是随着局势发展下去,最终肯定会威胁到伊朗政府中的高级官员。

相对而言,“库尔德人安置办法”只是一个引申出来的问题。

与“战争经费”一样,“库尔德人安置办法”的主耍问题就是资金分配。

2042年3月,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完成了库尔德人人口统计,其中伊朗的库尔德人大约有450万、伊拉克的库尔德人超过了600万、叙利亚则有大约100万。与此同时,共和国的一家民营调查机构也按照与军情局签订的秘密合同,对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的库尔德人进行了一次大范围问卷调查,在受访的5万多名库尔德人中,大约15%愿意无条件迁往土耳其南部的军事占领区,还有大约60%愿意有条件的迁往军事占领区,而这些人提出的条件中,又以财产处理与生活安置为主,即能够得到多少迁移补偿。

针对这一情况,共和国在2042年6月向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当局提出了向愿意迁移的库尔德人提供安置补偿的意见书,其中就提到,共和国愿意为每个到军事占领区内安家的库尔德人提供50000到75000元不等的安置费用。因为在此之前,共和国当局已经承诺为占领区内的每个库尔德人补偿同等金额的安置费用,所以这项政策并不特殊。问题是,共和国当局在意见书中还提到,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是当事国,也是直接受益国,应该为迁移的库尔德人提供更多的安置补偿。共和国当局也不是不体谅3个盟国的处境,在意见书中明确提到,共和国可以通过贸易补偿、技术转让、基础投资、人才培训等等方式来补偿3个国家在安置库尔德人问魔上遭受的损失,并且保证在战争结束之后,向3个盟国开放军事占领区的经济市场。

总的来说,共和国是真心想办好这件事情。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的75%的库尔德人迁往军事占领区,共和国就得在800万库尔德人身上花掉大约5000亿元。虽然对经济总量已经突破300万亿、年税收高达50万亿的共和国来说,5000亿元算不上压力,但是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如果按照共和国的提议,以同等的方式为800万库尔德人提供安置补偿,那就是个问题,而且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由此可见,钱才是最大的问题。

当然,比起“战争经费”,这点钱就算不了什么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因为内贾德过于注重国家利益,或者说,想借此机会洗劫那些控制着国家财富的政府高官,并且利用打击腐败来对付哈什,所以由“战争经费”带来的众多问题中,伊朗与共和国关系倒退还是其次的,伊朗的政治动荡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甚至可以说,内贾德在2042年底险遭刺杀,就是因为他在国内政治斗争上玩得过火,迫使伊朗的既得利益集团不得不拼命反击。换个角度看,伊朗国内政局的这种乱象,让共和国当局更加不敢对伊朗抱太大的希望。

内贾德遇刺,终于引爆了伊朗政坛下的炸药桶。

必须承认,文明进步的力量是任何宗教势力都阻挡不了的。

在2042年12月23日(内贾德在这一天被人行刺,直接原因是伊朗在停战谈判上做出了让步)到2043年1月7日的15天中,伊朗的政治地震既在国际社会的意料之中,又让众多国际形势观察家倍感意外。因为在15天发生了3次军事政变之后,笑到最后的不是最高精神领袖哈什,而是命大福大的内贾德。

在评论这15天中在伊朗境内发生的事情时,众多西方新闻媒体都用了一句话:文明的力量战胜了宗教的力量。

虽然没有哪家西方新闻媒体重点提到伊朗政治剧变中,共和国因素起到的作用,但是谁也不应该忽视数十年来,共和国在文化交往上对伊朗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对那些在政治地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伊朗军人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7章 潜移默化

对德黑兰的伊朗人来说,也许水远也不会忘记那15天中发生的事情。

2042年12月23日下午,内贾德在视察德黑兰国立军事医院的时候遭到刺杀。装扮成医院警卫的刺客用1把德国HK公司生产的5。7毫米口径手枪向他开了6枪。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内贾德竟然没有完蛋。当然,这与行刺地点有关。总统卫队的保镖击毙刺客后,就让医院的外科医生现场给总统做手术,取出了3颗子弹,随后把当时正在伊朗工作的一名共和国陆军的创伤科主任医师请了过去,取出了内贾德体内另外3颗子弹,最终让伊朗总统逃出了鬼门关。

更重要的是,当天晚上,内贾德就醒了过来。

不得不承认,政治家就是政治家。

当时内贾德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而他张嘴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开始大清洗。

作为伊朗总统,而且是一个立志要让伊朗成为正常国家的总统,内贾德在住进总统府之前就为遇刺做好了思想准备,也为军事政变做好了思想准备。仅仅有思想准备,那么内贾德最多算得上是一个无所畏惧的斗士。作为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最伟大的总统,内贾德绝对不是没有有勇无谋的斗士。在做好思想准备的同时,他还针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制订了应急行动方案,其中就包括他受到刺杀后的应急方案。

毫无疑问,内贾烈敢于挑战哈什,肯定有他的死忠。

当天晚上,伊朗内务部长与国防部长就宣布在德黑兰宵禁戒严,随后德黑兰卫戍部队中忠于内贾德的“光荣的十月七日师”(第3装甲师,因为在伊朗战争中,发起了代号“十月七日”的进攻战役,并且在战斗中打垮了美军第2步兵师的1个独立步兵旅,所以在战后获得了这个荣誉称号)与“佐赫雷师”(第15步兵师,在伊朗战争期间负责守卫佐赫雷河防线,在阻击美军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数万名官兵就分头开进市区,在执行宵禁行动的时候,开始按照应急计划逮捕政敌。

因为内贾德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哈什,所以24日天亮前,革命卫队的2个装甲师与3个步兵师包围了德黑兰,切断了市区与外界的所有通道。虽然革命卫队的编制规模要比国防军的编制规模小得多,但是5个师也有大约6万人马,而控制着市区的2个师的兵力不到4万。更重要的是,因为指挥行动的国防部长过于稚嫩,认为能够靠正规军的突然袭击逮住哈什,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大清洗,严重忽视了保密的重要性,所以在忠于内贾德的部队杀到最高精神领袖的官邸时,哈什已经搭乘革命卫队的直升机离开市区,去了位于郊区的革命卫队营地。

如果在20年前,恐怕千年古城德黑兰会在数日内变成瓦砾堆。

实际上,当时伊朗内战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哈什到达革命卫队营地后,很有可能命令革命卫队强攻由国防军保护的军事医院,并且围剿市区内的2个师。因为此举涉及到了军事政变,所以当时的革命卫队指挥官并没服从最高精神领袖的命令。如此一来,在革命卫队的装甲部队冲进军事医院的时候,下达命令的才是最高精神领袖卫队的军官,而不是革命卫队的军官。更重要的是,革命卫队并没有在24日天亮后攻打德黑兰,甚至没有与控制市区的国防军交火。因为革命卫队已经在24日上午攻占了军事医院,并且在交火中击毙了几名总统卫队的成员,所以按照伊朗官方公布的消息,革命卫队在当天发动了以推翻内贾德合法政权为目的的军事政变。

当然,这是一场未遂军事政变。

在“光荣的十月七日师”的装甲部队开进市区的时候,总统卫队就将内贾德秘密送回了总统府。虽然当时为了稳定病情,医生用了强效镇静剂,内贾德处于昏迷状态,无法向军队下达命令,但是总统卫队的这一行动,让内贾德逃过一劫,而做出决定的卫队军官也因此获得了一枚伊朗军队的最高荣誉勋章。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即总统卫队“绑架”了为内贾德做手术的共和国军医。

虽然有人认为这是为了保密,毕竟内贾德有没有完蛋,以及伤势如何都需要保密,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没有别的医生可以信任。不管怎么说,共和国军医没有理由伤害内贾德。

正是如此,24日下午发生了一个奇迹,挨了6枪的总统不但渡过了24小时的生命危险期,还可以张口讲话了。更大的奇迹是,内贾德神志清醒,并且立马对局势做出了非常准确的判断。

当天傍晚,内贾德的身影就出现了伊朗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上。

虽然内贾德的脸色非常苍白,话语也非常虚弱,甚至不时突然中断讲话,但是总统还活着,而且已经脱离生命危险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传遍了伊朗军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讲话,内贾德稳住了伊朗的局势。在电视上,内贾德做出了三点承诺,一是不对反对派进行大清洗,二是不追究革命卫队官兵的责任,三是不扩大军事管制范围。也就是说,内贾德想控制住军事政变的影响范围。

当然,内贾德的目的并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就在内贾德发表全国性电视讲话的时候,控制德黑兰市区的两支伊朗国防军的军队仍然在继续清理异己份子,并且秘密处决了所有可能与刺杀行动有关的嫌疑犯。根据西方新闻媒体的估计,在接下来的数日内,至少有12000人遇害,其中90%都是与刺杀行动没有任何关系的政治家与社会活动家。虽然实际数字很有可能少得多,但是按照半岛电视台提供的数据,遇害者不会少于4000人,而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