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光绪不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假如光绪不死-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打败洋人,大阿哥就没有登基的希望,而如今慈禧不拿主意,连和洋人开仗也不敢,遑论战而胜之。此刻的载漪,已因儿子的关系,被慈禧提拔,做了总理衙门的总理大臣,相当于外交部长,他几次在会议上争取用义和团打洋人的提议没有得到通过,这让他急不可耐,于是他开始铤而走险,筹划其他办法。
  忽一日,载漪与启秀等呈给慈禧一个据称是列强的外交照会,该照会以英、法、德、日、美、俄等十一国的名义,提出了四条强硬要求:
  一, 指定一地为中国皇帝的居住地,二,由公使团代收中国的钱粮税收,三,由公使团代管中国的军队;四,太后必须归归政于中国皇帝。
  这个照会后来被荣禄揭穿是假的,是载漪命一个叫连文冲的军机章京伪造的。关于此事的经过,《景善日记》中是这样说的:
  “五月24日。昨午裕禄有奏到京,言洋人索大沽炮台,请朝廷即与宣战,太后怒甚,立刻招见军机,定于今日集群臣会议。端王(就是载漪)、启秀、那桐进呈外交团一照会,其言甚为悖逆,请太后归政,以大权让与皇帝,废大阿哥,并许洋兵一万入京。太后阅之,怒极。。。。。。曰:“他们怎么敢干涉我的大权,此可忍,孰不能忍!”
  这是载漪伙同启秀、那桐用假造的外交照会来激怒慈禧,以达到和洋人开战的目的,过了将近一个月,荣禄弄清了载漪他们造假照会的事,遂向慈禧揭发,但此刻洋人已攻占了天津,并摆出了进攻北京的之势,形势极端恶劣:
  “六月二十日。消息甚恶,天津已为洋兵所得,势将节节进逼,军机无一人敢以此消息奏闻者。端王仗胆入奏曰:“天津已叫洋鬼子占了,都是义和团不虔心遵守戒律,所以打败,但北京极其坚固,鬼子绝不能来。”今晨荣禄上奏,言现已查出,前日外国公使之照会请太后归政者,实系伪造,乃端王(就是载漪,他的爵位是端郡王)命军机章京联文冲所为。故老佛(指慈禧)近日对于端王,甚为恼怒,告端王曰:“设洋兵入京,你的头必不保。”
  虽然造假照会的做法十分幼稚,但载漪这个幼稚的办法在当时起到了作用,它成功的激怒了慈禧。慈禧对权力的依恋崇拜是惊人的。让慈禧归政于光绪皇帝,她怎能容忍。慈禧大怒之下,丧失了理智,遂同意了载漪用义和团灭洋的主张,并令人拟宣战的诏令,同时向英、法、德、日、美、俄、加、奥、西班牙等十一个列强国宣战。

第三章 嫌疑最大的慈禧(6)
宣了战,义和团就要去攻打住在北京的列强公使馆(公使馆现在统一称作大使馆,公使即是现在的大使),慈禧命人照会各公使馆 ,命各使馆的洋人在24小时之内离京,否则后果自负。洋人们纷纷抱怨,说24小时太紧张,难以离京。德国公使克林德怒冲冲赶往总理衙门,要求宽限时日,不幸的是,他在路上和载漪手下的一队虎神营兵士相遇,双方冲突,克林德被击毙。这一来洋人吓得不敢离开使馆一步,于是,清兵与义和团围攻使馆的战斗就开始了。
  从义和团进入北京,围攻北京的洋教堂开始,洋人就从天津的租界派兵,欲到北京保卫使馆,但租界洋兵数量不多,被沿途的义和团打得七零八落,只有少量洋兵到了北京,其余的最后都退回天津租界了。各列强于是急忙从其它地方调兵,等慈禧发了宣战的诏书,洋人也增加了调兵的速度。
  1900年8月4日,奥、日、法、德、意、英、俄、美八国的军队约两万人从天津出发,往攻北京。此即所谓的八国联军。慈禧诏令各地督抚派兵勤王,保卫北京,各地督抚要么应付了事,要么干脆违令,京津之间的十多万清军连连败北,致使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将北京城攻陷。
  此时中国的政局飘摇,已当了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在铁路大臣盛宣怀的牵线下,与张之洞、刘坤一等搞东南自保,私下里就与洋人达成了协议:互不进攻、互相保护。李鸿章更差一点被推为总统,可当盛宣怀以自立门户向他试探时,李鸿章却坚决不愿意脱离大清在南方立国,他说:“吾师曾国藩的话我不能不听,他教我做人必须以忠义为第一,因此大清虽然残破不堪,我却不能自立门户。”
  载漪的冒险没有成功,此刻慈禧连各地督抚是否再认她这个皇太后也不敢肯定,又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重提废黜光绪皇帝的事。
  三.新政的实行,慈禧已失去了废黜光绪的理由
  八国联军进京,慈禧逃往西安,谓之“西狩”。此后与洋人议和,在列强的压力下,慈禧不得不杀掉主战的载勋、载澜、启秀等人,这些人都是支持载漪的,盼望着栽漪的儿子当了皇帝后,他们可以沾光、飞黄腾达,如今这些人死了,大阿哥的父亲载漪也在洋人的压力下被贬往新疆,严加看管。大阿哥再也没什么用处了,慈禧只好废了他。此时,刚毅在西狩的路上死了,徐桐没逃出来,在北京自杀了,载勋赐死、毓贤正法,朝中赞成废黜光绪的大臣几乎一空,只剩下了一个荣禄。可形势比人强,国家乱成了这个样子,不管是慈禧还是荣禄,都不敢在此时再动废黜光绪的心思。
  随后地方大员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上奏要求革新政治,以图自强,慈禧也自知除了革新政治外,绝无第二条道路可走,无奈之下,宣布实行新政,晚清年间的革新从此时就又开始了。而所谓新政,就是光绪变法的翻版,实行新政,就等于明白无误地告诉天下人:光绪先前的变法是对的。这一来,慈禧就再也难以找到废黜光绪的理由了。
  四. 慈禧为何在最后时刻,才毒死光绪
  无法废掉光绪,可是,慈禧在实行新政的几年时间里,完全可以毒死光绪,然后宣称光绪病死,另立新君,为何却要在自己将死的最后一刻,才匆忙的下毒害光绪呢?这有几个理由:
  第一, 慈禧实行新政需要光绪。

第三章 嫌疑最大的慈禧(7)
慈禧的新政,虽然在开始,基本是光绪百日维新的内容,但这在当时的中国,推行起来也是十分费力的。当时守旧的不光是大清的官员大臣,老百姓包括很多读书人也是顽固守旧,极力反对革新的。虽然慈禧亲自主持新政,新政的推行力度很大,张之洞、袁世凯等推行新政不遗余力,但遇到的阻力也是极大。新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方面,上需要督抚推动,下需要工商人士、知识分子等的配合,光绪皇帝由于早年的维新变法,在一部分进步的工商业人士和知识分子中享有威望。慈禧当年欲废光绪时,上海的很多工商界人士就在工商业巨头经元善的组织下,给慈禧发电,警告她要保护好光绪皇帝的圣躬。所以慈禧要好好利用光绪的这个影响来推动他的新政。
  由于存了这个心思,慈禧在新政时期对光绪的态度大改,在人面前很给光绪面子,也不太轻易训斥了,还时常假装关心。给外面造成一个“母子同心”的假象。
  第二, 新政的实行,带来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慈禧不得不费很大的精力来筹谋应对之法,暂时没有时间考虑谋害光绪的事。
  新政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开矿山,办工厂,废除科举办学校,办新军,给国外选派留学生,等等等等,这些事情在光绪的百日维新时虽然下过诏令,但各地并没有认真办理,现在又要办这些,各地既无经验又无这方面的人才,当然,以慈禧为首的朝廷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人才。
  在没有经验与人才的情况下行新政,这时百废待举,慈禧的忙碌可想而知。新政的实施,促进了晚清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留学生的选派以及大量自费留学生的出国,让外面的信息也大量的涌入国内,这些带来了很多慈禧始料不及的事:
  首先是留学生受国外的教育和耳喏目染,对清廷的专制统治有了看法,倾向于革命推翻清廷专制制度的学生越来越多,各种革命团体不断建立,随着留学生的学成归国,将革命的思想观念也从国外带了回来,在中国境内的学堂及知识分子中间流传。黄兴就是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在湖南长沙的明德中学教书,散布革命理论的,当时的明德中学,有一批革命党人,他们自然会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革命思想。即便是没有革命党的学堂,受西风东渐的影响,学生们的言行举止也开始西化,为慈禧所始料不及。张之洞曾描述过那个时候学生的表现,并深为担忧:
  近数年来,各省学堂建设日多,风气嚣张日甚。大率以不守圣教礼法为通才,以不遵朝廷制度为志士。即冠服一端,不论文武各学,皆仿效西式,短衣皮鞋,扬扬自诩……至于学堂以内,多藏非圣无法之书,公然演说,于读经讲经功课钟点,擅自删减。以及剪发胶须诸弊层出,实为隐忧”
  张之洞形容各学堂的风气,用了“嚣张”这个词,到是将年轻学生们的意义风发描述的十分形象,这些学生不遵圣贤之礼,对朝廷的那一套制度也很反感,并以此自诩,这当然让慈禧大为担忧了。
  另外,随着西风东渐,汉人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开始觉醒,要求推翻满清政权,恢复汉家河山,这也是新政实施之初没有想到的事。
  最后,是新军的大量编练,使新军成了国内一枝举足轻重的力量,而当时新军的编练都是地方督抚直接搞的,例如直隶总督袁世凯编练的北洋军,湖广总督张之洞编练的湖北新军就很有名。新军力量的凸现让慈禧感到了疑惧和威胁,她必须要想办法解除这种威胁。
  这些随着新政而衍生的对慈禧不利的倾向,又随着新政的持续而不断加剧,慈禧不得不劳神费力设法对付,预备立宪是她当时能找到的最好的对付办法,慈禧借预备立宪的名义,大力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如设立全国性质的练兵处,将全国新军统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不久又将张之洞、袁世凯这两个卓有影响的大臣升迁到军机处,以强化中央威权。这些措施的设想、制定、实施,都需要慈禧最后点头,有一步走错,就可能引起大乱,所以慈禧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在此时,她只能全力应付新政实施后所带来的挑战,不遑考虑其他。
  第三, 新政的实施,效果到底如何,慈禧心中也没有底,她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行新政的,如果新政失败或者出现失误,慈禧需要一个替罪羊代她担过,而光绪皇帝就是最好的替罪羊。
  光绪既担着皇上的名分,各种诏令谕旨又以光绪的名义发布,有了失误,让光绪承担责任顺理成章。况且新政类同于变法维新,是光绪首先倡导的,那么,出现问题,光绪也责无旁贷。如果此时废了光绪,选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来做皇帝,那么,在关键时候,慈禧就无法推卸责任了。
  因为以上三个理由,慈禧这才一直到临终前,方设法将光绪害死。
  

第四章 袁世凯的嫌疑(1)
除过慈禧外,害死光绪皇帝最大的嫌疑人就是袁世凯了。光绪皇帝认为因了袁世凯的告密,方致戊戌政变发生、自己遭受幽禁,所以对袁世凯恨之入骨,如果慈禧死去,光绪复出,光绪第一个要杀的人可能就是袁世凯,袁世凯见慈禧将死,为了自保,遂密谋串通宫中的人毒死光绪,这个可能性极大。《世载堂杂忆》的作者刘成禺就认为是袁世凯毒死了光绪帝,他认为是袁世凯用了杨杏城买来的西洋毒药作案,悄无声息就毒死了光绪。杨杏城名叫杨士琦,杏城是他的号,此人有奇计,是袁世凯的智囊之一,他为袁世凯设谋毒害光绪,以解除袁世凯的后顾之忧,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刘成禺的记载摘要如下:
  西太后疾大渐,袁世凯忧之,谓光绪复政,彼必有大祸,是当绸缪未雨。杏城乃以奇策干袁,故西太后垂危,而光绪先告宾天矣。杏城以兼金向西人购得无色无味入口即死之药水,劝袁说李莲英共谋之。杏城曰:“一旦太后不违,皇上御政,大叔与中堂皆大不利,险不可言,不如在太后临薨前,了此公案,再做后图。”莲英曰:“此子命运甚长,宜作万全计。”世凯、士琦以药水授莲英,西太后病革,而光绪死矣。
  按刘成禺的说法,是袁世凯转求李莲英,经李莲英之手,才将光绪毒死。但此事刘成禺不是亲眼目见,也不是杨杏城或者袁世凯说给他,所以他的消息来源只能是道听途说,可靠性不大。但袁世凯害光绪的动机肯定是有的,不然,当时人也不会编造这些传说了。
  一.袁世凯与维新派的关系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早年间弃文从武,投靠淮军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