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 红楼之另有乾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同人 红楼之另有乾坤-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胤禛一听就火冒三丈,这不是故意寒碜人嘛?哪有自家摆酒请客,要到人家家里去借地方的?贾老太太这意思无非就是讥讽他们薛家新买的房子不够阔气,连多来几个宾客都坐不下。
  胤禛按捺住火气,沉沉地说:“等我殿试考过了,自然短不了要请他们吃一顿的,等着吧。现在我可是一点心思没有。若是他们实在嘴馋,等不得,就请自便,只是不要打着为我庆贺的名义,我也不会去。对我来说,会试不能进入三甲,是晦气不是喜气!”
  薛姨妈自然不可能将儿子这话传到贾太君耳里,只好百般寻找托辞推脱了此事,贾母嘴上打着哈哈,心里却暗自鄙薄“到底是商户人家,小家子气,给我一试就试出来了。我们哪里就稀罕吃她那顿了?不过为了凑趣罢了。”
  次日,宝钗特意回家看望哥哥,胤禛观宝钗如今长高了些,因为个子抽条连脸盘子都好像小了点似地,倒是显出了几分青春少女的妩媚情致来,比以前耐看了不少。
  饭桌上,等上菜的功夫,薛姨妈怜爱地婆娑着宝钗,说:“怎么你们两兄妹都瘦了?你哥哥瘦了,原是考试辛苦,你瘦了,可是在那府里吃得不好?不如还是回家来住吧。”
  宝钗说:“妈妈又多心了,我在那里,每天只是肥鸡大鸭子吃腻了肠子,怎么会吃不好?我原是羡慕林妹妹纤巧,特意少吃的。”
  薛姨妈连忙说:“你学林丫头干什么?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她原是清瘦得好看,到你身上就未必了,你原本骨架子大,瘦得只剩一把骨头有什么好看?”
  听得胤禛都笑了,说:“妈妈的意思是妹妹原来是邯郸学步,反而失其本色了。”
  宝钗微微撅了嘴,说:“看妈妈说得,惹得哥哥都来取笑我。”
  饭毕,薛姨妈却又注意到宝钗未戴着那金锁,便问:“咦,那个锁呢?怎么不戴着?”
  宝钗低着头说:“颜色旧了,不好看,就没有带。”
  薛姨妈说:“那明天你给我,我叫人给你炸一炸去。”
  胤禛知道这金锁的用意,估摸着宝钗是在贾府那边因为这个被人诟病才不愿意戴的,便为宝钗解围说:“那个金锁太沉了,挂在脖子上吊得脑门儿都累,何况妹妹还常常要做针线,不戴也好。”
  薛姨妈见儿子如此说,又有宝钗在,也不好多说,只得罢了。
  待宝钗走后,薛姨妈才对胤禛说:“蟠儿,那金锁的事娘以前可是和你说过的,如今看来娘往日说的做两手准备的话今儿个可算是灵验了,宝丫头想入宫的事情看来是黄了,咱们不如赶紧打算将她嫁入贾府才好。你知道娘的用意,怎么今天反而和娘唱起对台戏来了?”
  胤禛说:“妹妹入宫的事只是延后,怎么就黄了?母亲未免放弃得太早。”
  “我琢磨着如今龙椅上坐着的那位”胤禛压低了声音,顿了顿又说:“也是个今儿往东,明儿就要往西的主儿,就像这次恩科一样,什么时候说不定一高兴就又要兴出什么新文章来。妹妹身上还背着待选的名义呢,娘就要把她发嫁了,万一那位突然又说要才人们入宫随伺公主郡主们,到时候咱们还能把妹妹又从贾家要回来啊?”
  薛姨妈没词了。
  胤禛说:“娘,脚踏两只船,有时候可以取巧,有时候却会两头落空,反而落水。娘你听我的吧。妹妹年纪尚小,且急不到嫁人这上头来。再说,咱家如今门第不高,低嫁了,妹妹不甘心,高攀了,妹妹在夫家要受气。且等我再努力几年,若是得抒平生志向,妹妹就算大个几岁再嫁,也少不了好人家,何必心心念念一个贾家?老实说,就他们家那个宝贝疙瘩,我十分看不上,不愿意与他做舅兄。俗话说‘表壮不如里壮’,贾家再赫赫扬扬,也保不了贾宝玉一世荣华,他文不成武不就,偏偏还是那么个脾气德行,妹妹嫁过去能得什么好?想必妹妹自己也认清了这一点,所以自己就不肯戴那个劳什子的金锁。”
  薛姨妈听了心服口服,便说:“蟠儿如今倒真是有大主意了,算了,这一档子事,娘就先不管了,就像你说的,先看看吧。”
  时间飞快,转眼就到了殿试之期。
  胤禛随着九十名贡生在凛冽的寒风中静候在午门外等待进殿的钟声。
  “当当当”随着钟声悠扬,左、右掖门一齐开了,贡生们排成两列,在两名太监的引领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般走进去,唯有胤禛神采飞扬,也不像其他人那般惶恐得头都不敢抬,他只是微垂着头,目光却是四处流转,领略久违的皇宫大殿的气象。
  金銮殿上,孝文帝身着大典的礼服,威赫赫端坐于龙椅之上。
  站在众贡生正前方的主考官(原主考已被罢免,这是礼部临时指定替补)率领着贡生们跪下,恭恭敬敬地行了叩拜之礼,一时殿上回荡着“恭请皇上圣安”的声音。
  皇上威严地拈须颔首,他身后的掌事太监便尖细着嗓子宣示:“传圣谕,开考!”
  主考官又率领着贡生们叩头谢恩,站了起来。贡生们都按照之前被严格叮嘱好的指示,脚步放得轻巧,屏着呼吸走向自己的考案。人数虽多,倒是整齐有序,一声儿咳嗽都不闻。
  胤禛端坐在自己的考案之前,看了看考题,便一边慢慢地磨墨,一边脑中飞快地运转。他想,殿试和会试不同。会试的审卷官们一天要看成百上千份考卷,脑子都木掉了,所以,文章必须要按着八股格式循规蹈矩地来,太有文采的反而被视作出格。殿试则不同,皇帝不会每一份考卷都看,他只看在场的主考大人们精选出来的,所以应该会更加欣赏不落俗套的文章,就算略略脱出一点八股格式,只要文章气势不凡,想必反而容易脱颖而出。
  胤禛心里有了计较,文章的写法走势也成竹在胸,于是提起笔来,文不加点,龙飞凤舞起来。
  而此时,许多考生还在或咬着笔头出神,或两眼望着殿顶凝思。
  胤禛奋笔疾书的样子在这群人之中十分引人注目,果然,孝文帝的目光停顿在他的身上,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会儿,便招手叫下面巡场的主考官过来,问道:“最左边第四个的考生什么来历?会试中排名第几?”
  孝文帝听完主考官的汇报,嘟哝了一句:“原来是内务府的皇商之后啊?”便不再看胤禛了。
  可是,胤禛再次叫他惊奇了。
  少顷,胤禛便写完了,然后站起来,捧着自己的考卷,走到大殿正中跪下,将考卷举高过头顶。
  孝文帝偏头对殿下侧边左首坐着观考的太子说:“你先看看,若是有可取之处,再给朕瞧瞧。”
  太子恭顺答道:“儿臣遵命。”
  胤禛将考卷交给掌事太监,孝文帝却玩味地看了他一眼,说:“大家都还在琢磨呢,你就交卷了,怎么这么快?”
  胤禛说:“回皇上,臣虽然稍有捷才,和皇上相比,却是自愧弗如。听说皇上日理万机,每日要批阅堆积如山的奏折,往往回复评语万字。臣这不过是班门弄斧。”
  孝文帝听了倒是得意,施施然拈须而笑,太子下首坐着的一个人却出其意料地开口冷笑:“好个狂生!怎敢自比圣上?”
  胤禛当仁不让地说:“臣自是不敢自比圣上。只是,圣上既是万民之表率,同时又是才华品德馥比圣贤,‘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臣之浅陋微见,怎及圣上之万一?然,‘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追比圣贤,原是每一个读书人的志向所在。”
  这话说得十分熨帖,皇帝虽然是富有四海,尊贵无比,可是也不能和历代先贤相比。胤禛不惧帝威,单说仰慕皇帝的堪比圣贤的才华品德,任是听惯了花言巧语的皇帝也不禁动容一笑,说:“好个追比圣贤!说得好!你既然是天子门生,朕自然会给你机会!”
  胤禛叩头谢恩,说:“吾皇圣明。”
  孝文帝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个年轻举子,俊眉修目,眼神坚定,不卑不亢,心里起了一点趣味,便说:“等会儿考完了,你先不忙离开,朕还有话想问问你。”
  胤禛说:“是,臣遵旨。”便又磕了个头,慢慢站起来退回到自己的位置。
  这时全场举子尽都停了笔,眼巴巴地望着这一幕,心里满是各种羡慕妒忌恨。
  就连巡考的考官和观考的皇子大臣们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在胤禛身上打转。
  胤禛只是脊背挺得笔直地正襟危坐,接受各种目光的洗礼。
  作者有话要说:嗯,弱弱地说一声,大家留言时能不能多打几个字,晋江是满25字才有积分送哦,虽然也没几个钱,大家不在乎,但是,有福利为什么不享受涅,再说,身为作者的我还是希望和大家更多地互动,同时也奉上一点小小的心意呢。




☆、39、最新

  直至日头偏西;最后一名贡生才呈上考卷。此时御案上已经并列摆了十多份考卷,那些都是皇子大臣们传阅后觉得写得不错、不至于污了圣眼的才敬呈上去的;胤禛的考卷当然也在其列。
  贡生们考完了;又在主考官的率领下给皇上叩头谢恩;在一片“吾皇万岁万万岁”的山呼声中众贡生退出金銮殿,只余胤禛一人垂首鹄立。
  孝文帝看向胤禛,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胤禛连忙跪下说:“回皇上,臣姓薛名蟠;字文龙。”
  孝文帝又问:“你家祖上可曾为官?”
  胤禛说:“臣的曾祖父曾在朝中担任微末之职,时任中书省紫微舍人,专务撰拟诰赦。自祖父这一辈开始;便致力于打理家中产业;不曾为官了。”
  孝文帝挑眉问道:“哦——听说你家里很有钱;怎么不想法子将家业扩大,或者,‘人生得意尽情欢’,反而是劳心费力地要来参加科考呢?”
  胤禛说:“‘位卑未敢忘忧国’,臣虽是商贾之子,却自幼爱读诗书,愿遵圣贤之言,为国家分忧,不愿做那行尸走肉的鄙下之徒。”
  孝文帝“呵呵”笑了两声,转而说:“朕刚才已经阅过了你的考卷,很不错。虽然是八股体制,你却写出了八大家散文之气势,大开大阖,见地不凡。想必你在会试中也是类似风格,怎么成绩却是差强人意,仅仅列于三甲之流呢?这个事情,你怎么看?”
  好犀利的问题!且与自己处境正好相关。
  胤禛飞速地想了想,谨慎答道:“臣曾经听闻,此次科考将着力于选拔出身贫寒却怀有鸿鹄之志的士子。臣非是为自己抱不平,但是,臣以为,为国选拔人才,应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孔子语),立心为公,不能偏私。寒门士子之中的有识之士当然要选拔|出|来,豪门大户乃至像臣这样的商贾之家中的能为之士也应该甄选出来。主考官员们只为了怕被老百姓说是徇私结党就刻意回避,窃以为是因噎废食,反而是有私心之举。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只要是一心为国,公平取士,老百姓见了后效,自会心悦诚服。”
  孝文帝不禁击节赞叹道:“答得好!”
  孝文帝又问了胤禛一些时政相关的问题,胤禛俱是对答如流、奏对得体。孝文帝不禁大起惜才之意,心里暗暗就决定要将此人列入一甲。不过底下的官员们尚在察看考卷,孝文帝虽然可以一语定乾坤,可是又不想因此而落下独断专行的话柄。
  孝文帝沉吟了片刻,说:“你的回答甚得朕心,果然英雄出少年,虽是书生意气,却敢言人所不敢言,针砭时弊,直抒胸臆,听得朕十分畅快。今天先这样吧,你且回家等候消息。”
  胤禛叩头谢恩,退出了大殿。
  孝文帝这才对着下面的一众皇子和上书房大臣(当时担任审卷官)们说:“怎么样?考卷都看完了吧?”
  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张太华出列,说:“回皇上。二、三甲的排名已有定论,只是这一甲的三人该如何排序,大家还在斟酌,请圣上明示。”
  掌事太监便下来拿了那三份考卷呈给皇上御览。
  孝文帝一看,其中一份是胤禛的,他先头就看过了,文采精华,叫人叹服。另外两人的也算不错,中规中矩,其中也不乏有辞藻惊艳之处,但是,立意构局和胤禛的一比就高下立现了。
  孝文帝微微皱眉,说:“这三篇文章,朕以为很好决断啊,不知道众爱卿还在犹豫什么?”
  张太华稳声说:“臣不敢妄自揣测圣意,不过刚才圣上单单留下薛文龙,并对其答话不吝赞美之语,当是属意薛文龙为榜首了。不过,臣以为,薛文龙虽然文采不凡,但是他身为商贾之子,难免耳濡目染一些市井之气,只怕其为人和操行未见得如其文采一般出众。臣以为——榜首应当另外推举德才兼备之士。”
  孝文帝不置可否,转而看向太子,问道:“你怎么看?”
  太子谨慎回答:“张太傅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