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千年史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世纪千年史话- 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首领邀请两位加入使团,一起到大都面见当时还是蒙古大汗的忽必烈,哥俩本着生意人的好奇心和开拓市场的精神欣然应允。

  哥俩随使团来到大都(1266年),成为忽必烈的座上宾。

  忽必烈不愧是中世纪历史上的著名帝王,热情款待使团之余,也不忘打听欧洲的情况,询问欧洲国家的法律是怎么样的,政治系统如何,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

  忽必烈对宗教在欧洲的影响力早有耳闻,除了政治问题外,他还特别询问哥俩关于教皇和罗马教会的情况。

  哥俩介绍完天主教的情况后,忽必烈挥毫写了一封书信,让哥俩转交教皇。忽必烈在信中请教皇派一百名熟悉七艺(语法、言辞、逻辑、几何、算术、音乐和天文)的基督徒到中国,进行文化交流。

  另外,忽必烈还希望教皇的回访使团能从圣墓的油灯里弄点圣油(Chri*)给他瞧瞧。

  为了书信能畅通无阻地到达教皇手里,忽必烈颁发给哥俩一张特别通行证。它可不是纸的,而是一块金牌,长1英尺、宽3英寸。拿着它,哥俩一路上吃喝不用愁,牌子一亮,沿途的蒙古驿站都得像接神一样提供方便。

  由此可见,尽管当时蒙古帝国军事力量世界排名第一,尽管元朝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忽必烈作为大国领袖,仍然能够对相对落后的地区格外注意,实在难得。

  【父子相见】

  带着忽必烈的重托,波罗兄弟踏上返乡之路。哥俩自此摇身一变,成为联络东西方世界的通信使。

  原本以为回到罗马城,把书信向教皇一递,得些赏钱就完事了。没想到,恰在这时,教皇克雷芒四世上天堂回报工作去了,新教皇人选长期没选出来。

  哥俩一商量,总不能无限制地待在罗马城,谁知道新教皇选举啥时候有个结果,出来十几年,老家变成什么样都知道,算了,先回威尼斯吧。

  哥俩回到阔别已久的威尼斯(1269或1270年),总算闻到家乡泥土的芬芳。

  令尼可罗激动的是,他终于见到未曾谋面的儿子——马克。马克的妈妈早年去世,他是在亲戚的抚养下长大的。

  马克具体的出生年月如今已不可考,据估计,他大约生在1254年,第一次见到爸爸时,差不多十五六岁。

  【重返中国】

  1271年,新教皇终于选出来,他就是格里高利十世。波罗兄弟是个厚道人,过了这么多年,他们也没忘记忽必烈的重托。

  格里高利十世写完回信,指派波罗一家三口到中国辛苦一趟,另派两名修道士随行。

  马克随父亲、叔叔踏上前往东方的旅程,向忽必烈复命,他的传奇一生从这一天开始了。

  三人长途跋涉来到阿克,准备经波斯的港口前往中国。可是天不如人愿,他们的船经不住风浪,三人只得改走陆路。

  一路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今天张家口附近的忽必烈夏宫——上都。途中,那两名修道士因为害怕,半路上撒丫子溜了。

  三年半,三人自威尼斯出发,走了整整三年半,终于再次见到忽必烈。

  忽必烈热情接见波罗一家,波罗兄弟没让大汗失望,他们带来圣油和格里高利十世的书信,以及教皇送给忽必烈的礼物。

  详谈后,忽必烈更是欣喜若狂,波罗一家的脑袋就像一块超级大硬盘,里面储存着大量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忽必烈非常感兴趣的。

  兴奋之余,忽必烈发现波罗兄弟身边有个小伙子格外引人注目。

  二十岁出头的马克的确与众不同,他受过良好教育,精通贸易,会驾驶货船,那张灵巧的嘴里能蹦出四国语言。

  忽必烈对马克十分欣赏,马克也是个故事大王,忽必烈经常把马克叫到近前,让他讲讲前来中国途中的所见所闻,这比听妈妈讲《三百六十五夜故事》有意思多了。

  几年后,忽必烈终于完成历代蒙古大汗的心愿——统一中国。

  宋朝,这个扶不起的阿斗,把经济、科技推上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高峰,却犯了和拜占庭一样的错误——重文轻武,在军事上一败再败,败得一塌糊涂。

  南宋为抗战所作的最后一次努力是崖山海战。宋军尽没后,丞相陆秀夫背起末代皇帝、小娃娃赵昺纵身跳入滚滚波涛之中,用一朵浪花宣布宋王朝的灭亡,也让通篇以疲软为主题的《宋史》有了一个悲壮的结局。

  中国的统一让马克有机会以政府官员身份走遍大江南北,游历南方和东部各省,最南面到过缅甸,杭州西湖边至今还有马克的塑像。

  据史学家分析,马克很有可能在元朝当了官。马克多以信差大臣身份出行,所到之处,上马金下马银,地方官员迎来送往,暗地送上贿赂的大有人在。

  【马可波罗游记】

  正因为有机会畅游中国,马克才能写出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下面先讲讲这部书,至于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马克以后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咱们后文穿插介绍。

  《马可波罗游记》里不仅记录了马克及其爸爸叔叔的旅行,还有一些马克在中国听到的奇闻异事,因此里面记载的很多事情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另外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马可波罗游记》里的内容不仅涉及中国,还介绍了印度和日本。

  目前已出版的各种版本的《马可波罗游记》要么是多种版本糅合的产物,要么就是添加了些注解,都不是最权威的,例如亨利&;#8226;玉尔(Henry Yule)翻译的英译本。

  穆尔()、保罗&;#8226;伯希特 (Paul Pelliot)联合翻译过另一个英译本,出版于1938年,它基于1932年发现于托莱多大教堂(Cathedral of Toledo)图书馆的拉丁手稿,比其他版本长50%。

  今天,全世界大约有150个不同版本,使用不同语言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因为没有严格的审查,翻译、排版等引起的错误比比皆是,这是这部世界名著的一大遗憾。

  马克吐温曾说过:“阅读保健类书籍时要小心,你可能死于错误印刷。”大家在读《马可波罗游记》时也要注意类似问题。 。 想看书来

84  联姻!哈布斯堡家族的法宝
1273年见证了两个帝王的不同命运,一个黯然离世,另一个引领家族登上历史舞台。

  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是拉丁帝国末代皇帝鲍德温二世,潇洒走一回的是德国国王鲁道夫一世(Rudolph I;1273—1291年在位)。

  【复国之梦】

  东征结束后,鲍德温二世把皮包公司推销到西西里国王查理面前。

  查理饶有兴致地和鲍德温二世制定复国计划,筹划一番未来蓝图。为加强查理的意志,鲍德温二世让儿子菲利普倒插门,娶查理之女为妻。

  看完夫妻双双入洞房,鲍德温二世在复国的梦想中闭上双眼。至于他合眼的时候是不是欣然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鲍德温二世入土为安,复国计划却烂在纸面上,从未真正实施。

  查理继续经营他的大运筹——称霸地中海,战略方针是夺取君士坦丁堡,吞并拜占庭,随后便是那些富庶的西欧城市。

  不过几年后,一场起义将把他的大国梦想击得粉碎,这个咱们后文再讲。

  【哈布斯堡家族】

  神圣罗马帝国的大空位时代在这一年画上句号,哈布斯堡家族(Habsburgs)的鲁道夫一世登上国王宝座。

  哈布斯堡家族源于瑞士,以居住的哈布斯堡城堡而名。哈布斯堡家族自11世纪在这里定居,是士瓦本公爵的附庸。

  哈布斯堡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已无实据。多数人认为它脱胎于高地德语Habichtsburg一词,意为鹰堡(Hawk Castle)。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深信,这个词源于中高地德语hab/ hap一词,意为峡湾(fjord),因为城堡附近有条河。

  腓特烈二世死后,霍亨斯陶芬王朝崩溃,神圣罗马帝国大乱,由此引发十九年王位争夺战,德国持续上演着领导“上台、下台”的闹剧。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纷纷世上潮正给鲁道夫一世发迹的机会:从父亲那里继承瑞士和阿尔萨斯(Alsace;位于今法国东北部);借舅舅无嗣之机,把克伊布格(Kyburg)伯国继承在手;利用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和巴塞尔(Basel)两地主教不和之机,从修道院长手里买得大片领土。

  随着士瓦本公国式微,各封臣独立,鲁道夫一世以雄厚实力成为德国西南部最强悍的爵爷。

  【积极运作】

  1273年秋,国王理查驾崩,又到改选新领导的时候。

  各大势力全部行动起来,为不久后的选举积极运作。南方第一大户鲁道夫一世也不例外,努力为当选国王做前期铺垫。

  积极运作是必要的,你就算再有能力,也不一定能当上领导。黑社会都知道只有和白道勾勾搭搭,才有资格自称黑社会,单靠打打杀杀是不行滴。这个浅显道理长年玩弄政治的爵爷们十分清楚。

  那么鲁道夫一世有啥本钱运作呢?你还别说,他手里真有几张好牌——六张Q——六个闺女,大打联姻牌是他制胜的法宝。

  闺女是贵族的重要战略资源,联姻是短期有效的政治手段。

  所以说短期有效,是因为它立竿见影,老婆吹吹枕边风,老公立马就中风,经常做出有利老丈人的决定。

  在寻找支持者的行动中,鲁道夫一世从手里抽出两张Q,递给萨克森公爵和上巴伐利亚公爵——选举专家团的重要评选老师。

  1273年9月29日,在妹夫、霍亨索伦家族(Hohenzollerns)的腓特烈三世,以及两位未来女婿力挺下,五十五岁的鲁道夫一世如愿以偿地当选国王。

  从此,哈布斯堡家族从台后走到台前。

  【打短线惹来的大麻烦】

  影响欧洲深远的《萨利克法》规定王位只能传给男孩,但“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在欧洲并不适用,“实在不行了,男女都一样”到是为欧洲人普遍接受。欧洲人对娘家文化有一定的认可度,王室绝嗣后,外孙、外孙女有资格继承王位。

  这就是打短线的政治联姻战术惹来的大麻烦。

  波西米亚国王鄂图卡二世(Ottokar II)是坚持娘家文化的典型代表。老鄂他妈是巴巴罗萨的孙女,他外公是前德国国王菲利普——把腓特烈二世踢到西西里岛的那位,因此他有资格继承王位。

  老鄂极力抗议鲁道夫一世染指王位,一纸诉状拍到格里高利十世面前。

  格里高利十世不但支持鲁道夫一世,还告诫老鄂别再闹事。

  格里高利十世的态度很明朗,这是因为鲁道夫一世的态度很明朗:俺坚决放弃王室在罗马城的领地,以及西西里岛,俺还要发动十字军。

  鲁道夫一世表现的这么“出色”,格里高利十世怎么会不维护这位新国王呢?

  除老鄂以外,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世(Alfonso X)也对德国王位提出要求,这位阿哥是菲利普的另一个外孙,老鄂姨妈的儿子。

  格里高利十世态度依旧明朗,阿方索十世,你给洒家乘早死心!

  鲁道夫一世以压倒性优势稳得罗马教会认可,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后人在王位争夺战中败下阵来。

  【挥刀分蛋糕】

  在十九年内乱中,爵爷们大展才艺,一面挥舞菜刀互相PK,一面手拿餐刀,发扬“稳、准、狠”的革命精神,把帝国领土瓜分殆尽。

  老鄂是这场没有游戏规则的游戏里玩得最爽的一个,他趁奥地利公国没有领导,轻易把奥地利三省斯泰里尔(Styria)、克恩滕(Carinthia)、卡尼奥拉(Carniola)纳入囊中。老鄂还继承祖业巴本堡(Babenberg),如此一来,他手里拥有奥地利四省。

  现如今,鲁道夫一世和前几位“卸任”的国王没啥区别,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收回帝国领土是他新官上任要烧的第一把火,这是必须的。

  鲁道夫一世决定召开帝国会议(Imperial Diet;德语写作Reichstag),让爵爷们归还土地。

  各路爵爷接到会议通知,老鄂也是其中之一,但他因故没能参加,这等于放弃话语权。

  1274年11月,会议如期举行,鲁道夫一世要求大家归还帝国土地,老鄂也必须交还奥地利四省,祖传的也不例外。

  祖传的凭什么交出来?鲁道夫一世对此早就胸有成竹,必须归还巴本堡的理由是,那是老鄂从他妈那里继承的,对不起,现在是父系社会。

  【初次交锋】

  老鄂领会了会议精神,但他拒不执行,盛怒之余向鲁道夫一世宣战。

  127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