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千年史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世纪千年史话-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初次交锋】

  老鄂领会了会议精神,但他拒不执行,盛怒之余向鲁道夫一世宣战。

  1276年6月,战争不可避免地在德国和波西米亚间爆发。

  政治高手鲁道夫一世还会怕你老鄂?他从手里抽出一张Q,送给下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一世(Henry I; Duke of Lower B*aria)。

  亨利一世何许人?老鄂盟友也!亨利一世不堪收买,随即倒向鲁道夫一边。政治上唱独角戏约等于找死,老鄂势单力孤,鲁道夫一世兵围维也纳。

  城里的老鄂只得缴械投降,同意不再觊觎王位,并放弃奥地利四省,旗下的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都是鲁道夫一世的附庸。

  吃了一大个儿哑巴亏,老鄂怒火中烧。鲁道夫一世赶紧扮演消防队员,让他老人家熄熄火。

  鲁道夫一世对老鄂进行政治投资,把一张Q送给老鄂的的儿子温塞斯拉斯(wenceslas),与死对头订为亲家。

  随后,鲁道夫一世胜利派兵驻守维也纳。政治投资不能少,军事准备也必不可少,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果然不出所料,老鄂与几个波兰领主结盟,还获得几位德国爵爷支持,墙头草亨利一世在老鄂的政治攻势下重新倒向“老朋友”一边。

  鲁道夫一世当世英雄,他用豹的速度掏出世界地图,鹰的眼睛一扫就找到可以联盟的匈牙利。

  想当年,老鄂进驻奥地利,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怀疑老鄂对匈牙利有所企图,便与波西米亚交恶,却败于“克瑞斯伯隆战役”(Battle of Kressenbrunn;1260年7月)。

  从此两家结下梁子,现在匈牙利归拉迪斯劳斯四世(Ladislaus IV,贝拉四世之子)领导,但两国还是别扭着。

  鲁道夫一世麻溜儿与阿劳结盟,他又给维也纳市民特殊优惠,从而得到当地人支持。

  【马希费尔德战役】

  鲁、劳联手没让老鄂的战车刹闸,老鄂与布莱登堡的边疆伯爵(Margr*e of Brandenburg; 总督中世纪德国边境省份的长官或军事统治者)结盟,随即进兵维也纳。

  鲁道夫一世决定与老鄂打野战,这样阿劳的库蛮弓骑兵便可发挥专长。

  1278年8月26日,老鄂放弃围攻镇甸,率军两万五千人迎战三万德、匈联军,打响“马希费尔德战役”(Battle on the Marchfeld)。

  鲁道夫一世率先抵达战场,选择有利地形布阵,哇噻,这里有山又有树!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晚来一步的老鄂莫非又要吃亏?

  清晨时分,库蛮弓骑兵发起猛攻,老鄂毫不示弱,放出波西米亚重骑兵,展开坦克大冲锋。

  鲁道夫一世也率军参战,只见战场上人喊马嘶,尘土飞扬,乒乒乓乓打得火热。

  激战正酣之际,鲁道夫一世的坐骑身中一刀,战马一声长啸,歪倒在地上。

  鲁道夫一世虎躯一震,滚鞍落马。这个动作对年已六旬的他来说难度系数不小,好在这哥儿们年轻时练过,总算没让黑白无常拉去。

  波西米亚重骑兵占据上风,可是持续三个小时的恶战让重甲变成重负,老鄂的军队累得筋疲力尽,呼哧呼哧直喘粗气。

  战至下午,波西米亚军侧翼突然一阵大乱,“敌人偷袭!”

  老鄂顿时变成老愕,惊愕间扭头一看,哎呀不好,山后和树林里闯出无数奥、匈重骑兵,杀得波西米亚军侧翼溃不成军。

  好一支神出鬼没的奇兵,这是鲁道夫一世的杀手锏!

  战场形势立时乾坤颠倒,波西米亚营地惨遭洗劫,老鄂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尸首在乱军践踏下不停地变换尸位。

  王位之争总算圆满地画上句号,在这场决定性胜利中,鲁道夫一世的联军斩首大约一万两千人。

  奥地利完全掌握在鲁道夫一世手里,鲁道夫一世让俩儿子担任奥地利公爵,这里成为后来哈布斯堡家族崛起的基础和心脏地带。

  鲁道夫一世派代表管理摩拉维亚,留给老鄂遗孀的只剩包含布拉格的省份。鲁道夫一世的女儿还是要嫁给老鄂之子滴,联姻牌要继续打。

  两仇家兼亲家达成协议,鲁道夫一世的女婿温塞斯拉斯担任波西米亚国王。

  老鄂的命运悲惨至极,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丧失殆尽,马希费尔德战役就是他的滑铁卢。

  19世纪初,戏剧《鄂图卡二世的崛起与衰落》问世,作者弗朗茨(Franz Grillparzer)用老鄂影射拿破仑,在他看来,二人有很多相似之处。

  【拉迪斯劳斯四世的抗战】

  阿劳帮鲁道夫一世完成建国大业,回家继续干老本行——致力于库蛮勇士的基督化。

  13世纪80年代,金帐汗国的那海攻入匈牙利,这是蒙古对匈牙利的第二次入侵。

  那海进兵顺利,一路狂扫,血洗诸多城市。然而,主力在匈牙利北部的喀尔巴阡山脉遭遇暴风雪袭击,军队停滞不前。

  素以智勇著称的阿劳在佩斯附近击溃入侵者,撤退中那海又遇伏兵,损失惨重。

  这是蒙古人对匈牙利第二次大规模入侵,也是最后一次,此后的攻击都不成气候,反而折损不少兵力。

  俗话说“前人打井,后人吃水。”阿劳的成功还应该感谢他爸。贝拉四世搞的改革不仅改良了军队战术,更重要的是,匈牙利的城堡防御体系起到有效抵抗作用。

  阿劳是匈牙利的英雄,可惜他在不久后遇刺身亡。

  【联姻!联姻!】

  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断断续续,此后几百年里,该家族先后四次统治神圣罗马帝国。

  不管在台上,还是在幕后,奥地利始终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革命根据地。

  鲁道夫一世大打联姻牌给后世子孙无限启迪。自14世纪中叶开始,哈布斯堡家族成员通过联姻,利用继承手段,出任欧洲诸多国家的国王。

  王室之间继续联姻,这相当于哈布斯堡家族内部通婚。什么表兄妹结婚,叔叔娶侄女,变成家常便饭,乱得一塌糊涂。

  近亲结婚危害大矣,哈布斯堡家族出现不少《唐伯虎点秋香》里华文、华武那样的,而且生育能力整体下滑,导致分裂成奥地利、西班牙两支的哈布斯堡家族绝嗣。

  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最后一位女继承人玛利亚(Maria Theresa)嫁给洛林公爵弗朗西斯&;#8226;斯蒂芬(Francis Stephan),由此催生出“哈布斯堡—洛林王室”(House of Habsburg…Lorraine)。

  他俩其实是血亲,是同一位神圣罗马皇帝(哈布斯堡家族成员)的后代,哈布斯堡家族又兴旺起来。

  哈布斯堡—洛林王室的格言相当雷人:“让别人发动战争去吧,而你,快乐的奥地利,联姻!”

  联姻依旧是哈布斯堡家族兵不血刃统治大片领地的战略战术,家族成员继续担任诸多国家领导。

  哈布斯堡家族成为欧洲最著名、最显赫的家族。

  家族兴旺;玛利亚功不可没,后世子孙对她敬仰至极,有时尊称之为“欧洲的老祖母”(Great…Grandmother of Europe)。

  【哈布斯堡家族的最后时光】

  哈布斯堡家族如此重要,我就“借题发挥”,提前介绍一下该家族在政坛的最后时光。

  1804年,末代神圣罗马皇帝、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弗朗西斯二世(Francis II)惨败给拿破仑,被迫解散神圣罗马帝国。

  弗朗西斯二世建立奥地利帝国,是为奥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一世。

  失意的弗朗西斯一世在现实世界得不到安慰,便沉浸在虚拟世界里,就像当年的西美昂大帝一样,他给自己冠上一个新头衔。

  这个裹脚布式头衔翻译成国语至少百八十字,里面包括奥地利皇帝、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奥地利大公等等,诸如此类东东,头衔里共有三十六个,就连怀旧式的耶路撒冷国王也在其中。我实在没有信心全部翻译出来,敬请各位谅解。

  很多朋友一定看过《茜茜公主》,里面那个帅哥、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就是弗朗西斯一世的孙子,他的全称是弗朗茨&;#8226;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

  弗朗茨的确很喜欢茜茜,但悲剧从这对表兄妹结婚那天起就注定要上演。

  十六岁的茜茜性格开朗,喜欢旅游、骑马和时装,这些都和森严的大内生活格格不入。

  后来,弗朗茨和维也纳剧院的一名女戏子勾搭成奸。不管他是她的情夫,还是她是他的情妇,这事让茜茜很受伤,但作为国母,她还是忍了。

  可是,死神一直围绕在茜茜周围,大女儿早年夭折,唯一的儿子突然离世,据说是自杀身亡。不幸的茜茜在1898年被一名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用赶锥刺死。

  弗朗茨痛哭失声,完全陷入消沉状态,他曾对亲戚说:“你们根本不知道她对我有多重要。”还有史料称,他说的是“她绝对不知道我有多爱她。”

  不管宫中生活有多郁闷,也不管弗朗茨出过轨,茜茜泉下有知,听到老公的真情流露,她会含笑瞑目的!

  弗朗茨没有继承人,把皇太子定为侄子、奥地利大公弗朗茨&;#8226;斐迪南(Franz Ferdinand)。

  1914年,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Sarajevo)遭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枪杀,由此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相信这件事各位在中学都学过。

  战争打到1916年,弗朗茨在病榻上低声吟唱着“上帝拯救皇帝”(God S*e the Emperor)黯然离世。皇位传给弗朗茨侄孙、奥匈帝国末代皇帝查理一世(Charles I)。

  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败方,奥匈帝国崩溃,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在奥地利、匈牙利的统治宣告结束。

85  晚祷钟声!起义的集结号
神圣罗马帝国总算安定下来,近东的形势却依然不容乐观,战火一时不断,你方唱罢我登场。

  【厄尔比斯坦战役】

  拜巴尔从叙利亚出发,直捣伊儿汗国的藩属罗姆苏丹国。

  1277年4月15日,马木留克与伊儿汗国军在厄尔比斯坦(Elbistan)遭遇,爆发“厄尔比斯坦战役”(Battle of Elbistan)。

  伊儿汗国军向马木留克重装骑兵发起猛烈进攻。马木留克左翼在蒙古骑兵攻击下逐渐不支,损失不轻。

  眼看马木留克就要败下阵来,精于指挥的拜巴尔重新组织军队,向伊儿汗国军相对薄弱的右翼发起反击。

  马木留克超过一万人马,伊儿汗国军名义上有七千,可随军出征的罗姆苏丹国宰相在这场两虎之争中保持中立,始终按兵不动。

  经过一番激烈搏杀,人多势众的马木留克占了上风,蒙古骑兵慌不择路,很多人甚至滚鞍落马,撒开两腿玩命向深山逃窜。部分被包围的蒙古骑兵表现得异常英勇,一直战斗到死也不投降。

  不战就跑的罗姆苏丹军被马木留克俘虏不少,宰相和苏丹一溜烟儿逃之夭夭。

  在这场战役里,伊儿汗国军损失接近九千人,马木留克则相对较少。

  被俘的蒙古骑兵和伊儿汗国军指挥官也大有人在,有两个名叫克普恰克(Qipchaq)和撒拉尔(Salar)的蒙古士兵后来当了拜巴尔继任者喀喇翁的马木留克,还成了著名贵族。

  获胜的拜巴尔继续前进,仅用八天就攻入小亚细亚腹地。

  一个月后,恰逢穆斯林传统的宰牲节(Eid al…Adha;即Festival of Sacrifice)。这本来是一个全体穆斯林载歌载舞的日子,拜巴尔却禁止击鼓欢庆。厄尔比斯坦战役里,一万马木留克对七千蒙古骑兵竟然打得如此艰辛,拜巴尔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宰牲节过后,听说阿八哈要亲率军队南征,自己又远离后方基地,拜巴尔便下令撤退。

  不料,同年6月1日,一代英雄拜巴尔意外死在大马士革,享年五十四岁。

  关于拜巴尔的死,史学家们有多种推测:有人说他误饮了一杯毒酒,这杯酒其实是为了毒死别人准备的;另有人称,几个跳大神的警告拜巴尔说,不久之后会有一场月食,它预示着将有一位国王离开人世,为了逃过此劫,拜巴尔想毒死一名亲王当替死鬼,结果阴差阳错自己误饮了鸩酒;还有资料暗示,拜巴尔因在厄尔比斯坦战役中负伤过重,不治身亡。

  另一方面,阿八哈得到厄尔比斯坦惨败的消息后,勃然大怒,他调集三万人马准备报仇雪恨。当听说马木留克的军队远远超过三万时,阿八哈又没敢轻举妄动。

  快被郁闷逼疯的阿八哈必须找个出气筒,那个按兵不动的罗姆苏丹国宰相成了最佳人选,他被阿八哈整成独眼龙。

  气急被坏的蒙古贵族和贵夫人认为可汗太仁慈,宰相必须去死!阿八哈越想越有气,和蒙古贵族一起大煮人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