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苇集-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执鞭驾车把母亲接回府邸。过了节后,母亲悲伤的说:“天道昭昭,岂能任意诛杀人命!我真不想以此苍苍白头见你这少壮之躯遭受刑戮,唉!走了,回去了,为你预备块墓地去吧!”

  一年多后,延年果因得罪权贵太甚,被人诬告,以诽谤朝廷罪“弃市”,死。

  观延年事,略有类于晁错。可惜其不能早脱宦海,与母亲共归乡里,以全其孝,庶可长寿乎?

郑思元处世
郑默字思元,开封人,生于官宦世家。

  有一次思元陪同晋武帝出城郊祀,皇帝遂问何以为善政,思元答道:“扶农劝桑,是为一国之基;拔擢贤才,是为经营天下之道;官居久职,以使政事顺达;明令典刑,以使奖惩有据;崇尚儒学,是为教化劝导之本。如此而已矣。”皇帝称善。

  朝廷有人贪赃枉法,牵连甚重,而思元及诸兄弟则一泓清流独远。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欲举荐自己亲戚为博士,因碍于思元,辄羞而不敢言。

  思元刚升任大鸿胪不久,母亲逝世。按照当时的官制,把亲人下葬后就要回衙任职,但是思元上表朝廷,恳切的请求准许他按照古礼守丧三年。我想,这除了出于他真实的孝心以外,大概还因为他有感于汉末以来礼乐衰败,因此去实践孔子所说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理想。过了一段时间后,朝廷矜悯思元的哀痛,准许了他的请求,并且朝廷从此为之改制,重新对官员守丧制度做了“活性”规定,让大臣自己决定守丧的时间。

  公元280年,思元以六十八岁终于世,谥曰成。审议思元谥号的时候,尚书令卫瓘曾上表力陈思元的高尚节操,希望朝廷可以给思元更高的哀荣,但是这一提议最终被晋武帝皇后的父亲杨骏给破坏了。当初杨骏为了拉拢思元,对思元说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思元的公子郑球,但是思元一直仰慕西汉隽不疑的为人,秉持对权贵敬而远之的态度,所以就婉拒了杨骏的提亲。思元活着的时候杨骏找不到“挽回面子”的机会,因此思元去世后,他就赶紧来报这一箭之仇了。后来杨骏因权势熏天、飞扬跋扈而大祸临头,被诛了三族,受其牵连而死的有数千人之多。

  在那个名节重于泰山的时代,为官者死后的谥号即是历史对他一生的最终评定。但是思元的谥号在当时的士大夫看来,根本就不能完全彰显他的功绩和美德。一些人因此感叹道:像思元这样宽厚博爱、谦虚温和、谨慎恭敬,从不矜才傲物,事上以礼,待下以谦和,即使是仆从杂役也从不对之呼喝作色的人,还一样招致怨恨,活在世上可真是件难之事啊!

  “居世之艰”,难道真的算是晋代名士尚清谈的一个理由和原因吗?其实活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艰与易的分明区别,主要是人的心态,只要你真的可以“既来之,则安之”,那么又何必郁郁乎无涯呢!窃以为处世之道,不在乎求所顺,而在乎求无愧;不在乎必可闻达,而在乎无所弃废。我辈为人,若能瞻前贤而无愧,抚子孙而无惭,亦可算长乐人生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名将祭肜教子忠义
祭肜字次孙,颍川颍阳(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北)人。东汉初年名将,曾驻守辽东戍边近三十年,数败边胡。其为将勇而有谋,待部下如手足,抚边民如骨肉。对为患边塞的鲜卑、乌桓、匈奴等民族恩威并施,迅速结束了王莽乱政以来辽东边塞烽烟战乱的局面,使辽东重新恢复了清平繁荣的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融合,因此受到了辽东各民族自下而上的由衷敬爱。故其为人可谓仁而勇,温而威。

  公元69年,祭公被明帝从辽东诏回京城,授予太仆职衔。在辽东的近三十年中,虽然祭公屡建功勋,屡受封赏,但是他回京的时候却“穷”的叮当响,连件换洗的衣裳都没有,皇帝很钦佩他的节操,于是在下旨赐钱百万,马三匹以及刀剑之余,并赐居宅衣服行李、锅碗瓢盆等一切生活必备之物。

  公元73年,皇帝下旨命祭公将兵,会同南单于左贤王信,*北匈奴,目的地是涿邪山。因左贤王信与祭公曾有嫌隙,出塞后左贤王信随便指了一座小山说是涿邪山,而祭公本不熟悉漠北地形,遂被欺骗。祭公见此处并不见北匈奴军队,于是下令班师回朝。回朝不久,祭公即被朝臣参劾畏敌无功,随即革职入狱,后又被赦出还家。过了些时候,皇帝又想重新启用祭公,却接到祭公之子祭逢的奏疏,云祭公已亡。皇帝赶紧召见祭逢,询问祭公死因。祭逢悲泣说父亲自从出狱后,即一病不起,深以受小人蒙骗而愤恨,数日后便呕血而亡。

  祭公临终的时候,对儿子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奉使失职,寸功未立,死了也愧恨交加。义之所在,不可以无功而受赏,我死了以后,你要把朝廷所有的赏赐之物都记录上,不可妄动分毫,然后投身行伍,为国效死沙场,这样就遂了我的心愿了。”

  祭公逝世后,辽东官民伤之不已,乃立祠时时祭拜。乌桓和鲜卑的使臣入朝进贡的时候,每次也都要到祭公墓前祭拜,“仰天号泣乃去”。

  祭公之子孙,亦多为边吏,皆有令名,一代名将应是无恨于九泉之下了。

范迁教子忠正
范迁字子庐,东汉沛国(今安徽濉溪)人,曾任渔阳太守,河南尹等职,累官至司徒,位列三公。一代名臣。

  像汉代那些位列三公的人,大多家里童仆数十,资财过万,田逾百顷,而鲜有谓之贪者,人以为正常。但是范公在升为公辅后,却清淡一如往昔,俸禄和赏赐虽然大幅度增加了,但是家里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灯红酒绿”起来。足以奉衣食之余的田宅,他都悉数赠送给了侄子。范夫人心里不太好受,找了个机会对范公说:“相公,咱们四个儿子至今还无立锥之地呢,应该攒下一点俸禄,也算是留给他们的一份基业啊。”公曰:“我身为国家重臣,若一味蓄私财、谋私利,将何以面对天下及后世子孙!”公在位四年,薨,家无余财。

  乍一听来,我们觉得范公未免对子孙过于“冷漠”,细味之下,方体味到其中至深之爱。其实范公对子孙主要的冀望共有三点:一,君子要自强不息;二,勿以贫贱富贵贰其志;三,忠正为人,造福天下及子孙后世。观当今为父母者,谁有身正如范公者?又谁有为子孙谋如范公之深远者?

  观范公为人,若我辈不能建大功于天下,倘有清范垂示于后世,亦不失为人中豪杰矣。

“杀人”的“楚门的世界”
北京晨报1月15日报道:北京交通大学三年级学生小雨(化名)碍于情面替同学参加考试,结果被学校开除。他不服学校的处分,向北京市教委申诉被驳。他一纸诉状将市教委告到法院。14日,西城法院开审此案。在庭审中,小雨的代理律师周泽说,学校作出的开除学籍处分,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小雨的受教育权利;而市教委代理人认为,替考是一种严重的作弊行为,虽然小雨平时表现较好,但这并不能抵消他的违纪行为,学校作出的开除学籍处分,没有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而是行使学校的管理职能。据了解,小雨已经报名参加了高考复读班,准备参加高考。

  其实“小雨”这种问题正像是我们中国人的“面子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古来如此。至于他是不是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却要“两言”之了。

  首先,我觉得学校开徐“小雨”的行为,绝对是种霸道之极的做法,倘真不能容“小雨”这“害群之马”,却又为什么数十百教授穷数十年之功于百万之众中培养不出一个“千里神驹”呢?而其仍能光鲜十足的印樟杏诮逃郑翟诹钊伺煌拢坏蔽颐亲燮渫兄玻蛴指*了。如用政治性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教育制度,则要谓之“独夫”了——独夫者,孟子之谓桀纣也。在我们中国古典哲学“以人为本”的思想中,是主张“教”民之后而用之的,特别是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在用兵之前,首先都要先“教”之,这里的“教”不是操练士兵以军阵,而是教之以忠义仁孝,虽然人曰“春秋无义战”,但那只是统而言之的“偏见”,只有先具备此“武德”,各诸侯方可逞其所愿。圣贤的主张是,教民以仁义,有逆施者,则以仁义诛之,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者却恰恰相反,未闻以仁义教之,却反以仁义诛之,真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逆施者”。以当今的教育制度来说,学生从小就不得不作弊,这纯粹是被逼的,是当今的教育制度逼着当今的学生去形成一种“惯性缺陷”,倘若学生们一辈子总生活在学校还好,候其毕业时,如那些“惯性缺陷”正常“变异”成某种“性格缺陷”的话,那可就“危害苍生”了。要我说,中国的学生绝对是最自由的,因为学校根本放任他们的“人格”去天涯海角到处流浪,任其在这个世界上“自生自灭”呀,可见我们的教育者真是修为早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了——太上忘情嘛,难道他们还在做羽化登仙的梦呢吗?

  其次,北京市教委驳了小雨的“申诉”是合理的,因为我们中国就那呆板的“九年义务教育”,如今都读大学了,还有什么“受教育的权利”啊,“义务”都早自动除籍了。

  还有,我在“哀其不幸”之余真是“怒其不争”啊,小雨本都“逃出生天”了,为什么还要“自投罗网”呢,回去参加什么高考复读班?真是没“骨气”,大丈夫胸怀天下,何处不能富贵荣华呢,干嘛非要专吃那么一口“嗟来之食”呢!唉,不过细细想一下,我又笑自己太笨,而复哀小雨不幸了,他从小就被“洗脑”,有了一些分辨能力后大概也从未或未敢想过他的“楚门的世界”之外是什么,没了“楚门的世界”里的一切该怎么继续生活,因此他只能在人家早就给设定好的“命运程序”里跌跌撞撞,麻木不仁。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由普希金和卢梭的私德略议中国文化
在《普希金的秘密日记》里,这位俄罗斯人民的骄傲,伟大的诗人普希金,是位*、恋阴和滥交者。无独有偶,法兰西的自豪,欧洲的思想大师和文学天才卢梭,竟然在《忏悔录》中披露了自己也有裸露癖和滥交的嗜好。但是西方社会依然对这两位巨人崇拜有加,他们很理智的把这两位天才的功绩和缺陷分开来看待。

  倘若这两位巨人是生在我们中国,则必要把他们打入十八层地狱了,反之而言,有那种“致命缺陷”的人,是不会在中华九州的土壤上作出什么功绩的,何况成为巨人了?

  中国的“修身济世”的哲学,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纯净神圣、博大适时,也决定了中国历史对兴衰荣辱的价值取向。这种哲学也是当今中国强势崛起的根本动力之一,更可以使中国在谦恭礼让中累聚起浩然万丈的王者之尊!

  先圣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中国,“机会”不是给有准备的人,而是给“有道”的人,这“机会”倘若不慎被私德败坏者所窃取,那它就有转变成一个吞噬灵魂的永无轮回的无底深渊。

  即使我们历代可以“三宫六院”的帝王,倘若沉湎于骄奢淫逸,,也会同样受到“笔诛”,比如商纣王、周幽王、隋炀帝、唐明皇,更何况那些将相王侯士大夫了?

  所以同时人中,米芾书写之字受人珍重,而蔡京之字遭人鄙视。同为亡国之君,宋徽宗之书画虽绝,*之声却不及李后主之隆。人言赵孟钪殄痪阄淝谑嗽锵В酒洳荒芫∩啤

  在艺术追求上,我们以追求“天人合一”为至高境界,因此对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人格的要求,从而衍生出我们“人品决定文品”的价值取向。

  今后中国文化该走怎样一条路?中国文化该以什么样的哲学作为价值取向?中国文化该如何才能不被“颜色革命”?中国文化又该如何成为中华盛世王者之冠的明珠而大放璀璨?

  作为庶人,我希望中国文化的前景可以像我们大唐时代一样,那么兼容并蓄,罗“万象”而归于华夏,终成唯我独尊之气概!。 最好的txt下载网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未来希望所在
易中天先生在其博文《道德沙尘暴与国民性问题》中写道:

  老愚:政府应该有所作为吧?

  易中天:不,政府最好不作为。在道德问题上,政府不要管,不该管,不能管,也管不了。政府管道德,对公民和政府都会造成伤害。

  老愚:这话怎么讲?

  易中天:政府管道德,无非担任两个角色,一是倡导者,二是仲裁者。当仲裁者,对公民不利。因为政府手中有公权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