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海战档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海战档案-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后,张爱萍率林维先、马冠三等前线指挥机关人员乘机帆船(机帆船便于防空),在炮艇护卫下来到“瑞金”舰沉没海面视察,并向遇难烈士致哀。“瑞金”舰在建舰4年期间内共作战9次,航行1.8万多海里,在浙东前线屡建战功。海军于1954年6月29日将原“长春”号护卫舰(原国民党第二舰队“惠安”号)更名为“瑞金”号,舷号815。
  邵震晚年定居青岛,在回忆东矶列岛海空大战时感叹,无论如何这是中国海战史上迄今为止惟一的一次护卫舰与护卫舰之间的海上较量,是一场真正意义的正规海战,可惜4艘护卫舰两次引诱“太和”号成功,却没有击沉,第六舰队从此也再没有遇到这样的建功良机,实乃终生遗憾。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重创“宝应”号炮舰
一江山岛战役结束后,大陈岛门户洞开。
  出于切断大陈与台湾间海上运输交通的战略考虑,华东海军鱼雷快艇第三十一大队159”、160艇和刚从青岛南下的鱼雷快艇第四十一大队175、178艇,奉命在头门山岛与东矶列岛之间的五屿棚待机,伺机截击往来国民党海军舰船。
  1月20日3时15分,高岛雷达站发现两个舰影游出大陈岛东口往台湾方向。一直待机的4艘鱼雷快艇接到命令,在岸上雷达引导下高速出击。4时30分,快艇编队在大陈以东海面发现单纵队缓慢航行的敌舰,前导为“永”字号扫雷舰,后续为“宝应”号炮舰。“宝应”号为民国初年下水老式护卫舰,海军界习惯地称之为“马达炮艇”,这样年纪衰老的军舰也被派到前线执行长途运输任务一直是个谜。
  接敌过程中,中队指挥艇159艇率160艇攻击“宝应”号,175、178艇协攻。相距3海里时,对方发现鱼雷快艇火力阻截,边射击边向外海逃遁摆脱追击。快艇编队始终穷追不舍,直追击到大陈岛东南外海,高岛雷达站此时距离目标超过30余海里雷达失去控制,快艇完全靠目视追踪搜索。
  4时47分相距3链,159艇占领有利阵位发射鱼雷两枚,一枚击中“宝应”舰尾。后3艇在20秒钟内连续发射鱼雷6枚,可惜无命中。完成攻击后艇队返航。
  “宝应”号炮舰遭重创失去动力在外海漂浮无援,用无线电发出“SOS”求救信号。黎明前,援救船只赶到,欲拖回台湾,因伤势过重沉没于大陈港内。
  这次战斗从雷达发现目标到鱼雷重创目标后撤出,前后只用1小时30分,再次显示了鱼雷快艇作战的特点:利用夜幕掩护,在岸上雷达引导下高速接敌,发射鱼雷击中目标后迅速撤回。
  这一仗与击沉“太平”、“洞庭”号战斗的区别在于,前两次战斗都是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射鱼雷,这次目标在被击中之前已经发现攻击企图,并作出规避行动,加之舰型短小,增加了鱼雷攻击的难度。另外,前两次战斗都是鱼雷快艇对单舰发起攻击,这次面对着是双舰编队,对方互相支援的交叉火力网增加了鱼雷快艇攻击的冒险性。
  175、178艇为新式K-123型鱼雷快艇,艇上装配雷达,尽管这种雷达测距有限,受气候和海情影响较大,但毕竟在武器装备上前进了一步,鱼雷快艇自身可以在夜间航行时搜索目标,得到了一次实战尝试,并为以后海战积累了经验。两艇主动配合159艇攻击目标,逼迫敌方顾此失彼,防不胜防,给159艇占领有利阵位创造了条件。经验证明,鱼雷快艇攻击有防备的目标最好有主攻和助攻相配合,数艇协同作战效果更佳。从这个意义上说,鱼雷快艇之间协同作战获得首次成功,作用和影响不亚于前两次战斗。
  当然,和所有的战斗一样,成功背后也包含不足。159艇首发命中后,“宝应”号当即失去机动,此时编队尚有6枚鱼雷没有发射,完全具备击沉“宝应”号的条件,然而结果却未能如愿,实在可惜。究其原因,主要是各艇之间发射鱼雷间隔太短,未能占领最有利发射阵位便仓促放雷。一窝蜂而上,放完雷又一窝蜂而撤,毫无战术动作可言。相互之间混乱拥挤,159艇撤出战斗时正好从178艇发射鱼雷的雷迹上通过,所幸没被击中。
  综上原因,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对这次胜利的宣传力度不如前两次。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仗对和平解放大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浙东海战的最后一役,也给解放浙江沿海岛屿战斗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东山对空防御战(1)
1955年10月24日,根据国防部8月6日电令,海军下发命令:华东军区海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
  随着浙江沿海的全部解放,战略重点继续南移,福建沿海的局势顿时紧张。
  1954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修建福州等地机场,三都澳海军基地,国防公路、岸炮阵地等工程。1955年11月,修建鹰厦铁路的一万吨物资将由上海运至漳浦下寨,考虑到保证安全运输,福州军区指示厦门水警区恢复东山护航站,负责诏安头至下寨段的护航任务,并将驻东山第一九九师一个37毫米高炮连,一个12.7毫米高射机枪排配属该站指挥。同时,厦门水警区巡逻艇第三十一大队二中队535、536、537艇进驻东山担任护航任务。12月5日,艇队开到既能隐蔽,又能对空对海出击的海域,各项部署就绪。
  东山地区社会情况复杂,艇队刚进驻,匪特便开始活动,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国民党飞机不断进行侦察袭扰。
  12月7、8两日,台湾方面共出动12批48架次飞机4次袭击东山,活动时间7时至17时,没有规律,机型除了4架次F-47型,均为F-84型。东山护航站根据多次侵袭的情况,研究了敌机的战术手段,活动规律,总结出反击方案,在大伯公山和观音亭增设观察哨,同时采取经常调整高炮阵地部署,变换艇位锚位,艇上设值班枪、艇员不离战位,高炮全时值班就地训练,各艇夜间启动主机,三次暖机等提高战斗准备的措施,并加强爱护武器教育和严格射击纪律。
  东山港锚地宽约300米,长约1300米,狭窄不便机动,陆地防空仅4门37毫米高射炮,12.7毫米高射机枪4挺,难以组成严密火力网,加之火炮质量较差,故障多,防御相对薄弱,因此敌机经常降低高度对舰艇俯冲轰炸扫射,造成极大威胁。
  12月18日14时11分,F-84型飞机4架侵入东山锚地上空进行侦察,当时港内有5艘商船,艇队在下寨避风。14时50分,另外4架F-84型飞机经隆岭山上空进入东山锚地投弹8枚。根据空袭情况,护航站于当晚将高炮连由观音亭山移至14.78高地。艇队19日拂晓由下寨返回东山港。
  12月19日,太阳刚从海平线上升起,东山港已经笼罩在紧张的防空气氛中。7时41分,观察站报告:发现敌机4架。须臾,两架在东山城以东海面盘旋,另外两架从东山城南绕到东南,快速逼近,高度1500米,距离2600米,高炮连和艇队当即开火,敌机在锚地上空盘旋一周,消失于东南方向。7时55分,陆地射击停止。
  11时28分,大伯公山观察哨又发现F-84型飞机4架分两组接近锚地。各部队立即进入战斗准备,艇队35秒钟内起锚机动,飞机经锚地上空,一去不回。陆地指挥员推断,飞机频繁出现,可能是对港内进行侦察,为后续空袭做准备,遂更加强严密警戒。
  一支烟工夫海面上隐隐传来飞机发动机嗡嗡声,跟着海空之间出现密密麻麻一片黑点,10架F-84型飞机从正南、东南和西北方向呈包围状迫近东山。“防空警报!”地面口令声还没有落,两架西北方向的飞机已经向艇队俯冲而下,机翼下射出火光,顿时水面溅起一串串白泡儿。没待飞机拉起来,艇队和高射炮阵地同时猛烈开火拦截,在空中织起火网。
  东南方向6架国民党飞机进入锚地上空,两架向艇队投弹轰炸,机群以双机或单机从西北、东北、东南方向艇队进行轮番轰炸扫射。各艇事先准备充分,及时规避,集中炮火反击,对方阴谋未得逞。
  意外发生在11时49分,高射炮连4门炮不同程度地发生故障,其中一门仅打了3发炮弹就卡壳,恰巧艇队火炮也频频故障,535艇37毫米炮哑火,537两门炮全部停射,只剩下高射机关枪反击。这样,就给盘旋在空中的飞机可乘之隙。对方见地面火力稀疏,立刻抓住战机反扑。
  

东山对空防御战(2)
11时50分,飞机两架从西北方向折返进入535艇左舷160度实施俯冲。535艇迅速调整艇位躲避轰炸扫射,投弹距右舷仅10米处爆炸差点将艇掀翻。该艇在规避中突然发现右侧有商船,前方是险滩礁石,艇长当即命令停车减速。东北方向两架敌机见炮艇停下不动,立刻俯冲而下实施打击,眨眼之间,也就10秒钟,535艇上尽管37毫米火炮发生故障,仍以机关炮给予反击。
  “哒哒哒哒!”
  双方炮火相对,弹道划空,只听“轰”然一声,空中闪出一个火球,首当其冲的一机栽入海中。艇上人拍手叫好,冲到艇尾去看飞机坠落,竟然忘记跟随而下的另一架敌机,幸亏左右536、537两艇及时发现进行有效拦击,但是535艇由于未及时采取规避住舱命中一弹,巨大的爆炸力当场将艇一碎为二,牺牲17人,多人负伤,余骸转瞬之间沉入海底。
  535艇沉没后,轮机兵王增玉虽身负重伤,落水后仍将救生圈让给右腿炸断的战友张进福,张进福又转让给头部负伤的倪达,一个救生圈就这样在伤员中间传来传去。帆缆班长阮光明被救起送入医院后,又跑回码头,要求参加战斗。
  战斗仍在激烈进行,在地面和艇队火力不懈反击中又一架飞机被击中,逃离战区。11时52分,入侵国民党飞机见无机可乘,在锚地上空盘旋了几圈返回。
  这次战斗台湾方面共出动飞机10架,轮番对地面、海面攻击29次,投弹22枚(其中3枚未炸)。我方击落F-84飞机一架,坠落于兄弟屿东北处。击伤一架。535艇中弹沉没,牺牲17人,伤7人,消耗弹药(不包括535艇)37毫米炮弹1255发、25毫米炮弹750发、12.7毫米枪弹1192发、76.2毫米枪弹94发。
  对于刚刚更名的东海舰队来说,东山锚地对空防御战虽然规模不大,损失一艘炮艇,却成功地阻击了台湾方面破坏意图,为国防物资运输、国防基地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9·1”海战(1)
“8·23”炮击金门、“8·24”海战,打乱了台湾当局对金门的运输补给计划,使两地之间海上运输陷入瘫痪。慑于炮击,台湾运输舰船往来更加畏缩谨慎——
  8月28日午后,两艘“永”字号扫雷舰护送一艘“美”字号登陆舰抵达金门海面,金门防卫部未准其进入料罗湾卸载;
  8月29日2时,“美”字号登陆舰、“阳”字号驱逐舰、“江”字号猎潜舰各一艘在外海徘徊,始终未敢进入料罗湾;
  8月29日19时,“美”字号登陆舰、“阳”字号驱逐舰、“太”字号护卫舰各一艘,从马公至金门,半途突然返航。后分析原因,该编队发现了定台湾待机的鱼雷快艇群。
  皆因台湾方面运输舰船多疑徘徊,致使东海舰队所属舰艇数度出击均未果——
  8月27日夜,“江”字号两艘进入料罗湾,岸炮160连发射炮弹206发,未击中目标,后3艘护卫艇追击仍未斩获;
  8月29日20时05分、21时20分,鱼雷快艇两次出击,均因敌舰未进入12海里领海线内无功而返。
  双方展开“猫捉老鼠”的游戏,台湾方面想出了一系列反封锁措施——
  停止派遣舰体大、动作缓、易遭受炮击的“中”字号坦克登陆舰担任运输任务,改派吨位小、吃水浅、相对灵活的“美”字号登陆舰前往;
  白天运输遭炮击,夜间运输遭鱼雷,于是改为以夜间运补为主,加强护航兵力和防备措施。运输编队一般配备一至两艘“美”字号,外加3至4艘“永”字号或“江”字号小型舰艇作为护航力量。这类舰只吨位小、吃水浅、舰身短,尤其在夜间,鱼雷攻击难度较大。特别是这类舰火力配备较强,小口径、近距离速射炮门数多,是鱼雷快艇行动的“煞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