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海战档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海战档案-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海上“反小股”(7)
“沙家店”舰鸣炮示警后“庆升丸”号仍继续高速外逃。“沙家店”舰遂开炮对逃船水线以上部位射击。对方舱面着火。“沙家店”舰靠帮抓俘。后对方船在燃烧中沉没。
  此战击沉武装运输船两艘,殛少校大队长陈复新以下8人,俘副大队长以下72人。我海上编队消耗37毫米炮弹240发,一人负轻伤。
  这次战斗是“反小股”作战中惟一使用大舰参战的战斗。4舰及时区分任务,两舰攻击,两舰阻截,任务明确,分工合理,体现了两个舰队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
  1963年初,台湾方面开始筹建海上突击队,代号为“海狼突击队”,目的是偷袭大陆方面舰艇,伏击运输航线上船只,掩护小股特工偷渡登陆。转年4月25日,隶属于台湾国防部情报局的8艘海狼艇运抵东引岛,计划出其不意一举击沉东海舰队2至3艘护卫艇。
  不久后一天傍晚,三都澳水警区司令员陈雪江忽然接到作战值班室报告:雷达在闽江口外发现一群飞鸟。这群飞鸟来回多次,形迹可疑。这看似一般的报告立刻引起陈雪江注意,意识到同一群飞鸟,不太可能在同一地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他凝视墙上的作战海图,忽然想到这会不会就是早有耳闻的“海狼突击队”出现呢。
  很快,通过情报部门核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同时得到有关海狼艇资料——
  海狼艇长度5.6米,宽2.5米,排水量4吨,载4至5人,航速每小时25海里,轻载可跑30海里,艇上装备57毫米无后坐力炮一门,或90毫米火箭筒一具,12.7毫米机关枪及30式机关炮,配有信号枪、104瓦半导体对话机、30瓦电台和手提式摄影机等先进装备。这种特型艇活动半径约10海里,战术手段是依靠目标小、速度快、火力强、通讯设备精良等优势,利用大陆岛岸雷达盲区,或者夜色、海浪掩护,采取避强就弱,以多打少的群狼战术,多艇同时出动,混迹渔船,潜伏礁群,隐蔽游猎,实施突然袭击。
  “海狼突击队”进入东引岛后立刻开始熟悉海区,研究战术。陈雪江意外发现的,正是他们在抓紧训练,演习出击。
  1964年5月1日夜,驻东引7艘海狼艇隐蔽出航,分成两个分队,一分队4艇袭击浮膺至飞龙岛航道上船只,另一分队3艇偷袭北霜停泊的护卫艇队。
  0时54分,大帽山观通站发现几只“飞鸟”滑过东引岛西北,报告陈雪江。岸上指挥所当即命令待机的护卫艇第二十九大队三中队两艘艇出击。3时30分,福州军区军侦听台截听到海上对方通话,内容里有“发现两条大鲨鱼”,由此判定“飞鸟”即是海狼艇,因为“两条大鲨鱼”正是三中队两艘护卫艇。
  直扑北霜的4艘海狼艇赶到地方,发现停泊地护卫艇已经不在,悻悻而归。却不甘心,继续北上,欲图在闽江口至福鼎航线上袭击商船。此时,福州军区军侦听台再次截获通话,东引方面要求海狼艇返航,海狼艇有所顾虑不敢返航。指挥所当即命令海上两艇严密搜索,同时又令二中队、四中队、五中队6艇出击,分成3层搜索拦截。
  海狼艇藏匿在岛礁丛中始终不敢露头。其实,如果他们采取夜间突围,就我方海上兵力而言很难拦击。不过他们作出了另一种选择,选择了天亮逃回,这样就把逃生的机会白白丧失。
  次日凌晨,海面上渔船渐渐增多,海狼艇混在渔船中隐蔽撤退。6时45分,二中队两艇借助晨曦发现4个快速目标向东南方向疾驶,立刻上报指挥部,同时提速拦截,发出识别信号。对方不回答。护卫艇鸣枪示警。对方突然开火。这样,海狼艇身份暴露无余,双方展开猛烈对射。
  4艘海狼艇边打边溜,速度极快,渐渐护卫艇将甩到后面。不过护卫艇射出的炮弹更快,对方104艇当场饮弹丧失动力,两艇追上将其俘获。其余3艇加速外逃,正被我赶来支援的四中队拦截。7时39分至45分,两艘海狼艇被击沉于二重山附近,一艘逃往东引。在附近锚泊的敌“丹阳”号驱逐舰、“北江”号猎潜舰赶来支援,以炮火拦截追赶的护卫艇,双方展开近距离炮战。约3分钟后,对方完成掩护任务主动撤退。
   。 想看书来

海上“反小股”(8)
全部战斗结束共用55钟。缴获海狼艇一艘,击沉海狼艇两艘,俘虏4人,毙8人,缴获57无后坐力炮一门,90火箭筒一具,12.7和30机关枪各一挺,长短枪5支,及各种通信器材。我方无伤亡,消耗各种枪炮弹1420发。
  此战过后,海狼艇撤回台湾整顿5个月,在秋季进驻马祖岛。这期间,演练了新战术,由3艇编组出击,一艇攻击,两艇掩护,出击地点选择在大陆雷达不易发现的多岛礁海区。战斗中,拖带爆破艇,一旦大陆方向护卫艇追击,立刻丢弃爆破艇诱引护卫艇贴近(爆破艇丢下后4分钟爆炸)。
  1964年11月18日18时10分,海狼艇一艘拖带爆破艇从马祖出发,向黄岐半岛慢速行驶,意在勾引护卫艇出击。很快,又有两艘海狼艇跟出,隐蔽礁丛,伺机完成战术配合。
  19时26分,前艘海狼艇经四姆接近黄岐。护卫艇第二十九大队571、572艇接到命令,向敌侧后方迂回。海狼艇发现后路被堵截,在蟹屿附近慌张引爆爆破艇,高速外逃。护卫艇早防备,不但没被炸伤,反而根据水柱发现目标开火,当场将其击沉。躲在礁后伏击的两艘海狼艇见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调头逃往马祖。
  此战,海上两艘护卫艇始终处于敌外侧有利阵位,贯彻“双艇编队,单艇攻击”战术,572艇死咬住海狼艇一打到底,571艇侧翼掩护,追击中不压对方航迹,与对方保持间距,既不丢失目标,又防备爆破艇。击沉海狼艇一艘,毙4人,己方无伤亡。
  1965年,台湾将海狼艇编入两栖行动大队,配备了特种水雷。
  1966年9月,海狼艇再次进驻马祖,调整战术,采用M4型爆破艇爆炸,M5型艇布水雷,M6型艇引爆,引诱护卫艇至爆炸区域搜索触雷,丧失战斗力,再伺机攻击。这种专门对付护卫艇的阻击水雷,由自炸、碰炸多种方式搭配,组合成串式漂雷,对护卫艇海上机动构成严重威胁。
  时任573艇艇长李恩民多年后接受电视采访回忆,当时大陆海军和台湾海军经过多年你死我活的较量,双方武器装备、战术技术、人员素养都有所提高,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敌方在改变,我们也在变化,护卫艇摸索出不少在海上歼灭海狼艇的经验,针对海狼艇多在夜间出击,目标小难以抓住,就在驾驶台上安装一个小型探照灯,一旦发现目标追踪靠近,一下子打开探照灯,将海狼艇罩住,跟着炮火集中打过去,基本上首发命中,屡试不爽。
  10月15日黄昏,台湾方面两栖行动大队15名特工分乘3艘海狼艇,一艘M6型拖带爆破艇在前,两艘M5型在后伺机布雷,呈三角队形由马祖南竿塘出航,寻机滋事。
  20时23分,福建基地命令护卫艇第二十九大队574、575艇出击,实施正面打击,576、577艇进入龙牙石东北待命截击。与此同时,沿岸空军4台大功率探照灯已经严阵以待。
  574、575艇出击后,在相距两海里处发现海狼艇,对方当即施放爆破艇,未造成任何险情。护卫艇追至0.8海里时发射照明弹,顿时海面通亮,海狼艇暴露无遗,在随后发起的攻击中,海狼艇两艘毁灭,一艘M6型艇失去动力在龙牙石以东被俘,一艘M5型艇沉于南竿塘西海面。剩下一艘,侥幸逃脱。这一仗击沉一艘海狼艇,俘获一艘海狼艇,毙、伤对方11人。
  此后,台湾方面海上小股武装袭击活动逐渐减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