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帝国书生意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帝国书生意气-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都点检,留守京师。十月太祖南征李重进,光义又为大内都部署,留守京师。显然,这时的皇弟是作为太祖最可信赖的人物而出现的,当太祖不在京师时,赵光义是掌握禁军兵权的最高指挥官。
  此外,赵普回想起,在兵变后到杜太后去世的这段时间里,杜太后对自己似乎特别热情,经常要求赵光义跟随赵普出门。赵光义是一个很乖巧的年轻人,每次和赵普在一起,都会请教政治操作和军队权力结构方面的问题。赵普认为赵光义骤然承担政治重任,这方面的知识是迫切需要的,因此总是十二分详细地向光义介绍各种政治上的细节和内幕,而赵光义对这些也有异乎寻常的浓厚兴趣。
  现在看来,杜太后的热情和赵光义的乖巧并非偶然。
  一个极富挑战意味的难题摆在皇帝和赵普面前:皇弟光义是不是应该被作为皇位继承人来对待?
  陈桥兵变才刚刚过去一年,新皇帝年仅35岁,每天都有万般算计的赵普的确没有考虑到,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会如此迅猛而严峻地摆到他的面前。
  如果已在弥留之际的人不是杜太后而是当今皇上,而这时杜太后认为应该由22岁的皇弟赵光义继位,而不是由10岁的皇子赵德昭继位,赵普肯定不会有任何的异议,相反他会认为杜太后是深明大义。 txt小说上传分享

2.危险的遗命(2)
但现在弥留之际的人是杜太后,她那当了皇上的儿子仅仅34岁,十年之后皇子德昭就已21岁,完全是一位成年之君。何况选择继承人完全是皇上的权力,怎么可以以母后的身份来指任继承人呢?
  更为愚蠢的是,如果皇上将皇位传给皇弟赵光义,那么光义之后又将皇位传给谁呢?“兄终弟及”,岂不是要传给幼弟赵廷美?
  虽然赵普深知,杜太后的遗命只是让皇上传位给光义,而无意让赵廷美继承皇位。但赵普偏偏要在遗命中写“兄终弟及”,以此来突显杜太后这个遗命的荒唐愚蠢,通过质疑这个遗命的合理性来削弱其合法性。
  赵普不是那种整日子曰诗云的酸儒。对那些读书人,赵普总是自称小吏,“寡于学术”。偶然读读《论语》,赵普认为孔子是一个顽固而实在之人,《论语》中孔子与弟子的诸多对话显示孔子其人颇有性情,比不得后世的穷酸文人。世间俗儒流传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一方面嘲笑赵普之少读经书,另一方面则是以此抬高《论语》的地位,宣称《论语》是治国宝典。其实《论语》在赵普的时代地位并不高,不过是一部小经,与《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不能相提并论。《论语》被列入四书而成为比五经更重要的经书,那是赵普三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赵普不爱读经,并不意味着赵普不爱读书。在赵普看来,经书对于辅佐王霸之业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赵普爱读的是对政治操作提供了大量实例的史书,他对《左传》《史记》《汉书》等史书中记载的各种历史事件,可谓烂熟于心。
  无数的历史经验都证明,兄终弟及,只能带来政治混乱。孔子是商朝王族的后裔,商朝后来被周朝所灭,但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为什么不顾自己的血统而崇拜异族的周朝文化?商朝流行“兄终弟及”的继承惯例,常常引发内部纷争、政治混乱,而周朝建立了稳固而清晰的嫡长子继承法,确保了王位继承和权力过渡的平稳,这或许正是孔子崇拜周朝文化的重要原因。
  举个例子来说,春秋末年,吴王寿梦去世,留下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幼子季札。季札很贤能,当初寿梦想要传位给他,但季札谦让,不肯接受。寿梦于是立长子诸樊,由季札代理行政。后来诸樊也要让位给季札,国人也坚决拥立季札,但季札认为这不合礼法,会引起内乱,坚决不答应,竟抛家弃室跑到田野去种地。诸樊不死心,临死前将君位让给了弟弟余祭,让他按兄弟次序一个个传下去,直至传国于季札。后来余祭传给弟弟余昧,余昧去世时,就要季札来继位。但季札又逃走了,余昧不得不把君位传给了儿子僚。
  这时,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就向吴王僚提出了挑战,他认为,他的父亲诸樊是为了将王位传给季札,才在弟兄中一个个往下传的。现在既然季札没有继位,那么就应该把王位传回到诸樊这一支,由他当国王。最后公子光在伍子胥的帮助下,让刺客专诸在宴会上刺杀了吴王僚,继位为吴王阖庐。
  这个例子表明,即使“兄终弟及”能够顺利进行,第二代的继承仍会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杜太后要求皇上将皇位传给皇弟光义,这可能引起皇子赵德昭的挑战;即使光义顺利继位,光义之后,必然引起匡胤子德昭、光义诸子、皇弟廷美之间激烈的权力斗争;如果赵氏兄弟真能遵循杜太后遗命,兄终弟及传至赵廷美,那么三兄弟的后代将形成三支争夺皇位的政治派别,将宋朝闹得永无宁日。
  因此赵普分析,杜太后的遗命,为刚刚建立的宋朝政权留下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陷阱。如何才能填平这个陷阱,正是谋士赵普此时面临的巨大难题。
  

3.以天下为己任
赵普虽然小吏出身,“寡于学术”,写不出漂亮的文章诗赋,但自有非凡的政治抱负。
  赵普是幽州蓟县人。五代的蓟县城,在今天北京城的西南。赵普显赫之后,曾为他五世的祖先修建了祖庙。然而,流传到今天的史籍,却只记载了赵普三代祖先的简况。他的曾祖父叫赵冀,做过三河(今河北三河)县令,祖父叫赵全宝,做过澶州(今河南濮阳南)司马(州郡长官的助理官之一)。曾祖父和祖父大致生活在唐朝末年,赵普的父亲赵迥生活在五代,做过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曾、祖、父三代都是小吏,赵普并没有显赫的家世,因此他在表奏中总是称自己“臣比乏宏才,且非世胄”、“臣出自孤寒,本非俊杰”。
  唐末藩镇割据,幽州卢龙军是著名的河北三镇之一,治所就在蓟县。911年,幽州节度使刘守光自称皇帝,建立大燕国。913年晋王李存勖派大将周德威攻灭大燕国。十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政权,赵普就出生在后唐政权建立的前一年。
  赵普出生后,后唐虽已统一中原,但幽州并不太平,连续遭到契丹的进攻。
  936年,赵普15岁。就在这一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塘甘当儿皇帝,投靠契丹,引契丹军南下,帮助他实现当皇帝的愿望。为答谢契丹的支持,石敬塘把包括幽州在内的幽云十六州之地割让给契丹。
  赵普的父亲赵迥不愿受契丹的统治,遂率领全族南迁,来到常山(今河北正定)居住下来。常山一带是古代赵国的地方,三国名将赵云的故乡。这一带的风俗质朴少文,性多敦厚。赵普一家在常山大约居住了六年多,常山豪族魏氏很赏识沉厚寡言的赵普,把女儿嫁给了他,这就是他的第一位夫人魏氏。
  942年,驻在常山的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举兵反抗后晋,石敬塘派杜重威率大军前去*,擒杀安重荣。两军交战,常山成为战场,赵迥不堪战乱,再度举家南迁至洛阳。这一年赵普21岁。战乱与颠沛流离之苦,使赵普自幼深刻认识到和平安定的重要性。
  迁至洛阳后,父亲赵迥让赵普到相对安定的西北去找份差事。于是赵普来到陇州(今陕西陇县),成了凤翔节度使属下的陇州巡官。
  不久赵普又来到永兴军节度使的治所长安(今陕西西安),这里曾经是繁荣强盛的大唐帝国的首都,但现在满目疮痍。世代为官的门阀士族已经不知去向,统治这个世界的都是些贪婪无知的流氓恶霸,尚能见证唐朝辉煌的只有大唐十八位皇帝巍然屹立的陵墓。然而除了女皇武则天的乾陵,其他的陵墓都被后梁时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所发掘,其中包括赵普崇拜的唐太宗的昭陵。不通文墨的温韬看不上从昭陵盗掘出来的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却去争抢装裱在书画外的华美绸缎。他让部下将绸缎撕下来,把书画作品扔掉,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或许就是在这时让温韬给撕毁了。
  更令人发指的是,唐朝诸帝的尸骨因此流散,成为长安城中豪强们争夺的奇珍异宝。赵普花费巨资辗转从一个豪强手中购得唐太宗的脑骨,然后悄悄地将其葬回昭陵。昔日贵族已经烟消云散,横行于世的尽是些野兽,在这个彻底丧失理智的时代,赵普发现他这样尚知何为“汉唐辉煌”的卑贱小吏,其实比任何人都更有资格承担起恢复政治秩序的责任与能力。那时候,赵普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在长安,赵普被刘词辟为从事,进入刘词幕府。刘词是后周世宗柴荣手下得力的将领,不幸在长安任上病逝。临终前,刘词上遗表向朝廷推荐了赵普。正值后周世宗亲征南唐,赵匡胤刚刚攻下滁州(今安徽滁州),于是赵普被任命为滁州的军事判官。
  在滁州,赵普结识了前线军官赵匡胤。赵普发现,赵匡胤或许是一个值得依赖和可以共谋大事的人。
  本来只是泛泛之交,不料赵匡胤在攻下滁州之余,顺手抓了一伙强盗,竟有一百多人。正当赵匡胤打算处决这些强盗时,赵普提醒赵匡胤说,这批人最好审一审。
  出乎赵普意料的是,眼前这位方面大耳的年轻军官迟疑了一下,竟同意了他的建议。赵普很快审完了这批强盗,竟放走了十之七八。赵匡胤就眼睁睁地看着赵普放走了他抓来的人,对赵普说,“你挺能干的”,便扬长而去。
  这次会面给两人分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乱世之中,这不过是萍水相逢,算不得什么交情。
  数日之后赵匡胤主动找到赵普,拜托他照顾在滁州病倒的父亲赵弘殷,一位位阶比儿子还低的老军官。受人之托,赵普不敢怠慢,“躬亲药饵,朝夕无倦”。赵弘殷十分感激,因为都姓赵,便主动提出与赵普联宗。赵普觉得没有必要,赵弘殷却自作主张要求赵匡胤以兄长之礼对待赵普。
  第二年,征伐南唐的战争暂告结束,赵普调任渭州(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又回到了西北。
  不久,赵弘殷去世,赵匡胤却因军功升任为匡国军(治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跻身大将之列。就在这时,赵匡胤上表赵普为匡国军节度推官,把赵普收入幕府之中。当时赵匡胤的幕僚还有楚昭辅、王仁赡、沈义伦、刘熙古、李处耘等人,掌书记则是吕余庆。不过三年后,当赵匡胤改任归德军(治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时,赵普已经接替吕余庆任掌书记,成为赵匡胤集团的谋主。这一年,赵普38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4.完美的阴谋
在乱世中成长起来的赵普对局势可谓了如指掌。五代时的武人,一旦升到节度使的高位,有了一定的势力,大致都会萌发夺取政权的野心。赵匡胤官至节度使,统率着禁军中最精锐的殿前诸班,文有赵普等一班谋士,武有义社十兄弟一班武将,此人滋生野心,觊觎帝位,是很自然的事。
  不过,赵普深知,想当皇帝的人太多了,夺取政权谈何容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不过赵普很快就观察到,赵匡胤有一些过人之处,十分有利于他走向权力的巅峰。
  赵匡胤十分讲义气,深得将士们的认同。五代武人出身微寒,最恨人摆架子、装清高,他们有一些特殊的身份认同的方式。首先是饮酒和赌博,凡是能和他们一起纵情饮酒、豪赌的人,一般都大受他们的欢迎,被视为够仗义、有情义的真男子。其次武人之间常常主动表现自己的贪浊和对荣华富贵的向往。这的确是一种十分怪异的风气,但在这个怪异的时代大行其道。这个时代的武人将参军打仗作为一项高收益、高风险的职业,参军打仗如果不能换来荣华富贵,那就真是不知所谓了,因此他们会毫不掩饰自己对财货、田地、职位的贪婪,经常在一起畅谈自己对荣华富贵的向往,并相约要共创、共享富贵。
  赵匡胤非常喜欢饮酒和赌博。哪怕自己并不是十分善饮好赌,他也十分陶醉于兄弟们在一起纵情豪饮豪赌的气氛。每次都是放肆地大笑和狂吼将气氛推向高潮,那时赵匡胤分明感受到兄弟们的生命融为了一体,无常的生命因此变得畅快淋漓和妙不可言。因此,即使赵匡胤的地位不断迁升,他对义社兄弟和士兵的态度也丝毫没有改变,一有机会便与兄弟豪饮,和士卒们蹴鞠狎游。赵匡胤这种态度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义社兄弟和属下将士们死心塌地地认为,赵匡胤是可以最大限度保护他们利益的最佳皇帝人选,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帮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