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弹指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浪漫弹指间-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谓传说,就是传下来的说法。大凡能够传得下来的说法,真也好,假也罢,大抵是有其道理的。颜文姜是否确有其人并不重要,但她的传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却像泰山文化一样深远,流传了1700余年仍在继续着。这其中,历代君王的大肆渲染与褒奖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于颜文姜的传说,我更喜欢和信任的,是汪曾祺在《水母》中的描述。他的描述更为客观。他是这样写的……     
  华北很多村里都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有一家,有一个小媳妇。这地方没水,没有河,也没有井。她每天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担水。一天,来了一个骑马的过路人,进门要一点水喝。小媳妇给他舀了一瓢。过路人一口气就喝掉了。他还想喝,小媳妇就由他自己用瓢舀。不想这过路人咕咚咕咚把半缸水全喝了!小媳妇想:这人大概是太渴了。她今天没水做饭了,这咋办?心里着急,脸上可没露出来,过路人喝够了水,道了谢。他倒还挺通情理,说:〃你今天没水做饭了吧?〃〃嗯哪!〃……你婆婆知道了,不骂你吗?〃……〃再说吧!〃过路人说:〃你这人……心好!这么着吧,我送给你一根马鞭子,你把鞭子插在水缸里。要水了,就把马鞭往上提提,缸里就有水了。要多少,提多高。要记住,不要把马鞭子提出缸口!记住,记住,千万记住!〃说完了话,这人就不见了。这是个神仙!从此往后,小媳妇就不用走老远的路去担水了。要用水,把马鞭子提一提,就有了。这可真是〃美扎〃啦!一天,小媳妇住娘家去了。她婆婆做饭,要用水。她也照着样儿把马鞭子往上提。不想提过了劲,把个马鞭子一下提出缸口了。这可了不得了,水缸里的水哗哗地往外涌,发大水了。不大会儿工夫,村子淹了!小媳妇在娘家,早上起来,正梳着头,刚把头发打开,还没有挽上纂,听到有人报信,说她婆家村淹了,小媳妇一听:坏了!准是婆婆把马鞭子拔出缸外了!她赶忙往回奔。到家了,急中生计,抓起锅盖往缸口上一扣,自己腾地一下坐到锅盖上。嘿!水不涌了!后来,人们就尊奉她为水母娘娘,照着她当时的样子,塑了金身:盘腿坐在扣在水缸上的锅盖上,水退了,她接着梳头。她高高举起手臂,是在挽纂儿哪!     
  之所以不嫌其烦地引用上述文字,我想说的是,汪曾祺对那个故事的讲叙,剔除了附加在上面的感晴色彩和政治意味,不渲染也不拔高,仅仅是客观地写了一个农村小媳妇的所作所为,描写更客观,更生活化,也更易于让人信服。在汪曾祺的心目中,〃这个小媳妇是值得被尊奉为神的。听到婆家发了大水,急忙就往回奔,何其勇也。抓起锅盖扣在缸口,自己腾地坐了上去,何其智也。水退之后,继续梳头挽纂,又何其从容不迫也。〃         
▲虹桥▲书吧▲BOOK。  
第17节:浪漫弹指间(17)       
  颜文姜被塑造成了一个神。在颜文姜祠的正殿,我看到了她的高约数米的木雕金身坐像,真是像极了一个贵妇人。在颜文姜祠的一侧,是前几年刚建成的文姜广场。广场中部耸立着一尊高16。8米、以76块花岗岩组合而成的巨型颜文姜雕像,她发髻高绾,眉目端庄,已看不出内心的一丝忧愁或悲喜。神是人按照自己的想像创造出来的。我无法将她与一个农村妇女的形象联结到一起。这是那个传说中的颜文姜么?是那些把持话语权的人,把自己的想像强加到了颜文姜身上,使她变成了如此模样。在他们心里,富贵是最值得期盼的人生要义。     
  他们忽略了民间的真实。     
  那个夏日的午后,我们走进颜文姜祠。院内迎门有一座香亭,是善男信女进香的地方。绕过香亭,便是灵泉。它处在正殿前的中心,呈正方形,四周护有兽雕石栏。这里正是当年颜文姜为救公婆,坐化成仙的地方。雨季时,泉水从正殿殿基下的涵洞流出,水清甘洌,是孝妇河的源头。泉旁有一石碣题云:〃孝妇河名自古今,源头一派更弘深。何当吸云为霖雨,洗尽人间不孝心。〃在离开文姜祠的时候,我们撞响了祠内的那口〃灵泉钟〃,钟声浑厚,在满院古树和遍地碑石之间回荡,像是一个宽厚善意的提醒。     
  据《齐乘》记载,颜文姜祠始建于北周时期(公元557…581年),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更建。到了宋代,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天下,便有人将颜文姜附会为孔子的大弟子颜回的后人。熙宁八年(1075年),宋神宗敕颜文姜为〃顺德夫人〃,赐〃灵泉寺〃为额,对祠庙进行扩建,清康熙年间又增修,基本形成现在的规模,成为国内现存最早的一座由最高统治者褒封平民营造的祭祀庙宇。     
  最高统治者的褒封?从生前的一个乡下媳妇,死后摇身变成了一个贵妇人,这是所谓最高统治者褒封的结果。然而,这是颜文姜所愿意或希冀的么?想起《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个细节……     
  昭侯有弊裤,命藏之。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吾闻明主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笑有为笑。今裤岂特颦笑哉!吾必待有功者。〃     
  看得出,昭侯与历史上的大多数国君、帝王一样,有着相当不错的自我感觉。他珍惜自己的皱眉和欢笑,与那些喜怒无常的人相比,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令人感到滑稽的是,围绕昭侯的一条破裤子,从侍者建议〃赐左右〃到昭候〃吾必待有功者〃这一问一答中,奴性与霸气跃然纸上。侍者讨要君王一条破裤子,是一种拍马屁的手段;而君王对破裤子的〃吝啬〃,又是另一种抬高自己身价的手段。〃手段〃与〃手段〃交锋,各自心照不宣。我所关注的是,将来那个被赏赐一条破裤子的有功之臣,内心会是怎样一种滋味?奖赏?讽刺?荣耀?屈辱?     
  〃最高统治者〃赏赐给颜文姜的是所谓富贵,一种生前与她无缘的东西。为什么要这样做?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像《资治通鉴》为什么偏偏要从公元前403年三分晋国开始写起一样。史籍浩繁,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开端,司马光可谓颇费心机用意良苦。与其说他看重〃三分晋国〃这段史实,毋宁说他更看重这段史实所折射的沉痛教训,亦即〃礼教〃之重要性。这样的一个开端,为整部《资治通鉴》奠定了一个基调,让我们随处都可看到〃礼教〃的影子。在颜文姜由人到神的演变中,我同样感觉到了那种叫做〃礼教〃的东西。     
  被遮蔽了的民间     
  这是一个受苦的女人。这个受苦的女人后来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是什么让她走上了神的位置?难道仅仅是因为她的受苦么?     
  后人从她的受苦中提炼出了〃孝〃这个主题。在施虐与受虐之间的坚韧或顺从,还是我们当下所倡导所需要的么?我们何以仅仅看到了她的孝?这样的孝与软弱的区别何在,与独立人格和人性尊严有着怎样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尊重、关爱和同情在哪里?我们可曾赋予这个女性最真诚的人性关怀和理解?她为什么不挣扎不反抗?……         
。§虹§桥书§吧§  
第18节:浪漫弹指间(18)       
  关于颜文姜,我有着太多难以自抑的追问。我无法说服自己。我相信会有很多的人无法说服自己。但现实的情形是,她确是成了一个民间的神。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即颜文姜〃走娘家〃之前,博山民众云集颜文姜祠,给她送〃衣服、鞋和香火钱〃,让她打扮一新,干干净净,非常体面地〃走娘家〃。到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晚上,颜文姜娘家、姑家等亲戚门上,即博山的八陡、岳庄、石炭坞等十余个村的群众,每村少至几十人,多则数百人,有组织地抬着花轿,挥舞着彩旗,提着大红灯笼,打着万民伞,举着村民横幅标志,燃放着鞭炮,扭着秧歌,敲着锣鼓,自晚八点至深夜十二点前,成群结队地先后来文姜祠搬颜文姜〃走娘家〃。因颜文姜在神头村受尽婆婆的虐待,吃了很多苦和罪,所以特别请她到娘家〃歇伏一个月〃,把颜文姜〃请回去〃后,各村都有一处专门〃供奉〃的地方,老太太轮流〃值班〃,几乎家家都要带上〃香纸和供品〃去朝拜一番。一个月后的六月二十日(或三十日)晚上,他们再把颜文姜送回颜文姜祠,因为农历七月初三是颜文姜的寿诞之日,方圆数百里内的群众,提前已做好准备,都赶来祝贺颜文姜的生日。届时,四天庙会,香客蜂拥而至。二十九日晚,八陡镇至神头村,沿途二十余华里,公路两边群众摆上香案供品,夹道欢迎,彻夜不眠。颜文姜祠外公路上人头攒动,万余人围观,车辆拥挤,商贩摊点如林,各种饮食叫卖不绝,经贸活跃:祠内近二千人等待观望,锣鼓震天,鞭炮齐鸣,人声如潮,盛况空前。这一民间祭祀活动规模之大,在鲁中地区无与伦比。     
  这样的民间狂欢,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为什么偏偏是〃孝〃呢?为什么偏偏是在博山?     
  在颜文姜的遭遇中,男人是死去了的,也就是说,男人这个角色被隐匿了。但为什么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男人的无所不在的眼光呢?甚至,那眼光比颜文姜的〃婆婆〃更为歹毒和苛刻。他没有担负任何的责任,却把责任留给了作为妻子的颜文姜。〃婆婆〃仅仅是一个传声筒,真正的发言人也许是藏在幕后的那个男人,是渗透着男权意志的整个社会的秩序牢笼。她的这种被动和隐忍,与其说是男人的眼光所看到的结果,不如说是他们所希望和要求的样子。在这里,男人是导致悲剧的原因。这与西方是不同的,西方的男人常常就是悲剧本身,这从《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等经典悲剧中可以感受到。相反,中国古典悲剧的主角则绝大多数是女性,今人编辑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收入学界公认的戏曲悲剧的代表之作中,便有7部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她们是《窦娥冤》里的窦娥、《汉宫秋》里的昭君、《琵琶记》里的赵五娘、《娇红记》里的王娇娘、《长生殿》里的杨玉环、《桃花扇》里的李香君和《雷峰塔》里的白素珍。尽管这些女子的社会地位、性格特征以及命运轨迹各不相同,但都无法摆脱被男权政治、陈腐礼教、黑暗势力所损害这样的角色。在过去那些漫长的岁月中,女人一直在按照男人所希望的那个样子被塑造着。究竟,是男人把女人看成了被动性,还是女人的被动性被男人看了出来?颜文姜没有挣扎也没有反抗。这正是那些把持话语权的人所希望的。他们用一个〃孝〃字就轻易地遮蔽了这些,阻止了接下来的变异可能。     
  对〃孝〃的倡导,这本身是没有错误的。问题是,我们在倡导孝的同时,忽略了她身上蕴涵着的别的东西。或许,那是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     
  她挽救的是整个村子,或者是比村子更大的某个群体。她在临危时表现出的勇敢精神和大局意识,被后人简单地理解成了孝。我们已经强加给了词语太多的意味。对一个词语的发现和理解,需要层层剥去附加在上面的意义,比如东方,比如太阳,比如话语,等等。而对于事实的判断,我们已经习惯于简化成某些人所希望的那个样子。有些事实更多地是作为工具而存在的。         
▲BOOK。▲虫工▲木桥▲书吧▲  
第19节:浪漫弹指间(19)       
  颜文姜远道提水的辛苦,并没有成为她拒绝给饥渴的路人提供水喝的理由。她的这份善良和真诚,在当下越来越显得珍贵。每天我们走过的路边,有多少乞讨者和残疾人,我们可曾真的在意过他们,可曾给过他们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帮助?曾经读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暴风雨过后,有许多被卷上岸的小鱼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无法回到大海。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将小鱼捞起,并使劲扔进大海。路过的人忍不住说:〃孩子,这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男孩回答。〃那你为什么还要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面回答,一面捞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多么朴素多么精彩的回答!我觉得这个男孩是懂得世间至理的。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即使是那些最严酷的封建礼制,也无法阻遏人们对基本事实的判断。人们感念颜文姜,我想大抵是因了她对民众的拯救,以及她的备受折磨的遭遇,她的善良勤恳的品质。而庙堂的介入,从中提炼出了一个〃孝〃字。他们只截取了他们所需要的那一部分,而将其余的更为人性化的东西给舍弃了,把她的内心的冲突和挣扎给忽略了。这是人的习惯的做法。我们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